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抓住主要意象理解诗意,了解创作背景,准确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诗歌表达的情感。
抓住关键句理清思路。
过程与方法:
读中品,品中读。通过诵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由此进入情境,以情带声,声情并茂。
抓住关键诗句,发挥联想与想象,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把握诗歌意境与作者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民族的苦难,体味诗人对对土地和苦难中的祖国的深挚热爱之情的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领会诗人“土地情结”的文化内涵。
2. 难点:鉴赏意象,感受祖国的苦难,读懂诗人的爱国情怀。
【教学方法】
诵读、联想想象、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好,在同学们的记忆中有哪些写北方的现代诗?看来很多同学都想起了毛泽东的《沁园春·雪》让我们一起来背一下上阙“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这是1936年2月毛泽东同志率领红军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后写的,作者选取了长城、大河、群山、高原等意象,配以 “千里”“万里”“舞” “驰”等生动的描写,展现了“北国风光”的壮丽奇观。今天啊,老师和大家一起来读艾青的《北方》,我想我们同学应该已经读过诗歌了,那么请用一个词概括艾青笔下北方的特点。
二.鉴赏诗歌
第一节:
接下来请同学们自由朗读一、二节,在朗读的过程中找一找诗人选择了哪些意象通过怎样的描述来表现北方的 “悲哀”。
配乐朗诵:请一位同学和老师一起朗读一下前两节,同学读第一节,老师读第二节。读后点评
2.刚才同学们肯定已找出了很多意象。老师挑选了其中一个主体意象沙漠风和几个局部意象原野、行人、驴子、雁群,请同学们抓住关键词来填写对它们的描述性的词语,看看同学们能否快速地填上。
(卷去绿色与光辉、恐怖、疯狂)的沙漠风
(荒漠、冻结
)原野
“冻结”二字怎样理解?(原野如水般凝固,一片死寂,毫无生机)
(孤单、困苦、挣扎)行人
(几只、悲哀、疲乏、负重)驴子
在广大的荒漠里,行人是孤单的,驴子只有几只,他们是那样的渺小与无助。好不容易看见了一队雁群,然而这却是---
(惶乱)的雁群
能否用诗中的词来解释惶乱?(不安,悲苦,逃亡)
(惶乱、不安、 悲苦、逃亡)雁群
原野、行人、驴子、雁群等意象合在一起成为“一片暗淡的灰黄”,而这一切的罪魁祸首是什么?沙漠风,这是一个破坏力极强的意象,它带着漫天的沙雾从塞外呼啸而来,肆无忌惮地扫荡着北方大地,使整个北方陷入到无尽的灾难与不幸中。
诗的语言往往是含蓄的,当我们联系诗的写作时间地点时往往对诗会有一种新的感悟。此诗写于“1938年2月4日潼关” 潼关位于陕西省,是我国自古以来的重要关口,1938年是抗日战争爆发初期。 “沙漠风”这个意象象征什么?象征着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出示1938年日军轰炸陕西形势图)这是1938年日军轰炸陕西的形势图,这一片片炮火的就是被日军轰炸过的地方,陕西省乃至整个北方沉没在一片火海中。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践踏着中国,中国灾难深重,民不聊生。
如果说“沙漠风”象征着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那么思考一下,这个“雁群”乡镇什么呢?象征着北方苦难的人民。他们为什么要逃亡呢?请结合诗中的语言回答。(“北方的土地和人民在渴求着那滋润生命的流泉啊” 那滋润生命的流泉不仅仅指水,更是指人们生存的凭借。出示艾青1938年写的《乞丐》(节选)
