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课件(共8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课件(共8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3-29 18:34: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82张PPT)
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讲演》,(板书课题及作者)。闻一多先生是什么人?他的这篇讲演是在什么情况下作的?为什么说是“最后一次讲演”?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上的题注,准备回答问题。
讲演词,也叫演讲词、演说词,它常在各种大型的群众集会或较为隆重的场合使用,而且讲话人所讲的都是些较为重大的问题或是讲话人就某个专门问题进行的论述。讲演词具有宣传、鼓动和教育作用,它可以把讲演者的观点、主张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及读者,使他们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
13 最后一次讲演
闻一多
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湖北浠水人。新月派代表诗人、学者、坚定的民主战士。1920年发表了第一首新诗《西岸》,从此进入中国诗坛。代表作有诗集《红烛》《死水》,散文《五四断想》等。他的诗歌抒写了对祖国和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注,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其散文抨击社会时弊,表达对帝国主义和反动军阀的痛恨。
作者简介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当局为篡夺革命胜利果实,阴谋发动内战。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民主和平,反对独裁和内战,开展了蓬勃的爱国民主运动。国民党当局为了镇压这一运动,制造白色恐怖,屠杀爱国民主人士。1946年7月11日,爱国民主人士李公朴先生在昆明被特务暗杀。特务们要暗杀的第二个对象就是闻一多,友人劝他躲一躲,但他
创作背景
毅然出席了15日举行的李公朴先生追悼大会,他事先没准备发言,但面对会场上特务们的无理取闹和嚣张气焰,他忍无可忍,拍案而起,走上讲台,发表了这篇义正词严的讲演。当天,他就被暗杀。课文是这次讲演的记录整理稿。所以称为“最后一次讲演”。
以“最后一次讲演”为题,既点明了文章的体裁,又设置了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标题沉郁而慷慨,富有气势,也是对在讲演过后就被暗杀的闻一多先生的尊重和纪念。
文题解读
有感情朗读
注意情感
注意体味演讲者的气势与感情,同时画出表达强烈感情的语句。
思考2:整篇讲演可分几个部分?
思考1:闻一多先生演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思考问题

读课

初读课文
返回
请同学们初读课文,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闻一多先生演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整体探究
初读课文
闻一多先生在李公朴的追悼会上,义正词严地当众揭露、痛斥反动派的罪恶和卑劣,表达了对民主和平的坚定信心。
本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都包含了哪些自然段?分别讲了什么内容?
划分层次
初读课文
第一部分(1—3)
第二部分(4—5)
第三部分(6—12)
痛斥国民党反动派不仅暗杀而且诬陷的卑劣行径,歌颂李先生为争取民主而献身的无上光荣。
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虚弱本质,指明反人民的势力必然灭亡,人民的力量必然胜利的历史规律,鼓舞群众的斗志。
鼓舞群众发扬光荣传统,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斗争,表达自己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的坚强意志和决心。
初读课文
理清文章的故事情节
痛斥罪恶行径
剖析反动派虚弱本质
号召争取民主和平
1
2
3
精读课文
返回
1.开头一段,义愤填膺,慷慨激昂。这种情绪是如何传达出来的?
品味第一部分
精读课文
这种情绪是通过一系列的感叹句和问句传达出来的。如:“这几天,大家晓得,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大家都有一支笔,有一张嘴,有什么理由拿出来讲啊!有事实拿出来说啊!”“这成什么话?”这些感叹句和问句表达了作者对反动派的愤恨之情。
2.作者从哪几个方面痛斥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卑劣无耻?
精读课文
李公朴无罪而遭毒手,可见反动派的卑劣无耻。
要打要杀,又不敢光明正大地来打杀,而偷偷摸摸地暗杀,更见其卑劣无耻。
杀死了人,又不敢承认,还要诬蔑人,嫁祸于共产党,最是卑劣无耻。
3.第2段连用三个“无耻”和三个“光荣”有什么表达效果?
