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五年级 语文下册第四单元 9 古诗三首(2课时) 课件(25+36张)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五年级 语文下册第四单元 9 古诗三首(2课时) 课件(25+36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8.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3-30 22:57:06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9.古诗三首
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
语文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黄河
华山
表现了戍边战士的离愁孤寂
抒发了战士们保卫国家矢志不渝的决心
表达了人们渴望收复中原,实现统一的爱国热情
抒发了对南宋统治者的愤慨失望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
.
黄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
.
黄河
公元763年正月,唐代安史之乱的叛军头子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兵败自杀,河南河北相继收复,至此,持续八年的“安史之乱”宣告结束。当时杜甫正流落在四川,听到胜利的消息后,写下这首诗,是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七言律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七言律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chán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七言律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xiān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眼泪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剑外忽然传来收复蓟北的消息,
刚刚听到这个喜讯,眼泪就洒满了衣裳。
回头看妻子和孩子,哪里还有一丝的忧愁,
胡乱地卷起诗书,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在大晴天里放声高歌,还要畅饮美酒,
趁着这春光的陪伴,与妻儿一同返回故乡。
就乘船从巴峡东下,再穿过巫峡,
经过了襄阳后,便一直奔向故乡洛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喜极而泣
欣喜若狂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喜极而泣
欣喜若狂
放歌纵酒
归心似箭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喜极而泣
欣喜若狂
放歌纵酒
归心似箭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喜极而泣
欣喜若狂
放歌纵酒
归心似箭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爱国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爱国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课后作业:
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默写《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借助注释,说说“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的意思,想想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回乡后的杜甫是否过上了幸福安宁的生活呢?找几首安史之乱平息以后杜甫的诗作读一读,如《登楼》《登高》等,体会诗人在收复失地后的生活和情感。
回顾三首诗,比较它们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共36张PPT)
9.古诗三首
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
语文
只要对国家有利,即使牺牲自己的生命也心甘情愿,难道能因为有祸就躲避、有福就上前迎受吗?
9.古诗三首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rèn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rèn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rèn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边读边看注释,大致了解诗句意思。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边读边看注释,大致了解诗句意思。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青海湖上空连绵不断的乌云使大雪山都变暗了,从这座孤城可以远远望见玉门关。
古关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青海湖上空连绵不断的乌云使大雪山都变暗了,从这座孤城可以远远望见玉门关。
铠甲,古代士兵穿的战衣。
西域古国名,这里泛指西域地区少数民族政权。
将士在黄沙大漠身经百战,磨穿了铠甲,发誓不攻破西域的敌人坚决不回乡。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边读边看注释,大致了解诗句意思。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华山
黄河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华山
黄河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向上碰到青天。
华山
黄河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金统治地区的原宋朝百姓。
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向上碰到青天。
金统治地区的风沙,这里借指金政权。
南宋朝廷的军队
原来的宋朝百姓在金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南宋朝廷的军队北伐,可是盼了一年又一年。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爱国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爱国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爱国
戍边战士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爱国
宋朝百姓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爱国
宋朝百姓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爱国
宋朝百姓
戍边战士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写景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黄河
华山
写景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写景
黄河
华山
爱国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黄河
华山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黄河
华山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写景
黄河
华山
爱国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写景
黄河
华山
爱国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写景
抒情
边塞风景
宋朝代表性景物
宋朝代表性景物
宋朝代表性景物
戍边战士
宋朝代表性景物
宋朝百姓
爱国
课后作业:
背诵《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借助注释,说说下列诗句的意思,再想想他们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边塞诗多描写边地风情和将士杀敌的情形和心情,请搜集一首自己喜欢的边塞诗,查查资料,了解诗句的意思,并说说诗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