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教学设计
年级
一年级
单元
主题
第四单元《让城市更漂亮》
单元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体验城市发展,学会用剪、撕、拼、贴的组合技巧粘贴。
过程与方法
在欣赏和制作城市建筑过程中,学习运用纸工拼贴人行道以及各种建筑造型的组合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发现人行道巧妙的设计,感受城市建筑的美,发现彩纸剪拼贴之美,激发对家乡的热爱。
单元
教材
分析
本单元有两课,分别是《美化人行道》和《小小建筑师》,教材让儿童理解环境美化与人民的而生活质量密切相关,了解环境保护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以合作活动,集体讨论等形式曾强学生团结互助的意识,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和概括表现的能力,养成探究的习惯。
单元
学情
分析
低年级儿童对图案的表现已不满足于单线的画法,而是渴望教师能引导他们学会更多的表现方法,并能自主的选择,创造出更生动,更有趣的图案。
单元
设计
思路
《美化人行道》是一年级纸工课,运用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人行道图案知识进行教学。本课结合环保教育,让学生了解城市建设中人行道的整洁与美观使得城市更美了。引导学生发现彩色人行道的图案大多选用几何形进行拼贴。基本形以简单的半圆形、方形、三角形为主,不宜太繁琐。学生在方格内设计对称图案,依据人行道图案装饰特点,设计的图案简洁,方格内容充实。对称图形采用对折剪,再拼贴图形。剪出形状后,先拼摆尝试,再粘贴,充分感觉相同形状不同方向组合所产生的图形变化。在设计图案、选择材料及表现方法上给学生足够的空间与自由度。在色彩搭配上,通过欣赏比较,了解人行道图案色彩设计特点,主次搭配得当。
本课是上教版小学第二册的教材内容。在学习本课前,学生已学习了彩纸剪贴的方法,并在前一课《彩色人行道》中尝试剪过各种图形,在图形、图案的设计方面有一定的基础。在整节课中贯穿了录像、图片资料、电脑网络资料、实物模型等多种媒体,层层深入,发展了学生探究性的学习,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单元计划表
小课题
课题
主要目标
主要教学活动
权重
第1课
《美化人行道》
学会用彩纸对折剪贴出几何形并组合成地砖图案。
通过欣赏、游戏、交流等方法将彩色地砖拼贴组合成人行道。
50%
第2课
《小小建筑师》
学会用剪、撕、拼、贴的组合技巧
学习运用纸工拼贴建筑造型组合方法,小组合作完成建筑形象。
50%
单课时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
美化人行道
课型
纸工
教学目标(三维)
知识与技能
初步了解人行道地砖图案排列特点,学会利用基本形排列组合,设计对称的地砖图案。
过程与方法
通过欣赏、游戏、交流等方法、小组合作将彩色地砖拼贴组合成人行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制作感受图案的对称美并渗透环保教育,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材分析
有利点:教材用彩纸拼贴“地砖”铺一条五彩路,不管从形式和内容上都迎合了孩子们的想法。剪贴是孩子们喜欢的一种表现形式,教材采用这一形式让图案设计在基本形的分割再组合中,变得既简单又有趣。彩纸让色彩搭配也变得直观起来。在具体的色彩挑选中慢慢知道色彩搭配的原则。如深浅搭配,冷暖搭配等。
障碍点:对于居住郊区的孩子来说缺乏生活经验。因为郊区的人行道一般图案很少。
需求点:欣赏市区或者国外的人行道图案来拓宽视野。
学情分析
有利点:
低年级的儿童对图案的表现已经不满足于单线的画法,他们渴望有更多的表现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这种渴望是本堂课学习的内驱力。
障碍点:孩子们对于“剪”这个技能已经很熟练了,但是用彩纸拼贴成对称的图案,应该有点难度,首先孩子们要理解对称这个概念,然后按照对称的法则来设计图案,这是孩子们操作的难点。
需求点:剪方形、三角形、圆形是这堂课的操作基础,也是孩子们首先要掌握的技巧。
教学重点
用基本形排列组成对称图案
教学难点
图案的对称表现
课前准备
教具:铅画纸、范画
铅画纸和彩纸、剪刀、胶水、黑色水笔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欣赏与导入