精读课文
三个“无耻”:强烈谴责了反动派。
三个“光荣:高度赞扬了李公朴为争取民主和平而英勇献身的革命精神。
对比
敌人的“无耻”与李先生为革命事业而献身的“光荣”形成对比,写出了作者对反动派的蔑视和对李先生的高度赞扬。
4.文章第3段为什么要强调“一二·一”事件?请简要说明理由。
精读课文
追述“一二·一”事件,谴责反动派的卑劣行径,赞扬昆明学生反对内战的英勇献身精神,并自然引出李公朴先生被害之事。
1
突出李公朴先生被暗杀这一事件的意外和令人痛心疾首,从而进一步揭露反动派的卑劣和无耻,表达作者的无比愤懑之情。
2
1.闻一多先生预言敌人“快完了”,人民一定胜利,有什么根据?请从文章中找答案。
精读课文
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
1
他们这样疯狂地来制造恐怖,正是他们自己在慌啊!在害怕啊!所以他们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怖啊!
2
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
3
品味第二部分
向听众揭露敌人的罪行,揭露他们的险恶意图,流露出作者极端的愤怒和对敌人的蔑视。
对敌人进行正面责问,显示出作者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2.演讲者谈及特务时用“你们”“他们”,面对听众时则用“我们”。这三种不同的称呼有什么表达效果?
精读课文
你们
他们
鼓舞人们团结斗争,表现了作者与群众亲密无间的革命感情。
精读课文
作者在讲演中不断变换人称,对思想感情的表达起到了有力的配合作用。尤其是把“我们”与“你们”相连使用,更凸显了作者鲜明的情感倾向和坚定的立场。
我们
3.“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我们的光明,就是反动派的末日!”结合背景材料,想一想这里的“光明”和“黑暗”分别指什么。
精读课文
光明
黑暗
指全国的解放
指国民党反动派的残暴统治
品味第三部分
精读课文
1.闻一多先生对进步青年提出了什么样的号召?
热情地号召青年,继承传统,争取民主和平的胜利。
2.文末表达了闻一多先生怎样的斗争决心?
表明闻先生为追求光明和民主,决心为革命事业献身的斗争精神,随时准备为真理献身的斗争精神。
3.纵观整篇演讲稿,作者是怎样揭露反动派的虚弱本质,指出反动派的末日来临的?
精读课文
首先,作者开篇便表明了对李先生所写所言的立场,谴责国民党反动派的罪行。然后,正面批判国民党反动派将李先生的死诬蔑为“桃色事件”,并将其嫁祸给共产党的卑劣行径。
精读课文
接着,作者深入分析了国民党反动派暗杀李先生的原因,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敌人外强中干的本质,给敌人以压力,给人民以动力。之后,作者以希特勒、墨索里尼为例,论证了反人民的势力终会被人民毁灭的真理,强调了国民党反动派必败的结局。
最后,作者热情高涨地呼吁昆明青年勇敢地站起来,一起为李先生未竟之业努力奋斗,为争取民主和平、推翻反动派的统治贡献自己的力量。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这节课,我们继续分析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了解讲演词的语言特点,体会其中寄予的闻一多先生强烈的爱憎感情。
学情回顾
你还记得本文的主要内容吗?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
回顾练习
闻一多先生在李公朴的追悼会上,义正词严地当众揭露、痛斥反动派的罪恶和卑劣,表达了对民主和平的坚定信心。
学情回顾
精读课文
精读课文
合作探究
文章是怎么使语言具有感染力和论辩力量的?
返回
整篇讲演恰当地运用了多种句式和多种修辞方法,增强了语言的感染力和论辩力量。
精读课文
精读课文

、感叹句
1.有的是对英烈和人民力量的赞颂:“李先生在昆明被暗杀,是李先生留给昆明的光荣!也是昆明人的光荣!”
