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八中11-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八中11-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2-07 20:00: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腾冲八中2011--2012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 文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中国茶道
茶道不同于一般的饮茶。在中国饮茶分为两类,一类是“混饮”,即根据个人的口味嗜好,在茶中加入桔皮、桂元、红枣等来喝;另一类是“清饮”,不加入任何有损茶的本味真香的配料,单用开水泡喝。“清饮”可分四个层次:将茶当成饮料大碗解渴,称为“喝茶”;注重色香味,讲究茶具水质,细细品味,称为“品茶”;讲究环境气氛、冲泡技巧及人际关系,则称为“茶艺”;通过品茗来养性怡情、参禅悟道,达到精神上的享受和人格上的澡雪,则是中国饮茶的最高境界——茶道。
茶道不但讲究表现形式,而且注重精神内涵。
茶道的精神内涵是什么呢?“武夷山茶痴”林治先生认为“和、静、怡、真”可作为中国茶道的四字真谛。“和”是中国茶道哲学思想的核心,是茶道的灵魂;“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不二法门;“怡”是中国茶道修习实践中的心灵感受;“真”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
茶道追求“和”,源于《周易》中的“保合大和”,意指万物皆要阴阳协调,保全大和之元气以利万物。陆羽在《茶经》详细描述他设计的风炉:风炉用铁铸从“金”,放置在地上从“土”,炉中烧木炭从“木”,木炭燃烧从“火”,风炉上煮茶汤从“水”;煮茶的过程就是“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并达到和谐平衡的过程。可见五行调和是茶道的哲学基础。
“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必由途径。老子说:“至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庄子说:“水静则明烛须眉,平中准,大匠取法焉。”老子和庄子所启示的“虚静观复法”是人们明心见性,洞察自然,反观自我,体悟道德的无上妙法。道家的“虚静观复法”在中国的茶道中演化为“茶须静品”的理论和实践。
“怡”有和悦愉快之意。中国茶道雅俗共赏,不拘一格。一方面,突出体现了道家“自恣以适己”的随意性,同时,不同地位、信仰和文化层次的人对茶道有不同的追求。王公贵族讲茶道,意在炫耀权贵,附庸风雅;文人学士讲茶道,意在托物寄怀,交朋结友;佛家讲茶道,意在参禅悟道,见性成佛;道家讲茶道,意在品茗养生,羽化成仙;普通百姓讲茶道,意在去腥腻,涤烦渴,享受人生。中国茶道的这种怡悦性,使得它有极广泛的群众基础。这种怡悦性也正是中国茶道区别于强调“清寂”的日本茶道的根本标志之一。
“真”是中国茶道的起点,也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中国茶道在从事茶事时所讲究的 “真”,不仅包括茶应是真茶、真香、真味,环境最好是真山真水,挂的字画最好是名家名人的真迹,用的器具最好是真竹、真木、真陶、真瓷,还包含了对人要真心,敬客要真情,说话要真诚,心情要真闲。中国茶道追求的“真”有三重含义。一在追求道之真,即通过茶事活动追求对“道”的真切体悟,达到修身养性,品味人生之目的;二在追求情之真,即通过品茗述怀,使茶友之间的真情得以交互,达到茶人之间互见真心的境界;三在追求性之真,即在品茗过程中,真正放松自己,在无我的境界中去放飞自己的心灵,放牧自己的天性,达到“全性葆真”。
1.下列不能作为为“中国茶道”下正面定义的证据的一项是( )
A.“怡”是中国茶道修习实践中的心灵感受,“真”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
B.通过品茗来养性怡情、参禅悟道,达到精神上的享受和人格上的澡雪。
C.注重色香味,讲究茶具水质,细细品味;讲究环境气氛、冲泡技巧及人际关系。
