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炳在1950
【同步达纲练习】
一、下列加粗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无锡(xī) 勒令(lè) 携式(xié)
B.稀罕(xī) 纯粹(cuì) 衣钵(bō)
C.寡妇(guǎ) 糯米(nuò) 尽管(jìn)
D.立即(jí) 推荐(jiàn) 琵琶(pí)(pá)
二、请选出每组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将序号填在括号里,并在横线上将其改正过来
1.A.皆然不同 ( )
2.A.步履 B.享誉 C.颠峰 ( )
3.A.诞生 B.旋律 C.泠听 ( )
4.A.搀扶 B.报畴 C.耗尽 ( )
三、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注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这一年是1918年,阿炳正式继承父亲的衣钵,成了雷尊殿的新当家。
衣钵:原指佛教中师父传授给徒弟的袈裟和饭碗,后泛指传授下来的思想、学术、技能等。
B.三四十年代的无锡人对阿炳和他的老伴催弟两人步履蹒跚的身影是再熟悉不过了。
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C.我们现在听到阿炳的音乐,不管是阿炳亲自演奏的,还是其他人改编的版本,都会有一种高山仰止的感觉。
高山仰止:抬起头望见高耸的山峰,形容尊敬崇拜的情感。
D.阿炳常到无锡棚下街一带卖唱,因为这里商店、码头、渔船较多。
卖唱:在街头或公共场所歌唱挣钱。
四、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文后的问题
(一)
阿炳常到无锡棚下街一带卖唱,因为这里商店、码头、渔船较多。当幽远的二胡声渐渐传来,人们知道,阿炳正向这里走来。人们会拥向阿炳,有人高声喊着出多少多少钱点他的曲子,此时阿炳显得非常得意。如遇知音,阿炳会更加高兴。
这时的阿炳和他的听众肯定想不到,若干年后这样的旋律会成为享誉世界的经典音乐作品,会一次次引得掌声雷动,使数不清的人如痴如醉。
听过阿炳音乐的人说,无锡地处南方,一年四季和风细雨;无锡人不愠不火,喜怒不形于色;无锡人喜吃甜食和糯米,所以阿炳的音乐才格外地婉转柔美。
阿炳每天上街卖艺,有人看到他穿着破长衫,戴着一副断了腿的墨镜,便认为他是叫花子。其实阿炳与一般寄生于社会的叫花子截然不同。
杨荫浏教授在《阿炳小传》中写道:他从来没有随便收取人家施舍的一个钱。他是纯粹靠演唱来维持生活,从不向人乞怜。人家叫他演奏,他才演奏,人家给他报酬,他并不道谢,也不争多嫌少。有时人家请他表演,即使不给他钱,他也一样很高兴地弹拉演唱。
1.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截然不同:形容两种事物毫无共同之处。截然:完全的。
B.施舍:把财务送给穷人、出家人或慈善机构。
C.报酬:由于使用别人的劳动、物件等而付给的钱或实物。
D.乞怜:显出可怜的样子,乞求别人同情。
2.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阿炳非常得意是因为有那么多人来听阿炳的演奏,阿炳可以挣到很多钱了。
B.阿炳认为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听他的音乐,以后不必为生计而发愁了。
C.阿炳一生热爱音乐,自己的音乐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和喜爱,因此阿炳非常得意。
