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技术必修 技术与设计2]第二单元流程与设计(教案)(第二节)

文档属性

名称 [通用技术必修 技术与设计2]第二单元流程与设计(教案)(第二节)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通用技术
更新时间 2012-02-07 13:29:48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东方中学教案
年 月 日
星期 第 1 课时 课型 新课
课题 第二单元第二节 流程的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分析流程设计应考虑的基本因素。2.能画出流程设计的框图。3.能对生活、生产中的简单事项进行流程设计。
重点 能够结合生活中的案例进行流程设计,并画出流程设计的框图 难点 画出流程设计的框图
教学方法   结合学生和生活实际,以大量学生熟悉或易接受的事例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然后让学生分组亲历一次简单流程设计的全过程,并进行相互学习、讨论、交流和评价,从而逐步体会和掌握简单流程设计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学法指导 案例引导
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旧课:在第一节中,我们已经知道,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的一系列有规律的生产、生活活动的过程叫做流程。生产活动中的流程,是进行指导、组织生产的科学依据,科学合理地设计生产流程,是提高效率、提高质量的保证。技术活动中的流程思想和方法,也可用来指导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使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更加有序,提高我们的学习和办事效率。(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设计情境:小黄在修理被扎破的自行车后轮胎时,由于工具不全,就没有研磨周围的胎皮,用胶直接就把补丁贴上去。这样做可以吗?
  学生思考后,提出改进意见,并尝试画出流程图。
  教师总结:自行车补胎的流程中,用锉子将洞口四周的胎皮锉毛,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目的是为了增大摩擦力,使补丁与胎皮的附着力更强。
  完整的补胎流程框图是:
  
  
  问:这个流程是不是自然就存在的呢?不是的,是人们在生活中研究和设计出来的,人们发现,在自行车补胎过程中,按照这个流程做事,不但节省时间,而且补出的轮胎质量更好。不但补胎需要流程,我们的生活和生产都离不开流程。因此,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生活和生产的质量,我们有必要进行流程设计。(板演课题)
  那么流程设计应该考虑什么因素呢?)
  二、引入新课:  那么流程设计应考虑什么基本因素呢?  1.流程设计应考虑的基本因素  在生活和生产中有各式各样的流程,而这些流程的设计,要对该活动、事件本身进行深人分析,研究其内在的属性与规律,考虑事件的发生、演变的规律和其他外界条件的相关因素。在此基础上构思、优化流程设计具体的环节与时序,做出流程的科学设计。  例如:生产活动的流程设计就要考虑主要有材料、工艺、设备、人员、资金和环境等因素。  材料: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加工处理方法。  工艺:不同产品的工艺要求各异,流程设计也不同。  设备:生产设备的水平往往决定了流程的自动化水平。  人员和资金: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必要的资金影响生产的过程、质量和周期,是进行流程设计必须考虑的主要因素。  环境:生产过程对环境的污染以及环境对生产的反作用,是流程设计时应关注的重要因素。  不同行业的流程有不同的特点,所以流程设计中应考虑的基本因素也各有差异。例如,农业生产的流程设计还应考虑气候、季节、自然灾害、生态平衡等因素。  2.流程设计的基本原则  ① 流程设计的科学性  流程设计作为重要的技术活动,必须遵循自然的客观规律,以科学的思想和方法指导流程的设计。任何违背科学原理设计必定导致设计的失败。  ② 流程设计的连续性  对于流程设计中的时序,在开始和结束的步骤过程要有连续性,而且这一系列的过程、步骤都是按照一定的前后顺序进行的,不连续的、颠倒的时序必定导致事物内在的机理变化。  ③ 流程设计的完整性  对于流程设计中的每个环节,必须完整无缺,科学合理地安排环节。环节的缺少、遗漏、零乱不齐的流程必定导致设计的失败。  ④ 流程设计的简明性  流程设计不同于技术方案设计,流程设计必须简洁明了。能比较反映事物的发展规律,突出生产、活动的主要内容和特征。  3.流程设计的步骤  流程设计的基本步骤如下:  ①分析技术活动过程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发展变化规律;  ②了解相关的生产或活动的条件、环境、资源等因素;  ③初步列出过程所需环节和时序;  ④科学地调整和分配活动环节和时序。  ⑤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画出流程图。      三、流程设计举例:  豆奶、豆腐花、豆腐制作工艺流程  1.选料   选用新鲜黄豆,用干选法过筛或用水选法筛除杂物、劣质豆、草木和砂土等杂质。  2.浸豆   把黄豆浸泡于水中,除去浮于水面的杂质,水量以浸没黄豆为准。在浸泡的过程中,防止泡豆水质变酸变馊,而影响豆浆质量,根据具体情况及时换水1次,浸泡时间根据气温不同而异,一般是夏天泡豆4-6小时;冬天可延长至9一12小时。  3.磨浆   把泡好的豆分多次加入磨浆机中,边加黄豆边加水,磨成豆浆糊,一般是0.5千克泡豆加水0,5千克左右,磨浆时,加豆加水要均匀,与磨速协调一致,这样才能磨出细腻而嫩滑的豆浆。  4、过滤   豆浆过滤一般用过滤网布或面粉袋,把磨好的豆浆糊5千克(约相当于1千克干黄豆)加入约20℃的温水2 .5千克,拌和均匀后装入布袋,吊起布袋,用手摇动,待浆液流出,反复操作3—4次,直至浆液沥干为止。  5.煮浆    取过滤后的生豆浆放入锅内,猛火加热煮沸 (或用水蒸气加热)煮至锅面豆浆泡沫破裂,撤火便得熟豆浆。  6.点浆   点浆一般用石膏粉作凝固剂,10克干黄豆需配用石膏约1千克。   点浆的方法:把煮沸的豆浆舀出锅后稍冷,待温度降至 80℃时即可点浆。点浆时用小勺将豆浆向前不断搅动,慢慢加入石膏水,当豆浆粘勺后,搅动放慢,加石膏水的速度也相应放慢,直到豆浆出现玉米大小的豆腐粒时,停止搅动,盖上锅盖,保持约半小时就可以进行包浆工序。  7.包浆  包浆就是把豆腐脑倒在铺有棉布的木格内,包好,用重物挤压,把水挤出,一般不能压得太干,若制豆腐干,则可以压至无水滴出为止。 豆奶、豆腐花、豆腐制作工艺流程图:  (1)工作和生活中的流程设计
  学生练习一:请设计出一个去海南省人民医院看病的流程图,为第一次去看病的同学提供方便。
  
