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第五单元《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知识要点复习(岳麓版九年级下)

文档属性

名称 历史:第五单元《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知识要点复习(岳麓版九年级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2-07 09:15: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中考复习要点
第五单元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第 12 课 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
一、赫鲁晓夫改革:
1、1953年,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上台。开始对斯大林时代的政治经济体制进行整改。
2、内容:
(1)政治上,批判个人崇拜,加强民主法制,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
(2)经济上,大胆改革计划经济体制,减少中央集权,增加地方自主权,采取一些有利于工农业生产发展的措施。
(3)结果:取得了一些成效,对后来的改革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但由于政策失误和不切实际的提法,给苏联党和国家带来许多问题。
二、匈牙利改革:
1、背景:50年代初,照搬苏联模式,导致国民经济发展比例严重失调,人民生产积极性受挫。1956年底,以卡达尔为首的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进行改革。
2、特点: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匈牙利本国的特点相结合。
3、内容:
(1)政治上大力推行民主集中制,广泛团结各阶层人士,加强法制建设。
(2)经济上在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础上,实行计划管理和市场调节相结合;扩大企业自主权,加强企业的民主管理;放慢重工业发展速度,大力扶持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积极改善人民生活。
(3)结果:取得一定成效,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平稳,市场较繁荣,人民生活有了明显提高。
三、南斯拉夫、波兰、捷克斯洛伐克也先后进行了一些改革。
四、戈尔巴乔夫改革:
1、1985年,戈尔巴乔夫担任苏共总书记,苏联按照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进行全面改革。
2、内容:
(1)对内改革:先以经济改革为重点,提出加速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提高经济效益的方针。但由于对困难估计不足,缺乏具体可行的配套措施,改革效果不佳。后将改革重点转向政治体制,1988年6月提出了向“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过渡,对政治体制进行“根本变革”。
(2)对外:开展“新思维外交” ,追求苏美合作和所谓“欧洲大厦”,幻想得到西方大量的经济援助,实行妥协和退让。
第 13 课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一、东欧剧变:
1、东欧剧变的原因:
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日益显露,改革也出现了失误,经济发展速度放慢,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社会动荡不安。再加上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和西方和平演变的严重影响。
2、概况:从1989年下半年开始到1992年,东欧8个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多年的共产党、工人党纷纷丧失政权,社会制度、国家名称也改变了。
二、苏联解体:
1、原因: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没有取得成效,反而使政治、经济和民族矛盾日益尖锐,社会危机进一步加剧,成为苏联解体的原因之一。
2、催化剂:1991年,苏联发生“8.19”事件,叶利钦掌握国家大权,政权性质发生根本变化,加速了苏联的解体。
3、标志:1991年12月,俄罗斯等11个原加盟共和国的领导人在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集合,共同签署《关于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协议议定书》,并发表《阿拉木图宣言》。1991年,苏联宣告解体。
4、苏联解体的影响:苏联解体结束了战后40多年来美苏对峙的局面,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彻底瓦解,也标志着东西方冷战的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