D.阿炳非常得意是因为有人高声喊着出多少多少钱点他的曲子。
3.文中说“阿炳与一般寄生于社会的叫花子截然不同”,你能说出理由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回 老 街走走
舒婷
有支流行歌曲叫《常回家看看》,歌词满动人的,唱得一些个做父母的,鼻子一阵阵发酸。现代人的家,都在一格格的火柴盒里,外观千篇一律,里头的装修与格局也大同小异。幸亏游子们再健忘,可能走错楼栋,进错梯道,决不会叫错爹妈。
从前我们的家不是这样的。
城里的家,不是在什么胡同里,就是什么小巷深处,歪着一棵老槐或撑着两树枇杷──至于丁香和油纸伞,那是在戴望舒的雨巷才有的。风大的时候,常有一两件衣裳从横架着的竹竿上飘落,罩在路人的肩或头,有些故事由此发生。乡下的家,再穷都有自己的院落,墙头摇曳着狗尾巴草,屋后一窝鸡两丘韭。孩子回家,当妈的急急去摸鸡屁股,捋一把嫩韭,炒得香味直钻入骨髓,多少年都不会忘。
我的童年在外婆家度过,住在八卦埕,想想这个地名有多么弯弯绕!厦门最老的区街之一。它那几条街巷的名字都极其生动传神:“打锡街”,住的多是工匠;“夹板寮”,房子的简陋可想而知;“曾姑娘巷”,原是有个曾姑娘祠堂的,碑文说她有“闭月羞花之容,沉鱼落雁之貌”。放学后特地去看她的画像,扁扁的圆脸上一双细细的小眼睛罢了。十分失望,从此对古书中的形容词,甚怀疑。
只要有时间,我还是愿意回老街走走。
在城市的夹缝中,总有几处被遗忘的角落。比如开元路,没有酒楼没有超市也没有发廊,只有小杂货店和补鞋摊。比较现代化的是一部公共电话,从居家里逶迤拉出,搁在门口木凳上,由一个抠着趾缝的老头看守。稍过去一点的骑楼下,摆一张矮桌,乌黑的茶具,几个打牌的老人,押着一毛钱十根的筹码。日子在这里悠悠打了个旋,继续慢慢流了去。
又比如打锡街,那么窄,张着两只手,可以同时李家抓两根葱,王家讨一撮盐;那么短,站在这一端,可以看到那一端的大马路车水马龙;却又是这么兴旺,白天家家都摆出点什么卖卖:茯苓糕、鲜鸡蛋、烧肉粽、金箔银纸、本地青皮芒果;或者找点事做做:缝补、修伞、代书、打金器。总是熙熙攘攘,看起来好像是邻里之间的买来卖去而已。晚上,都把小饭桌摆到门口,人要路过,须侧着身,常常不是碰翻了这家的小酒盅,就是打撒了那家的海蛎面线汤。不过不要紧,进出这里的人至少有个点头交情。熟而又熟的走不到家门,就被揪住坐下喝两口。免不了吵架,吵起来声情并茂,平日里搓衣掌勺低眉顺眼的妇女,这个时候口才极好,倾街倾巷。
咳,老街。
我们怀念的不是拥挤、闷热、三代同室的往日时光,而是相濡以沫互通有无的凡间人情烟火。尤其当我们掏出一大串钥匙,打开公共铁门、自家的防盗门、房门,走到被钢栅密密封锁的阳台上,看看上下左右都是同样的铁笼子。你不知道隔壁阳台那个腆着啤酒肚浇花的男人在哪里工作,旁边那位风情万种的女子是不是他的妻子。当然他也不知道你,于是你觉得很安全,不想打破这种默契。
气闷的时候,孤独的时候,被吊在半空的时候,不妨到老街走走。
1.作者写了“现代人的家”,也写了“从前我们的家”,写“从前我们的家”则从“城里的家”和“乡下的家”两个方面来写,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这几种“家”的特点。
现代人的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城里的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乡下的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认真品读“日子在这里悠悠打了个旋,继续慢慢流了去”这个句子,说说它的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街”有什么特点 为什么作者说“气闷的时候,孤独的时候,被吊在半空的时候”,要求人们“不妨到老街走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用浪线划出能够表达本文中心的语句。