2.有的是对敌人罪行的揭露:“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
3.有的是对光明前景的展望:“现在李先生倒下了,他的血要换取政协会议的重开!(热烈的鼓掌)我们有这个信心!(鼓掌)”
精读课文
精读课文
4.有的是对敌人虚弱本质的揭露:“他们这样疯狂地来制造恐怖,正是他们自己在慌啊!”
5.有的是对昆明学生的号召:“我们要发扬云南光荣的历史!”
感叹句的运用,充分表达了闻一多先生的爱憎之情,具有强烈的感召力和战斗力。
精读课文
精读课文
二、设问句
、反问句
1.李先生究竟犯了什么罪,竟遭此毒手?他只不过用笔写写文章,用嘴说说话,而他所写的,所说的,都无非是一个没有失掉良心的中国人的话!
2.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你出来讲!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
设问句能够引起听众的注意和思考,使听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设问句比陈述句情感强烈,表达了闻一多愤怒痛斥反动派的情感。
反问句用来揭露敌人卑劣无耻的行径,表达更坚决,态度更鲜明,批判的力量更强烈!
精读课文
精读课文
三、对比手法
杀死了人,又不敢承认,还要诬蔑人,说什么“桃色事件”,说什么共产党杀共产党,无耻啊!无耻啊!(热烈的鼓掌)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
把反动派与李先生置于对比的立场,以反动派的“无耻”衬托李先生的“光荣”,又以李先生的“光荣”反衬反动派的“无耻”,两者互为作用。在强烈的对比中,表现出闻一多先生对反动派的愤怒与蔑视,以及对李先生的赞扬,充分表达出闻一多先生大义凛然、爱憎分明的爱国主义感情。
精读课文
精读课文
四、人称变换
1.对敌人正面指斥、揭露,用“你”“你们”
显示出讲演者的毫无畏惧。
2.向听众揭露敌人的罪行或揭穿他们的用心时,用“他们”
流露出讲演者极端的愤怒感情和蔑视情绪。
3.鼓舞人们团结斗争时用“我们”
显出讲演者与群众亲密战斗的感情。
4.把“我们”与“你们”相连相对地使用
更能表达出讲演者感情的鲜明,立场的坚定。
精读课文
精读课文
五、适时运用口语
试比较以下几组句子,体会口语与书面语有什么差异?
第1组
①有什么理由拿出来讲啊!有事实拿出来说啊!
②有理由和事实都可以讲出来。
第①句是由两个感叹句组成,语气强硬,语调斩钉截铁,情绪激愤,面对敌人,形成强大的攻势。
精读课文
精读课文
第2组
①为什么要打要杀,而且又不敢光明正大地来打来杀,而偷偷摸摸地来暗杀!
②为什么用鬼蜮伎俩施行暗杀!
第①句面对面质问敌人,用递进的句子形成步步逼近的气势,揭露反动派的无耻暴行。用感叹句表达对特务们的强烈谴责。
精读课文
精读课文
第3组
①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
②特务们已经到了穷途末路。
第①句用简明的语言向面前的敌人发问,发人深思,接着宣判反动派必然灭亡的下场,通过反复,既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灭了敌人威风,又表达了对敌人的蔑视、嘲讽。
精读课文
精读课文
第4组
①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
②妄图用杀人来达到目的,结果必定事与愿违。
第①句用“一个”和“千百万个”,“杀死”和“站起来”作对比,给了敌人有力的打击,表达了作者对未来充满信心,号召人民前仆后继,斗争到底。
精读课文
精读课文
第5组
①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我们的光明,就是反动派的末日!