故事引入
欣赏城市人行道图片
3、揭示课题:美化人行道。
学生欣赏人行道图片
让学生感受人行道的造型美,并对美化人行道产生兴趣,为之后的教学做铺垫。
观察与尝试
出示彩纸剪贴的一块地砖
、回顾基本型
、观察特点(上下、左右对称)
2、观察对称的花纹,发现依据骨骼线安排花纹简单,方便且对称。
3、小组合作摆一摆
学生观察
学生讨论还有哪些基本型
学生讨论:怎么样简单设计对称图形
学生初步尝试摆放对称基本型
通过启发,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做到对称,激发学生对美化人行道产生遐想,使学生对美化人行道的设计能有自己独特的想法。
示范与制作
教师演示过程:
(1)先折剪相同的基本形,然后折出骨骼线,再排列摆放,最后黏贴。
(2)示范时提示学生:组合图案可以是一个形状的大小组合,还可以是几个不同形状的组合
(3)示范颜色搭配鲜艳,有深浅变化
2、提出作业要求:
(1)用基本形排列组合,拼贴出对称的地砖图案。
(2)色彩搭配美观,剪得光滑,贴得平整。
3、学生作业,教师指导。
学生观看、思考制作方法
学生创意制作
学生独立构思,并进行详细的描绘,通过个性化和独特性的创作,使创意和想象更大胆。
再通过师生互动,指导学生掌握骨骼线的折法。
欣赏与评论
展示各组的成果,相互欣赏作品。
评价:Xx同学用
形状和
形状通过
组合,来设计地砖图案的。地砖图案总体感觉
。
2、教师简评。
学生欣赏并进行自评互评(图案设计和颜色搭配)
集体展示,体现了合作精神,同时同学也能强烈感受到对称图案和鲜艳色彩带来的装饰美。
反思与重构
板书设计
折叠好画基本型时没有再次强调,所以部分学生剪的对称型有点小
美化人行道
形状
对称
颜色
单课时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
小小建筑师
课型
撕贴
教学目标(三维)
知识与技能
知道建筑物造型可以用不同的多种形状概括,学会用剪、撕、拼、贴的组合技巧,“造”出高低变化的大楼。
过程与方法
在欣赏和制作城市建筑过程中,学习运用纸工拼贴各种建筑造型的组合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城市建筑的美,发现彩纸拼贴大楼的造型之美,激发对家乡的热爱。
教材分析
建筑是城市重要的景观,也是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上海的现代建筑造型各异,高低错落,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在教学过程中,以合作活动,集体讨论等形式曾强学生团结互助的意识,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和概括表现的能力,养成探究的习惯。
学情分析
在第一课,学生已经学习了以彩纸剪贴拓印的方法,他们对这类课程有极大的兴趣。他们在学习前一课时,会剪各种图形,且思维广泛,已能初步掌握运用基本形的组合拼贴形象。
教学重点
用各种形状剪贴建筑造型
教学难点
楼房高低,纸片大小组合
课前准备
学具:
剪刀、彩纸、固体胶等
教具:
录像、范作、彩纸、剪刀、固体胶、课件等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感受
与
尝试
1、课件展示:城市大楼的图片。
2、揭示课题:小小建筑师
3、实物投影示范其他几何形的剪法(三角形、圆形)。
4、教师实物投影总结示范:剪特殊几何形的方法(大的、多角的)。
1、欣赏、交流大楼的外形由哪些图形组成?
2、尝试剪一些简单的几何图形(方形)。
3、讨论尝试怎样剪比较方便。
尝试直接剪出几何形,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观察
与
组合
1、出示图片与范作:多种几何形组合成的建筑群(近低远高,近大远小)。
2、出示一张大的纸
3、对同学们的集体完成的大楼评价(重点分析前后重叠时注意的地方,如后面的贴的高一些,前面低一些等)。
1、欣赏讨论远近大楼的组合方式(先贴远的还是先贴近的)。
2、尝试将刚才剪好的几何形拼贴成高楼大厦。
3、对完成好的作品进行修改,如能否用更好的形状来装饰大楼。(葫芦型的房顶,能开的窗和门等)。
能用剪、拼的方法,设计并构成建筑形象。
实践
与
创造
教师提出作业要求:
基础层面:
简单图形变大楼;
拓展层面:
我的大楼和别人不一样;
探究层面:
小组合作组合有趣的建筑群并拓印、组成有创意的作品。
学生作业:
①
可以用独自创作或小组合作的方式,用彩色纸剪贴出高楼大厦。
②
剪出不同的几何形装饰大楼。
拓展想象空间。
评价促互相学习
反思与重构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