D.“和”是中国茶道思想的核心和灵魂,“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不二法门。
2.以下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按照中国茶道的说法,长期饮茶,可以使人心境平和,宁静致远,和悦愉快,返璞归真,也就是达到中国茶道的“和”“静”“怡”“真”四字真谛的境界。
B.中国饮茶可分两类,一类是“混饮”,就是根据个人的口味,在茶中加入其他一些对人体有益的物质混喝;另一类是“清饮”,为了不损茶的本味、真香,而不加入任何其他配料,只用开水泡喝。
C.中国茶道发源于道家的“真”,它有三个具体要求:一是通过茶事活动追求对“道”的真切体悟;二是通过品茗述怀,使茶友之间的真情互见;三是在品茗过程中放松自己,达到“全性葆真”。
D. 本文借“武夷山茶痴”林治先生提出的“和、静、怡、真”四字来阐述中国茶道的精神内核,并在此基础上为人们认识中国茶道和评价中国茶道的水准提供了一个绝对标准。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茶道与饮茶有一定的相通之处,只是按中国人的观点,茶道的文化品位更高罢了。
B.文章阐述中国茶道的“和”“静”“怡”“真”四个特点,实际上也是个人见解,主要是从中国哲学儒、佛、道的角度来阐述中国茶道的精神内核。
C. 中国茶道之所以与日本茶道有区别,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日本茶道特别古板严肃,讲究“清寂”,而中国茶道更加重视雅俗共赏,不拘一格。
D.中国茶道追求的“和”的概念,发源于《周易》的“保合大和”,后来经过中国“茶圣”陆羽的发展,成为茶道哲学的基础。
二 、古代诗文阅读(38分)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7题 (19分)
  管仲有疾,桓公往问之,曰:“仲父之疾病矣,将何以教寡人?”管仲曰:“齐鄙人有谚曰:‘居者无载,行者无埋。’今臣将有远行,胡可以问?”
  桓公曰:“愿仲父之无让也。”管仲对曰:“愿君之远易牙、竖刁、常之巫、卫公子启方。”公曰:“易牙烹其子以慊寡人,犹尚可疑邪?”管仲对曰:“人之情,非不爱其子也,其子之忍,又将何有于君?”公又曰:“竖刁自宫以近寡人,犹尚可疑邪?”管仲对曰:“人之情,非不爱其身也,其身之忍,又将何有于君?”公又曰:“常之巫审于死生,能去苛病,犹尚可疑邪?”管仲对曰:“死生,命也。苛病,失也。君不任其命、守其本,而恃常之巫,彼将以此无不为也。”公又曰:“卫公子启方事寡人十五年矣,其父死而不敢归哭,犹尚可疑邪?”管仲对曰:“人之情,非不爱其父也,其父之忍,又将何有于君?”公曰:“诺。”管仲死,尽逐之。食不甘,宫不治,苛病起,朝不肃。
  居三年,公曰:“仲父不亦过乎!孰谓仲父尽之乎!”于是皆复召而反。明年,公有病,常之巫从中出曰:“公将以某日薨。”易牙、竖刁、常之巫相与作乱,塞宫门,筑高墙,不通人,矫以公令。有一妇人逾垣入,至公所。公曰:“我欲食。”妇人曰:“吾无所得。”公又曰:“我欲饮。”妇人曰:“吾无所得。”公曰:“何故?”对曰:“常之巫从中出曰:‘公将以某日薨。’易牙、竖刀、常之巫相与作乱,塞宫门,筑高墙,不通人,故无所得。卫公子启方以书社四十下卫。”公慨焉叹涕出曰:“嗟乎!圣人之所见,岂不远哉!若死者有知,我将何面目以见仲父乎?”蒙衣袂而绝乎寿宫。虫流出于户,上盖以杨门之扇,三月不葬。此不卒听管仲之言也。桓公非轻难而恶管子也,无由接注也。无由接,固却其忠言,而爱其所尊贵也。
  [注] 无由接:智力达不到的意思。
  (选自《吕氏春秋》)
4.下列各句中加点实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愿仲父之无让也 让:推让
  B.常之巫审于死生 审:明察
  C.食不甘,宫不治 治:治理
  D.卫公子启方以书社四十下卫 下:投降
5.下列各组中加点虚词的意义与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①易牙烹其子以慊寡人    ②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B.①愿仲父之无让也 ②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C.①其父死而不敢归哭 ②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
