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十八中2020-2021学年度20级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卷
生 物
注意事项:
①试卷共8页,答题卡2页。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②正式开考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用黑色水性笔填写清楚并张贴条形码。
③请将所有答案填涂或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直接在试卷上作答不得分。
第Ⅰ卷 (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共4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1---20题每题1分,21—40题每题2分,共60分)
1.生长在含盐量高、干旱土壤中的盐生植物,通过在液泡中贮存大量的Na+而促进细胞吸收水分,该现象说明液泡内Na+参与( )
A.调节渗透压 B.组成体内化合物 C.维持正常pH D.提供能量
2.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下列有关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抗体、酶和激素都属于蛋白质
B.由96个氨基酸构成的含4条肽链的蛋白质分子中,含有的氧原子数至少为100个
C.细胞分化的过程中,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种类和数量不会发生改变
D.在细胞癌变过程中,细胞膜上不会出现的不同于正常细胞的蛋白质
3.科学家常用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作材料来研究细胞膜的组成,这是因为( )
A.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容易得到
B.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在水中容易涨破
C.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内没有核膜、线粒体膜等膜结构
D.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的细胞膜在光学显微镜下容易观察到
4.将甲、乙、丙三个未发生质壁分离的成熟植物细胞置于同一蔗糖溶液中,在显微镜下持续观察它们的状态,直到细胞形态不再发生变化时,三个细胞的状态如下表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细胞种类
细胞状态
甲细胞
刚发生质壁分离
乙细胞
没有发生质壁分离
丙细胞
质壁分离现象明显
A.细胞形态不再发生变化是因为细胞已经死亡
B.实验前甲、乙、丙三个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关系
是乙>甲>丙
C.实验后甲、乙、丙三个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关系
4213860121920是乙<甲<丙
D.细胞形态不再发生变化时三个细胞的细胞液浓度相等
5..如图为光合作用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①表示O2,④表示CO2
B.暗反应中,CO2首先与C5结合生成C3,然后被还原为(CH2O)
C.C3的还原过程中,需要光反应提供的物质只有②
D.增加光照强度,C3的含量将减少
6.某小组进行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盐酸和酒精混合液主要起固定作用
B.碱性染料吡罗红可用于染色体染色
C.观察到分裂末期细胞内细胞板向四周扩展形成新的细胞壁
D.细胞内染色体的存在状态可作为判断有丝分裂各时期的依据
7.为研究高光强对移栽幼苗光合色素的影响,某同学用乙醇提取叶绿体色素,用石油醚进行纸层析,下图为滤纸层析的结果(Ⅰ、Ⅱ、Ⅲ、Ⅳ为色素条带)。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358521015875A.强光照导致了该植物叶绿素含量降低
B.类胡萝卜素含量增加有利于该植物抵御强光照
C.色素Ⅲ、Ⅳ吸收光谱的吸收峰波长不同
D.画滤液线时,滤液在点样线上只能画一次
8.下列有关细胞相对表面积、细胞与外界物质交换效率和细胞新陈代谢强度之间的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细胞的相对表面积越大,物质交换效率越高,细胞新陈代谢越旺盛
B.细胞的相对表面积越大,物质交换效率越低,细胞新陈代谢越缓慢
C.细胞的相对表面积越小,物质交换效率越高,细胞新陈代谢越缓慢
4771390131445D.细胞的相对表面积越小,物质交换效率越低,细胞新陈代谢越旺盛
9.如图为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某时期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在分裂前期倍增并移向细胞两极
B.乙和丙在组成成分上差异很大
C.该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是体细胞染色体数的两倍