5.读了本文后,你一定有一些不懂的问题。这不要紧,现在就请你写下来,并谈谈你对此问题的初步想法。
参考答案
【同步达纲练习】
一、C(C项中“尽管”中的“尽”应读“jǐn”)
二、1.A截然不同 2.C巅峰 3.C聆听 4.B报酬
三、C(高山仰止:原意是品德像大山一样崇高的人,就会有人景仰他。文中形容人们听到好的音乐作品后,欣喜之余景仰之情油然而生。)
四、(一)1.A(截然不同:形容两种事物毫无共同之处.截然:很分明地、断然分开的样子。) 2.C 3.寄生于社会的叫花子主要靠乞讨来维持生活,而阿炳从来没有随便收取人家施舍的一个钱。他是纯粹靠演唱来维持生活,从不向人乞怜。人家叫他演奏,他才演奏,人家给他报酬,他并不道谢,也不争多嫌少。有时人家请他表演,即使不给他钱,他也一样很高兴地弹拉演唱。 (二)1.现代人的家:外观千篇一律,装修大同小异,都是同样的铁笼子,人(家庭)与人(家庭)之间缺乏情感交流。 城里的家:悠闲,恬静,人与人之间感情真挚纯朴。 乡下的家:与自然相和谐,温馨,充满亲情。 2.作者在这里用了一个比喻句,将日子比做流水,比做旋涡,使日子既看得见也似乎摸得着,表达出了一种悠闲的美。 3.特点:老街悠闲,恬静,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真挚纯朴。“气闷的时候,孤独的时候,被吊在半空的时候,”自然是呆在“铁笼子”似的现代人家里的时候;到老街走走,就可以领略到那份真挚,那份淳朴,那份悠闲,那份恬静,那份凡间人情。 4.我们怀念的不是拥挤、闷热、三代同室的往日时光,而是相濡以沫互通有无的凡间人情烟火。 5.略《滑铁卢之战》同步练习
一、按所给的拼音写出词语
妨ài______ 阴yù_________ pìn________马 shū_______然
疲惫不kān_______焦zhuó____ róu________皱 zhào_______唤
二、给加粗词语注音
岿然不动 濒于殆尽 箍桶 步履艰难 喘咻咻
厄运 目眩 忐忑不安 两鬓 殉难
三、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决定世界历史的一瞬间
然而格鲁希考虑的这一秒钟却决定了他自己的命运、拿破仑的命运和世界的伞运。(a)在瓦尔海姆的一家农舍里逝去的这一秒钟决定了整个十九世纪。而这一秒钟全取决于这个迂腐庸人的一张嘴巴。这一秒钟全掌握在这双神经质地揉皱了皇帝命令的手中。──这是多么不幸!倘若格鲁希在这刹那之间有勇气、有魄力、不拘泥于皇帝的命令,而是相信自己、相信显而易见的信号,那么法国也就得救了。可惜(b)这个毫无主见的家伙只会始终听命于写在纸上的条文,而从不会听从命运的召唤。
格鲁希使劲地摇了摇手。他说,把这样一支小部队再分散兵力是不负责的,他的任务是追击普军,而不是其他。就这样,他拒绝了这一违背皇帝命令的行动。军官们闷闷不乐地沉默了。在他周围鸦雀无声。而决定性的一秒钟就这样在静默之中消逝了,它一去不复返,以后,无论用怎样的言辞和行动都无法弥补这一秒钟。──威灵顿胜利了。
格鲁希的部队继续往前走。热拉尔和旺达姆愤怒地紧握着拳头。不久,格鲁希自己也不安起来,随着一小时一小时的过去,他越来越没有把握,因为令人奇怪的是,普军始终没有出现。显然,他们离开了退往布鲁塞尔去的方向。接着,情报人员报告了种种可疑的迹象,说明普军在撤退过程中已分几路转移到了正在激战的战场。如果这时候格鲁希赶紧率领队伍去增援皇帝,还是来得及的。但他只是怀着愈来愈不安的心情,依然等待着消息,等待着皇帝要他返回的命令。可是没有消息来。只有低沉的隆隆炮声震颤着大地,炮声却愈来愈远。(c)孤注一掷的滑铁卢搏斗正在进行,炮弹便是投下来的铁色子。
