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数学七下把关题分类专练】专题19:相交线、平行线和平移填空题专练(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沪科版数学七下把关题分类专练】专题19:相交线、平行线和平移填空题专练(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4-01 05:57:23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19:相交线、平行线和平移(填空题专练)
一、填空题
1.如图,要把池中的水引到D处,可过D点作CD⊥AB于C
,然后沿CD开渠,可使所开渠道最短,试说明设计的依据:______.
【答案】垂线段距离最短.
【分析】过直线外一点作直线的垂线,这一点与垂足之间的线段就是垂线段,
且垂线段最短.
【解答】解:过D点引CD⊥AB于C,然后沿CD开渠,可使所开渠道最短,根据垂线段最短.
故答案为:
垂线段距离最短.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垂线段的应用,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要掌握垂线段距离最短.
2.已知,已知,∠1=120°,∠2=60°,∠3+∠4=180°,如图所示,则在结论①a∥b;②a∥c;③b∥c;④∠3=∠2中,正确的是________(添序号)
【答案】①②
【解析】【分析】根据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即可求解.
【解答】如图,∵∠3+∠4=180°,∠4=∠6,
∴∠3+∠6=180°,∴a∥b
∵∠1=120°,∠2=60°,∴∠5=180°-∠2=120°,
∴∠1=∠5,∴a∥c
故填①②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熟知平行线的判定定理.
3.如图,∠EFB=∠GHD=53°,∠IGA=127°,由这些条件,能找到_____对平行线.
【答案】2
【分析】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进行判断即可.
【解答】解:∵∠GHD=53°,
∵∠GHC=127°,
∵∠IGA=127°,
∴∠GHC=∠IGA,∠IGB=53°,
∴AB∥CD,
∵∠EFB=53°,
∴∠IGB=∠EFB,
∴IH∥EF.
故答案为:2.
【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正确识别“三线八角”中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是正确答题的关键,只有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才能推出两被截直线平行.
4.如图,在一矩形草地上,有一条弯曲的柏油小路,其中矩形的长为5,宽为3,柏油小路的任何地方的水平宽度都是1,则除小路以外的草地面积为_______
【答案】12
【解析】【分析】根据矩形面积公式可求矩形的面积;因为柏油小路的任何地方的水平宽度都是1,所以其面积与同宽的矩形面积相等,故可求草地面积.
【解答】草地面积=矩形面积-小路面积=5×3-1×3=15-3=12.
故答案为:12.
【点评】此题考查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化曲为直是解决此题的关键思路.
5.如图所示,AB∥CD,点E在CB的延长线上.若∠ECD=110°,则∠ABE的度数为________.
【答案】70°
【解析】【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求出∠ABC=110°,再根据邻补角的定义求出∠ABE的度数即可.
【解答】因AB∥CD,
所以∠ABC=∠ECD=110°,
所以∠ABE=180°-110°=70°.
故答案为:70°.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关键是掌握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6.如图,箭头ABCD在网格中做平行移动,当点A移到点P位置时,点C移到的位置为点_______
【答案】R
【解析】【分析】根据平移的基本性质,C在A左边1个单位处,经过平移,对应点位置关系不变.
【解答】当点A移到点P位置时,点C移到的位置为点R.
故答案为:R.
【点评】本题考查平移的基本性质:①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②经过平移,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且相等,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对应角相等.
7.如图,∠3=30°,∠2=150°,直线b平移后得到直线a,则∠1=_____.
【答案】60°
【分析】利用平移的性质得a∥b,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4=180°-∠2,加上对顶角相等得∠5=∠3=30°,则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得∠6=∠1=∠4+∠5,从而可计算出∠1的度数.
【解答】如图,
∵直线b平移后得到直线a,
∴a∥b,
∴∠1=∠6,
∵∠5=∠3=30°,
∴∠4=180°+∠2=180°﹣150°=30°,
∴∠6=∠1=∠4+∠5=60°,
故答案为:60°
【点评】本题考查了平移的性质: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直线方向移动,会得到一个新的图形,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
8.已知直线l1∥l2,∠1=120°,∠2=15°,∠3=_____°.