D.该时期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的物质减少
10. 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用玉米作为实验材料,研究不同条件下的光合作用速率和呼吸作用速率,绘出图甲、乙和丙,图中A、B、C、D四点中,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241554029845
A.A点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 B.B点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不相等
C.BC段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相等 D.D点之前,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
11.下列关于细胞分裂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形成了赤道板。
B.真核细胞的增殖方式主要是有丝分裂,原核细胞主要是无丝分裂。
C.在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细胞膜内陷形成两个子细胞。
D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形态、数目变化不同。
12.端粒酶由RNA和蛋白质组成,该酶能结合到端粒上,以自身的RNA为模板合成端粒DNA的一条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大肠杆菌拟核的DNA中含有端粒 B.正常体细胞的端粒DNA随细胞分裂次数增加而变长
C.端粒酶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 D.正常人细胞的每条染色体两端都含有端粒DNA
13.某同学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中,看到的细胞体积较大、呈长方形、排列较为整齐,但不够紧密,找不到发生分裂的细胞,则最可能的原因是( )
A.染色体着色不深,不便于观察B.装片未制作好,细胞重叠在一起
C.观察部位错误,不是分生区的细胞D.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所占时间更长
14. 下列有关蓝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没有核膜和染色体 B.进行光合作用,但是没有叶绿体
C.只含有4种含氮碱基 D.大量繁殖会造成生态危机
15. 比较人的正常心肌细胞和造血干细胞,正确的是 ( )
A.都具有细胞周期 B.表达的基因都不相同
C.都含有ATP合成酶 D.都不存在与原癌基因
16.下列关于人体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在有丝分裂后期,一个细胞中的DNA分子数多于92个
B.细胞周期的有序进行需原癌基因的严格调控
C.细胞周期的长短不受温度和细胞器的影响
D.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会大量利用碱基T
35890207048517.如图是某学生绘制的某高等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图像。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该组图像中错误的是细胞c和细胞e
B.正确的细胞分裂顺序是a→f→d→b
C.a时期核仁逐渐解体,核膜逐渐消失
D. c时期,由于纺锤丝的牵引使得着丝点一分为二,使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加倍
18. 以下有关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草履虫吞噬细菌与植物细胞吸收K+都 需要消耗能量;
B.溶酶体可以合成多种水解酶,能够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
C.原核细胞中的核糖体与真核细胞中的核糖体功能各异;
D.动物细胞内能形成囊泡的细胞结构只有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组别
①
②
③
④
⑤
酶
蛋白酶
蛋白酶
淀粉酶
淀粉酶
淀粉酶
反应物
蛋白质
淀粉
蛋白质
淀粉
麦芽糖
19.为了证明酶的作用具有专一性,某同学设计了如下5组实验,分别选择一定的试剂进行检测,合理的实验方案是 ( )
A.①和③对比,用双缩脲试剂检测
B.②和④对比,用碘液检测
C.④和⑤对比,用斐林试剂检测
D.③和④对比,用斐林试剂检测
20. 下列有关ATP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甘油等脂溶性物质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细胞消耗ATP的量增加
B.蓝藻没有线粒体,只能进行无氧呼吸产生ATP
C.叶肉细胞利用光能合成的ATP,可用于主动运输