②我们能够通过斗争获胜,届时反动派只能向隅而泣。
第①句,面对广大的听众,发出战斗的召唤。“打破”和“争到”相对照,“黑暗”和“光明”成对比,都表达了作者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有力量”,表达了人民必胜、前途光明的信念,给人民巨大的鼓舞。
精读课文
精读课文
口语与书面语的差异
口语可以充分利用面对面的条件直接进行信息交流,可以充分发挥语调抑扬顿挫的作用,可以用平实简洁的通俗语句收到斩钉截铁的效果,还可以随时根据需要把某个意思充分展开,充分强调,不仅不令人感到啰嗦重复,还会使人感到印象格外深刻。
书面语是由口语加工而成的,大多采用书面形式表达,由于言者与听者、作者与读者不是直接接触,所以在修辞上要求有严密性、系统性和规范性。
1.这篇演讲稿表现了闻一多先生对李公仆烈士和爱国民主运动怎样的思想感情?对国民党特务又是怎样的思想感情?
精读课文
分析探究
这篇讲演表现了闻一多先生强烈的爱憎感情。对李公仆先生被暗杀感到十分悲痛,赞扬了李公仆先生和昆明人民,他们为争取民主和平献出宝贵生命是昆明无限的光荣,高度评价他们的斗争精神。对国民党特务的罪恶行径质问、痛斥,面对面地揭露反动派的虚伪本性和险恶用心,指出反动派必然灭亡的可耻下场。
2.闻一多先生的遗愿,上一代青年人完成了,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一个崭新的世界,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同学们,我们新中国青年一代的任务又是什么呢?怎样才能对得起革命先烈呢?
精读课文
我们新中国的青年一代肩负着刻苦学习,掌握本领开拓未来,建设四化的历史重任。我们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警惕资本主义的“和平演变”,立志成才,这样才能无愧于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而英勇斗争、光荣献身的无数革命先烈。
思考问题
文本特色
1.句式多变,语言通俗
本文运用感叹、问句等多种句式来表达思想感情。例如第2段中“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你出来讲!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作者运用感叹句和疑问句直言质问国民党反动派,表现出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强烈的愤慨之情。此外,文章多用短句,且语言浅显易懂,便于听众理解,能引起听众强烈的心理共鸣。
精读课文
2.运用对比,爱憎分明
作者把不同的人物置于对立的角度,并赋予他们不同的感彩,从而达到极佳的表达效果。例如第2段中“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将敌人的“无耻”与李先生为革命事业而献身的“光荣”形成对比,表现了作者对国民党反动派的蔑视和对李先生的高度赞扬。
精读课文
3.分析精辟,一针见血
作者分析精辟,一针见血。例如第4段中“不知他们是怎么想法……在害怕啊!”作者直击敌人内心,精辟地分析了李先生被暗杀的深层原因,一针见血地戳穿了反动派外强中干的虚弱本质,给敌人以压力,给人民以动力。
精读课文
在这次讲演中,作者揭露并痛斥了反动派制造白色恐怖、无耻暗杀进步人士的卑鄙行径,揭示了反动派必然灭亡、真理必然胜利的历史规律,极大鼓舞了人民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斗争的信心和勇气,表达了热爱祖国、为革命事业献身的大无畏精神。
课文主旨
返回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最后一次讲演
痛斥反动派暗杀李公朴的罪恶行径
剖析反动派的虚弱本质
号召昆明青年争取民主和平
反动派必败
人民、真理必胜
爱憎分明
坚持真理
勇于献身
课堂小结
反动派暗杀李先生的消息传出以后,大家听了都悲愤痛恨。我心里想,这些无耻的东西,不知他们是怎么想法,他们的心理是什么状态,他们的心怎样长的!(捶击桌子)其实很简单,他们这样疯狂地来制造恐怖,正是他们自己在慌啊!在害怕啊!所以他们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怖啊!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你们以为打伤几个,杀死几个,就可以了事,就可以把人民吓倒了吗?其实广大的人民是打不尽的,杀不完的!要是这样可以的话,世界上早没有人了。
跟踪检测
返回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你们将失去千百万的人民!你们看着我们人少,没有力量?告诉你们,我们的力量大得很,强得很!看今天来的这些人,都是我们的人,都是我们的力量!此外还有广大的市民!我们有这个信心: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之前倒下去了吗?翻开历史看看,你们还站得住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我们的光明就要出现了。我们看,光明就在我们眼前,而现在正是黎明之前那个最黑暗的时候。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我们的光明,就是反动派的末日!(热烈的鼓掌)
跟踪检测
1.选文中“你们”“我们”分别指的是谁?