  
  学生练习二:有某一化妆品公司要生产一种面膜,给某一年龄层的女性使用,现在请你为该公司设计一个以这一产品为中心的企业业务流程图:
  
(2)生产活动中的流程设计
  案例分析:“小铁锤的加工流程设计”(见苏教版第52页)
  学生阅读案例,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小铁锤加工的流程设计的步骤,并比较手工制作和批量生产的流程各用什么方式表达。
  手工制作小铁锤的加工流程用框图表达,而批量生产的流程则用表格法表达。
  教师说明:表格法是说明零件加工或机器装配步骤的常用形式,它的主要特点是过程严谨明确。
  思考:
  问题1.案例中设计的两种加工流程各有什么特点?
  问题2.在设计批量加工流程时,你认为批量加工流程可以划分为哪些环节?
  回答:批量加工流程的特点:一是机械化程度提高了,大多工序由机床完成;二是有的工序可以在同一时间内,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批量加工流程中,可分为锤头加工、锤柄加工两大环节,各环节还可分为若干道工序。
修改简记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请你将日常生活中某个活动的工作流程设计出来。 
拓展延伸   1.要求学生课后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寻找生活中的自己感兴趣的流程设计案例,利用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分析其环节和时序,画出流程图,以书面作业的形式在下节课交付老师。2.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组织学生去参观几家印染厂,亲自感受流程的设计过程及其重要性。3.何谓“邮件自动分捡” 设备?
  邮件分捡指的是根据投送地、邮件种类(平信、挂号信、特快专递)等信息对邮件进行分类,以满足存储、捆扎、分转、运输、投递等方面的要求。邮件自动分捡设备就是运用机械、光电、计算机软件等技术,实现这一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主要原理是光学符号阅读机能,能识别信函上的邮政编码,并按邮区对信函进行自动化分捡。
  机械、电子、光学以及计算机(自动识别)相关技术为邮件自动分捡系统提供了技术支持,它们将取代传统的人工分捡和机械分捡。
   历史变革记录
  波兰邮政的技术改革走在了东欧国家的前列,其现在的邮政技术水平基本已经达到了欧洲发达国家的水平,成为世界各国学习的典范。
  波兰邮政的技术改造是从分捡中心的自动化开始的,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1992~1993年)建成了3个邮件分捡中心;
  第二阶段(1995~1996年)建成了2个分捡中心;
  第三阶段(1999~2001年)建成了全国最大的邮件分捡中心―华沙邮件分捡中心。
  在我国,1998年,国家对邮电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实施了邮、电分营,成立了国家邮政局,中国邮政开始独立运营。之后的几年间,各地邮局开始了邮政分捡的机械化自动化和综合计算机管理系统。
  2001年,由国家邮政局科学研究规划院负责研制的我国首台扁平邮件自动分捡系统通过了技术鉴定。扁平邮件高速自动分捡机填补了我国扁平邮件分捡设备的空白,我国物流分捡设备的研制工作又登上了一个新台阶。2003年,各邮政营业厅禁止销售旧信封,以降低分捡难度。
课后反思   教学中发现,学生对于工作和生活中的流程的口头描述,一般没有问题,但若要求学生用框图来表达,学生就感觉困难重重。找出流程的环节有一定的难度,很多学生可能语文基础的原因,从文字中提炼出环节的能力比较差。在生产流程的设计中,学生感觉困难比较大的是一些专业术语难以理解,如工艺、攻丝、套丝、电镀、淬火、铣床等等,教师花了一部分时间来作解释,因此,造成本节内容课时较紧。感觉内容偏多,没有很好的突出重点与难点。
备课组长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