D.ATP水解失去2个磷酸基团后,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416814023622021.将基因型为Aa的豌豆连续自交,统计后代中纯合子和杂合子的比例,得到如下曲线图。下列分析
不正确的是( )
A.a曲线可代表自交n代后纯合子所占的比例
B.b曲线可代表自交n代后显性纯合子所占的比例
C.隐性纯合子的比例比b曲线所对应的比例要小
D.c曲线可代表自交n代后杂合子所占的比例
22. 下列用豌豆进行遗传实验时,相关操作的叙述的错误的是( )
A.杂交时,须在开花前除去母本的雄蕊
B.自交时,雌蕊和雄蕊都无需除去
C.人工授粉后,应套袋
D.对于自然状态下获得的豌豆亲本,我们可根据其表现型来判断是否纯合
23. 关于下图中的4个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离定律发生于① B.自由组合定律发生于②
C.自由组合定律发生于③ D.9种基因型经过④过程,一定表现出分离比9:3:3:1
24.下列有关一对相对性状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一个生物群体中,若仅考虑一对等位基因,可有4种不同的交配类型
B.最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F2的表现型比例为3∶1
C.若要鉴别和保留纯合的抗锈病(显性)小麦,最简便易行的方法是自交
D.通过测交可以推测被测个体产生配子的数量
25.玉米中因含支链淀粉多而具有黏性(由基因W控制)的子粒和花粉遇碘不变蓝;含直链淀粉多不具有黏性(由基因w控制)的子粒和花粉遇碘变蓝色。W对w完全显性。把WW和ww杂交得到的种子播种下去,先后获取F1植株的花粉和所结的子粒,分别滴加碘液观察统计,结果应为( )
A.花粉变蓝、子粒变蓝B.花粉、子粒各变蓝
C.花粉变蓝、子粒变蓝D.花粉、子粒全部变蓝
26.某植物的基因型为AaBb,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在该植物的自交后代中,表现型不同于亲本且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 ( )
A.3/16 B.1/4 C.3/8 D.7/16
交配组合
a×b
c×d
e×f
g×d
子代
高茎植株
21
0
20
29
矮茎植株
7
25
19
0
27.将基因型为Aa的玉米自交一代的种子全部种下,待其长成幼苗,人工去掉隐性个体,并分成两组,第一组全部让其自交,第二组让其自由传粉。第一、二组的植株上基因型为aa的种子所占比例分别为 ( )
A.1/9、1/6 B.3/8、1/9 C.1/6、5/12 D.1/6、1/9
28.赤霉素是一类能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茎秆伸长和植株增高的植物激素。将纯种矮秆玉米用赤霉素处理后其可长成高秆玉米,这种高秆玉米自交后代的表现型为( )
A.100%为高秆 B.100%为矮秆C.25%为高秆 D.50%为矮秆
29.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演绎推理、检验推理、得出结论”五个基本环节。利用该方法孟德尔发现了两个遗传规律。下列对孟德尔的研究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孟德尔作出的“演绎”是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预测后代产生1∶1的性状分离比
B.孟德尔假说的核心内容是“生物体能产生数量相等的雌雄配子”
C.为验证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正反交实验
D.孟德尔发现的遗传规律可以解释所有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的遗传现象
30.小麦粒色受不连锁的三对基因A/a、B/b、C/c控制。A、B和C决定红色,每个基因对粒色增加效应相同且具叠加性,a、b和c决定白色。将粒色最浅和最深的植株杂交得到F1。F1的自交后代中,与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表现型相同的概率是( )
A.1/64 B.6/64C.15/64 D.20/64
31.在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不可能具有1∶1∶1∶1比例关系的是( )
A.杂种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B.杂种产生配子类别的比例
C.杂种测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D.杂种测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
32. 某种小鼠的体色受两对基因的控制,现用一对纯合灰鼠杂交,F1都是黑鼠,F1中的雌雄个体相互交配,F2体色表现为9黑∶6灰∶1白。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小鼠体色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B.若F1与白鼠杂交,后代表现为1黑∶2灰∶1白
C.F2灰鼠中纯合子个体占1/2 D.F2黑鼠有4种基因型
33.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中,将纯种的黄色圆粒(YYRR)与纯种的绿色皱粒(yyrr)豌豆杂交得F1,F1自交得F2。若F2中种子为560粒。从理论上推测,与F2种子中基因型和个体数相符的是( )