在北方
乞丐用固执的眼
凝视着你
看你吃任何食物
和你用指甲剔牙齿的样子
这首诗与《北方》写于同时期,这里的乞丐指的是在日本帝国主义铁蹄蹂躏下流离失所至于沦为乞丐的中国劳动人民,诗人对乞丐的神态和一些特征性的动作做了细致的刻画:“在北方乞丐用固执的眼/凝视着你/看你在吃任何食物/和你用指甲剔牙齿的样子。”我们可以感受到乞丐那种饥饿的痛苦和渴求食物的欲望,这一切都是因为人们生存的凭借被日寇掠夺了,人们处于无限的贫穷与饥饿中。让我们听一听北方人民痛苦的呻吟-----(放《黄水谣》mp3片段,这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光未然(即张光年)1938年,写的无限同情北方人民的作品。(听歌曲片段“自从鬼子来,百姓遭了殃!奸淫烧杀,一片凄凉,(凄凉)扶老携幼,四处逃亡,(逃亡)丢掉了爹娘,回不了家乡! )
-----在日寇铁蹄下的北方百姓像雁群一样流离失所,妻离子散。好,综合以上的意象分析,我们用两句话来概况北方悲哀的特点:广大的北方正经历着灾难与不幸,广大的北方正处在无尽的贫穷与饥饿中。让我们带着凝重的忧郁之情齐读第三节。
很好,同学们基本上读出了忧郁的感觉。
探究一:有人说,艾青原来是一个画家,他对颜色总是特别敏感,他的诗中用的表示色彩的词往往是很新奇而恰当的,比如在他的代表作《大堰河---我的保姆》中“紫色的灵魂”,《北方》中“土色的忧郁”等都非常经典,你认为呢?请同学们四人小组讨论一下,然后派代表发言。
补充说明一下:“紫色的灵魂”是艾青形容一个贫苦得连自已的姓名都没有的旧中国普通劳动妇女大堰河,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 她是童养媳。艾青是地主的儿子,艾青出生时,母亲难产,算命先生说他命中会克父母,因而他一生下来就被送到一个贫苦农民家里抚养,他五岁时才被允许回到父母家中读书,但却不准他喊生身父母为爸爸妈妈,只准叫叔叔婶婶,这使他的幼小心灵受到很大伤害,他感觉大堰河比自已的亲生母亲还亲,于是用紫色来形容她的灵魂。
我们从 “紫禁城”“紫气东来”“紫色的官袍”等可以联想到紫色代表了高贵,象征大堰河高贵的灵魂,我们从“青一块,紫一块”“冻得发紫”等联想到它是代表了不幸、苦楚、伤痛等,以此来象征大堰河苦难的一生,因此我们可以从“紫色”概括出大堰河的灵魂是“痛苦”而“高贵”的。灵魂也好,忧郁也好,本身是没有颜色的,作者给它们加的颜色包含着作者深挚的情感,这里“土色”表现了作者凝重的忧郁与悲哀
作者在写原野上的“村庄呀,山坡呀,河岸呀,颓垣与荒冢呀”为什么说“都披上了(土色)的忧郁”,“土色的”换为“蓝色的”“黄色的”怎样?(“蓝色的”往往是浪漫的忧伤,“黄色”色彩又太亮,土色比蓝色、黄色暗淡,土色有大地荒芜贫瘠的感觉,能够体现出作者对大地的贫瘠带来困苦的忧郁的凝重。)今后同学们读艾青的诗时可以重点关注一下他的用了颜色的诗句。
(二)第二部分
1. 那么面对悲哀的北方,我这来自南方的旅客是怎样的态度呢??
???明确:热爱
艾青真的是爱得深沉,这最后一节里,他多次喊出“我爱这悲哀的国土”,找找看,总共有几次?
明确:三次,诗人运用反复手法让读者感受到了他内心的富有震撼力的声音,他的每一次呼喊都告诉我们一个爱的理由。
请一位同学读第一层,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这片古老的土地是怎样得来的?
这片土地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是祖祖辈辈留下来的,它来之不易,可以说是“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它经过祖先开垦,与自然搏斗,并与入侵的异族搏斗来保卫这片土地,他们从不曾屈辱过一次。这是一片珍贵的土地。
2.A.这珍贵的土地上孕育着怎样的精神呢?请用诗句中的词语来回答。
“淳朴 宽阔 坚强”
B.如何理解这三个词?
