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 量子化现象 练习题 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6.5 量子化现象 练习题 Word版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9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3-29 10:54: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量子化现象
组—重基础·体现综合
1.对黑体辐射电磁波的波长分布的影响因素是(  )
A.温度 B.材料
C.表面状况 D.以上都正确
解析:选A 影响黑体辐射电磁波的波长分布的因素是温度,故选项A正确。
2.普朗克常量是自然界的一个基本常数,它的数值是(  )
A.6.02×10-23 mol B.6.625×10-3 mol·s
C.6.626×10-34 J·s D.1.38×10-16 mol·s
解析:选C 普朗克常量是一个定值,由实验测得它的精确数值为6.626×10-34 J·s,在记忆时关键要注意它的单位。
3.硅光电池是利用光电效应将光辐射的能量转化为电能。若有N个频率为ν的光子打在光电池极板上,这些光子的总能量为(h为普朗克常量)(  )
A.hν B.Nhν
C.Nhν D.2Nhν
解析:选C 光子能量与频率有关,一个光子能量为ε=hν,N个光子能量为Nhν,故C正确。
4.关于对热辐射的认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热的物体向外辐射电磁波,冷的物体只吸收电磁波
B.温度越高,物体辐射的电磁波越强
C.辐射强度按波长的分布情况只与物体的温度有关,与材料种类及表面状况无关
D.常温下我们看到的物体的颜色就是物体辐射电磁波的颜色
解析:选B 一切物体都不停地向外辐射电磁波,且温度越高,辐射的电磁波越强,选项A错误,选项B正确;选项C描述的是黑体辐射的特性,选项C错误;常温下看到的物体的颜色是反射光的颜色,选项D错误。
5.一个氢原子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该氢原子(  )
A.吸收光子,吸收光子的能量等于两能级之差
B.吸收光子,能量减少
C.放出光子,能量增加
D.放出光子,能量减少
解析:选A 氢原子能级越高对应的能量越大,当氢原子从较低能级向较高能级跃迁时吸收光子,能量增加,吸收光子的能量等于两能级之差,A正确,B、C、D错误。
6.[多选]光子的发射和吸收过程中(  )
A.原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要放出光子,放出光子的能量等于原子在始、末两个能级的能量差
B.原子不能从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
C.原子吸收光子后从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放出光子后从较高能级跃迁到较低能级
D.原子无论是吸收光子还是放出光子,吸收的光子或是放出的光子的能量都等于始、末两个能级的能量差
解析:选CD 由玻尔理论的跃迁假设知,原子处于激发态时不稳定,可自发地向低能级发生跃迁,以光子的形式释放能量。光子的吸收是光子发射的逆过程,原子在吸收光子后,会从较低能级向较高能级跃迁,但不管是吸收光子还是辐射光子,光子的能量总等于两能级的能量差,即hν=Em-En(m>n),故C、D选项正确。
7.能正确解释黑体辐射实验规律的是(  )
A.能量是连续的经典理论
B.普朗克提出的能量量子化理论
C.以上两种理论体系任何一种都能解释
D.牛顿提出的能量微粒说
解析:选B 根据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随着温度的升高,一方面各种波长的辐射强度都在增加;另一方面,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只能用普朗克提出的能量量子化理论才能得到较满意的解释,故B正确。
8.[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有的光是波,有的光是粒子
B.光子与电子是同样的一种粒子
C.光的波长越长,其波动性越显著;波长越短,其粒子性越显著
D.光的干涉、衍射现象说明光具有波动性,光电效应说明光具有粒子性
解析:选CD 一切光都具有波粒二象性,光的有些行为(如干涉、衍射)表现出波动性,光的有些行为(如光电效应)表现出粒子性,所以不能说有的光是波,有的光是粒子,A错误;虽然光子和电子都是微观粒子,都具有波粒二象性,但电子是实物粒子,有静止质量,光子不是实物粒子,没有静止质量,电子是以实物形式存在的物质,光子是以场形式存在的物质,所以不能说光子和电子是同样的一种粒子,B错误;波长长,容易发生干涉、衍射,波动性强,反之,波长短,光子能量大,粒子性强,C正确;干涉、衍射是波特有的现象,光电效应说明光具有粒子性,D正确。
9.光是一种电磁波,可见光的波长的大致范围是400~700 nm。400 nm、700 nm电磁辐射的能量子的值各是多少?(h=6.63×10-34 J·s)
解析:根据公式ν=和ε=hν可知:
400 nm对应的能量子ε1=h=6.63×10-34× J≈4.97×10-19 J。
700 nm对应的能量子ε2=h=6.63×10-34× J≈2.84×10-19 J。
答案:4.97×10-19 J 2.84×10-19 J
B组—重应用·体现创新
10.某激光器能发射波长为λ的激光,发射功率为P,c表示光速,h为普朗克常量,则激光器每秒发射的光量子数为(  )
