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课时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课时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3-29 19:37: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课时练习
一、
单选题
?
1.
选出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
?
?

A.6月10是我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各地纷纷开展了与此相关的宣传活动。
B.通过“车让人”活动的开展,使我市交通秩序得到进一步改善。
C.学校举行的汉字听写大赛,极大地增加了我们学习和正确使用汉字的热情。
D.辽宁男篮之所以取得如此骄人的战绩,是因为他们团结协作、努力拼搏的结果。?
2.
下列画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

A.实践(jiàn)?
?
检讨(táo)?
??袖手旁观(xiù)
B.埋没(mò)?
??儒家(lú)?
??盲目接受(máng)
C.瞭望(liáo)?
?
荣誉(yù)?
?
彷徨恐慌(huáng)
D.鉴定(jiàn)?
?
授予(yǔ)?
?
不知所措(cuò)?
3.
下列句子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
?
?

①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
②不仅研究学术不可缺少,而且对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也是不可少的。
③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
④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
⑤就是说,不论是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还是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
A.①④⑤②③
B.③②①⑤④
C.④⑤③①②
D.④③①⑤②?
4.
根据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下列各项最能体现“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的一项是


A.达摩面壁十年参禅悟道。
B.王阳明依照《大学》的指示,“格”院子里的竹子,硬想了七天。
C.爱迪生试验了上千种材料,终于找到了适合做电灯丝的材料。
D.以上三项都是。?
5.
选出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

A.袖手旁观
一帆风顺
B.格物致知
豪无选择
C.推之四海
传之万世
D.寻求真理
学术权威
二、
填空题
?
6.
请把下列词义或词语补充完整。
(1)袖手旁观:________
(2)推之于四海,传之于万世:________
(3)________:推究事物的原理,从而获得知识。
(4)________:端正心思。
(5)________:指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
(6)________: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
(7)一拿起图纸,郭大柱就眼花缭乱,被那些纵横交错的线弄得________。
(8)他看见自己的父亲,脸色刷地灰白,一时________,也不知说什么好。?
7.
对现代汉语中的近义词,我们不但要辨析其不同意义,还要会运用它们。请你辨析下面句子中括号里的近义词,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1)这位先生明明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________(探寻、探讨、探询、探问)自己。
(2)现代学术的基础就是实地的________(探索、探察、探究、探求),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实验。
(3)科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________(实验、实践、实习、试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
(4)因为儒家传统的看法认为天下有不变的真理,而真理是“圣人”从内心________(领会、领略、领悟、领取)的。
三、
现代文阅读
8.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丁肇中
①多年来,我在学校里接触到不少中国学生,因此,我想借这个机会向大家谈谈学习自然科学的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
②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最重要的书是“四书”。“四书”之一的《大学》里这样说: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就是说,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用这两个词语描写现代学术发展是再恰当也没有的了。现代学术的基础就是实地的探察,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实验。
③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大学》本身就说,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田地,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因为这样,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便被埋没了。
④大家都知道明朝的大哲学家王阳明,他的思想可以代表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有一天王阳明要依照《大学》的指示,先从“格物”做起。他决定要“格”院子里的竹子。于是他搬了一条凳子坐在院子里,面对着竹子硬想了七天,结果因为头痛而宣告失败。这位先生明明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
⑤王阳明的观点,在当时的社会环境里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儒家传统的看法认为天下有不变的真理,而真理是“圣人”从内心领悟的。圣人知道真理以后,就传给一般人。所以经书上的道理是可“推之于四海,传之于万世”的。经验告诉我们,这种观点是不能适用于现在的世界的。
⑥我是研究科学的人,所以重视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
⑦科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
⑧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探测。比如,我们要知道竹子的性质,就要特地栽种竹子,以研究它生长的过程,要把叶子切下来拿到显微镜下去观察,绝不是袖手旁观就可以得到知识的。
⑨实验不是毫无选择地测量,它需要有细致具体的计划。特别重要的,是要有一个适当的目标,以作为整个探索过程的向导。至于这目标怎样选定,就要靠实验者的判断力和灵感。一个成功的实验需要的是眼光、勇气和毅力。
⑩由此我们可以了解,为什么基本知识上的突破是不常有的事情。我们也可以了解,为什么历史上学术的进展只靠很少数的人关键性的发现。
?时至今天,王阳明的思想还在继续支配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头脑。因为这个文化背景,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一百分,但是在研究工作中需要拿主意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
?在这方面,我有个人的经验为证。我是受传统教育长大的。到美国大学念物理的时候,起先以为只要很“用功”,什么都遵照老师的指导,就可以一帆风顺了,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一开始做研究便马上发现不能光靠教师,需要自己做主张、出主意。当时因为事先没有准备,不知吃了多少苦。最使我彷徨恐慌的,是当时的唯一办法——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
?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研究学术不可缺少,而且对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也是不可少的。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就是说,不管是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还是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现在世界和社会的环境变化很快,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定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我们要自己有判断力。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真正的意义。这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应该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地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本文作者的观点的一项是(?
?
?
?