明确:淳朴:朴实,勤劳; 宽阔:坦荡、豁达,不仅仅指的是待人接物,他也指人民对苦难的包容力 坚强:无论面对怎样的困难都能勇敢坚忍地活下来(示图)比如这些纤夫们面对着生活的重压,把纤绳深深勒进自已的肩膊也要顽强地向前走
C.其实这首诗中也有能体现人民的坚强、坚忍的句子,如诗的第一节写在沙漠风中困苦呼吸挣扎前进的行人和具有象征意义的驴子,现实的磨难压不垮他们,只要还有一口气,就决不妥协,古老的民族在历史的隧洞里顽强地前行。淳朴、宽阔、坚强这都是民族的伟大的精神。
3.正是这珍贵的土地和伟大的精神,构筑了最艰苦最古老的种族,这就是我们的中华民族
读完这一节,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呢?与读前三节的感觉一样吗?
在诗的前三节中,诗人让我们看到了伤痕累累的祖国,在这一节中,诗人让我们感到这也是曾经让人骄傲的祖国。我们感受到诗人对祖国抱有坚强的信念,相信这样一个古老而坚强的民族不会灭亡,读着他的诗,你会流泪,但还没读完,你就会抹去眼泪,以实际行动去争取自我的也是民族的自由与解放。
让我们带着对民族的自豪感,深情地朗诵这一节(配乐)
小结:南方的客人却对这北国的土地爱得这么深沉,这种爱,超越了故土之爱、“小我”之爱,是一种“大我”之爱。他抒写的不是一己的悲欢,而是民族的心声。可是既然作者热爱北方,又为什么要花那么多的笔墨渲染北方的灰暗、苍凉??
?明确:为了突出爱得深沉、爱得痛苦,正因为爱得深,才伤其痛。
拓展延伸:A.?比如别人的孩子犯了错,父母也许只是告诫你说不要像他一样,而自已的孩子犯了类似的错误,做父母的就会特别心痛,因为爱之深
B.如你最心爱的东西受了损,你会特别在意,特别难过,耿耿于怀。而如果你不喜欢不在意的东西,即使遭受再大的损害你也不会把它放在心上。
C.韩少功《我心归去》“我会对故乡浮粪四溢的墟场失望,会对故乡拥挤不堪的车厢失望,会对故乡阴沉连日的雨季失望,但那种失望不同于对旅泊之地的失望,那种失望能滴血。血沃之地将真正生长出金麦穗和赶车谣。” 对故乡的失望含有期望她更美好的意思,这是浸着心血、发自内心的爱,这种爱,才能引发有价值的物质与精神的创造。
D.当然,艾青这样的写法也与他的深刻的土地情结有关。“土地”象征着生他养他而又多灾多难的祖国及这一片土地上的人民,
情
结就是深藏心底的感情,对“土地”的热爱,是艾青作品咏唱不尽的旋律。
“艾青最真切的诗情都是献给中华民族的。这就是诗人心中深刻的土地情结。”(《中国现代文学史》)而他的土地情结的表达方式是特殊的。他常常以悲悯的方式来写出他的爱,写的是凄凉的土地与人,表达的却是他如火的爱。这是一种特殊的表达爱的方式。这可能与小时候的经历和青年时期因思想激进被捕入狱等经历有关,这些经历与时代的背景相结合,使他更多地关注苦难与悲哀。
三.拓展延伸:
下面我们来欣赏艾青的其它诗作,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然后请同学结合艾青的土地情结解读诗歌.
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的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938年11月17日
解读:诗人对土地的酷爱,已到了不知道如何倾诉的地步。于是,他只能舍弃人的思维语言而借用鸟的简单朴素的语言倾泻他的爱,即使“嘶哑”,已不能再唱得悦耳动听也要作这“嘶哑”的歌声抒发对土地的义无反顾的真诚和执著。“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直抒胸臆 ,从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可见作者魂牵梦绕地爱着的土地,是遭受蹂躏、布满痛苦的土地。这是一种多么悲壮高尚的土地情结啊!看来爱的表达方式有很多种,写出物的美好来表达对它的爱是一种方式,悲到极致也是一种深沉的爱。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节选 1937年 )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
你中国的农夫,
刻满了痛苦的皱纹的脸,
我能如此深深地
知道了
岁月的艰辛。
——啊,你,
蓬发垢面的小妇人,
你的家,
——那幸福与温暖的巢穴
己被暴戾的敌人,
烧毁了么?
