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
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并实行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也就没有中国的明天。
对内改革,对外开放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对不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国民经济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进行的改革。
农民们在建国后都经历了什么?
土地改革
农业合作化
人民公社
老李的烦恼
农村人民公社
土地归公社所有,农民没有生产自主权。都是集中劳动,每天劳动后统一记工分,干多干少一个样。一天混一个杠,一个杠7分钱正好买三盒火柴,干一天活还不如抓一个母蛤蟆
吃大锅饭,收入少
男劳力上工带扑克,女劳力上工带纳鞋,头遍哨子不买帐,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
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
统一经营
集中劳动
统一分配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01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背景: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
2.目的:
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为什么先从农村开始?
改革从农村开始,是由我国基本国情和当时农村的困境决定的……当时有二亿五千万人吃不饱肚子,吃饭问题成为最紧迫的大事,不改革已经没有出路了。”
——1998年江泽民在安徽农村考察时讲话
当时中国还存在着比较严重的温饱问题。民以食为天,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生产直接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
当时中国还存在着比较严重的温饱问题。民以食为天,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生产直接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
改革前的小岗村
“一些农民过年连一顿饺子都吃不上。”
“农民碗里盛的是地瓜面和红萝卜樱子混煮面,霉烂的地瓜面散发着刺鼻的气味。”
“全家几口人只有一条裤子。”
3.实施——
(1)开始:
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背景: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
2.目的:
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割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我们的小孩养活到十八岁。
《全国第一份分田到户协议书》
1978年12月18日的夜里,安徽凤阳县犁园公社小岗生产队的18户
社员代表聚集在村里一间屋里秘密写下了一张契约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议》放宽了农业政策,但仍明文规定“不许包产到户”。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形式?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
3、什么是农民的责任、权利和利益?
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土地公有制
责
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集体所有的土地长期包给各农户使用,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利
权:土地的使用权(而没有所有权)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79年秋收盘点后……
小岗村1979年卖给国家粮食12497公斤,超过政府计划的7倍;卖给国家油料12466公斤,超过国家规定任务的80倍。还有钱,小岗农副产品收入47000元,平均每人400多元。在当时,对这群“叫花子”来说,这无疑是一座光芒四射的金山。
——马立诚、凌志军著作《交锋》
凤阳县粮食生产三年三大步
解决了吃饭问题,还首次交上了公粮,还清了20多年来吃救济的贷款!
严金昌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之初阻力重重。邓小平提到:凤阳县搞大包干,一年翻身,改变面貌,值得研究。明确表态:只要能提高产量,包产到户就是正确的,致富不是罪过。
小岗村的做法受到中央肯定,大包干迅速蔓延全国,小岗村成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发展:
1983年,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实施——
(1)开始:
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1.背景: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
2.目的:
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解放,促进了农业生产和农民人均收入的提高。
4.意义: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经历了哪几次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
1950年
土地改革
1953年
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8年
人民公社
1978年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积极
积极
消极
积极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认识(启示):
生产关系的变革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农民的烦恼
自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积极性提高了,生产的农产品越来越多,卖不掉,怎么办?农民从“大锅饭”里解放了,富余劳动力越来越多,怎么办?
乡镇企业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农民投资为主,在乡镇(包括所辖村)举办的各类企业,包括乡镇办企业、村办企业、农民联营的合作企业、其他形式的合作企业和个体企业五级。乡镇企业行业门类很多,包括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以及商业、饮食、服务、修理等企业。
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
农村乡镇企业迅速发展
农村乡镇企业迅速发展
你还知道哪些中国知名的乡镇企业?
城市体制改革
02
材料一:因为天气很热,工厂为采取降温的措施,打算买风扇、鼓风机,但是工厂没有自主权。要经过十一个政府部门的审批,要盖十一个图章,等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
材料二:我们工厂的情况有点糟。“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厂区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
——30多年前一段描述青岛电冰箱厂的文字
(1)企业没自主权,政企不分
这番话体现了一种怎样的生产经营局面?
原青岛
电冰箱厂
(2)工人生产没有积极性,吃大锅饭
30多年来,海尔集团从一家资不抵债、亏空147万元,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家用电器制造商之一。
这种变化出现的原因是——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进程:
(1)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2.举措:
①把原来的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
外资企业
合资企业
私营经济
个体经济
集体经济
公私合营后,我国工商业实现了全行业的公有制,所有制形式比较单一,甚至连小商业也是公有制,这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了一些不便。如以前的小卖部半夜12点敲门也可以卖货,实行公有制后按八小时工作制,营业员到点下班。北京的馄饨摊没了,上海的弄堂里的莲心粥消失了。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②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1984年3月24日,福建省55位国营厂长、经理联名向省委、省政府写了一封“松绑”公开信: “……现在体制的条条框框捆住了我们的手脚,企业只有压力,没有动力,更谈不上活力,为此,我们怀揣冒昧地向你们伸手要权……”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③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国有企业
国家
企业
工人
管得太多,太死
没有生产自主权缺乏活力
吃大锅饭,没有劳动积极性
给企业松绑
扩大自主权经营责任制
按劳分配
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22838BEF-8BB2-4498-84A7-C5851F593DF1}
所有制结构
职权划分
分配方式
经济体制改革前
经济体制改革后
单一公有
政企不分
平均分配
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以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3.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进程:
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2.举措:
4.意义:
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03
【邓小平南方讲话金句】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关键是发展经济;
发展才是硬道理。
计划经济?
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计划经济体制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提出:
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定位
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1、2020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全世界需求量最大的商品是什么?
2、格力、比亚迪、五菱宏光等企业为何纷纷转产生产防疫物资?
3、面对防疫物资涨价问题,国家是如何进行调节的?
4、面对受疫情影响的中小企业,国家是否给予了政策的支持?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意义:
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中国是人类史上经济增速最快且持续时间最长的主要经济体。
随堂训练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改革的
主要形式是( )
A.把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
B.引导分散的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C.实行对个体农业的改造,建立农村集
体经济
D.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
D
2.小芸同学带着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搜
集了“政企分开”“利改税”“股份制
改革”等资料。根据这些信息,判断她
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是( )
A.土地改革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国有企业改革
D.资产阶级性质改革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