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核舟记》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核舟记》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3-29 18:32:01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11
 核舟记
一、课内精读
核舟记
魏学洢
〔明代〕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箬篷
一作:篛篷)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1.文学常识
《核舟记》选自清代
(作者)编辑的短篇小说集《
》。《核舟记》的作者是

朝人,字子敬。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器皿(
)罔不(
)贻(
)有奇(

黍(
)箬篷(
)糁(
)峨冠(

髯(
)衣褶(
)诎(
)楫(

椎髻(
)壬戌(
)虞山(
)篆章(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有奇巧人(
)
(2)罔不因势象形(
)(
)(

(3)尝贻余核舟一(
)(
)(
)(4)盖大苏泛赤壁云(

(5)高可二黍许(
)(
)(
)(6)启窗而观(
)
(7)箬篷覆之(
)(
)(
)(8)雕栏相望焉(
)
(9)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
)(10)石青糁之(
)(

(11)中峨冠而多髯者(
)(
)(
)(12).如有所语(

(13)其两膝相比者(
)(14)佛印绝类弥勒(
)
(15)矫首昂视(
)
(16)神情与苏、黄不属(
)
(17)珠可历历数也(
)(18)居右者椎髻仰面(
)
(19)其人视端容寂(
)(
)(20)若听茶声然(
)
(21)其船背稍夷(
)(22)钩画了了
(
)
(23)长曾不盈寸(
)(
)(2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4.一词多义
(1)木①能以径寸之木(

(2)曰:
①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②以至鸟兽、木石(

②文曰“初平山人”(

(3)奇①明有奇巧人(

(4)有:①明有奇巧人(

②长约八分有奇(

②长约八分有奇(

(5)为①为宫室、器皿、人物(

(6)而:①中峨冠而多髯者(

②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②启窗而观(

(7)可①高可二黍许(

(8)云①盖大苏泛赤壁云()
②珠可历历数也(

②此中人语云(

5.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诎右臂支船   “
”同“
”,
(2)左手倚一衡木

”同“
”,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为宫室、器皿、人物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B.盖大苏泛赤壁云
此中人语云
C.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D.若听茶声然
皆若空游无所依
7.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A.本文属事理说明文。全文的结构为“总—分—总”,主体部分的说明顺序是空间顺序。
B.本文节选自清代魏学洢编的《虞初新志》。
C.题目“核舟记”中的“记”表明了文章的体载,在这里有摹写的意味。
D.本文的说明对象是王叔远送给本文作者的“简桃核修狭者”所刻成的小船。
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2)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3)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4)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5)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6)嘻,技亦灵怪矣哉!
9.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核舟的?请简要分析。
10.作者从船的中部写起,这样有什么好处?
11.作者在写船头三人时,重点写的是谁?为什么重点写了苏东坡?
12.本文描写舟子的神情动作,渲染了一种什么氛围?
13.从选文看,雕刻家的高超技艺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二、拓展阅读
【甲】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选自《核舟记》)
【乙】谢太傅云:“顾长康①画,有苍生来所无。”
顾长康画裴叔则,颊上益三毛。人问其故,顾曰:“裴楷②俊朗有识具③,正此是其识具。”看画者寻之,定觉益三毛如有神明,殊胜未安时。
顾长康画谢幼舆在岩石里。人问其所以,顾曰:“谢云:‘一丘一壑,自谓过之。’此子宜置丘壑中。”
顾长康画人,或数年不点目精④。人问其故,顾曰:“四体妍蚩(chī)⑤,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⑥中。”
顾长康道:“画‘手挥五弦’易,‘目送归鸿’难。”
(选自《世说新语·巧艺》,有删改)
【注释】 ①顾长康:东晋画家顾恺之,字长康。②裴楷:字叔则,三国曹魏及西晋时期的大臣、名士。③识具:见地,才略。④目精:眼珠。⑤妍蚩:也作“妍媸”,美和丑。⑥阿堵:这个,此处指眼珠。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能以径寸之木 
以:
(2)清风徐来
徐:
(3)人问其故
故:
(4)或数年不点目精
或: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1)高可二黍许。
(2)此子宜置丘壑中。