【答案】75
【解析】【分析】过∠3作直线l1∥l3,再根据平行线角的定义求得∠3的值.
【解答】解:作直线l1∥l3,则直线l1∥l2∥l3,
∵l1∥l3,∠1=120°,
∴∠5=60°,
∵l1∥l2,
∴∠2=∠4=15°,
∴∠3=∠4+∠5=75°.
故答案为:75
【点评】本题考查平行线角,根据平行线角的定义求得∠3的值是解题关键.
9.通过画图,寻找对顶角和邻补角(不含平角):
(1)若2条直线相交于一点,则有_____________对对顶角,_____________对邻补角.
(2)若3条直线相交于同一点,则有_____________对对顶角,_____________对邻补角.
(3)若4条直线相交于同一点,则有______________对对顶角,__________________对邻补角.
(4)通过(1)~(3)小题中直线条数与对顶角的对数之间的关系,若有n条直线相交于同一点,则可形成___________对对顶角,___________对邻补角.
【答案】2
4
6
12
12
24
【分析】(1)(2)(3)分别根据对顶角和邻补角的定义计算即可得解;
(4)根据对顶角的对数、邻补角的对数和直线的条数的规律写出即可;
【解答】解:由画图可得,
(1)两条直线相交于一点,形成2=1×2对对顶角,4=2×1×2对邻补角;
(2)三条直线相交于一点,形成6=2×3对对顶角,12=2×2×3对邻补角;
(3)4条直线相交于一点,形成12=3×4对对顶角,24=2×3×4对邻补角;
(4)依次可找出规律,若有n条直线相交于一点,则可形成n(n-1)对对顶角,2n(n-1)对邻补角;
【点评】本题考查了对顶角、邻补角的定义,是基础题,熟记概念并准确识图,按照一定的顺序计算对顶角的对数、邻补角的对数的规律是解题的关键.
10.生活中,将一个宽度相等的纸条按图所示折叠一下,
如果∠1=140?,那么∠2=_____.
【答案】110°
【解析】【分析】如图,因为AB∥CD,所以∠BEM=∠1(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根据折叠的性质可知∠3=∠4,可以求得∠4的度数;再根据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即可求得∠2的度数.
【解答】∵AB∥CD,
∴∠BEM=∠1=140°,∠2+∠4=180°,
∵∠3=∠4,
∴∠4=∠BEM=70°,
∴∠2=180°?70°=110°.
故答案为:110°
【点评】此题考查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平行线的性质,解题关键在于根据折叠的性质得到∠3=∠4
11.如图,等边三角形ABC沿边AB方向平移到△BDE的位置,则图中∠CBE=_____,连接CE后,线段CE与AD的关系是______,△BEC为____三角形.
【答案】60°
CE∥AD且AD=2CE
等边
【分析】由题意易得平移的距离是等边三角形的边长,然后根据经过平移,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且相等,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对应角相等来解答即可.
【解答】解:∵等边三角形ABC沿边AB方向平移到△BDE的位置,
∴平移的距离等于等边三角形的边长AB,
由平移的性质可知∠BAC=∠DBE=60°,AB=BD,BE=AC,CE∥AD,
∴∠CBE=180°-∠ABC-∠DBE=180°-60°-60°=60°,
则△CBE是正三角形,
∴CE=AB,
∴AD=2CE.
则图中∠CBE=60°,线段CE与AD的关系是:CE∥AD
且AD=2CE,△CBE为等边三角形,
故答案为:60°;CE∥AD
且AD=2CE;等边.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平移的性质:①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②经过平移,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且相等,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对应角相等.
12.如图,将△ABE向右平移2cm得到△DCF,AE、DC交于点G.如果△ABE的周长是16cm,那么△ADG与△CEG的周长之和是______cm.
【答案】16.