1.你如何理解画横线的语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格鲁希为什么“自己也不安起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决定命运的一秒钟”过后,格鲁希还有没有机会拯救拿破仑 他是怎样做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拓展练习
①在我重新回到大学校园读研究生之前,我做了两年多的保险推销工作。
②我所卖出的数额最大的一张保单不是在我经验丰富后,也不是在觥筹交错中谈成的,而是在我第一次出门推销的时候。记得那是一个夏天,太阳火辣辣地晒着,我在“晨光电子”门口一边吃冰激凌,一边踢着小石子,犹豫着应不应该进去。
③晨光电子是本市最大的一家合资电子企业,我对这样的企业有些敬畏,不大敢进去,毕竟这是我第一次推销。
④犹豫了好久,我还是进去了。那是一个周末,二楼的写字间有些冷清。整座楼层只有外方经理在,一个黄头发、蓝眼睛的外国人,正在装着透明大玻璃的经理室里打着电脑。
⑤门是开着的。我不知道该说“打扰”还是“Excuse me”,刚想敲门,他抬头看见了我:“你找谁 ”发音不是很标准,每个字都念成平声。我松了一口气,至少,我不用再说“Excuse me”了。
⑥“是这样的,我是保险公司的业务员,这是我的名片。”我双手递上名片,心理有些发虚。在学校和老外没少打交道,可眼前这个老外是洋老板,而且是个不太老的老板,感觉就有些两样。
⑦“推销保险 今天已经是第三个了,谢谢你,或许我会考虑,但现在我很忙。”老外的发音还是直直的,像一条线一样,因此听不出什么感彩。
⑧我本来也不指望今天能卖出保单,所以毫不犹豫地说了声“sorry”就离开了。如果不是我走到楼梯拐角处下意识地回了一下头,或许我就这么走了,以后也不会有那些事发生。
⑨我回了一下头,看见自己的名片被那个老外一撕就扔进了废纸篓里。我忽然很气愤,像是有一只脏兮兮的苍蝇在胸腔里嗡嗡飞转一样,不吐出来就会恶心一辈子的感觉。早就听说干推销这一行很让人轻视,遭白眼是经常的。如果是个中国老板,或许我的感觉也只是气愤,但是眼前是个外国人,一种说不出的民族情绪还在其中。
⑩于是我转身回去,敲了敲门,用英语对那个老外说:“先生,对不起,如果你不打算现在考虑买保险的话,请问我可不可以要回我的名片 ”
老外的眼中闪过一丝惊慌,旋即就平静了。他耸耸肩问我:“为什么 ”
我平静地回答:“没有特别的原因,上面印有我的名字和职业,我想要回来。”
“对不起,小姐,你的名片让我刚才不小心洒上墨水了,不适合再还给你了。”
“如果真的洒上了墨水,也请你还给我好吗 ”我看了一眼他脚下的废纸篓说。
片刻,他仿佛有了好的主意:“OK。这样吧 请问你们印一张名片的费用是多少 ”
“五毛。问这个干什么 ”我有些奇怪。
“OK,OK。”他拿出钱夹,在里面找了片刻,抽出一张一元的:“小姐,真的很对不起,我没有五毛的零钱,这张是我赔偿你的名片的,可以吗 ”
我想夺过那一块钱,撕个稀巴烂,然后再摔在这个大鼻子脸上,痛骂他一顿,告诉他我不稀罕他的破钱,告诉他尽管我们是做保险推销的,可也是有人格的。但是我忍住了
我礼貌地接过一元钱,然后从包里抽出一张名片给了他:“先生,很对不起,我也没有五毛的零钱,这张名片算我找给你的钱,请您看清我的职业和我的名字。这不是一个适合进废纸篓的职业,也不是一个应该进废纸篓的名字。”
说完这些,我头也不回地转身走了。没想到第二天,我就接到了那个外方经理的电话,约我去他公司。我不知道他有什么事情,所以几乎是趾高气扬地去了,打算和他理论一番。但是在他办公室坐下后,他告诉我的是他打算从我这里为全体职工买保险!