A.中国学生学习自然科学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B.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以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
C.现代学术的基础是实验。
D.实验必须有一个适当的目标,以作为整个探索过程的向导。
(2)下列对论点、论据和论证的分析把握,有误的一项是(?
?
?
?

A.第③段概括地引述《大学》里格物致知的目的作为论据,用道理论证“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的观点。
B.第④段以王阳明“格”院子里的竹子为论据,用事实论证“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的观点。
C.第⑦段以“要知道竹子的性质,就要特地栽种竹子,以研究它生长的过程,要把叶子切下来拿到显微镜下去观察”为论据,举例论证“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探测”的观点。
D.第?段以作者自身的经验为论据,用事实论证“做研究不能靠教师,全靠自己做主张、出主意”的观点。
(3)下列理解或推断,不符合文章原意的一项是(?
?
?
?

A.为什么基本知识上的突破是不常有的事情?为什么历史上学术的进展只靠很少数人关键性的发现?因为具有判断力、灵感、眼光、勇气和毅力的实验者很少。
B.不少中国学生高分低能的原因是,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
C.如果到美国去读大学做研究,要想有所成就,不仅需要老师的指导,而且需要自己做主张、出主意。
D.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是,不但研究学术不可缺少,而且对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也是不可少的。?
9.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心是一棵会开花的树
顾晓蕊
故乡的家是一个四合小院,院里有棵粗壮挺拔的洋槐树。阳春四月,巨大的树冠华荫如盖,素淡的花苞次第开放,满院流溢着醉人的清香。
槐花盛开的时节,团团簇簇洁白的花朵,像迎风舞动的风铃,摇出阵阵欢快的笑声。最开心的,要数采摘槐花。弟弟爬上高高的树杈,用带钩的竹竿把槐枝扭断,我拾起落到地上的枝条,沿着细茎轻轻一捋,一嘟噜花朵落进筐里。
在那贫寒的年代,槐花无疑是一道美食。或蒸或炒,皆唇齿留香。然而,苍翠道劲的老槐树,在一个电闪雷鸣的夜晚,如巨人般轰然倒下。翌日清晨,发现槐树被拦腰截断,细碎的花瓣飘落一地,生命的华美与脆弱瞬间交替,让人久久地怅然无语。
此后不久,我们便搬家了。十余年时光缓缓淌过,日子过得平淡而适意。三年前的一天,宁静的生活被突如其来的电话打破。妈妈放下电话,脸色煞白,双手颤抖,对爸爸说:“儿子在工地上出事了!”
那是怎样惊心的一幕,现场发生爆管事故,弟弟身上多处烫伤,从八米平台跌落下来。他在重症病房里,度过了生命中最难握的两个月。出院后,他不愿照镜子,也不愿出门见人,每天把自己锁在房间里,独自舔舐着心底的伤痛。
妈妈说:“这样会闷出病来,出去走一走吧。”我想了又想,决定陪弟弟回故乡。踏上魂牵梦萦的热土,我的心里充满期待与忐忑,不知这一趟旧地重游,将给弟弟带来怎样的影响。
走进童年的小院,一阵阵清香扑面而来,浓烈而又执着。抬头望去,记忆里被风雨摧毁的洋槐树,竟奇迹般出现在眼前,变得更加枝繁叶茂。弟弟径直向前,缓缓走到槐树下,把身体贴近树干,紧紧地拥抱那棵树。
那一刻,安静极了。忽一阵清风拂过,雪白柔软的槐花,落在他的衣襟上。他捏起几朵放进嘴里,细细地嚼,两行清泪落了下来。自从弟弟受伤以来,这是我第一次,也是我唯一的一次,看到他流泪。
泪痕很快被风吻干。他侧过身来,说:“姐姐,给我照张相吧。”我掏出数码相机,紧张得按了三次快门,才拍下这美好的瞬间。弟弟倚着老槐树,感叹地说:“槐花虽小,却有阳光的味道。”他笑了,目光变得坚强,从灵魂深处射出来。半个月后,我们回到家。照片洗了出来,弟弟把它摆在床头,背面写着一行蓝色小楷:树是大自然的智者与强者,人应该像树一样活着。至此,我那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很快,弟弟又回到工作岗位,开始了全新的生活。
心是一棵会开花的树,那枝叶是信念,那树干是平和,那深入地底的根须,就是默默地承受。人这一生,有这么一棵树,不管经历多少风雨,依然能凭借一缕心香,从容抵达幸福的彼岸。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记叙的中心事件。
