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人口迁移课件33张

文档属性

名称 1.2 人口迁移课件33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03-29 19:26: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
ren jiao ban
第一章 人 口
第二节 人 口 迁 移
学习目标
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类型。
2.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原因,归纳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3.了解国际以及我国不同时期人口迁移的特点。
人口迁移
1
改变居住地
2
跨越行政界线
3
达一年以上
人口居住地发生长期或永久改变的人口移动,
人口流动
因工作、学习、旅游、探亲等原因临时或短期离开原居住地外出活动,而不变更户籍的人口移动的现象。
十年磨一件
范国雄(新浪微博:@爱弄PPT的老范)
高中地理课件/第三代
电话:15986495527 QQ:1476360113
人口迁移使得某一区域的人口数量发生变化,这种人口变化称为人口机械增长。
区域人口机械增长率为正时,为人口净迁入区
区域人口机械增长率为负时,为人口净迁出区
人口机械增长率=
年内迁入人口数—
年内迁出人口数
年平均人口数
x
100%
人口净流入区集中在东部
人口净流出区集中在西部
正面影响
迁移者获得更多工作机会和收入;
减轻迁出地资源和环境压力;
缓解迁入地劳动力短缺;
有助于不同地方的文化交流
负面影响
迁出地劳动力短缺;
给迁入地带来就业压力;
迁出地人才外流;
影响迁入地社会治理.
人口迁移的影响
+
+
+
+
+
+
+
+
_
_
_
_
_
_
_
_
迁出地
迁入地
+
_
推力因素
拉力因素
迁移障碍
推力因素
战争、自然灾害
环境污染、贫困
拉力因素
教育、医疗、收入
工作、和平、食物
城市生活
人口迁移的推力和拉力示意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自然环境优美、气候宜人
资源丰富
环境问题、自然灾害
自然因素
人口迁移拉力
人口迁移推力
为纪念爱尔兰大饥荒150周年,1997年爱尔兰人在首都柏林街头修建了一系列逃荒者的雕像。图中痛苦的逃荒者无声地叙述着爱尔兰曾经的悲惨经历
在近代历史上,爱尔兰曾经历过 “成也土豆,败也土豆”的时期。土豆于17世纪初传入爱尔兰,后被广泛种植。到18世纪末,土豆已成为爱尔兰的主要食粮,促进了人口增加。1841年,爱尔兰人口高达650多万。但是,从1845年起,爱尔兰连续数年,土豆因病害严重歉收,引发大饥荒。在短短的几年中,爱尔兰就有100多万人背井离乡,形成大规模的移民潮。
爱尔兰的土豆大饥荒和移民潮
改革开放以来,深圳经济快速发展,吸引了大量人口迁入,由一个不足2万人的小渔村,成长为1300多万人口的大都市,
人文因素
经济因素:往往对人口迁移起主导作用,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人们为获得更好的工作、更高的收入和更有前途的的发展而发生迁移。
美国和墨西哥边境移民
美国劳动力每小时收入收入大约是墨西哥的8倍,巨大的收入差异让墨西哥大量移民流向美国
人文因素
经济因素
其 它 因 素
巴西首都巴西利亚,在建都前荒无人烟,建都后20年就发展成为拥有80多万人口的大城市
2011—2017年饱受内战摧残的叙利亚,有400多万人逃离家园,约占该国总人口的1/5.
每年的开学季,大学生报到全家陪同都会挤爆校园,大学新生将在大学度过几年时光
政治因素
军事因素
文化因素
正面影响
负面影响
对迁入地
①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缓解迁入地劳动力短缺状况;②消费增加,促进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③青壮年劳动力的迁入延缓了老龄化进程;④人口迁入有助于不同地方的文化交流
①增加了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管理的难度,尤其对住房、交通、卫生、教育、城市环境等方面产生巨大压力;②大量人口迁入给当地造成一定的就业压力
对迁出地
①加强了迁出地与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文化等联系;②减轻了迁出地的资源、环境压力
人口迁出导致当地人才外流,劳动力不足,进而影响迁出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对迁移者
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经济收入
①失去原有的人际关系;②增加了生活成本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因素
影响
举例
气候
通过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而对人口迁移产生影响
美国老年人口由东北部“冷冻地带”向西部、南部“阳光地带”迁移

其分布及变化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口迁移的方向和规模
塔里木盆地中绿洲地区的人口移动
土壤
通过影响农业生产发展而对人口迁移产生影响
农业社会人们为寻找新土地而迁移
矿产资源
随着矿产资源的开发而发生人口迁移
伯明翰、大庆、攀枝花由于矿产资源开采而吸引人口迁入
自然灾害
发生重大自然灾害后,饥荒或生态恶化迫使人们“背井离乡”
西非的环境难民
影响人口迁移的自然环境因素
影响人口迁移的社会经济因素
因素
影响
举例
经济因素
经济
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乡村人口进城
追求更好的就业机会,更高的经济收入,更高的生活水平;宏观经济布局的改变
“孔雀东南飞”体现了人口向东南沿海的集中迁移
交通
和通信
相对缩小了地区间的距离,减小迁移困难
近几个世纪以来人口迁移高潮
社会因素
文化
教育
改变人们的生活态度、生活期望和认识外部世界的态度
大学生的求学、“科技移民”
婚姻
家庭
婚姻是影响青年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家庭因素对未成年人、老年人口迁移起重要的作用
军人家属的从军
宗教
宗教信仰不同
导致大规模人口迁移
印巴分治时期,两国间的人口迁移
分析影响美国本土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2. 任选一个阶段,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形成大规模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阶段
流向
南北战争时期
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
20世纪20年代到60年代
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
农村
城市