【分析】根据平移的性质得DF=AE,即可求出△ADG与△CEG的周长之和.
【解答】∵△ABE向右平移2cm得到△DCF,
∴DF=AE,
∴△ADG与△CEG的周长之和=AD+CE+CD+AE=BE+AB+AE=16.
故答案为:16.
【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平移的问题,掌握平移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13.如图,已知AE⊥BC于E,AF⊥CD于F.
(1)点A到直线BC的距离是线段_______的长;
(2)点D到直线AF的距离是线段_______的长;
(3)线段AF的长表示点A到直线_______距离;
(4)线段CE的长表示点C到直线_______距离;
(5)线段BE的长表示点_______到直线______距离;
(6)线段CF的长表示点_______到直线______距离;
【答案】AE
DF
CD
AE
B
AE
C
AF
【分析】点到直线的距离是指垂线段的长度,两点间的距离是连接两点的线段的长度.
【解答】(1)点A到直线BC的距离是线段AE的长;
(2)点D到直线AF的距离是线段DF的长;
(3)线段AF的长表示点A到直线CD距离;
(4)线段CE的长表示点C到直线AE距离;
(5)线段BE的长表示点B到直线AE距离;
(6)线段CF的长表示点C到直线AF距离;
故答案为:(1).
AE
(2).
DF
(3).
CD
(4).
AE
(5).
B
(6).
AE
(7).
C
(8).
AF
【点评】此题考查点到直线的距离的定义,两点间的距离的定义,解题关键在于掌握其定义.
14.如图,在宽为21m,长为31m的矩形地面上修建两条同样宽为1m的道路,余下部分作为耕地.根据图中数据,计算耕地的面积为____________m2.
【答案】600.
【解析】【分析】利用矩形的面积减去两条小路的面积,然后再加上两条路的重叠部分,进行计算即可求解.
【解答】解:21×31-31×1-21×1+1×1
=651-31-21+1
=652-52
=600m2.
故答案为:600.
【点评】本题利用平移考查面积的计算,注意减去两条小路的面积时,重叠部分减去了两次,这也是本题容易出错的地方.
15.如图,某宾馆在重新装修后,准备在大厅的楼梯上铺上某种红色地毯,已知这种地毯每平方米售价元,主楼梯道宽米,其侧面如图所示,则至少需要购买地毯_______平方米,花费_______元.
【答案】16.8
504
【分析】根据题意,结合图形,先把楼梯的横竖向上向左平移,构成一个矩形,可求得地毯的长度,进而再求得其面积,则购买地毯的钱数可求.
【解答】如图,利用平移线段,把楼梯的横竖分别向上向左平移,构成一个矩形,长宽分别为5.8米,2.6米,
∴地毯的长度为2.6+5.8=8.4米,地毯的面积为8.4×2=16.8平方米,
∴买地毯至少需要16.8×30=504元.
故答案为16.8,504.
【点评】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利用平移的知识,把要求的所有线段平移到一条直线上进行计算.
16.如图,已知AC⊥BC于C,CD⊥AB于D,BC=8,AC=6,CD=4.8,BD=6.4,AD=3.6.则:
(1)点A到直线CD的距离为_________;
(2)点A到直线BC的距离为_________;
(3)点B到直线CD的距离为_________;
(4)点B到直线AC的距离为_________;
(5)点C到直线AB的距离为_________.
【答案】AD
AC
BD
BC
CD
【解析】【分析】点到直线的距离是指垂线段的长度,两点间的距离是连接两点的线段的长度.
【解答】(1)点A到直线CD的垂线段是AD;
(2)点A到直线BC的垂线段是AC;
(3)点B到直线CD的垂线段是BD;
(4)点B到直线AC的垂线段是BC;
(5)点C到直线AB的垂线段是CD.
故答案为:
(1).
AD
(2).
AC
(3).
BD
(4).
BC
(5).
CD
【点评】此题考查点到直线的距离的定义,两点间的距离的定义,解题关键在于掌握其定义.