(2)结合语境,按要求品析文中画线句子。
①走进童年的小院,一阵阵清香扑面而来,浓烈而又执着。(环境描写)
②弟弟径直向前,缓缓走到槐树下,把身体贴近树干,紧紧地拥抱那棵树。(人物描写)
(3)文章标题“心是一棵会开花的树”能否换成“故乡的老槐树”,为什么?
(4)分析最后一段在文中的作用。
(5)结合生活实际,联系本文内容,说说你的阅读感悟。
综合读写
10.就下面两则材料进行探究。
材料一:
据新华社电:奥地利作家、剧作家埃尔费里德·耶利内克女士摘得2004年诺贝尔文学奖桂冠,成为诺贝尔文学奖史上第十位女性。诺贝尔文学奖给耶利内克带来的不仅是无上的荣誉,还有超过100万欧元的巨额奖金。在被问及获奖后的计划时,耶利内克说她不打算去旅游,一个人所拥有的最有价值的东西就是时间,我的乐趣不需要花钱。
材料二:
据《青年时报》报道:英国剑桥大学已决定授予著名小说家金庸先生荣誉文学博士名衔。金庸先生在获授剑桥荣誉文学博士学位后,随即向该校提出申请,请求到该校继续攻读博士课程,剑桥校方表示无此必要。但金庸先生坚决请求入校就读,最终得到校方同意。金庸先生告诉记者,入剑桥攻读博士课程,志在求学,而非为求学位。
(1)请你从这两则材料中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
(2)请写出你对这个问题的探究结果或解决的办法。
(3)假如你是这两则材料中的一位,你将会怎么做?
片段写作
11.
本文开篇先提出“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的论题,然后举事例讲道理论证了中心论点——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请你以“小事不小”为话题,写一段话。要求观点鲜明,论证充分。(150字左右)
参考答案
一、
单选题
1.A
2.D
3.B
4.C
5.B
二、
填空题
6.
(1)比喻置身事外或不协助别人。
(2)推广延伸到全国各地,流传千秋万代。
(3)格物致知
(4)正心
(5)修身
(6)齐家
(7)不知所措
(8)手足无措
7.
(1)探讨
(2)探察
(3)实验
(4)领悟
三、
现代文阅读
8.BDA
9.
(1)受伤的弟弟看到曾经被拦腰截断的老槐树如今枝繁叶茂,重拾了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2)①运用了环境描写,通过描写小院槐树清香浓烈,渲染了美好的氛围,为下文写弟弟看到枝繁叶茂的槐树重拾生活信心作铺垫。
②运用了动作描写,细致生动地写出了弟弟亲近拥抱槐树的情态,突出了槐树带给弟弟内心的震撼,为后文写弟弟重拾生活信心作铺垫。
(3)不能。文章标题“心是一棵会开花的树”设置悬念,运用比喻,语言生动,激发读者阅读兴趣,也作为线索贵串全文,同时点明文章主旨,告诉我们要坚强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而《故乡的老槐树》只起到线索作用,形式与内容都没有原题丰富。
(4)在结构上,总结全文,与标题相照应;在内容上,点明文章主旨,告诉我们要坚强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
(5)遇到困难,要乐观坚强面对。文中的洋槐树曾经被拦腰截断,如今依然能够枝繁叶茂,而作者的弟弟也因此获得生活的勇气与希望,开始了全新的生活。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我们要有平和的心态,默默承受,做一个智者;同时,更要有坚定的信念,坚强乐观,做一个强者。
四、
综合读写
10.
(1)如何对待荣誉?(言之有理即可)
(2)就把它当作今早吃下去的面包,化作能量,为继续前进的步伐提供无尽的精力吧!(要与前面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相符)
(3)我不论是耶利内克或者还是金庸,我都会像他们一样;当然,我还会拿出一部分奖金做慈善。
五、
片段写作
11.
示例:小事可以锻炼一个人的品质,反映一个人的素养。聚沙成塔,足以以小见大。就从现在行人过马路闯红灯说起吧,现在很多行人图方便,即使是红灯,也当没有看见,横冲直闯,轻则引起交通堵塞,重则酿成人员伤亡。为了这一件小事,可能丢掉性命,值得吗?为什么不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呢?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