3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孟德尔定律支持融合遗传的观点
B.孟德尔定律描述的过程发生在有丝分裂中
C.按照孟德尔定律,AaBbCcDd个体自交,子代基因型有27种
D.按照孟德尔定律,对AaBbCc个体进行测交,测交子代基因型有8种
35.燕麦颖色受两对基因控制。用纯种黄颖与纯种黑颖杂交,F1全为黑颖,F1自交产生的F2中,黑颖∶黄颖∶白颖=12∶3∶1。已知黑颖(基因B)和黄颖(基因Y)为显性,只要基因B存在,植株就表现为黑颖。则两亲本的基因型为( )
A.bbYY×BByy B.BBYY×bbyyC.bbYy×Bbyy D.BbYy×bbyy
230314543243536. 已知玉米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病(R)对易感病(r)为显性,控制上述性状的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现用两个纯种的玉米品种甲(DDRR)和乙(ddrr)杂交得F1,再用F1与玉米丙杂交(如图1),结果如图2所示。分析玉米丙的基因型为( )
A.DdRr
B.ddRR
C.ddRr
D.Ddrr
37.玉米的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茎秆紫色(Y)对茎秆绿色(y)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以基因型为ddYY和DDyy的玉米为亲本杂交得到的F1自交产生F2。选取F2中的高秆绿茎植株种植,并让它们相互授粉,则后代中高秆绿茎与矮秆绿茎的比例为( )
A.5∶1 B.8∶1 C.3∶1 D.9∶7
38.某种植物的花色受一组复等位基因的控制,纯合子和杂合子的表现型如下表所示。若WPWS与WSw杂交,子代表现型的种类数及比例分别是( )
纯合子
杂合子
WW:红花
ww:纯白花
WSWS:红条白花
WPWP:红斑白花
W与任一等位基因:红花
WP与WS、w:红斑白花
WSw:红条白花
A.3种,2∶1∶1 B.4种,1∶1∶1∶1
4862195226695C.2种,1∶1 D.2种,3∶1
39. 表中表示人类ABO血型所对应的基因型。一对表现正常且的夫妇,男的血型为A型,女的血型为B型,第一胎生了一个白化病并且是O型血的儿子。
他们再生育一个孩子,是正常且为A型血的孩子的概率是多少?( )
A.9/32 B.1/4
C.3/16 D.1/8
40.某种野生植物有紫花、红花、白花三种表现型,已知紫花形成的生物化学途径是:
基因A对a、B对b为显性。现有一株纯合紫花植株与一株纯合白花植株杂交,F1全为紫花,F1自交得F2,F2中紫花∶红花∶白花=9∶3∶4,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种植物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有4种
B.若F2中红花植株自交,则其后代中白花植株为1/6
C.F2中白花植株自交的后代全部开白花
D.若F1进行测交,则其后代紫花∶红花∶白花=1∶2∶1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40分)
112014035052041.(10分)已知豌豆种子子叶的黄色与绿色是由一对等位基因Y、y控制的,用豌豆进行下列遗传实验,具体情况如下:
请分析回答:
(1)用豌豆做遗传实验容易取得成功的原因是豌豆具有特点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2)从实验________可判断这对相对性状中________是显性性状。
(3)实验二黄色子叶戊中能稳定遗传的占________。
(4)实验一子代中出现黄色子叶与绿色子叶的比例为1∶1,其中主要原因是黄色子叶甲产生的配子种类及其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一中黄色子叶丙与实验二中黄色子叶戊杂交,所获得的子代黄色子叶中,不能稳定遗传的占________________。
42.(9分)某种植物的果皮有毛和无毛、果肉黄色和白色为两对相对性状,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前者用D、d表示,后者用F、f表示),且独立遗传。利用该种植物三种不同基因型的个体(有毛白肉A、无毛黄肉B、无毛黄肉C)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
有毛白肉A×无毛黄肉B 无毛黄肉B×无毛黄肉C有毛白肉A×无毛黄肉C
↓ ↓↓
有毛黄肉∶有毛白肉为1∶1 全部为无毛黄肉全部为有毛黄肉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回答下列问题:
(1)果肉黄色和白色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为____________。