1.“老外的发音还是直直的,像一条线一样”是第⑦段话中的一句话,具体讲“直直的,像一条线一样”是怎样一种发音状态 (用原文语句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本来也不指望今天能卖出保单。”的原因有哪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⑨段写道:“我忽然很气愤”我“很气愤”的根源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段中,洋老板说“对不起,小姐,你的名片让我刚才不小心洒上墨水了,不适合还给你了”这句话时心里是怎样想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有个语句含义非常深刻,且富有表现力。请你先把这个句子找出来,再谈谈你对它的理解。
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洋老板为什么最终决定从我这里为全体职工买保险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了本文,就如何处理那些给你造成某种伤害的事件,谈谈你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同步达纲练习】
一、碍 郁 牝 倏 堪 灼 揉 召
二、kuī bīn dài gū lǚ xiū è xuàn tǎn tè bìn xùn
三、1.主观性试题,言之成理则对。 2.格鲁希意识到自己的决定有问题,他可能丧失了救助皇帝的最好时机。 3.仍然有机会采取行动,但是优柔寡断、谨小慎微的格鲁希丧失了最后的机会。
四、1.听不出什么感彩。 2.我对这样的企业有些敬畏,不太敢进去,毕竟这是我第一次推销。 3.看见自己的名片被那个老外一撕就扔进了废纸篓里。 4.后悔、不安、歉意。 5.先生,很对不起,我也没有五毛的零钱,这张名片算我找给你的钱,请您看清我的职业和我的名字。这不是一个适合进废纸篓的职业,也不是一个应该进废纸篓的名字。 尊严(主观试题,言之成理则对)。 6.被我的勇敢、维护自己尊严的勇气所打动。
7.略
《南京大屠杀》同步练习
【同步达纲练习】
一、下列加粗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褴褛lán 1ǚ 寻觅mì 悚然shǒng
B.尸骸hái 蹂躏róu lìn 燕子矶jī
C.徘徊pái huái 撰写zhuàn 蹒跚pán shān
D.狰狞zhēng níng 绑缚fù 熙熙攘攘xī
二、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在后面的括号里
1.残绝人寰( ) 2.步覆蹒跚( )
3.凶神恶熬( ) 4.逝者如失( )
5.大肆喧传( ) 6.惨不忍赌( )
7.面目狰宁( ) 8.振惊世界( )
三、解释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
毛骨悚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令人发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逝者如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凶神恶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惨绝人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选择正确的词语填写空
1.侥 绕 扰 娆
( )远 打( ) 妖( ) ( )幸
2.躁 噪 嗓 燥
( )音 干( ) 急( ) 鼓( )
3.惑 感 撼 憾
( )想 摇( ) 遗( ) 蛊( )
4.骸 赅 骇 核 垓
( )骨 ( )下 惊 ( ) 言简意( ) 枣( )
五、下列各项的词语中多音字相同的是 ( )
A.载 三年五载 装载 记载 登载 刊载
B.发 令人发指 间不容发 头发 发生
C.解 押解 解放 解释 解体
D.露 露水 揭露 吐露 暴露
六、认真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半个世纪过去了,美丽壮阔的南京城又给寻觅旧时容颜,可先辈们痛苦的哀号将永远在我灵魂深处回荡。在纪念抗日战争50周年前夕撰写这篇文章,我又感到欣慰──今日之中国,已非任人宰割的羔羊;作为80年代的青年军人,我又感到自豪──在我们的钢铁长城和火热的胸膛前面,绝不允许历史史剧重演!
1.上面文段画线的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段中两个破折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3.第一句话中的“旧时容颜”作者没有描述,请你根据自己的想像写一段约150字的景物描写,展现日本践踏下的南京的样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拓展训练
