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03-29 17:24:42

文档简介

地理(理)答案
一、选择题(每个2分,共8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C
D
B
A
B
B
A
A
A
D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D
C
C
B
B
B
B
A
A
D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D
A
A
D
B
C
C
B
A
D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C
B
D
C
D
A
B
B
C
B
二、非选择题(共20分)
41.
(1)华北(3分) 京杭大运河(3分)
(2)秦岭。(3分)
(3)纬度(3分)
(4)①②③④
(选一个得2分,选四个得8分)哈尔滨市第九中学2020---2021学年度上学期
期中考试
高二学年地理试卷(理)
(考试时间:40分钟
满分:100分
共3页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共40小题,每小题
2分,共80分)
读“天体系统层次示意图”,回答1~3题。
1.图中包括的天体系统有(
)
A.二级
B.三级
C.四级
D.五级
2.甲是一颗特殊的行星,主要体现在它(
)
A.是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行星
B.是八大行星中质量最小的行星C.既有自转运动,又有公转运动
D.是太阳系中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
3.太阳系八大行星中,距离太阳最近的是(
)
A.
地球
B.
水星
C.
木星
D.海王星
4.太阳风爆发时,大量带电粒子轰击地球极地地区的高层大气,产生的现象是(
)
A.极光
B.水土流失
C.沙尘暴
D.地震
5.关于地球自转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自东向西
B.自西向东
C.从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
D.从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

2000

10
月第一颗北斗一号试验卫星成功发射,到
2020

6

23日北斗三号最后一
颗全球组网卫星完成部署,20年来,44次发射,中国先后将4颗北斗试验卫星,55颗北斗二号、三号组网卫星送入太空,完成全球组网,为世界贡献全球卫星导航的“中国方案”。北京时间
7

31
日上午
10
时,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暨开通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据此
回答第6—7题。
6.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能提供的服务包括(
)
A.估算工业产值
B.监控海上渔船
C.辅助商业选址
D.监测作物长势
7.在美国华盛顿(西五区)要同时收看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暨开通仪式,当地时间是
(
)
A
.30日21时
B.
31日21时
C.
30日9时
D.
31日9时
北京时间2014年10月7日21时49分39秒,云南省普洱市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发生强烈地震。读图,完成8~10题。
8.此自然灾害属于(
)
A.地质地貌灾害
B.气象灾害
C.生物灾害
D.海洋灾害
9.这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A.地壳
B.地幔
C.地核
D.软流层
10.云南省是我国地震频发的地区之一,其主要原因是(

A.气候高温多雨
B.水土流失较为严重
C.地形崎岖不平
D.地处板块交界地带
读右图,完成11~12题。
11.甲地所处的地质构造是(
)A.地垒
B.向斜
C.地堑
D.背斜
12.形成乙地地貌形态的地质作用是(

A.冰川侵蚀作用
B.风力沉积作用
C.流水沉积作用
D.岩浆活动
读右图,完成13~14题。
13.图中表示大气逆辐射的箭头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4.对流层大气热量直接来自(
)
A.①
B.②
C.③
D.④
下图为自然地理要素相互作用示意图。读图完成15-16题。
15.若甲地植被遭受严重破坏,会导致乙地(
)
A.地震
B.河流含沙量增大
C.火山喷发
D.形成褶皱山脉
16.图中①②③④表示水循环降水环节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7.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是(
)
A.地形
B.生物
C.成土母质
D.河流
读“某大陆沿海向内陆地表景观变化示意”图,回答第18题
18.图中地表景观的变化所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为(
)
A.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B.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C.垂直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
高二地理(理)
期中考试