(2)有毛白肉A、无毛黄肉B和无毛黄肉C的基因型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无毛黄肉B自交,理论上,下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实验3中的子代自交,理论上,下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2中得到的子代无毛黄肉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3.(10分)已知桃树中,树体乔化与矮化为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D、d控制),蟠桃果形与圆桃果形为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H、h控制),蟠桃对圆桃为显性。下表是桃树两个杂交组合的实验统计数据:
亲本组合
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株数
组别
表现型
乔化
蟠桃
乔化
圆桃
矮化
蟠桃
矮化
圆桃
甲
乔化蟠桃×
矮化圆桃
41
0
0
42
乙
乔化蟠桃×
乔化圆桃
30
13
0
14
(1)根据组别________的结果,可判断桃树树体的显性性状为________。
(2)甲组的两个亲本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
(3)根据甲组的杂交结果可判断,上述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理由是:如果这两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则甲组的杂交后代应出现________种表现型,比例应为________。
(4)桃树的蟠桃果形具有较高的观赏性。已知现有蟠桃树种均为杂合子,欲探究蟠桃是否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即HH个体无法存活),研究小组设计了以下遗传实验,请补充有关内容。
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比较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
①如果子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蟠桃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
②如果子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蟠桃不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
44.(11分)某种植物的花色由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基因A控制红色素合成(AA和Aa的效应相同);基因B为修饰基因,BB使红色素完全消失,Bb使红色素颜色淡化。现用两组纯合亲本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65659074295
(1)根据上述第 组杂交实验结果,可判断控制性状的两对基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2)第2组亲本红花个体的基因型是 ,F2中粉红花个体的基因型是 ,
F2中的开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 种。
(3)在第1组、第2组两组杂交实验中,白花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 。
(4)让第1组F2的所有个体自交,后代中红花∶粉红花∶白花的比例为 。
桂林十八中2020-2021学年度20级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卷
生 物
参考答案:
1A 2B 3C 4B 5C 6D 7D 8A 9B 10C 11C 12D 13C 14 B 15C 16C 17C 18A
19B 20D 21C 22D 23A 24C 25C 26A 27D 28B 29A 30B 31A 32C 33C 34D 35A
36C 37B 38D 39C 40D
部分解析
4答案 B解析 细胞形态不再发生变化并不代表细胞已经死亡,可能正处于水分子进出细胞的动态平衡状态,A错误;细胞内外浓度差越大,质壁分离现象越明显,而实验所用蔗糖溶液浓度相同,故实验前丙细胞的细胞液浓度最小,乙细胞的细胞液浓度最大,B正确;达到动态平衡时,三个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与外界溶液浓度分别相等,三个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不相等,质壁分离越明显的细胞失水越多,外界溶液浓度越小,故实验后丙细胞的细胞液浓度最小,C、D错误。
5. 解析 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进行的是光反应阶段,这一阶段中产生[H](即NADPH)、ATP和氧气,因此,①表示氧气,④表示暗反应阶段中与C5反应的CO2,A正确;CO2先与C5反应生成C3,然后C3在光反应阶段提供的ATP和[H]的参与下被还原成(CH2O),B正确、C错误;增加光照强度,则光反应阶段产生的ATP和[H]增多,则在暗反应阶段有更多的C3被还原,故增加光照强度,C3含量减少,D正确。
7. 答案 D解析 由题图示可知,强光下,Ⅲ、Ⅳ表示的叶绿素色素带变窄,说明叶绿素含量降低,A正确;强光照条件下,类胡萝卜素含量增加,说明类胡萝卜素含量增加有利于植物抵御强光照,B正确;Ⅲ是叶绿素a,Ⅳ是叶绿素b,都是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但吸收光谱的吸收峰波长不同,C正确;画滤液线时,滤液在点样线上画2~3次,D错误。