A.          B.
C. D.λPhc
解析:选A 每个光量子的能量ε=hν=,每秒钟发射的总能量为P,则n==。
11.[多选]在光电效应实验中,用频率为ν的光照射光电管阴极,发生了光电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增大入射光的强度,光电流增大
B.减小入射光的强度,光电效应现象消失
C.改用频率小于ν的光照射,一定不发生光电效应
D.改用频率大于ν的光照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变大
解析:选AD 增大入射光的强度,单位时间内照射到单位面积上的光子数增加,光电流增大,A项正确。减小入射光的强度,只是光电流减小,光电效应现象是否消失与光的频率有关,而与光的强度无关,B项错误。改用频率小于ν的光照射,但只要光的频率大于极限频率ν0仍然可以发生光电效应,C项错误。由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hν-W逸=mv2得:光频率ν增大,而W逸不变,故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变大,D项正确。
12.在自然界生态系统中,蛇与老鼠和其他生物通过营养关系构成食物链,在维持生态平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蛇是老鼠的天敌,它是通过接收热辐射来发现老鼠的。假设老鼠的体温约37 ℃,它发出的最强的热辐射的波长为λmin。根据热辐射理论,λmin与辐射源的绝对温度T的关系近似为Tλmin=2.90×10-3 m·K。则老鼠发出最强的热辐射的波长为(  )
A.7.8×10-5 m B.9.4×10-6 m
C.1.16×10-4 m D.9.7×10-8 m
解析:选B 由Tλmin=2.90×10-3 m·K可得,老鼠发出最强的热辐射的波长为λmin= m= m≈9.4×10-6 m,B正确。
13.两束能量相同的色光,都垂直地照射到物体表面,第一束光在某段时间内打在物体上的光子数与第二束光在相同时间内打在物体表面上的光子数之比为4∶5,则这两束光的光子能量和波长之比为(  )
A.4∶5 4∶5 B.5∶4 4∶5
C.5∶4 5∶4 D.4∶5 5∶4
解析:选B 由E=nε知,能量相同时n与ε成反比,所以光子能量比为5∶4;又根据ε=hν=h,所以波长之比为4∶5,B正确。
14.“约瑟夫森结”由超导体和绝缘体制成。若在结两端加恒定电压U,则它会辐射频率为ν的电磁波,且ν与U成正比,即ν=kU。已知比例系数k仅与元电荷e的2倍和普朗克常量h有关。你可能不了解此现象的机理,但仍可运用物理学中常用的方法,在下列选项中,推理判断比例系数k的值可能为(  )
A. B.
C.2he D.
解析:选B 根据物理单位知识,表达式及变形式两侧单位是一致的,由本题中涉及的物理量:ν、U、e、h及与其有联系的能量表达式E=hν,E=Ue,由上式得h的单位与的单位相同,即h单位可用V·C·s表示,题中ν=kU,即k=,单位可用表示,选项B中单位等效于=,故选项B正确,A、C、D错误。
15.在半径r=10 m的球壳中心有一盏功率为P=40 W的钠光灯(可视为点光源),发出的钠黄光的波长为λ=0.59 μm,已知普朗克常量h=6.63×10-34 J·s,真空中光速c=3×108 m/s。试求每秒钟穿过S=1 cm2球壳面积的光子数目。
解析:钠黄光的频率
ν== Hz≈5.1×1014 Hz
则一个光子的能量
E0=hν=6.63×10-34×5.1×1014 J≈3.4×10-19 J
又钠光灯在t=1 s内发出光能
E=Pt=40×1 J=40 J
那么在t=1 s内穿过S=1 cm2球壳面积的光能量
E1== J≈3.2×10-6 J
则每秒钟穿过该球壳1 cm2面积的光子数
n==≈9.4×1012(个)。
答案:9.4×1012个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