是不是?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中国,
我的在没有灯光的晚上,
所写的诗句,
能给你些许的温暖么?
解读:这首《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就充满着典型的艾青式的忧郁,“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这首诗一开头就创造了一种富有象征意义的阴冷、凄怆的气氛从 刻满了痛苦的皱纹
“农夫”、蓬发垢面的
“小妇人”等意象又透视出沉重的民族灾难,“没有灯光的晚上”是黑暗的、寒冷的,然而他的诗却能带给民族些许的温暖,这是诗人怀着悲悯之心表达的深沉的爱。
四.结语
今天这节课我们走近了诗人艾青,通过诗人悲悯的手法了解了抗日战争时期的北方和诗人心中对祖国大地的深沉的爱,我想它会增加我们的阅历,充盈我们的内心,让我们多读诗,读好诗,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布置作业
就艾青诗歌中的“土地”意象,写一篇200-300字的研究性小报告
参考资料:艾青诗《我爱这土地》《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农夫》《手推车》等
《时代的吹号者(艾青传)》 骆寒超 杭州出版社
《艾青研究》??? ? 谢应光 四川大学出版社?
《艾青》 人民文学出版社
1.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沈阳北大营的中国驻军发动武装进攻,接着对我国东北地区进行大规模武装侵略。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 1931年9月18日晚,驻扎在我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按照精心策划的阴谋,由铁道“守备队”炸毁了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嫁祸于中国军队。这就是所谓的“柳条湖事件”。日军以此为借口,突然向驻守在沈阳北大营的中国军队发动进攻。当时,蒋介石正集中力量进行反共反人民的内战,执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对日本侵略者妥协退让。东北军执行蒋介石“不抵抗主义”的命令,未进行有组织的抵抗。当晚,日军攻占北大营,19日占领了整个沈阳城。接着,日军向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的广大地区进攻,东北军基本上不战自溃。1932年1月3日,日军占领锦州;2月5日,占领了北满最大城市哈尔滨。至此东北三省全部沦陷。1932年3月,在日本帝国主义卵翼下,在长春建立起傀儡政权——伪满洲国。从此,日本帝国主义把东北变成它的殖民地,全面加强政治压迫、经济掠夺、文化奴役,使我国东北3000多万同胞,惨遭涂炭,陷于水深火热之中。
2. ?一二九运动是指1935年12月9日发生在北平的一次伟大的抗日救亡运动。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东北后,把侵略的魔爪进一步伸向华北,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严重危机。国民党继续执行不抵抗主义,为适应日本“华北政权特殊化”的要求,确定在1935年12月16日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与此同时,加紧“围剿”红军,镇压人民的抗日救国运动。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年学生,悲愤不已。1935年12月初,北平各校学生在中国共产党中央北方局的领导、推动下,纷纷发表宣言,“反对一切伪组织、伪自治”。这时,国民党政府派何应钦来到北平。北平学联代表大会决定以实际行动表示华北青年的抗日决心,发动各校学生,向何应钦请愿游行。12月9日,北平学生冲破了国民党当局沿街设置的封锁线,汇合在新华门前。学生向何应钦的代表提出了表达中国人民愿望的六项要求:反对所谓“防共自治运动”;公开宣布中日交涉经过;不得任意捕人;保障地方领土安全;停止一切内战;要求言论集会结社出版自由。何应钦的代表对学生的正义要求不予理睬。被激怒的学生高喊“反对华北自治运动”,“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口号,向长安街奔去。当游行队伍走到天安门、东长安街、王府井南口时,手无寸铁的学生遭到国民党军警的大刀、木棍、水龙的袭击,100多人受伤,30多人被捕。