剪剪贴贴学大师
教材:上教版小学美术教材 课时:1课时 类型:剪贴
教学内容:
本课教学内容源自上教版小学二年级美术教材,第二册第四单元中“走进名作”中的第三课《彩纸片的组合》。本课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利用彩纸片通过剪贴的方式组合拼贴成装饰画。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对色彩概念有了初步认识,二年级上学期对于色彩的对比也有了进一步的掌握,但是二年级下的学生如何拼贴的美?这个抽象的概念接受起来还是比较难,在上一课学生对于单个色块的拼贴已经有所掌握,本课让学生掌握多色块的组合拼贴。针对学生无法理解装饰画美感这一抽象的概念,让学生在色块背景的照片上进行拼贴,增强学生学习内容和生活的联系。
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这张作品和马蒂斯作品比较有什么不同?引发学生思考与讨论,得出彩色纸片拼贴的注意点:1.彩色纸片的大小不能太类似,要有变化,这样组成的画面就变化丰富。2.学生在粘贴的时候疏密要有变化。3.要将对比的颜色放在一起,这样色彩会更加丰富。
本课培养了学生节约的环保意识,让学生学会变废为宝,也巧妙的利用了边角料进行拼贴,学生必须要有意识地将这些纸片进行大小变化和色彩有对比的组合,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彩纸片拼贴的独特装饰美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马蒂斯作品装饰美感,学会用不同图形的彩纸片组合出有变化的装饰画。
过程与方法:在欣赏和比较尝试组合的过程中,运用各种形状彩纸片组合拼贴的方法完成画面。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大师作品独特的形式美感,激发学生创作的兴趣,逐步培学生养变废为宝的意识。
教学重点:用大小色块进行有意识的组合拼贴。
教学难点:大小、疏密、颜色组合的变化。
作业设计:
作业内容:提取马蒂斯作品中的图形元素,通过剪、拼。贴的方式组成一张有变化的装饰画。
作业要求:(1)大小变化
(2)疏密有致
(3)颜色鲜明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示范作品、照片模板、彩色卡纸、展示相框等
学生:剪刀、胶水
学习资源:马蒂斯的图片和视频
教学技术:课堂示范、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观察与导入
(一)观看视频,激发兴趣,脱去外套,展示大师的作品,揭示课题。
1、提出问题:同学们让我们看看这段视频,找一找视频中介绍了哪位大师?
2、播放视频。
3、脱去外套,展示大师的作品,揭示课题。
设计说明:视频导入,学生对马蒂斯有了初步了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将马蒂的作品穿在身上拉近学生和大师作品之间的距离。
二、讨论与交流
(一)展示、讨论找出马蒂斯作品中的色块图形。
1、展示马蒂斯的作品
2、提问:马蒂斯作品中的色块都是什么图形的?
3、学生边说,教师边画。
设计说明:通过师生互动,提取出马蒂斯作品的色块构成图形,教师通过板绘的形式画在黑板上了,对学生在后面剪的时候启到示范作用。
(二)探究、比较游戏的过程找到拼贴的方法。
1、从教师给的素材库中找素材,拼贴在教师给的照片背景上。
2、欣赏马蒂斯的作品
提问:马蒂斯作品中的色块大小、疏密、颜色和我们同学拼的有什么不同?
3、请同学上来当小老师调整一下刚才同学拼贴的色块。
4、展示大师的作品,小朋友拼的就是一幅大师的作品,贴上相框。
设计说明:让学生先自主探究,通过教师讲解大师的作品,让学生了解拼贴的时候要注意大小、疏密、颜色的变化,再让学生自己当小老师请学生上来自己改一改,让学生及时复习学的知识,展示大师的作品,原来小朋友拼的就是一幅大师的作品。提升学生学习信心。
三、剪贴与创作
(一)剪贴
教师视频播放如何剪 “旋涡”
教师展示如何剪“水藻”
注意:“水藻”剪刀不动纸旋转 ,头大身短圆溜溜;强调边角料的合理利用。
(二)展示作业
通过展示三幅作业提醒学生拼贴的不要太疏,剪的太小;也不要拼的的太密太挤、剪的大小差不多;要有疏有密,有大有小。
作业内容:提取马蒂斯作品中的图形元素通过剪、贴的方式组成一张有变化的装饰画
作业要求: (1)大小变化
(2)疏密有致
(3)颜色鲜明
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1)对剪贴有困难学生可鼓励同伴互助;
(2)对表现能力强的学生要求创作的更加有变化和美感。
设计说明: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大胆联想,鼓励有能力的学生进行创作。
四、展示与评价
小组展示并交流学生作品
评价要求: (1)大小是否有变化?
(2)是否疏密有致?
(3)颜色是否鲜明?
将优秀作品展示在相框内。
学生互评,教师点评
拓展环节,我们把作品装在相框里,装饰我们的校园。
设计说明:小组形式展示作品,提升学生创作的成就感;通过教师示范评价,引导学生根据要求评价自己与同伴的作品,分享创作的乐趣,拓展环节提升学生美化校园的意识。
板书设计 剪剪贴贴学大师
大小 变化
疏密 有致
颜色 鲜明
优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