17.如图,将△ABC沿BC方向平移1个单位得到△DEF,若△ABC的周长等于12cm,则四边形ABFD的周长等于_____.
【答案】14cm
【分析】根据平移的性质可得AD=CF=1,AC=DF,然后根据四边形的周长的定义列式计算即可得解.
【解答】∵△ABC沿BC方向平移2个单位得到△DEF,
∴AD=CF=1(cm),AC=DF,
∴四边形ABFD的周长=AB+(BC+CF)+DF+AD=AB+BC+AC+AD+CF,
∵△ABC的周长=12cm,
∴AB+BC+AC=12(cm),
∴四边形ABFD的周长=12+1+1=14(cm).
故答案为:14cm
【点评】本题考查了平移的性质,熟记性质得到相等的线段是解题的关键.
18.如图所示,把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AC分成n段,以每段为对角线作正方形,设这n个小正方形的周长和为P,正方形ABCD的周长为L,则P与L的关系是_______.
【答案】
【解析】【分析】观察图形可得,n个小正方形的对角线长之和与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长相等,从而不难求得L和P的关系..
【解答】仔细观察图形,n个小正方形的对角线长之和与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长相等,所以n个小正方形周长之和与正方形ABCD的周长相等,即L和P的关系是相等.
故答案是:.
【点评】考查了平移的性质和应用,解题关键是运用平移的方法,发现:所有的小正方形的周长的和等于大正方形的周长.
19.如图,直线l∥m,将含有45°角的三角板ABC的直角顶点C放在直线m上,则∠1+∠2的度数为_____.
【答案】45°.
【分析】首先过点B作BD∥l,由直线l∥m,可得BD∥l∥m,由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可得出∠2=∠3,∠1=∠4,故∠1+∠2=∠3+∠4,由此即可得出结论.
【解答】解:过点B作BD∥l,
∵直线l∥m,
∴BD∥l∥m,
∴∠4=∠1,∠2=∠3,
∴∠1+∠2=∠3+∠4=∠ABC,
∵∠ABC=45°,
∴∠1+∠2=45°.
故答案为:45°.
【点评】此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解题时注意辅助线的作法,注意掌握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定理的应用.
20.如图,平移到的位置,则点的对应点是______,点的对应点是______,点的对应点是______;线段AB的对应线段是______,线段BC的对应线段是______,线段的对应线段是______.的对应角是______,的对应角是______,的对应角是______.是沿______的方向平移到位置,平移的距离是线段的长度.
【答案】
(或或)
【分析】根据平移前后能够重合的点是对应点、重合的边是对应边,重合的角是对应角,即可确定对应点、对线段和对应角;平移距离就是对应点平移前后的距离.
【解答】解:由平移的定义可知,则点的对应点是,点的对应点是,点的对应点是;线段AB的对应线段是,线段BC的对应线段是,线段的对应线段是.的对应角是,的对应角是,的对应角是.
平移线段就是A或B或C平移前后形成的线段即:(或或).
故答案为:
;;;
;;


;;(或或).
【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平移,掌握平移的相关概念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1.如图,将三角形纸板ABC沿直线AB平移,使点A移到点B,若∠CAB=60°,∠ABC=80°,则∠CBE的度数为_____.
【答案】40°
【分析】根据平移的性质得出△ACB≌△BED,进而得出∠EBD=60°,∠BDE=80°,进而得出∠CBE的度数.
【解答】∵将△ABC沿直线AB向右平移到达△BDE的位置,
∴△ACB≌△BED,
∵∠CAB=60°,∠ABC=80°,
∴∠EBD=60°,∠BDE=80°,
则∠CBE的度数为:180°﹣80°﹣60°=40°.
故答案为:40°.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平移的性质,根据平移的性质得出∠EBD,∠BDE的度数是解题关键.
22.如图所示,将直角三角形ACB,
,AC=6,沿CB方向平移得直角三角形DEF,BF=2,DG=,阴影部分面积为_______.
