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一、选择题
1.标语口号体现了时代特色。在有些旧墙上我们还能看到“以阶级斗争为纲”“以钢为纲”“以粮为纲”等标语口号。其中“以钢为纲”反映的是(
)
A.“一五计划”
B.“三大改造”
C.“大跃进”运动
D.“文化大革命”
2.大型纪录片《厉害了,我的国》记录了“蛟龙”下海、“墨子”升空等一个个生动的中国故事,凝聚了中国力量,弘扬了中国精神。由此让我们联想到创业年代的英模人物,其中被誉为“两弹元勋”的科学家是(
)
A.王进喜
B.邓稼先
C.袁隆平
D.焦裕禄
3.以下图片反使的历史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分析图片,可以得出的信息有(
)
①经济高速发展
②人民生活困难
③自然环境受到破坏
④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两弹元勋”邓稼先、“党的好干部”焦裕禄、“铁人”王进喜的先进事迹共同体现的,需要我们发扬光大的时代精神是(
)
A.解放思想,改革创新
B.保家卫国,英雄主义
C.艰苦创业,为人民服务
D.解放中国,将革命进行到底
5.“我们都是搞革命的,搞革命的人最容易犯急性病。我们的用心是好的,想早一点进入共产主义。这往往使我们不能冷静地分析主客观方面的情况,从而违反客观世界发展的规律。”邓小平这一番话总结的是(
)
A.闭关自守导致国家落后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教训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性
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实行赎买政策的意义
6.以“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坚强意志跟冲天干劲,带领钻井队艰难创业,打出了大庆第一□油井,被称为“铁人”的是(
)
A.王进喜
B.焦裕禄
C.袁隆平
D.邓稼先
7.中共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这八字方针是为了(
)
A.恢复建国初遭破坏的经济
B.开展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C.缓和文革造成的社会混乱
D.应对三年严重的经济困难
8.《人民日报》元旦社论见证了时代风云、书写了社会变迁,勾勒出国家民族发展的历史轨迹。依据所学知识判断,1967年《人民日报》元旦社论的标题应该为(
)
A.《将革命进行到底》
B.《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
C.《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生产建设上来》
D.《迈进光辉灿烂的新世纪》
9.邓小平指出:“过去的成功是我们的财富,过去的错误也是我们的财富。我们根本否定‘文化大革命’,但应该说‘文化大革命’也有一‘功’,它提供了反面教训。”这个“反面教训”是(
)
A.坚持“两个凡是”的方针
B.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C.过度依赖苏联政府
D.以阶级斗争为纲和严重的个人崇拜
10.下面是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发展的状况图,指出从③到④产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开始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B.提出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C.全面掀起“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
11.火红的50年代,全国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建设高潮,中国社会主义事业进入了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毛泽东充满自豪地说:“我们不但要破坏一个旧世界,更要善于建立一个新世界。”20世纪50年代建设高潮出现的原因有(
)
①人民政权的巩固
②三大改造的完成
③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高涨
④“两个凡是”方针的提出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2.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中,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
也有过曲折和失误。下列属于“曲折和失误”的是(
)
①“一五计划”
②“大跃进”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文化大革命”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②③④
(2020·河北)13.小说《平凡的世界》写道:孙少平的姐夫王满银,从一个河南手艺人那里买了些老鼠药,在集市上倒卖了其中的十几包,每包赚了五分钱,总共得利不到一元。人家说他走资本主义道路,他和那些扩大了几尺自留地或犯了点其他“资本主义”禁忌的老百姓等,都被强制“劳教”。该故事情节发生的历史背景是(
)
A.土地改革的开展
B.一五计划的实施
C.“文化大革命”的进行?
