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你能说出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吗?
17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培根在他的著作《新工具》第1卷第13章中写道:“举世皆知的印刷术、火药和磁石,人类的世界因为这三种文明而为之改观。首先在学术上,其次在战争中,最后是在航行方面,而因此又引出了不计其数的变化。由此,人类的文明也得到了极大地发展。”
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
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是怎样发明与传播?当时的中外交流情况又如何?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司南模型
元代火铳
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1、雕版印刷术
【唐】《金刚经》
世界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年代的雕版印刷品
我国在隋唐时期发明了雕版印刷术,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辽、宋、西夏、金时期,刻书很盛行,雕版印刷技术进一步发展。
材料一:
宋太祖时,官府刻印《大藏经》,共耗时
12年,雕版13万块,印刷完成后,13万块雕版被堆放在当地府库内,从此无人问津。
材料二:
当时一个刻工一天只能刻四五十个字,一本六万字的书需要三、四年才能刻完。
雕版印刷有哪些缺陷?
每印一页书就要刻一块版,书印好后,雕版也就被废弃。费工费时,不易修改。
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自主阅读:
阅读课文P59,找出活字印刷术的下列信息:
发明人:
发明朝代:
使用方法:
此后的发展:
毕昇
北宋
用胶泥刻字,然后用火烧制,使字模变硬。
毕昇像
2、活字印刷术
1
2
3
1
2
3
印刷
拆版
胶泥
刻字
烧制
字模
排字
固版
活字印刷术“活”在哪里?
活字
活版
活字印刷术的制版步骤
相对于雕版印刷术,活字印刷术省时省力,排版错误容易修改,容易保存。
但泥活字容易破裂、不易着墨。
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自主阅读:
阅读课文P59,找出活字印刷术的下列信息:
发明人:
发明朝代:
使用方法:
此后的发展:
毕昇
北宋
用胶泥刻字,然后用火烧制,使字模变硬。
毕昇像
木活字
元代王祯发明转轮排字法
铜活字
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版。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降低了制书成本,加快了图书的普及和文化传播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及普及有何意义?
3、活字印刷术的传播及影响
朝鲜、日本
东
东南亚地区
南
活字
印刷术
西
欧洲、波斯
影响:
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如果没有从中国引进印刷术,欧洲可能要长期停留在手抄本的状况,书面文献不可能如此广泛流传。”
——美国著名学者
罗伯特
二、指南针、火药的应用
1、指南针的发明及应用
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课文P60最后两段,简要说说我国古代指南工具的演变
战国:司南
北宋:指南针
南宋:罗盘针
便于携带、稳定、刻度精确
世界最早的指南仪器
波斯
阿
拉
伯
地
区
欧洲
乘坐中国海船的阿拉伯商人把指南针传到阿拉伯国家,后又传到欧洲。
北宋末年,指南针开始运用于航海
朱彧在1119年写成《萍州可谈》一书,书中写道:“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
材料研读:
想一想:指南针用于航海并传播出去有什么好处?
影响: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为郑和下西洋和世界地理大发现提供了重要条件,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2、火药的发明及应用
火药是中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
唐朝:中国人发明了火药
火箭
北宋
震天雷
唐朝末年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上
宋元时期火药被广泛的应用于战争
元
代
火
铳
火箭和突火枪
南宋时发明了“突火枪”,管形火器的出现,开创了人类作战史的新阶段。
元代火器进一步发展。火铳比以前的突火枪威力更大
中国的火药和烟火在13世纪传入阿拉伯地区,14世纪初又经阿拉伯人传到了欧洲。
阿
拉
伯
地
区
欧洲
13世纪
14世纪
欧洲火药作坊
火药武器作战(传入阿拉伯)
在14世纪初,火药从阿拉伯人那里传入西欧,它使整个作战方法发生了变革。
——恩格斯
如果没有火药,世界也许会少受点痛苦,但另一方面,中世纪欧洲……,而我们的社会可能还处在封建统治之下。
——德克·海德
火药应用于战争并传入欧洲有何意义?
中国发明的火药和火器传入欧洲后,
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冷兵器向热兵器的转变。
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影响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
探究思考:
宋元时期科技进步的主要原因?
时间
公元前6世纪至前1世纪
公元前1世纪至公元400年
401至1000年
1001至1500
所占比例
50%
62%
71%
58%
从上表数据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长期领先于世界。
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
(1)宋元时期社会局面相对安定,经济繁荣,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物质基础);
(2)民族交融加强,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3)政府重视科技的发展;宋朝重文轻武的政策。
(4)隋唐文化的辉煌成就也为宋元时期科技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注重继承与创新)
(5)对外贸易活跃,中外交通发达,吸收了外来文化,丰富了本民族文化。
三、发达的中外交通
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课文P62第一段,简要说说宋元时期的中外交通发展情况。
宋朝由于航海技术的进步,南方海上贸易频繁,海路交通发达;
元朝建立后,陆路和海陆交通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开创了中外交通的新局面。
1.陆路交通发展
①陆上丝绸之路:在宋元时期成为通往西方的交通要道。
②驿站:宋代驿站比较发达,元朝为了加强同各地的联系(目的),建立了四通八达的驿站。
③元代陆路交通范围更广:元代的陆路向西通往波斯、阿拉伯及俄罗斯等欧洲国家。
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际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
——《元史·地理志》
材料研读:
元朝建立了遍布全国的驿站,对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驿站的普遍设置,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联系,推动了国内交通的发展,促进了国内各族人民的经济文化交流和边疆地区的开发。
驿站是中国古代供传递官府文书和军事情报的人或来往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
2.海路交通发展
宋
宋代的海路形成了多条航线,可通往日本、高丽、东南亚、印度、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远至波斯湾及东非海岸。
元朝时,海上交通范围有更大的拓展,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
元
陆路和海路交通的畅通,使中外经济、文化和科技的交流进一步发展起来
药物、天文、历法、数学
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纸币、驿站制度
天文、历法、农业、手工业
马可·波罗,意大利威尼斯旅行家、商人,在元世祖忽必烈时到达中国(元朝),在元朝生活了17年。口述有《马可·波罗行纪》一书,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世界的极大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