【答案】10.5
【解析】【分析】根据平移的性质,对应点间的距离等于平移的距离求出CE=BF,再求出GE,然后根据平移变换只改变图形的位置不改变图形的形状与大小可得△ABC的面积等于△DEF的面积,从而得到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梯形ACEG的面积,再利用梯形的面积公式列式计算即可得解.
【解答】∵△ACB平移得到△DEF,∴CE=BF=2,DE=AC=6,∴GE=DE﹣DG=64.5,由平移的性质,S△ABC=S△DEF,∴阴影部分的面积=S梯形ACEG(GE+AC)?CE(4.5+6)×2=10.5.
故答案为:10.5.
【点评】本题考查了平移的性质,熟练掌握性质并求出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梯形ACEG的面积是本题的难点,也是解题的关键.
23.如图,将直角三角形ABC沿着BC方向平移3cm得到直角三角形DEF,AB=5cm,DH=2cm,那么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_____cm2.
【答案】12
【分析】利用平移的性质得到BE=3,DE=AB=5,△ABC≌△DEF,再根据面积的和差得到阴影部分的面积=S梯形ABEH,然后利用梯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即可.
【解答】∵直角三角形ABC沿着BC方向平移3cm得到直角三角形DEF,
∴BE=3,DE=AB=5,△ABC≌△DEF,
∴EH=5﹣2=3,S△ABC=S△DEF,
∴阴影部分的面积=S梯形ABEH=(HE+AB)×BE=×(3+5)×3=12(cm2).
故答案为:12.
【点评】本题考查了平移的性质: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直线方向移动,会得到一个新的图形,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新图形中的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两个点是对应点.连接各组对应点的线段平行且相等.
24.如图,在长方形ABCD中,AB=10cm,BC=6cm,将长方形ABCD沿着BC方向平移____才能使平移后的长方形与原来的长方形ABCD重叠的部分面积为20cm2.
【答案】4
【分析】设BE=x,则EC=BC?BE=6?x,因为AB=10,所以重叠的部分长方形HECD的面积为EC?CD=20cm2,列出方程,解方程即可.
【解答】解:设BE=x,
根据题意可列方程:10(6?x)=20,
解得x=4,
∵B的对应点为E,
∴平移距离为BE的长,即沿着BC方向平移4cm,
故答案为:4.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平移的性质和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关键是根据长方形HECD面积为20cm2,运用方程思想求解.
25..四条直线两两相交,且任意三条直线不相交于同点,则四条直线共可构成的同位角有________对.
【答案】48
【分析】三条直线两两相交,每一条直线作截线时,都有4对同位角,三条直线两两相交共有(对)同位角若四条直线两两相交,设这四条直线分别为a,b,c,d,每三个分一组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三条直线两两相交,每一条直线作截线时,都有4对同位角,
三条直线两两相交共有(对)同位角若四条直线两两相交,
设这四条直线分别为a,b,c,d,可以分为
①a,b,c;②a,b,d;③a,c,d;④b,c,d
每三条直线都构成了12对同位角,
所以这四组直线中一共有48对同位角.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同位角的知识,能够知道三条直线可以截出几对同位角是解题的关键.
26.如图所示,是我们生活中经常接触的小刀,刀柄外形是一个直角梯形(挖去一小半圆),刀片上下是平行的,转动刀片时会形成∠1、∠2,则__________.
【答案】
【分析】如图,过点O作OP∥AB,则AB∥OP∥CD.所以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将(∠1+∠2)转化为(∠AOP+∠POC)来解答即可.
【解答】解:如图,过点O作OP∥AB,则∠1=∠AOP.
∵AB∥CD,
∴OP∥CD,
∴∠2=∠POC,
∵刀柄外形是一个直角梯形,
∴∠AOP+∠POC=90°,
∴∠1+∠2=90°.