永远的蝴蝶
那时候刚好下着雨,柏油路面湿冷冷的,还闪烁着青、黄、红颜色的灯火。我们就在骑楼下躲雨,看绿色的邮筒孤独地站在街的对面。我白色风衣的大口袋里有一封要寄给在南部的母亲的信。
樱子说她可以撑伞过去帮我寄信。我默默点头,把信交给她。
“谁叫我们只带来一把小伞哪。”她微笑着说,一面撑起伞,准备过马路去帮我寄信。从她伞骨滑下来的小雨点溅在我眼镜玻璃上。
随着一阵拔尖的煞车声,樱子的一生轻轻地飞了起来,缓缓地,飘落在湿冷的街面,好像一只夜晚的蝴蝶。
虽然是春天,好像已是深秋了。
她只是过马路去帮我寄信。这简单的动作,却要叫我终身难忘了。我缓缓睁开眼,茫然站在骑楼下,眼里裹着滚烫的泪水。世上所有的车子都停了下了,人潮涌向马路中央。没有人知道那躺在街面的,就是我的蝴蝶。这时她离我只五公尺,竟是那么遥远。更大的雨点溅在我的眼镜上,溅到我的生命里来。
为什么呢 只带一把雨伞
然而我看到樱子穿着白色的风衣,撑着伞,静静地过马路了。她是要帮我寄信的,那,那是一封写给在南部的母亲的信,我茫然站在骑楼下,我又看到永远的樱子走到街心。其实雨下得并不大,却是一生一世中最大的一场雨。而那封信是这样写的,年轻的樱子知不知道呢
妈:我打算在下个月和樱子结婚。
1.小说以“雨”开篇,并以“雨”贯穿全文,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至少答出两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说最后再次描写樱子“穿着白色的风衣,撑着伞”,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开始写“小雨点”溅到眼镜上,之后写“更大的雨点”溅到眼镜上,其作用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说法中错误的两项是 ( )
A.小说三次写到“站在骑楼下”,作用是显示“我”的思绪的流程和层次。
B.文中最能够表露“我”的悔恨的一句话是“为什么呢 只带一把雨伞 ”
C.“虽然是春天,好像已是秋深了”,表现了“我”失去恋人的痛苦、凄凉的心境。
D.把樱子比喻成蝴蝶有两个原因,一是飞的动作,二是樱于长得像蝴蝶一样的外貌。
E.题目叫“永远的蝴蝶”,就是说蝴蝶是永恒的,“我”爱蝴蝶,“我”也爱樱子。
F.小说最后交代给母亲的信的内容,增加了小说的悲剧色彩。
参考答案
【同步达纲练习】
—、A(悚然sǒng)
二、1.残—惨 2.覆—履 3.熬—煞 4.失—斯 5.喧—宣 6.赌一睹
7.宁—狞 8.振—震
三、毛:毛发。悚然:害怕的样子。 令:使。发指:头发直竖起来,形容愤怒到极点的样子。 逝:流逝。 凶:凶恶。 人寰:人世。
四、1.绕远 打扰 妖娆 侥幸 2.嗓音 干燥 急躁 鼓噪
3.感想 摇撼 遗憾 蛊惑 4.骸骨 垓下 惊骇 言简意赅 枣核
五、D
六、1.这是作者对这段惨痛历史的要永远牢记的决心,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灾难的痛惜。 2.解释说明 3.写景物只要抓住日寇蹂躏的南京的沧桑、破败、凄惨来写就可以。
七、1.本题考查对作品构思的理解。①交代“雨”是悲剧的起因。②以“雨”为泪水和痛苦的象征。③造成笼罩全文的阴冷氛围。 2.本题考查对作品构思的欣赏。这样写,使樱子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更能表达“我”对樱子的深切怀念和爱恋。 3.本题考查细节描写的作用。两个细节基本一致,但前一个细节无感彩,后一个看似写景,实是写情,写“我”的内心痛苦。 4.D、E《寻找时传祥》同步闯关练习
同步闯关
1.下列加粗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足迹(jì) 偌(ruò)大 沧(cāng)桑
B.师傅(fù) 老茧(jiǎn) 污蔑(miè)
C.颤(chàn)抖 黯(àn)然 捞(lāo)钱
D.感慨(kǎi) 薯(shǔ)干 垒(lěi)砌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漠然 诚挚 尤其 记忆尤新
B.述说 遣送 跌宕 动荡不定
C.添置 使馆 钳制 名额限制
D.宽敞 随机 狐疑 孤身一人
3.下面文段空白处依次应填的关联词最恰当的一组是
( )
1972年10月26日,一直半昏迷的时传祥______变得很激动。他让老伴把院门、屋门都插上,______让做几样“好菜”,翻箱倒柜找出半瓶薯干酒。他要敬13年前这一天握着他的手鼓励他的刘主席一杯:“______冲他能看得起俺这个掏大粪的,俺就到死______不信他是个坏人!”
A.还 竟 就 也 B.还 竟 要不是 都
C.竟 又 就 也 D.竟 又 要不是 都
4.下文加粗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
A.今天,循着那渐被淡忘了的历史,记者去重访时传祥的足迹,探寻他的生前身后。
B.就像是述说自己的光荣一样,“知道吗?那时咱这北京也有一种‘热’,那叫‘义务掏粪热’!”
