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修阿房宫用的全是珍贵木料和质地优良的石料,参加修建的工役有70万人之多。这些材料从千里之外的蜀地(四川)和荆地(湖北)远道运来。那时交通落后,全靠人拉马驮,其艰巨非同一般。当时有运石工人编的歌唱道:“千男呼哟万男喊,巨石大如山。渭水河啊甘泉口,石落水断流。”
阿房宫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西郊15公里的阿房村一带。阿房宫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建筑,规模宏伟,气势磅礴,是秦始皇及秦二世所建的深宫禁苑。根据历史记载,阿房宫东西宽3里,南北长5里,可容纳15万人居住
。
《史记》:秦二世即位时,阿房宫“室堂未就”,因始皇“崩”,于是停工,将70万劳力全赶去修秦陵,等到这年四月“复作阿房宫”,七月陈涉吴广就反了。前后就这么点时间,显然建不成阿房宫。所以文中的阿房宫只是诗人杜牧想象的产物,他依据一些历史记载,写了这篇《阿房宫赋》。
阿房宫全景
祭地坛
上天台
渭河
宫殿广场
阿房宫赋
(唐)
杜牧
杜牧(803-853),晚唐诗人,字牧之。出身高门士族,祖父杜佑是中唐有名的宰相和史学家。杜牧晚年居长安城南樊川别墅,故后世又称其“杜樊川”。
诗歌方面,人称为“小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有《樊川文集》。
在“赋”这种文体由骈骊趋向散文化的进程中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唐宋古文运动”中形成了区别于“汉赋”、“骈赋”和
“律赋”的独特文体“文赋”
。
《阿房宫赋》历来被人们视为“文赋”的开先河之作,典范之作。
作
者
介
绍
本文写于唐敬宗宝历元年(825)。这时的唐王朝,藩镇割据,拥兵自重,宦官专权,民不聊生。唐敬宗李湛年少即位,贪好嬉戏,荒淫无度,不理朝政,广建宫室。
本文是作者23岁时针对敬宗的行为而写的,具有强大的讽谏色彩。这篇赋体散文通过描述阿房宫的宏伟壮丽和宫中人奢靡浮华的生活,生动形象地总结出秦王朝统治者因骄奢亡国的历史经验,借古讽今,针砭时弊,阐述了天下兴亡的道理,向唐朝统治者提出了警示:要以史为鉴、节用爱民。表达出一个封建时代正直文人忧国忧民、匡世济民的情怀。作者也凭借此文中了进士。
写作背景
开篇四个“三字句”总写阿房宫建造的历史背景。揭示了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的骄纵享乐、穷奢极欲的心理。
接着写阿房宫外形概况,“覆压”说明面积广,“隔离”言其雄伟,“北构”、“西折”、“直走”言明建筑物的走向。
然后由外而内,生动描绘各种建筑物数量之繁多与结构之精美。故作疑问,构成对句,意境迷离。
最后由物及人,“春光融融”和“风雨凄凄”,尽显宫中的繁华与奢靡。
第一段,概括自己的阅读感受,思考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阿房宫。
第二段:叙写了秦国宫人的奢靡生活,揭露秦王的荒淫奢侈。
(1)写供玩乐的宫人来源,寄托了作者的兴亡之感。
(2)用宫女晨间梳妆的情景,写出宫女的数量之多和宫中生活荒淫、奢靡。(比喻、排比、夸张)
(3)最后写宫女们悲惨命运。作者用极为简练的文字绘出宫女们由兴奋的顶端跌到失望的谷底的心理过程。
(1)六国好不容易积累起来的财富,被秦人洗劫一空。秦人并不珍惜,肆意挥霍浪费。
(2)运用排比句,通过6组对比说明秦王不恤民力,大兴土木,穷奢极欲,把专职统治者与百姓的矛盾推向白日化。
(3)秦国统治者不理会人民的愤怒,继续实行高压政策,终于引发了起义。宏伟壮丽的阿房宫毁于一旦,“可怜”二字道出作者的无限惋惜。
第
三
段
揭露了秦王不恤民力、穷奢极欲的生活,最终导致自身的灭亡。
第四段
总结六国和秦灭亡的原因
讽谏唐王朝勿悲剧重演
卒章显志
不爱民
哀之,鉴之
第四段:指出秦王的历史教训,警示后人。
阿房之宫,其形可谓(
)矣,其制可谓(
)矣,宫中之女可谓(
)矣,宫中之宝可谓(
)矣,其费可谓(
)矣,其奢可谓(
)矣。其亡亦可谓(
)矣!嗟乎!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可(
)矣!
阿房之宫,其形可谓雄矣,其制可谓大矣,宫中之女可谓众矣,宫中之宝可谓多矣,其费可谓靡矣,其奢可谓极矣。其亡亦可谓速矣!嗟乎!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可悲矣!
是介于韵文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
始于战国赵荀子的《赋篇》,汉代成为一种特定的文学体裁。其特征是“铺采摛(chī)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它讲求字句的整齐和声调的和谐,描写事物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而于结尾部分常发一点议论,以寄托讽喻之意。
本文为文赋。文赋的代表作还有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赤壁赋》等。
赋
文体介绍
总结全文
1
主题:
2
写作特色:
1)想象、比喻与夸张相结合,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2)描写、铺排与议论抒情相结合。
3)骈散结合,错落有致。
借古讽今,通过阿房宫的兴建及其毁灭,生动形象地总结了秦朝统治者的骄奢亡国的历史经验,向唐朝统治者发出了警告。
实
词
1.四海一
2.骊山北构而西折
3.直走咸阳
4.各抱地势
5.为秦宫人
6.渭流涨腻
统一
建造
趋
环抱,随着
成为
水
7.雷霆乍惊
8.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9.不知其所之也
10.一旦不能有
11.人亦念其家
12.使六国各爱其人
13.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往,到
占有
顾念
假使
可惜
座
惊响
古今异义
原指宫室建筑结构错综精密。现多比喻各用心机,明争暗斗。
1.钩心斗角
2.
韩魏之经营
3.可怜焦土
指筹划并管理(企业等);也泛指计划和组织。
指怜悯或值得怜悯;也指(数量少或质量坏到)不值一提。
词类活用
1.骊山北构而西折
2.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3.朝歌夜弦
4.朝歌夜弦
5.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6.函谷举
向北/向西
乘坐辇车
名词用作动词:
当作铁锅
当作石头
当作土块
当作碎石
被攻占
在早晨、在夜里
唱歌
弹琴
7.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8.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9.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10.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以……为借鉴
被宠幸
化为焦土
名词用作状语:
把鼎、把玉、把金、把珠
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
盘盘焉,囷囷焉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廊腰缦回
缦立远视
使负栋之柱
使六国各爱其人
杳不知其所之也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相当于“然”
助词
语气助词
丝绸
久久地
让
假使
往,到
它(指代秦的灭亡)
一旦
统一、一致
专一
黄鹤一去不复返
六王毕,四海一
上食埃土,下应黄泉,用心一也
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一死生为虚诞
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顽固
本来
稳固,牢固
全
把……看成一样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秦爱纷奢,人亦爱其家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喜爱
爱护
喜爱
青,取之于蓝,而青
于蓝
秦以攻取之外
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取妻如之何?
留取丹心照汗青
取出,提取
攻取,攻下
夺取
同“娶”
助词,“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