21. 答案:C 解析] 基因型为Aa的豌豆连续自交n代后,纯合子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越来越接近于1,但不会为1,可用a曲线表示;其中显性纯合子和隐性纯合子所占的比例可用b曲线表示;而杂合子所占比例越来越小,越来越接近于0,但不会为0,可用c曲线表示。
24. 答案:C解析:一对等位基因杂交组合有6种,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错误;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杂合子在进行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进入不同配子中独立遗传给后代,形成不同配子的比例是1∶1,B错误;鉴别一种生物基因型最好的方法是测交,最简单的方法是自交,C正确;测交可以检测被检个体基因型,但是不能测出产生配子的数目,D错误。
25. 答案:C。解析 WW和ww杂交之后的种子中胚的基因型为Ww,该种子播种后发育成的植株含有W和含有w的花粉各占一半,所以花粉滴加碘液有会变蓝,而该植株的子代,即产生的种子中可以按照Ww自交来进行分析,后代中WW和Ww遇碘不变蓝色,ww遇碘变蓝色,所以正确答案是C。
26. 答案:A。[解析]基因型为AaBb的植物自交,配子有16种组合,子代有4种表现型,且每一种表现型中均有纯合子(AABB、aaBB、AAbb、aabb),故该植物的自交后代中,表现型不同于亲本且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3/16。
27. 答案:D解析] Aa自交后代去掉隐性个体后基因型及比例为1/3AA、2/3Aa,该群体产生配子A、a的概率分别为2/3、1/3,若让其自交,后代中基因型为aa的种子所占比例为2/3×1/4=1/6;若让其自由传粉,后代中基因型为aa的种子所占比例为1/3×1/3=1/9。
28.解析:由题意知,第一个孩子的基因型应为aabb,则该夫妇的基因型应分别为:妇:Aabb;夫:AaBb。依据该夫妇的基因型可知,再生一个孩子患并指的概率应为1/2(非并指的概率为1/2),患白化病的概率应为1/4(非白化病的概率应为3/4),则:再生一个只患并指孩子的概率为:并指概率-并指又白化病的概率=1/2-1/2×1/4=3/8。 生一既白化又并指的概率为:白化病概率×并指概率=1/4×1/2=1/8。
29. 答案 A解析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中,假说的核心内容是F1能产生D、d两种配子,作出的“演绎”是两种配子数量相等,预测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后代会出现1∶1的性状分离比,A正确、B错误。为验证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C错误。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只适用于进行有性繁殖时核基因的遗传规律,不适用于质基因的遗传,D错误。
30. 答案:B。解析:从戊(O型)和己(AB型),可推知庚的血型为A型或B型;而甲和乙(A型)所生的丙为B型,则甲为AB型或B型,故甲、庚可能相同的血型是B型。
34. 答案:D解析:孟德尔定律的假设是遗传因子独立存在,互不融合,A项错误;孟德尔定律发生在真核生物有性生殖形成配子的过程中,B项错误;基因型为AaBbCcDd个体自交,子代基因型有3×3×3×3=81种,C项错误;对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测交,子代基因型有2×2×2=8种,D项正确。
35.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及其应用。纯合红花植株与纯合白花植株进行杂交,F1全部表现为红花,说明红花为显性,用纯合白花植株的花粉给F1红花植株授粉,即红花测交,后代中红花∶白花约为1∶3,说明红花和白花这对相对性状由两对互不影响的等位基因(假设分别用A、a和B、b表示)控制,且只有双显性个体才表现为红花。F1的基因型为AaBb,F2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4种,即AABB、AaBB、AABb、AaBb,F2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5种,即aaBB、aaBb、AAbb、Aabb和aabb,故A、B、C项错误,D项正确。
36. 答案:B解析:BbSs×BbSs得到黑色有白斑小鼠(B_ss)的概率为3/4×1/4=3/16。
37. 答案:B[解析] F1自交产生的F2中高秆绿茎植株基因型有两种,分别是Ddyy占2/3、DDyy占1/3,其中只有Ddyy自交后代中会出现矮秆绿茎(ddyy),出现的概率是2/3×2/3×1/4=1/9,因此后代中高秆绿茎与矮秆绿茎的比例为8∶1。
38. 答案:D解析:依题意,高7 cm的植物的基因型中含有两个显性基因,在AaBb×AaBb后代中含有两个显性基因的基因型有1/16AAbb、4/16AaBb、1/16aaBB,即高7 cm的植株占1/16+4/16+1/16=3/8。
39. 答案:B解析:用赤霉素处理使矮秆玉米长成高秆玉米是环境因素的作用,并没有改变纯种矮秆玉米的基因型。