“你们”指国民党反动派及其帮凶,“我们”指作者及爱国民众。
跟踪检测
2.试分析“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的含意,说说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杀害李公朴吓不倒人民,会有更多的人不畏牺牲,起来斗争。表达了作者对敌人的愤恨和对革命必胜的信念。
跟踪检测
3.选文中“光明”和“黑暗”分别指什么?
“光明”指人民解放,“黑暗”指反动统治。
跟踪检测
4.“现在正是黎明之前那个最黑暗的时候”的含意是什么?
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明反动派正在垂死挣扎,斗争将更加残酷。
烈士就是指那些在革命斗争、保卫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以及为争取大多数人的合法正当利益而壮烈牺牲的人员。自古以来,不少忠肝义胆的人为了正义、为了民族、为了国家,舍身取义,他们的义举也永远在人民的心中,流芳百世。
2018年4月2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全票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
积累拓展
返回


积累拓展
朱自清曾写诗歌颂闻一多:
  你是一团火,照彻了深渊;
  指示着青年,失望中抓住自我。
  你是一团火,照明了古代;
  歌舞和竞赛,有力猛如虎。
  你是一团火,照亮了魔鬼;
  烧毁了自己!遗烬里爆出个新中国!
某校举办了以“家国情怀”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假如你是该校的一员,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爱国人物”故事会
请你从下面给出的三个爱国人物中任选一个,按照例句仿写一句话。
杜甫
闻一多
邓稼先
例句:“土地的歌者”艾青,在他深爱着的土地上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仿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作业
返回
课后作业
【答案示例】
示例一:
“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在破败的茅屋前为天下寒士疾呼。
示例二:
大勇的革命者闻一多,在特务的枪口下为民族命运呐喊。
示例三:
“两弹元勋”邓稼先,在荒凉的戈壁里为核武器研究坚守。
课后作业
2.“为国奋斗”演讲会。
假如你是主持人,请为以下两个演讲撰写串场词。
演讲顺序
演讲题目
演讲者
1
《我的中国梦》
1701班肖非
2
《奋斗的青春》
1702班李强
课后作业
【答案示例】
感谢肖非为大家带来的《我的中国梦》。我们有一个共同的中国,这个梦想需要我们以青春的名义去奋斗。奋斗的青春是美好的,奋斗的青春是幸福的,下面请听1702班李强的演讲《奋斗的青春》。
liè
miè

tiǎo
jiàn
fèn
chuí

mán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这几天,大家晓得,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________最无耻的事情!
(2)反动派挑拨离间,________无耻……
(3)历史________昆明的任务是争取民主和平。
(4)为什么要打要杀,
而且又不敢________地来打来杀,而偷偷摸摸地来暗杀!