西
南部
北部
东北部
南、西部
1. 结合背景资料,归纳美国不同阶段国内大规模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
美国东北部老工业区环境恶化,居住条件差,而太平洋沿岸、墨西哥湾沿岸环境优美,气候适宜,新资源开发和新工业兴起,吸引了大批人口迁移到这些地区。
国际人口迁移
国内人口迁移
1、国际人口迁移
19世纪以前
特点:以集团性、大规模的移民为主
欧洲→美洲、大洋洲(地理大发现和新航线的开辟、欧洲殖民主义扩张)
非洲→美洲(黑奴贸易)
方向:旧大陆→新大陆
在客观上开发了新大陆,传播了工业文明,也改变了人种的空间分布。
19世纪—20世纪上半叶
原因:经济快速发展
方向:欧洲→美洲、大洋洲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方向: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
特点:外籍工人成为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
欧洲:吸引移民,变为人口净迁入区
拉丁美洲:变为人口净迁出区,流向北美和欧洲
西亚北非:20世纪70年代成为人口净迁入区,近年来由于战乱导致大量难民前往欧洲
调整了劳动力空间分布不均的状况,促进迁入国的经济发展。
沙特阿拉伯外籍人口占比三成
沙特阿拉伯盛产石油被誉为石油王国,探明储量居全球之冠,占世界总储量的1/5
据统计,沙特阿拉伯人口数为3170万,其中外籍人口约1000万占总人口30%以上
类型
科技移民
劳务输出
国际难民迁移
迁移人口类型
高素质人才
廉价劳动力
战争难民、政治难民
迁移的原因
寻找更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条件
发达国家劳动力不足,寻找更多的就业机会
战乱、种族冲突、政治迫害
迁移的方向
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发展中(贫穷)国家流向发达(富裕)国家,人口稠密国家流向人口稀疏国家
流向和平国家、能对其提供避难需要的国家
产生的影响
发展中国家在人才和经济上蒙受双重损失
使发展中国家缓解就业压力,赚取外汇
给迁入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带来许多问题
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
2、国内人口迁移
垦荒
战乱
自然灾害
大规模的垦荒、严重的自然灾害、战乱等引发国内人口的迁移潮
工业化以前
?千百年来,中国人不断从中原向周边扩散:走西囗、下南洋,清朝以后又开始了闯关东,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以闯关东为例:
农业歉收,导致饥荒加剧。鸦片战争前后,中原地区灾害频繁,灾民纷纷迁往辽东。1 936年华北大水灾及其后连年灾荒,使山东移民纷纷流往东北地区,并在1940年前后形成1928年大饥荒以来的又一次人口迁移高峰期。
清朝东北地区多皇家禁地,迫于人口压力.光绪年间全面开禁,接纳大批关内移民,人口迅速增加。
经济因素
自然灾害因素
政策因素
人口激增,人地矛盾的加剧。明朝中期以来,随着人口增加,人均耕地减少,加之土地兼并严重,导致山东等人口稠密地区的农民纷纷迁至当时人口稀少的东北地区开荒种地。
农村
城镇
人口从农村向城镇的迁移是最广泛的一种国内人口迁移
工业化以后
改革开放前
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国内人口迁移主要是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
延安知青雕像
改革开放后
快速工业化和城镇化,大量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
内陆人口向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大量迁移
人口净迁移率%
>5.0
2.0—5.0
0.0—2.0
-2.0—0.0
-5.0—-2.0
<-5.0
无数据
重庆市
黑龙江省
吉林省
辽宁省
内蒙古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西藏自治区
青海省
四川省
云南省
广西
壮族自治区
广东省

湾省
贵州省
海南省
山东省

苏省

西省


甘 肃 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西省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江西省

徽省

江省
福建省
香港
澳门
上海市
天津市
北京市
2005-2010年我国各省级行政区人口净迁移率分布
近些年来,我国人口迁入地主要集中在上海、北京、浙江、广东、天津、江苏、福建等经济发达地区
时间
古代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
影响因素
农业经济脆弱、战争频繁、自然灾害多
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国家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
特点
大批迁移
有计划、有组织
流量增大,流向发生明显变化
流向
迁往社会环境和自然条件较好的地区
由东部迁往东北和西北
由西部迁往东部沿海城市和工矿区
目的
逐水草而居,逃避战争和自然灾害,移民支边
开发工业基地、垦荒、支援边疆建设
务工和经商,追求更好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经济收入
意义
①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②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③促进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异
土地流转是指土地使用权流转,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含义,是指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将土地经营权(使用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即保留承包权,转让使用权。
可以通过转包、转让、入股、合作、租赁、互换等方式出让经营权,鼓励农民将承包地向专业大户、合作社等流转,发展农业规模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