D.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2020·贵州黔东南)14.2020年“新冠肺炎、宅在家、戴口罩”成了最热门词汇,1958年可能出现的热门词汇是(
)
A.真理标准、拨乱反正、经济建设
B.改革开放、四个全面、公私合营
C.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
D.阶级斗争、深圳特区、和平发展
(2020·贵州黔西南)15.从右边柱状图中的年份和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3409950590551966-1968年我国经济状况统计
1966-1968年我国经济状况统计
A.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
B.社会主义的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C.“大跃进”忽视客客观经济规律
D.“文化大革命”造成经济下滑
(2020·黑龙江龙东)16.文化大革命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新中国成立后最严重的挫折。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
)
A.四五运动
B.二月抗争
C.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D.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2020·黑龙江龙东[农垦森工])17.文化大革命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新中国成立后最严重的挫折。文化大革命最大一起冤案的受害者是(
)
朱德
B.彭德怀
C.刘少奇
D.贺龙
二、材料分析题:
18.宣传画是反映时代特征的一种形式,请欣赏下列宣传画,回答问题。
宣传画一
斗地主分田地大会
宣传画二
农业合作化生产步步高
宣传画三
猪羊肥大晒黄牛
宣传画四
人民公社天天向上
宣传画一中的“大会”的出现与建国后什么历史事件有关?(1分)结合所学知识,从国家发展方面概括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2分)
宣传画二中的历史事件完成后,我国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1分)
宣传画三、四分别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2分)产生了怎样的严重后果?(1分)
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农村政策的调整应遵循哪些原则?(2分)
19.中国共产党诞生于民族危难之际,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奋进,潜心筑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840年开始,在炮口的逼迫下,中国蹒跚地步入近代,随后的一百余年里,外国人通过条约“合法”地剥夺榨取、管束控制中国,驱使中国社会脱出常轨,改道变形。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l)材料一中的“脱出常轨,改道变形”指什么?说出“在炮口的逼迫下”,19世纪末清政府与侵略者签订的不平等条约。(2分)
材料二
南昌起义的枪声,掀开了中华民族从苦难走向振兴的新的一页。从那时起,他们从井冈山一路走来,走过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万里长征,走过艰苦卓绝、浴血荣光的14年抗战,走过“将革命进行到底”的解放战争,走过戍边御敌、投身建设改革的辉煌岁月……
——《人民日报》社论
中目共产党从井冈山走出了一条什么样的革命道路?“浴血荣光的14年抗战”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材料三
图一
1953年和l957年我国
图二
1957年到1960中国
工业主要产品产量示意图
农业发展状况曲线图
识读材料三的图示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图一、图二我国工农业生产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3分)
材料四
我们党深刻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必须建立符合我国实际的先进社会制度。……必须符合时代潮流,顺应人民意愿,勇于改革开放,让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始终充满奋勇向前的强大动力。
——摘自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大上的报告
(4)推翻“三座大山”和建立“符合我国实际的先进社会制度”的标志分别是什么?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在毛泽东等共产党人的领导下,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奋斗,让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而挽救社会主义的邓小平找到一条使国家强盛人民富裕的道路。
——摘编自《复兴之路》解说词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共“一大”召开的重大意义。(1分)材料中“使国家强盛人民富裕的道路”是指什么道路?(1分)
材料二
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日本敢于欺负我们,主要的原因在于中国民众的无组织状态。克服了这一缺点,就把日本侵略者置于我们数万万站起来了的人民面前,使它像一匹野牛冲入火阵,我们一声唤也要把它吓一大跳,这匹野牛就非烧死不可。
——《毛泽东选集》
该材料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1分)这一事件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1分)
材料三
中共八大指出,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根据材料归纳指出,中共八大和十九大对当时国内主要矛盾的分析有何相同之处。(1分)
材料四
20世纪50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由此开始了中华民族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
——中央电视台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解说词
(4)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标志性事件。(1分)
参考答案:
选择题:
1-5CBDCB
6-10ADBDD
11-15CDCCD
16-17CC
材料分析题:
18.(1)土地改革;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2)由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
(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工农业生产遭到极大破坏,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人民生活发生严重困难。
(4)制定政策要符合国情,要符合客观经济规律。
19.(1)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分)《马关条约》。(1分)
(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1分)国共两党进行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或全民族团结抗战,1分)。
(3)图一:实施第—个五年计划;(1分)图二:开展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2分)
(4)新中国的成立。(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分)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或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1分)
20.(1)是中国历史上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从此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1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分)(2)事件:抗日战争。(1分)根本原因: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或进行全民族抗战。(1分)(3)人民日益增长的经济文化和生活需要同现实发展不能满足人民需要之间的矛盾。(答“供不应求”也可以,意思相近即可,1分)(4)三大改造。(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