40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相关计算。根据题意,A_B_开紫花,A_bb开红花,aa__开白花,其中紫花植株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四种;所有aa基因型的自交后代都为白色;F2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为1/3AAbb、2/3Aabb,Aabb个体自交后代中有白花植株,白花植株所占比例为2/3×1/4=1/6;F1基因型为AaBb,测交后代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表现型为紫花∶红花∶白花=1∶1∶2。
41解析 (1)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植物,在自然条件下,豌豆只能自花传粉,这样可以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使实验结果变得可靠;豌豆也有容易区分的性状,这样使实验结果容易统计和分析。以上都是以豌豆作实验材料容易获得成功的原因。(2)实验二黄色子叶亲本自交,后代出现了性状分离,后代中出现的与亲本性状不同的绿色子叶为隐性性状,亲本性状黄色为显性性状。(3)实验二中亲本丁的基因型为Yy,F1中黄色子叶戊的基因型有YY和Yy,其中能稳定遗传的纯合子YY在戊中占1/3。(4)实验一中亲本甲的基因型为Yy,它产生Y和y两种配子,且比例为1∶1,这是甲与乙(yy)杂交产生的后代出现黄色子叶∶绿色子叶=1∶1的主要原因。(5)丙的基因型为Yy,戊的基因型为YY(1/3)Yy(2/3),其中Yy与YY(1/3)杂交,后代中YY占(1/2)×(1/3)=1/6,Yy占(1/2)×(1/3)=1/6;Yy与Yy(2/3)杂交,后代中YY占(1/4)×(2/3)=1/6,Yy占(2/4)×(2/3)=2/6,yy占(1/4)×(2/3)=1/6,则后代中黄色子叶个体中不能稳定遗传的Yy占3/5。
41.答案 (1)自花传粉,而且是闭花受粉;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2)二 黄色子叶 (3)1/3
(4)Y∶y=1∶1 (5)2/5
42. 解析:本题考查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1)通过实验1和实验3可知,有毛与无毛杂交后代均为有毛,可知有毛为显性性状。通过实验3可知,白肉与黄肉杂交,后代均为黄肉,可断定黄肉为显性性状。(2)通过实验1有毛A与无毛B杂交后代全为有毛可知:A为DD,B为dd。同理通过实验3可知C为dd;通过实验3白肉A和黄肉C杂交后代全为黄肉可知,A为ff,C为FF;通过实验1白肉A和黄肉B杂交后代黄肉∶白肉=1∶1,可知B为Ff,所以A的基因型为DDff,B的基因型为ddFf,C的基因型为ddFF。(3)B的基因型为ddFf,自交后代根据分离定律可得无毛黄肉∶无毛白肉=3∶1。(4)实验3亲本的基因型为DDff与ddFF,子代基因型为DdFf,根据自由组合定律,子代自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有毛黄肉∶有毛白肉∶无毛黄肉∶无毛白肉=9∶3∶3∶1。(5)实验2亲本的基因型为ddFf与ddFF,它们杂交后代无毛黄肉的基因型为ddFF、ddFf。
42.答案:(1)有毛 黄肉
(2)DDff、ddFf、ddFF
(3)无毛黄肉∶无毛白肉=3∶1
(4)有毛黄肉∶有毛白肉∶无毛黄肉∶无毛白肉=9∶3∶3∶1
(5)ddFF、ddFf
43. 答案:答案:(1)乙 乔化
(2)DdHh、ddhh
(3)4 1∶1∶1∶1
(4)蟠桃(Hh)自交
表现型为蟠桃和圆桃,比例为2∶1
表现型为蟠桃和圆桃,比例为3∶1
44.解析 (1)第2组F2的性状分离比为3∶6∶7,该比例是9∶3∶3∶1的变式,说明F1的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独立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2)纯合红花的基因型为AAbb,第1组F2性状分离比为1∶2∶1,则F1为AABb,故第1组两个亲本白花和红花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AAbb,第2组两个亲本白花和红花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AAbb。(3)第1组的F1基因型为AABb,则F2的基因型及所占比例分别为AABB(1/4)、AABb(2/4)、AAbb(1/4),其中AABB自交,后代全为AABB(白花,4/16),AABb自交,后代为AABB(白花,1/4×2/4=2/16)、AABb(粉红花,2/4×2/4=4/16)、AAbb(红花,1/4×2/4=2/16),AAbb自交,后代全为AAbb(红花,4/16),故后代中红花∶粉红花∶白花=3∶2∶3。(4)第2组亲本红花个体的基因型是AAbb,F1的基因型为AaBb,则F2中粉红花个体的基因型是AABb和AaBb,F2中开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aabb,共5种。
44. 答案 (1)2 (2)AAbb AABb和AaBb 5
(3)AABB、aaBB(顺序不能颠倒) (4)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