16.【甲】【乙】文段所写的王叔远、顾长康都有精湛的技艺,但其技艺又各具特色。
【甲】文段写王叔远在雕刻时,讲究
【乙】文段写顾长康在绘画时,讲究
(要求:用自己的话概括)
参考答案
1.张潮
《虞初新志》
魏学洢
明朝
2.
mǐn
wǎng

yòu

shǔ
ruò
sǎn
guān
rán
zhě


chuíjì
rénxū

zhuàn
3.
(1)奇妙精巧
(2)无不
顺着
雕刻
(3)曾经


(4)句首表示推测语气
(5)大约
黄米
上下
(6)打开
(7)用箬竹叶做的船篷

代词船舱
(8)正对着
(9)缓缓地

(10)用石青
涂抹
(11)高
帽子
胡须
(12)说话
(13)靠近
(14)极像
(15)举
(16)类似
(17)分明可数的样子(18)形状像椎的发髻
(19)视线
神色
(20)好象……的样子
(21)平
(22)清楚明白
(23)竟然

(24)长而窄
4.
①木头
树木②叫
是③奇异
零数④动词表示存在
通又⑤雕刻

⑥表示并列
表示修饰
⑦大约
可以⑧句尾语气词

5.
(1)“诎”同“屈”,弯曲(2)“衡”同“横”,横着
6.D(解析:A.做,这里指雕刻/判断动词,是;B.句末语气词/说;C.奇妙/零数、余数).
7.B
清代张潮编写的《虞初新志》。
8.(1)全都是就着(材料原来的)样子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各有各的情态。
(2)
(他)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果核刻成的船,(刻的)是苏轼游赤壁(的情景)。
(3)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刻着)用箬竹叶做的船篷覆盖着它。
(4)
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各自隐藏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
(5)
那人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6)
嘻,这技艺也真神奇啊!
9.按照空间顺序介绍,先整体介绍核舟,接着写舟的中间部分——船舱,然后介绍船头和船尾,最后介绍船的顶部。
10.
答:船的中部是船的最重要的部分,也是决定船的外观部分,
作者从船的中部写起,可以使读者先获得对船的总体印象.
11.
因为在三人中,苏轼居中,因雕刻者刻得仔细,所以作者写得就细腻,其他两人则相对简略些。其次,因核舟的雕刻主题为“盖大苏泛赤壁云”,所以苏轼应为主要人物。
12.
一舟子“若啸呼状”,显得悠闲;另一舟子“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显得专注。两舟子共同营造了一种愉悦、轻松、自由自在的气氛。
13.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用料体积小;②所刻东西(字、景、人、物)多;③刻画细腻逼真,情态毕备,富有诗情画意。
14.
(1)以:用(2)徐:慢慢地(3)故:原因(4)或:有时
15.
(1)
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
(2)
这位先生应当置身在山崖沟壑中。
16.
【甲】依据材料原来的形状进行雕刻,各有各的情态;
【乙】根据人物的特点描摹,力求传神。
附【乙】文参考译文:
太傅谢安说:“顾长康的画,是自有人类以来所没有的。”
顾长康给裴叔则画像,脸颊上多画了三根胡子。有人问他是什么原因,顾长康说:“裴叔则俊逸爽朗,很有才略,这恰恰是表现他的才略。”看画的人寻味起画像来,确实觉得增加了三根胡子更有气韵,远远胜过还没有添上的时候。
顾长康画谢幼舆的像,把他安置在山崖乱石中。有人问他什么原因,顾长康说:“谢幼舆说过:‘在一山一水间游乐,自以为超过他人。’这位先生应当置身在山崖沟壑中。”
顾长康画人物画,有的时候画完之后几年都不去画眼睛。别人问他原因,他说:“人身体的美丑,没有什么特别微妙之处;真正的传神之笔,正是那眼睛。”
顾长康谈论作画时说:“要画出‘手挥五弦’的动作很容易,要画出‘目送归鸿’的神态就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