A.卑鄙  卑劣  赋予  正大光明
B.卑劣  卑鄙  赋予  光明正大
C.卑劣  卑鄙  给予  光明磊落
D.低劣  鄙俗  授予  光明正大
B
3.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
B.云南有光荣的历史,远的如护国,这不用说了,近的如“一二·一”,都是属于云南人民的。
C.朱自清曾评价闻一多:“你是一团火,照彻了深渊;你是一团火,照明了古代;你是一团火,照亮了魔鬼,烧毁了自己……”
D.《闻一多故乡——巴河古镇》是一部巴河古镇的千年简史,内容分为主体概况篇,人物篇,风景篇,美食篇,风物篇,发展篇。
【点拨】应为:《闻一多故乡——巴河古镇》是一部巴河古镇的千年简史,内容分为主体概况篇、人物篇、风景篇、美食篇、风物篇、发展篇。
D
4.给下列句子排序,最合理的一项是(
)
①“直言不讳”很好,“婉言动听”有时候也需要。
②说话的方式很多,这里介绍两种:直言和婉言。
③所用词语的意思与所要表达的实际意思一致,直截了当,就是直言。
④批评别人或不同意别人的意见,要尽量避免用直言,
而采用委婉含蓄的语言形式。
B
⑤说话要讲究方式,但是违背真实的原则,一味追求说话的方式,
是不足取的。
⑥对于有些事物,人们一般不愿意直接说明白,
而用一些相应的同义词委婉曲折地表达出来,这就是婉言。
⑦我们现在的社会,要抛弃许多不必要的繁文缛节、虚伪客套,
要求在有礼貌和互相尊重的前提下直截了当地交流思想,交换意见。
A.⑤②③④⑦①⑥        B.②③⑦①⑥④⑤
C.⑤②③⑦④①⑥
D.②③⑦⑤⑥④①
5.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并说说其作用。
(1)无耻啊!无耻啊!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
既用反复的修辞手法揭露敌人的无耻,又用对比的修辞手法突出李公朴先生为进步事业而死的光荣。全句表达了对国民党反动派无耻行径的揭露、鞭挞和批判,表达了对李公朴的赞美和歌颂。
(2)你们以为打伤几个,杀死几个,就可以了事,就可以把人民吓倒了吗?
反问。语气强烈,有力地揭露了反动派的凶残与愚蠢,说明了人民力量很强大,敌人是吓不倒广大人民的。
(一)
请阅读课文第五段,然后答题。
6.找出选文中的一对反义词,并说说其作用。
反义词:“光明”和“黑暗”。作用:这对反义词,
有力说明了黑暗即将过去,光明即将来临,表明了人民必胜的坚定信念。
7.作者列举希特勒、墨索里尼的例子有什么作用?
这是运用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强调反人民的势力终会被人民毁灭,
从而强调国民党反动派必败,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
8.闻一多先生预言敌人快完了,人民一定胜利,有什么根据?
第一,他们这样疯狂地制造恐怖,这是他们自己在慌,在害怕,自己在制造恐怖;第二,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第三,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
9.请说说本段的行文思路。
本段围绕“我们有这个信心: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这个中心,先指出“我们的力量大得很,强得很!”然后用希特勒、墨索里尼为例,强调国民党反动派必败,人民必胜的必然规律。
(二)(齐齐哈尔中考改编)
信仰之光
①信仰,就是相信人生中有一种东西,它比自己的生命重要得多,值得为之活着,必要时也值得为之献身。我们相信它并且仰望它,所以称作信仰。但是,它又不可以用眼睛看见,而只是我们心中的一种观念,所以又称作信念。
②提起信仰,人们常会想到宗教。它的确是信仰最常见的一种形态。不过,两者不完全是一回事。做一个教徒不等于就有了信仰,而有信仰的人也未必信奉某一宗教。
③真正的信仰是相信人生应该有崇高的追求,真正看重信仰的人绝不盲目相信某一种流行的宗教或别的什么思想,而是通过独立思考来寻求和确立自己的信仰。两千四百年前,苏格拉底就是被雅典民众以不信神的罪名处死的。他的确不信神,但他有自己的坚定信仰,他的信仰就是:人生的价值在于爱智慧,用理性省察生活尤其是道德生活。在审判时,法庭允许免他一死,前提是他必须放弃信奉和宣传这一信仰,被他拒绝了。他说,未经省察的人生不值得一过,活着不如死去。他为自己的信仰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④信仰是内心的光,它照亮了一个人的人生之路。没有信仰的人犹如在黑暗中行路,不辨方向,没有目标,随波逐流,活一辈子也只是浑浑噩噩。当然,一个人要真正确立起自己的信仰,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但需要独立思考,而且需要相当的阅历和比较。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改变信仰的事情也是经常发生的,不足为怪。在我看来在信仰的问题上,真正重要的是要有真诚的态度。
所谓真诚,第一就是要认真,既不是无所谓,可有可无,也不是随大流,盲目相信;第二就是要诚实,决不自欺欺人。有了这种真诚的态度,即使你没有找到一种明确的思想形态作为你的信仰,你也可以算作一个有信仰的人了,因为你至少是在信仰着一种有真诚追求的人生境界。
⑤因此,人应该确立起真正的信仰,让自己的人生有崇高的追求。
(有删改)
10.本文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人应该确立起真正的信仰,让自己的人生有崇高的追求。
11.第④段画线句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作用是什么?
