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调查
高 一 地 理
说明:考试时间 75分钟 满分 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纸上相应的方框内填涂(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中国首颗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同俄罗斯“福布斯-土壤”探测器于北京时间2011年11月9日4时16分在位于哈萨克斯坦境内的拜科努尔发射场搭乘俄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开始对火星及其周围环境进行科学探测。据此回答1~3题。
1.地球与火星比较具有其特殊性,特殊性的表现就是具有生命。下列属于地球存在生命条件的是
A.黄赤交角的存在 B.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C.地球不均匀的公转速度 D.太阳活动的频繁发生
2.当“萤火一号”升空时,伦敦(中时区)的时间是
A. 11月9日12时16分 B. 11月8日20时16分
C. 11月10日20时16分 D. 11月8日12时16分
3.太阳活动对地球影响有多方面,下列关于其叙述不正确的是
A.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 B.可能引发干旱、洪涝等灾害
C.可能冲击地球磁场和大气,引发磁暴、极光等 D.可能导致人类的彻底毁灭
读图1“地球公转和月球绕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4~5题。
图1
4.当地球绕太阳公转从B到C的过程中
A. 淮安的白昼越来越长 B. 淮安的东南季风越来越强盛
C. 淮安正受梅雨天气影响 D. 淮安的黑夜越来越长
5.图中天体系统有
A. 4级 B. 3级 C. 2级 D. 1级
下表所列的是12月22日甲、乙、丙、丁四地白昼时长,据此回答6~7题。
甲地 乙地 丙地 丁地
白昼时长 5小时30分 9小时09分 11小时25分 13小时56分
6.造成四地白昼时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①地球的公转 ②地球的自转 ③黄赤交角的存在 ④地方时的不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7.四地中纬度最高和最低分别是
A.丙地和甲地 B.乙地和丙地 C.甲地和丙地 D.甲地和丁地
读图2“黄赤交角示意图”,回答8~9题。
8.恒星M是
A.牛郎星 B.织女星
C.北斗星 D.北极星
9.当黄赤交角比目前减小时
A.极昼极夜的范围将扩大
B.淮安市将有太阳直射的机会
C.热带、寒带范围将缩小 图2
D.四季变化比较明显的地区范围缩小
10.下图是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移动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直射点在④处时,应是6月22日前后
B. 直射点从①处移到⑤处,需要l回归年
C. 直射点位于①或③处时,都是北半球的春分日
D. 直射点从②处移到④处期间,我国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增大
11. 读下面两幅景观图,下列选项对此描述正确的是
A. 左图为三角洲 B. 右图为沙丘
C. 左图为流水侵蚀形成的 D. 右图为风力侵蚀形成的
12.右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下列对图 中描述正确的是
A.图中表示变质作用的序号是③和⑥
B.常见的沉积岩是页岩、石灰岩、大理岩
C.各类岩石都能形成岩浆岩 D. ②和④为外力作用,能使地表变得和缓
13.一条河流沿北纬35°自西向东流(如右图),河中有一沙坝,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南岸沉积作用强烈
B.北岸受冲刷严重
C.沙坝将与南岸相连
D.沙坝将与北岸相连
读下面两幅图,完成14~15题。
14.若左图为北半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且甲地纬度高于乙地,则
A.该环流可能是高纬环流 B.该环流一定是低纬环流
C.甲、乙之间近地面为西风带 D.甲、乙之间近地面一定为信风带
15.右图是“沿某经线所作的大气运动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处气流为西北风 B.E处多晴朗天气
C.H处因热力作用形成高气压 D.H处的气压带为副热带高压带
16.下图为“气压带、风带移动示意图”。
甲、乙两图反映的时间与季节正确的是
A.甲表示3月份、春季
B.乙表示7月份、夏季
C.甲表示9月份、秋季
D.乙表示1月份、冬季
去年某台风于10月23日12时55分在福建省漳浦县沿海登陆,读下图,完成17~18题。
17.以上各天气系统中,可能发展成台风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18.对图中各天气系统叙述正确的是
A.甲天气系统过境后,一般会出现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B.甲、乙天气系统一般与丁天气系统联系在一起,相伴而生
C.受丙天气系统的影响,我国北方秋季经常出现“秋高气爽”的天气
D.伏旱的形成一般与丁天气系统有关
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19~21题。
19、如果陆地表示亚洲大陆,海洋表示太平洋。下列 关于图中①环节描述正确的是
A.东亚的冬季风
B.南亚的冬季风
C.东亚的夏季风
D.南亚的夏季风
20.在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我国南水北调工程体现人类活动对下列哪个环节施加了影响
A.① B.④ C.⑤ D.⑥
21.“一滴水借助水循环,可以汇入大海的波涛,可以化为高山的彩虹,可以变为地面的积雪,融化后渗入地下,可以被植物的根系吸收”。这一段话说明水循环联系的圈层有
①水圈 ②岩石圈 ③生物圈 ④大气圈
A.①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读“某海域洋流分布示意图”(局部),回答22~23题。
22.该海域位于
A.北半球中低纬度 B.南半球中低纬度
C.北半球中高纬度 D.南半球中高纬度
23.有关图中洋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洋流对沿岸地区起增温增湿作用 B.③附近沿岸有荒漠带
C.④洋流为南赤道暖流 D.②洋流为南赤道暖流
24.分析下图所示的四幅降水量气温月份平均图,指出气候类型判断正确,且排序和图中顺序相符的是
A.地中海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草原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地中海气候
D.地中海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25.右图反映了地理环境的