【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平行线性质定理: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27.如图,在锐角中,,,平分,、分别是
和上
的动点,则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
【答案】
【分析】根据题意画出符合题意的图形,作N关于AD的对称点R,作AC边上的高BE(E在AC上),求出BM+MN=BR,根据垂线段最短得出BM+MN≥BE,求出BE即可得出BM+MN的最小值.
【解答】
解:作N关于AD的对称点R,作AC边上的高BE(E在AC上)
∵平分,△ABC是锐角三角形
∴R必在AC上
∵N关于AD的对称点是R
∴MN=MR
∴BM+MN=BM+MR
∴BM+MN=BR≥BE(垂线段最短)
∵,
∴=18
∴BE=cm
即BM+MN的最小值是cm.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考查了轴对称——最短路径问题.
解答此类问题时要从已知条件结合图形认真思考,通过角平分线性质,垂线段最短,确定线段和的最小值.
28.如图①:MA1∥NA2,图②:MA11NA3,图③:MA1∥NA4,图④:MA1∥NA5,……,
则第n个图中的∠A1+∠A2+∠A3+…+∠An+1______.(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
【答案】
【解析】分析:分别求出图①、图②、图③中,这些角的和,探究规律后,理由规律解决问题即可.
详解:如图①中,∠A1+∠A2=180?=1×180?,
如图②中,∠A1+∠A2+∠A3=360?=2×180?,
如图③中,∠A1+∠A2+∠A3+∠A4=540?=3×180?,
…,
第n个图,
∠A1+∠A2+∠A3+…+∠An+1学会从=,
故答案为.
点睛:平行线的性质.
29.如图,直线a∥b,且∠1=28°,∠2=50°,则∠ABC=_______.
【答案】78°
【解析】解:过点B作BE∥a,∵a∥b,∴a∥b∥BE,∴∠1=∠3=28°,∠2=∠4=50°,∴∠ABC=∠3+∠4=78°.故答案为:78°.
点睛:此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解此题的关键是辅助线的作法.
30.100条直线两两相交于一点,则共有对顶角(不含平角)_______对,邻补角________对.
【答案】9900
19800
【解析】100条直线两两相交,最多有个交点,每个交点处有两组对顶角,4对邻补角,故100条直线两两相交于一点共有4950×2=9900(对)对顶角,
有4950×4=19800(对)邻补角,
故答案为:9900,19800.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19:相交线、平行线和平移(填空题专练)
一、填空题
1.如图,要把池中的水引到D处,可过D点作CD⊥AB于C
,然后沿CD开渠,可使所开渠道最短,试说明设计的依据:______.
2.已知,已知,∠1=120°,∠2=60°,∠3+∠4=180°,如图所示,则在结论①a∥b;②a∥c;③b∥c;④∠3=∠2中,正确的是________(添序号)
3.如图,∠EFB=∠GHD=53°,∠IGA=127°,由这些条件,能找到_____对平行线.
4.如图,在一矩形草地上,有一条弯曲的柏油小路,其中矩形的长为5,宽为3,柏油小路的任何地方的水平宽度都是1,则除小路以外的草地面积为_______
5.如图所示,AB∥CD,点E在CB的延长线上.若∠ECD=110°,则∠ABE的度数为________.
6.如图,箭头ABCD在网格中做平行移动,当点A移到点P位置时,点C移到的位置为点_______
7.如图,∠3=30°,∠2=150°,直线b平移后得到直线a,则∠1=_____.
8.已知直线l1∥l2,∠1=120°,∠2=15°,∠3=_____°.
9.通过画图,寻找对顶角和邻补角(不含平角):
(1)若2条直线相交于一点,则有_____________对对顶角,_____________对邻补角.
(2)若3条直线相交于同一点,则有_____________对对顶角,_____________对邻补角.
(3)若4条直线相交于同一点,则有______________对对顶角,__________________对邻补角.
(4)通过(1)~(3)小题中直线条数与对顶角的对数之间的关系,若有n条直线相交于同一点,则可形成___________对对顶角,___________对邻补角.