C.你当清洁工是人民的勤务员,我当主席更是人民的勤务员……
D.至今,他的儿女们还清楚地记得爸爸当年给他们讲周恩来总理给他夹菜劝饭时的口气和眼神……
5.选出填入下文空白处最妥当的一项
( )
“万里、崔月犁副市长跟时传祥背过粪,万里还说自己是时传祥的‘第一大弟子’;____________……知道吗?那会儿来背粪得预约!”可是,很快,老人们就又有些愤愤地,“嘿!现如今叫什么?谁还理会个背粪的……”
A.大中学校师生、作家、记者、演员都争着来时传祥清洁队参加义务劳动,连人民的公仆也以同时传祥一起背回粪为光荣
B.演员、大中学校师生、作家、记者都争着来时传祥清洁队参加义务劳动,连到北京出差的人也以同时传祥一起背回粪为光荣
C.演员、大中学校师生、作家、记者、都争着来时传祥清洁队参加义务劳动,连人民的公仆也以同时传祥一起背回粪为光荣
D.当官的、大中学校师生、作家、记者、演员都争着来时传祥清洁队参加义务劳动,连到北京出差的人也以同时传祥一起背回粪为光荣
6.选出下列讽刺意味最弱的一项
( )
A.他们死于同一场名叫“文化”的“革命”。
B.在后来的采访中,大凡了解些时传祥的,谈话多是这么“转折”……
C.某幼儿园老师指着一名环卫工人的孩子教育其他小朋友说:“你们若不听话,将来也得像他父母一样去扫大街、掏厕所!”
D.若干年后,一个“文革”中曾踢打过时传祥的徒弟,带着妻儿在师傅的遗像前泪流满面……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7—10题。
又过了若干年,记者循着那渐被快节奏的人们淡忘了的历史,去寻访时传祥,寻找今天还动荡不定的精神家园。
在《工人日报》那已经发黄发脆了的两大本剪报资料中,在北京市和崇文区的环卫局,在时传祥清洁班,在时传祥家,随便在哪个路边……人们诉说了以上的历史,同时也说了如下的现实:
1990年,北京环卫系统招工,应招278名,实招181名;1991年又一次招工,办的是“专场”,计划招200名,只有67人报名,实招32人;1992年“专场”取消名额限制,多多益善,结果报名15人,实招3人!待到1994年,前两届招的213人走的走,调的调,只剩下24人……
某幼儿园老师指着一名环卫工人的孩子教育其他小朋友说:“你们若不听话,将来也得像他父母一样去扫大街、掏厕所!”
北京市环卫局一位干部给记者一大叠材料:“小伤不算,仅1994年,我们环卫工人被打事件就多达78起!”他的声音有些颤抖,“一天不搞卫生谁受得了?今天,人怎么这样?!”
今年65岁,曾与时传祥一同背过粪现已退休的任华亭老师傅对记者说了这样一句话:“大伙看不起老时那样的,受害的还是大伙!”
就是这个任华亭,5年前退休后,还背着粪桶蹬着板车去那些吸粪汽车进不去的胡同里,义务掏了3年粪!如今,他孤身一人,家里一件电器也没有,只有两只许多年前的旧木箱和两把刚添置的木椅。然而,几年来却向亚运会、希望工程捐了近万元人民币。“我过得挺好。现在有的人比我过得差。能帮就帮一把。”他这么说。
现任时传祥清洁班班长王立冬,因为“没有城市小姐肯嫁掏粪工”,娶了农村户口的妻子,妻子至今没有工作。他告诉记者,他所在的那个队,1978年在京城招了他们那一拨工人后,基本就再没来过新人——断了线了:干点什么不比这体面?
预约采访之外,记者几次在街上随机采访。一些人说,时传祥是环卫系统的榜样,环卫工人们该好好地学。有的环卫工人则说,光让我们学能顶什么用?
……这世界,变化真大!
……
当听到要写时传祥时,老人就挺激动,同时也有些黯然:“现在实实在在干活,本本分分做人还时兴吗?你写劳模还有人看吗?”