A.整体性
B.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C.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D.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读下面自然景观地域分异示意图,完成26~27题。
26.关于自然景观从①→②→③→④的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此地带性的变化是从沿海到内陆的变化规律
B、此地带性的变化是山地垂直分异规律
C、影响这种自然景观变化的基础是热量
D、影响这种自然景观变化的基础是水分
27.喜马拉雅山南坡复杂的景观变化规律近似于
A.①→②→③→④ B.③→⑤→⑥
C.②→③→④→⑤ D.③→④→⑤
“温室效应”引起全球变暖已成事实。结合下面两图,回答28~30题。
28.图甲为模拟温室效应的小实验,两支同样的温度计静置在阳光下,十分钟后,透明玻璃瓶内的温度计的读数可能是
A.8°C B.10°C C.12°C D.20°C
29.图乙中与温室效应相对应的是
A.① B.② C. ③ D.④
30.如果大气中CO2 增多,温室效应会增强,将会导致
A.全球气温升高,海平面下降 B.全球气温下降,海平面上升
C. 两极冰川融化加快,海平面下降 D.两极冰川融化加快,海平面上升
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的正确与错误,请在答题纸上相应的方框内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本部分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31.太阳外部结构可分为三层,从里向外依次是光球、日冕、色球
32.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的热能
33.对流层高度随纬度增高而降低
34.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成
35.等压线越稠密,表明水平气压梯度越大,风力越小。
36.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是形成东亚季风的重要成因
37.我国北方夏季暴雨主要是冷锋造成的
38.岩石圈的范围包括地壳和地核
39.陆地环境是一个有机整体,不会因为某个地理要素的变化而变化
40.北半球冬季,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切断。
三、综合题: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本部分3大题,共30分)
41.读下面两幅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左图为北半球 (节气)阳光照射示意图,D点的昼长是 小时。
(2)右图中,甲地的地方时是 点,甲、乙、N三地线速度由高到低是 。右图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是 。
42.读图回答:(10分)
(1)A、B、C、D四处,属于向斜的是 。
(2)D在地貌上是 ,原因是 ;
(3) A、B、C、D四处,找油气应在图中 处。
(4)右图中的E.F.G分别代表的是 ( )
A.气、水、油 B.气、油、水 C.水、气、油 D.油、气、水
43.读我国北部地区自然带分布略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图中A表示的植被名称:_____________。
(2)图中A—B--C自然带的分布体现了 的分异规律,这种分异规律从全球分布来看,在_____________地区表现的特别明显。
(3)我国图中C地区的新疆天山山麓地带的绿洲属于( )
A.地带性分布规律 B.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C.非地带性现象 D.由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4)下面是我国北方两条河流的流量过程曲线示意图,其中最有可能分布在上图中A区域北部的是 (甲或乙)河。
命题 陈永康 审校 葛志刚 王彩云
西北 东南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调查
高 一 地 理 答 题 纸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纸上相应的方框内填涂(每题2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的正确与错误,请在答题纸上相应的方框内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每小题1分,共10分)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三、综合题: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共3大题,共30分)
41、(共10分)
(1)
(2)
42、(共10分)
(1)
(2)
(3) (4)
43、(共10分)
(1) (2)
(3) (4)
学校 姓名 班级 考号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调查
高一地理试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纸上相应的方框内填涂(每题2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B D D C D C D C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A D A D B C D C C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D B D D A C A C D D
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的正确与错误,请在答题纸上相应的方框内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每小题1分,共10分)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B A A A B B A B B B
三 综合题: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共3大题,每空2分,共30分)
41.(1)冬至 12
(2)6 甲>乙>N 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42.(1)C
(2)谷地或盆地 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裂隙发育,易被侵蚀形成谷地。
(3)D
(4)B
43.(1)森林 (答温带落叶阔叶林也可)
(2)从沿海到内陆 中纬度 (3)C (4)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