10.生活中,将一个宽度相等的纸条按图所示折叠一下,
如果∠1=140?,那么∠2=_____.
11.如图,等边三角形ABC沿边AB方向平移到△BDE的位置,则图中∠CBE=_____,连接CE后,线段CE与AD的关系是______,△BEC为____三角形.
12.如图,将△ABE向右平移2cm得到△DCF,AE、DC交于点G.如果△ABE的周长是16cm,那么△ADG与△CEG的周长之和是______cm.
13.如图,已知AE⊥BC于E,AF⊥CD于F.
(1)点A到直线BC的距离是线段_______的长;
(2)点D到直线AF的距离是线段_______的长;
(3)线段AF的长表示点A到直线_______距离;
(4)线段CE的长表示点C到直线_______距离;
(5)线段BE的长表示点_______到直线______距离;
(6)线段CF的长表示点_______到直线______距离;
14.如图,在宽为21m,长为31m的矩形地面上修建两条同样宽为1m的道路,余下部分作为耕地.根据图中数据,计算耕地的面积为____________m2.
15.如图,某宾馆在重新装修后,准备在大厅的楼梯上铺上某种红色地毯,已知这种地毯每平方米售价元,主楼梯道宽米,其侧面如图所示,则至少需要购买地毯_______平方米,花费_______元.
16.如图,已知AC⊥BC于C,CD⊥AB于D,BC=8,AC=6,CD=4.8,BD=6.4,AD=3.6.则:
(1)点A到直线CD的距离为_________;
(2)点A到直线BC的距离为_________;
(3)点B到直线CD的距离为_________;
(4)点B到直线AC的距离为_________;
(5)点C到直线AB的距离为_________.
17.如图,将△ABC沿BC方向平移1个单位得到△DEF,若△ABC的周长等于12cm,则四边形ABFD的周长等于_____.
18.如图所示,把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AC分成n段,以每段为对角线作正方形,设这n个小正方形的周长和为P,正方形ABCD的周长为L,则P与L的关系是_______.
19.如图,直线l∥m,将含有45°角的三角板ABC的直角顶点C放在直线m上,则∠1+∠2的度数为_____.
20.如图,平移到的位置,则点的对应点是______,点的对应点是______,点的对应点是______;线段AB的对应线段是______,线段BC的对应线段是______,线段的对应线段是______.的对应角是______,的对应角是______,的对应角是______.是沿______的方向平移到位置,平移的距离是线段的长度.
21.如图,将三角形纸板ABC沿直线AB平移,使点A移到点B,若∠CAB=60°,∠ABC=80°,则∠CBE的度数为_____.
22.如图所示,将直角三角形ACB,
,AC=6,沿CB方向平移得直角三角形DEF,BF=2,DG=,阴影部分面积为_______.
23.如图,将直角三角形ABC沿着BC方向平移3cm得到直角三角形DEF,AB=5cm,DH=2cm,那么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_____cm2.
24.如图,在长方形ABCD中,AB=10cm,BC=6cm,将长方形ABCD沿着BC方向平移____才能使平移后的长方形与原来的长方形ABCD重叠的部分面积为20cm2.
25..四条直线两两相交,且任意三条直线不相交于同点,则四条直线共可构成的同位角有________对.
26.如图所示,是我们生活中经常接触的小刀,刀柄外形是一个直角梯形(挖去一小半圆),刀片上下是平行的,转动刀片时会形成∠1、∠2,则__________.
27.如图,在锐角中,,,平分,、分别是
和上
的动点,则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
28.如图①:MA1∥NA2,图②:MA11NA3,图③:MA1∥NA4,图④:MA1∥NA5,……,
则第n个图中的∠A1+∠A2+∠A3+…+∠An+1______.(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
29.如图,直线a∥b,且∠1=28°,∠2=50°,则∠ABC=_______.
30.100条直线两两相交于一点,则共有对顶角(不含平角)_______对,邻补角________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