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7张PPT。金黄的稻束郑敏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体会诗歌的丰富含义。
(3)了解诗人托物寄情的表达手法。 昨天我们在寒冷的腊月结识了有一腔爱国情怀的穆旦,在同时代与穆旦、杜运燮称为和谐的“三重奏”的,是一位女诗人——郑敏,而她的代表作之一就是《金黄的稻束》。在中国现代新诗史上,《金黄的稻束》的出现带来了一种语言的突破,一种雕塑的质感,一种将“思”与“诗”融为一体的可喜的努力,今天我们学习《金黄的稻束》,了解诗人郑敏是怎样将“诗”(诗的意象和语言的美)与“思”(对人类存在的思索)完美地融为一体的。
郑敏:诗人、学者。1920年生于福建闽侯。1943年毕业于昆明西南联大哲学系。1952年在美国布朗大学获英国文学硕士学位。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外语系教授。诗集《寻觅》《心象》等。3、给下列字注音:
束( )耸( )巅( )
暮( )默( )荷( )
魄( )渺( )皱( )朗读(1、2 )、感知:诗人笔下的金黄的稻束是怎样的形象?从哪些关键性的诗句中看出来的?金黄的稻束是母亲的形象,可从“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这些诗句中看出。这里诗人借助了联想的构思方式。 那么,为什么诗人由稻束会联想到母亲呢?“有些疲倦,有些宁静,又有些寂寞”;经历过春天般的纯洁,经历过夏天的火热,而后又是无数次艰难,才迎来秋天的硕果累累。在岁月中成熟,成为孕育生命的伟大力量。正是这样的联想才表达出对母亲的赞美。 我们读过冰心的《繁星》《春水》,冰心最擅长写母爱,你觉得郑敏所写的母爱与冰心的一样吗? 前面说郑敏诗歌的特点是——“思”与“诗”融为一体。所以郑敏笔下的母亲,不是简单的充满爱怜的呵护儿女的母亲形象。她辛劳、隐忍、宁静、寂寞,但却让人感受到一种力量。郑敏说:“‘母爱’实际上是人类博爱思想之源头,大而化之,是和平、平等、互助、扶弱济贫、仁爱、慈爱、宽恕等等人类一切高尚理想和美德的原型与基础。”因此,她对母爱的理解更加广博,更加深刻。如何理解“金黄的稻束”的象征意义? “金黄的稻束”在诗中有深邃的意蕴。这里“金黄的稻束”,不仅是指自然意义上的稻束,也是指诗人的心灵与田野里伫立的稻束神秘的契合,超越了物象的实体,而产生的一个象征。它首先是收获的象征,接着诗人又把它与创造此丰收成果的劳动者的形象自然地联系起来了,而作为孕育者和劳动者的母亲便是其中的典型,成为诗人表达敬意的对象。诗歌赋予了母性的疲倦和坚韧以超越一切的伟大的性质。
进而稻束的“疲倦”被升华了,它的含义不再是体力不支。在这“伟大的疲倦”中,是默默承受一切的生命姿态。“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时间在流逝,岁月在改变,但有一些东西,比如生命本身存在的矛盾、冲突、痛苦,和对苦难的承受的精神,将超越时空,超越历史的进程成为永恒存在的哲理。平凡的景物中,凝铸了神圣的感情,这是伟大思想者的颂歌,这是无私奉献者的颂歌。 《金黄的稻束》这首诗意象跳跃、重叠,但为何不给人零乱、费解的感觉?这主要得益于诗人意象创造的技巧圆熟,尤其是组织得非常和谐。它在跳跃的地方都作有机的过渡,用一根无形的线索把数个意象贯串起来。诗的前两行写大自然的“稻束”,一个跳跃,却又写起了“皱了的美丽的脸”的“疲倦的母亲”。从稻束到母亲,是两个意象的重叠,但其中用“我想起……我看见” 作了暗过渡,所以虽然跳跃,却不感突兀。在省略中我们能感到诗人在这里作出了一个重要的暗示:全诗把“稻束”与“疲倦的母亲”连了起来。这联结的线索就是由诗人对那个一切都被颠倒了的社会中的一个社会问题的认识引起的,即为什么劳动者却是贫穷者,对社会贡献得越多,自己却丧失得越多。诗人把这些对社会的认识,通过稻束——母亲——思想这样一根艺术线索贯串起的艺术形象,表现了出来。如何理解诗人的“人类的一个思想”?欣赏理解:1.怎样理解前两行诗句?
2.“皱了”和“美丽”并列有什么含义?
3.如何理解“雕像”一词?4. “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一句的主体是什么?
5.怎样理解这首诗的末句“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而你们,站在那儿/将成了人类的一个思想”?
在《在寒冷的腊月的夜里》中,诗人选择了北方的平原、枯干的田野、多皱纹的脸、吱哑的轮子等等意象;在《金黄的稻束》中诗人描写了悬在树上的满月、围在心边的远山、辛勤劳作后的秋日黄昏以及在田地里沉思的金黄稻束,这些意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在寒冷的腊月的夜里》中的意象,刻画出战争年代中国北方的寒冷与枯竭、艰辛与困苦,有一种忧国忧民的忧患情怀,同时包含了诗人的辛酸与悲凉,反映了北方农民单调而停滞的生存状态。同样是反映战争年代中国北方的寒冷与困苦,体现了一定的忧患意识,但是穆旦的诗歌中多了几分辛酸和悲凉。
《金黄的稻束》,田里一捆捆稻束与劳作着的一个个农妇,沉甸甸低垂着头的稻束与劳动后疲倦的母亲,株秆干枯而穗实饱满的稻束与皱了美丽的脸的母亲,稻束与母亲确实有相似之处,更重要的是二者品质上相似。庄稼是人类的养育者,在经受了长年的日晒和风吹雨打后成熟了的稻子,默默地把自己无条件地奉献给人类;这很自然地就让人想到母亲的含辛茹苦,母亲的隐忍沉默,母亲的竭尽所有的奉献,母亲的养育之恩和博大爱心。田野里的稻束和人世间的母亲,二者都有金子般的高尚品质。这些意象都具有圆满的意味,代表着成熟和收获。
1、? 象征手法
2、?联想丰富,稻束和母亲二者来回闪动,融入了深深的沉思。
3、 语言优美 本文的写作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