被阻挡在城外的学生游行队伍,沿城墙外围游行,在冰天冻地的寒风中,忍饥挨饿,坚持了一天却未能进城。他们向城上的军警挥泪讲演,向周围的市民哭诉,宣传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道理。12月10日,根据北平学联的决定,北平各校学生实行总罢课。16日是国民党“冀察政务委员会”成立的日子,北平学生和各界民众三万余人,为抗议“冀察政务委员会”的成立,举行更大规模的游行示威。他们冲破国民党军警的包围,先后在天桥和正阳门广场召开群众大会,迫使“冀察政务委员会”不得不延期成立。接着北平和天津的学生,又组织南下宣传团,深入各地群众,宣传抗日救国的主张。北平学生的爱国行动,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支持和响应,杭州、天津、南京、上海、武汉、南宁等地爆发了更大的游行示威。各地爱国人士先后成立了各界救国会,要求国民党政府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一个抗日救国的新高潮在全国迅速兴起。一二九运动有力地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为抗日战争作了思想准备。
3.南京大屠杀指1937至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期间,中华民国在南京保卫战中失利、首都南京于1937年12月13日陷落后,日军于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长达数月的大规模屠杀。其中日军战争罪行包括抢掠、强奸、对大量平民及战俘进行屠杀等。
4. 日本侵略者自1931年_????·????????????_侵吞我国东北后,为进一步挑起全面侵华战争,陆续运兵入关。到1936年,日军已从东、西、北三面包围了北平(今北京)。从1937年6月起,驻丰台的日军连续举行挑衅性的军事演习。7月7日夜,卢沟桥的日本驻军在未通知中国地方当局的情况下,径自在中国驻军阵地附近举行所谓军事演习,并诡称有一名日军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北平西南的宛平县城(今_?????????_镇)搜查,被中国驻军严词拒绝,日军随即向宛平城和卢沟桥发动进攻。中国驻军第29军37师219团奋起还击,进行了顽强的抵抗。
潼关位于秦、晋、豫三省交界的黄河三角地带,黄河、渭河、洛河三河交汇,北濒黄河,南依秦岭,西连华山,东接河南灵宝,总 ... 潼关历史悠久,闻名遐尔。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与东北相隔数千里的潼关震动了,各界纷纷行动声讨日寇入侵东北;11月1日,城乡举行反日运动大会,救国宣传队10余人,携带宣传品在灵村一带演讲,听众两万余人;11月6日,省教育厅第二电教队抵潼;7日晚在苏家村利用扩音机播放歌曲。
与诗人血脉相连的土地也是他一生一世都无法割舍的眷恋。他曾说过:“这个无限广阔的国家和无限丰富的农村生活—无论旧的还是新的—都要求在新诗上有它的重要篇幅。”(《献给乡村的诗·序》)艾青对土地的关注,就是对农民、民族、祖国的挚爱。写于抗战爆发后1938年的《我爱这土地》就是艾青这种特有的土地情结的代表作。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紧急关头,艾青向祖国捧出一颗赤子之心,爱国深情的抒发,波澜起伏,层层推进。
他的作品具有较强的时代性,以深沉忧郁的笔调表现了深刻的思想内容,合着时代的节拍,反映着历史的真实。
艾青早期的诗歌,以革命的现实主义手法,深沉忧郁地唱出了祖国的土地和人民所遭受的苦难和不幸,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悲惨命运,同时他的诗篇又激励着千千万万不愿做奴隶的人们,为神圣的国土不可侵犯而英勇斗争。
例:艾青是土地的歌者,“土地”是他诗中出现最多的两个意象之一(另一个是“太阳”)。“土地”象征着生他养他而又多灾多难的祖国。对“土地”的热爱,是艾青作品咏唱不尽的旋律。艾青是一位扎根土地而又向往太阳的诗人。土地和太阳是支撑他生命和精神的脊梁,也是贯穿于他全部诗歌的核心意象。如果说太阳意象寄寓了诗人对理想和光明的追求和向往,那么土地意象则寄寓了诗人对大地母亲、对祖国、对人民最朴素、最忠贞、最深沉的爱。
因为受创伤的北国土地的忧郁与悲哀,诗人深沉、痛苦地爱着这片土地;也因为这片土地的古老、博大与宽厚,诗人执着、坚定地爱着这片土地。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