比喻论证,生动形象地论述了信仰对于人生重要的引领作用,
使说理通俗易懂。
12.古今中外像苏格拉底一样坚守自己信仰的人有很多,
请你再写一个事实论据。(链接材料中涉及的人物除外)
示例一:文天祥坚守自己的信仰,抱着舍生取义的坚定信念,从容赴死,在青史留下美名。示例二:钱学森坚守自己的信仰,抱着科学强国的坚定信念,突破重重阻碍回到祖国,并为民族的富强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13.请简述本文的论证思路。
文章首先阐释了“什么是信仰”;其次运用举例论证、比喻论证等论证方法论述了“如何确立真正的信仰”;最后归纳总结得出中心论点“人应该确立起真正的信仰,让自己的人生有崇高的追求”。
14.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结合本文内容谈谈你从中获得的启示。
【链接材料】
苟利社稷,死生以之。
——《左传·昭公四年》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顾炎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
示例:从材料和文章中发现,确立起真正的信仰对自己的人生有着重要的引领作用。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确立真正的信仰,才能够成为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作为新时期的中学生,我们要拥有健康的心态,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信仰,让自己的人生有崇高的追求。
15.(长沙中考改编)学校准备举办以“天下家国”为主题的系列活动,
请完成下列任务。
(1)“经典诗词”朗诵会
为《最后一次讲演》(闻一多)的朗诵选配一支背景曲,根据下列名曲的
曲风、旋律或节奏介绍,选配最恰当的一项是(
)(只填序号)
①《平沙落雁》,曲风静美舒缓,优美动听。
②《十里埋伏》,曲风凄冷悲壮,激昂慷慨。
③《春江花月夜》,曲风委婉质朴,旋律流畅。
④《阳春白雪》,旋律清新明快,节奏活泼。
⑤《渔樵互答》,旋律悠然恬静,节奏轻快。

(2)“爱国人物”故事会
请你从下面给出的三个爱国人物中任选一个,按照例句仿写一句话。
杜甫   闻一多   邓稼先
例句:“土地的歌者”艾青,在他深爱着的土地上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仿句:
示例一:“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在破败的茅屋前为天下寒士疾呼。
示例二:“大勇的革命者”闻一多,在特务的枪口下为民族命运呐喊。
示例三:“两弹元勋”邓稼先,在荒凉的戈壁里为核武器研究坚守。
(3)“为国奋斗”演讲会
假如你是主持人,请为以下两个演讲撰写串场词。
感谢肖非为大家带来的《我的中国梦》,我们有一个共同的中国梦,这个梦想需要我们以青春的名义去奋斗,奋斗的青春是美好的,奋斗的青春是幸福的,下面请听1702班李强的演讲《奋斗的青春》。
演讲顺序
演讲题目
演讲者
1
《我的中国梦》
1701班肖非
2
《奋斗的青春》
1702班李强
16.【写作借鉴】演讲中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能够增强语势,表达强烈的感情。例如:闻一多《最后一次讲演》中的“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强得很!”这段话中的三个“你们……”构成排比,读起来朗朗上口,增强了质问的语气,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让读者感觉有一股强大的愤怒的力量直入心扉。
【片段仿写】请你也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一段演讲稿,表达一种观点。(150字左右)
【例文】读经诵典,“怎么读”重要,“读成什么样”也重要。在品味与诵读过程中,如果深切领悟到古人那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气节品格,并能把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继承和发扬下去,就意味着读出了真意,读出了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