1

(共
3
页)
19.下列区域具有明确边界的是(
)
①哈尔滨市
②季风气候区
③北温带
④三江平原
A.①
B.②
C.③
D.④
20.关于区域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区域间的界线都是明确的
B.区域内部有明显的差异性
C.区域间相互割裂孤立发展
D.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21.下列我国产业中属于第三产业的是(
)
①渔业
②汽车制造
③建筑业
④旅游业
A.①
B.②
C.③
D.④
22.下列关于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区域发展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区域内工业以资源型工业和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为主
②区域内部经济差异比较大
③中心城市规模大,交通线路密度高
④区域对外开放程度较低,对外贸易规模较小
⑤整个区域处于低水平均衡状态
A.①④⑤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⑤
23.关于工业化阶段区域发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第二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最大,第三产业的产值比重在下降
B.劳动力开始由农业向制造业和服务业大规模转移
C.中心城市的发展速度要显著地快于区域的平均发展速度
D.整个区域处于不平衡的加速发展状态
读右图我国资源跨地区调配示意图,完成24~26题。
2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为西气东输
B.②为西电东送
C.③为产业转移
D.④为南水北调
25.箭头①和③的运输方式中具有共性的是(
)
A.管道运输
B.高压输电
C.水陆联运
D.利用地势的自然落差自行输送
26.②③工程对于我国能源开发与利用的共同意义是(
)
A.缓解我国由于能源消费以石油为主所带来的环境压力
B.改变我国的能源结构,以气代煤
C.为提高我国能源供应安全性发挥重要作用
D.解决沿线地区及长江三角洲能源供应紧张问题
读“我国塔里木盆地荒漠化发展地区分布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荒漠化发展地区)”,完成27~
28题。
27.近几十年来,该地区荒漠化速度加快的主要原因是(
)
A.降水迅速减少
B.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
C.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
D.大量开采铁矿
28.针对该地荒漠化问题,下列治理措施中正确的有
(
)
①控制人口增加
②合理用水
③对已经严重荒漠化的土地进行封沙禁牧
④在荒漠化土地上,
大量种植需水量大的树木,防风固沙
⑤扩大水田面积,利用水田等人工湿地调节当地气候
A.①②⑤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③④⑤
阅读下列图片,完成29~30题。
29.这四处景观中,不属于湿地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0.作为湿地,图中三种湿地共同具有的价值有(
)
①保护生物多样性
②调节气候
③调蓄洪水
④观光旅游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1.造成洞庭湖萎缩的主要原因是(

①泥沙淤积
②蒸发加强
③围湖造田
④降水减少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2.田纳西河流域综合治理的核心是(

A.风景区规划与建设
B.水资源综合开发
C.航运设施的建设与完善
D.防洪工程的设计与修建
33.
田纳西河两岸能够形成一条“工业走廊”,主要得益于(

A.丰富的石油资源
B.旅游业的带动作用
C.便利的航运条件
D.全国最大的电力供应基地
34.下列哪一个选项不是美国中部平原发展农业优越的区位条件(
)
A.地势平坦开阔,土壤深厚肥沃
B.气候温和,降水丰富
C.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
D.水陆运输便利,构成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
高二地理(理)
期中考试

2

(共
3
页)
35.美国东北部发展乳畜业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偏高,气温低,作物生长期不足
B.地面起伏大,发展耕作农业有困难
C.水资源紧缺,发展灌溉农业有难度
D.人口、城市集中,牛肉、蛋、奶市场大
读“德国鲁尔区和我国辽中南工业基地图”,比较两地的区位特点,完成36~37题。
36.两地发展钢铁工业相同的区位优势是(
)
①接近煤炭产地
②水源充沛
③水陆交通便利
④市场广阔
⑤廉价劳动力多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②④⑤
37.有关鲁尔区经济衰落的原因,错误的是(
)
A.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
B.生产结构十分复杂
C.世界性钢铁过剩
D.环境污染严重
38.20世纪80年代,影响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城市化的主导因素是(
)
A.侨乡
B.政策
C.交通
D.劳动力
2020年
10

12日我国“高分十三号”卫星发射成功,卫星对地观测分辨率能精确到
1
m。
高分十三号卫星是高轨光学遥感卫星,主要用于国土普查、农作物估产、环境监测、气象预报等领域。据此回答39~40题。
该卫星采用的核心地理信息技术属于(
)
A.
GIS
B.
GPS
C.
RS
D.
BDS
较以往卫星照片,用该卫星提供的照片在同一图幅上制作地图,其地图(
)
A.
展现的范围扩大
B.
展现的细节增加
C.
所用比例尺变小
D.
便于市级土地规划
二、非选择题(一道大题,共20分)
41.(20分)图13为我国南水北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图13
(1)南水北调东、中线工程调水的主要调入区是
(华北、西北)。东线工程主要利

运河作为输水渠道,以节省投资。(6分)
(2)“南水北调”中的“南”、“北”分别是指我国南方、北方地区。我国南方、北方的地理分界
线大致是
—淮河一线。(3分)
(3)黑龙江某中学小明、小强同学利用寒假沿东线考察,发现从扬州到天津沿途植被景观的
变化明显,这种变化反映的是
(纬度、经度)地带性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3分)
(4)南水北调工程对北方地区的影响有哪些?
选择下列正确的选项,将数字填
入空格。(8分)
①缓解水资源紧张的状况,改善当地饮水质量;
②保障经济持续发展;
③回填补充地下水,减轻地面沉降状况;
④改善北方因缺水而恶化的生态环境,保护湿地保护生物多样性。
高二地理(理)
期中考试

3

(共
3
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