记者默然。
几天前,记者与几位挺有身份的人士聊天。有人问“忙什么?”“在写时传祥。”大家就笑。后来其中一人单独对记者说:“现在赚钱再多的人内心深处也都有一种感慨——大家都能像时传祥那样正直、敬业、实在,该多好!”
7.“今天还动荡不定的精神家园”指什么?试作出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画线部分的数字说明了什么?在文中再找几个例子证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怎样理解时传祥妻子的“黯然”和记者的“默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最后一段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练习。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①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我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锤打这两条可怕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就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领导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决没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⑥邻居家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第一段中“母亲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对这句话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母亲充分体谅儿子的痛苦心情,所以在儿子发脾气时,悄悄躲出去,让儿子彻底发泄心中的痛苦,但又担心儿子做出“傻事”,偷偷地听着儿子的动静。
B.母亲非常疼爱儿子,看见儿子痛苦时的举动,母亲忍受不了,悄悄躲出去,自己暗自伤心,但又怕儿子做出“傻事”,所以偷偷地关注着儿子的动静。
C.母亲了解儿子的倔强性格,可是面对儿子瘫痪的双腿,却又无可奈何,每当儿子折磨自己时,为了不伤他的自尊心,就悄悄躲出,等着儿子恢复平静的心态。
D.母亲理解儿子的痛苦,心疼他,但又受不了儿子“暴怒无常”的脾气,就悄悄躲出去,等着儿子恢复平静的心态。
2.对第6段中“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说明了母亲的病很危险
B.揭示了母亲不幸的命运
C.侧面表现了崇高的母爱
D.揭示了母亲性格形成的主要原因
3.简要分析文中两处景物描写的作用
①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
②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小说的主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本文写作特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运用了衬托的手法,用“我”的暴怒无常衬托了母亲的坚韧、顽强。
B.本文以日常琐事为题材,用对比的方法突出了母亲的崇高形象。
C.本文采用了语言、细节、动作、心理等多种描写手段刻画人物。
D.本文不是以情节的曲折巧妙取胜,而以从“平淡”中提炼出的高度浓缩的情感震撼人。
微型作文
你关注过身边“时传祥”们吗?关注一下他们的生活条件,对其中一些人作采访,写成一篇通讯。
参考答案:
1.B(“傅”在此读轻声)
2.A(犹)
3.C
4.C(不好说“更是”,只宜说“也是”,这样就显得相互平等)
5.D
6.B
7.今天还动荡不定的精神家园主要指人的奉献精神不稳定,社会还没有形成一种“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风尚。
8.画线部分的数字说明了今天环卫工作的现状十分让人担忧。再如某幼儿园老师教育小朋友的话,又如“没有城市小姐肯嫁掏粪工”的现象。
9.时传祥妻子的“黯然”和记者的“默然”都很现实地表达了现状的严峻与无奈。
10.表达人们普遍的一种愿望:希望大家都能像时传祥那样正直、敬业、实在。
【拓展阅读】
1.A(B项母亲忍受不了、C项却又无可奈何、D项但又受不了儿子暴怒无常的脾气均不合母亲的形象)
2.D(揭示了母亲坚韧、顽强的性格正是经历过千辛万苦的磨练才形成的)
3.①以动衬静,突出“我”孤独、痛苦、无望的心情;
②写出了菊花蓬勃的生命力,渲染出悲壮、深沉的氛围,突出了“我”的心理从痛苦、无望转向明朗、坚强的变化。
4.本文塑造了一位忍着肝病的巨大痛苦,帮助双腿瘫痪的儿子重新鼓起生活勇气的母亲的形象,歌颂了母爱的崇高伟大。
5.B(本文并非是以“日常琐事”为题材,因为小说选择的是生活中一个非常时期——儿子双腿刚刚瘫痪,母亲又身患重病。正是在这种不寻常的题材中,显示了母亲的坚韧、顽强,从而写出了母亲的崇高伟大)
【微型作文】
提示:采访之前一般要先与被采访对象进行预约,拟一个采访提纲。可以一个人采访,也可以几个人合作采访。采访时要注意记录,最好是录音,回来再进行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