  D.①虫流出于户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6.下列各句的意思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在齐桓公的要求下,知人论世的管仲便清楚明白地分析出易牙、竖刁等四人的不同弊病。
  B.齐桓公驱逐了易牙、竖刁等四人后便有了后悔之意,一方面对管仲的话进行了怀疑,一方面又召回了他们。
  C.易牙、竖刁等四人在被召回的第二年便共同谋划了叛乱,齐桓公最终死在了在他们的囚禁中。
D.尽管管仲有着深谋远虑,但是还是没能让齐桓公免于祸患,主要的原因在于齐桓公缺少明智的判断。
7.将文言文语段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人之情,非不爱其子也,其子之忍,又将何有于君?(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易牙、竖刁、常之巫相与作乱,塞宫门,筑高墙,不通人,矫以公令。(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9分)。
清 明
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垅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①。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注] ①上联出自《孟子·齐人有一妻一妾》,“祭余”是剩余的祭品;下联“士”指介之推。
8诗歌的首联描写了哪两幅画面?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4分)
9诗歌的颈联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表现手法?有何作用?(5分)
10.默写(10分
①归去来兮, ?② ,鸟倦飞而知还。
③木欣欣以向荣, 。④登东皋而舒啸, 。
⑤落霞与孤鹜齐飞, 。⑥穷且益坚, 。
⑦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 ,形影相吊。
⑧但以刘 ,气息奄奄, ,朝不虑夕。
三.文学作品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22分)
我心如秤
从前的秤十六两一斤,因此有半斤八两之说。
还在十六两一斤的年代,县城南街开着两家米店,一家字号“永昌”,另一家叫“丰裕”。
“丰裕”米店的老掌柜眼看兵荒马乱生意不好做,就想出个多赚钱的主意。这一天,他把星秤师傅请到家里,避开众人,对星秤师傅说:“麻烦师傅给星一杆十五两半一斤的秤,我多加一串钱。”
星秤师傅为了多得一串钱,就忘掉了行德,满口答应下来。老掌柜吩咐完毕,留下星秤师傅在院里星秤,自己就踱进米店料理生意去了。
米店老掌柜有四个儿子,都帮他料理米店。最小的儿子两个月前娶一塾师的女儿为妻。
新媳妇正在屋里做针线,爹吩咐星秤师傅的话被她听见了,老掌柜离开后,新媳妇沉思了一会儿,走出新房对星秤师傅说:“俺爹年纪大了,有些糊涂,刚才一定是把话讲错了。请师傅星一杆十六两半一斤的秤,我再送您两串钱。不过,千万不能让俺爹知道。”星秤师傅为了再多得两串钱,就答应了。一杆十六两半一斤的秤很快制成,星秤师傅果真没把秤的变化告诉老掌柜。老掌柜曾多次请他星秤,对他的手艺信得过,当天就把新秤拿到米店使用了。
一段时间后,“丰裕”米店的生意兴旺起来,“永昌”米店的老主顾也赶热闹,纷纷转到“丰裕”买米。又一段时间后,县城东街、西街的人也舍近求远,穿街走巷来“丰裕”买米,而斜对门的“永昌”米店简直门可罗雀。
到了年底,“丰裕”米店发了财,“永昌”米店没法开张了,把米店让给了“丰裕”,年三十晚上,一家人围在一起吃饺子。老掌柜心里高兴,出了个题目让大家猜,看谁猜得出自家发财的奥秘,大家七嘴八舌,有说老天爷保佑的,有说老掌柜管理有方的,有说米店位置好的,也有说是全家人齐心合力的……掌柜嘿嘿一笑,说:“你们说的都不对。咱靠啥发的财 是靠咱的秤!咱的秤十五两半一斤,每卖一斤米,就少付半两,每天卖几百几千斤,就多赚几百几千个钱,日积月累,咱就发财了。”接着,他把年初多掏一串钱星十五两半一斤秤的经过说了一遍。
儿孙们一听,都惊讶得忘了吃饺子。惊讶过后,大家都说他不显山不露水的,连自家人都没察觉,就把钱赚了,老人家实在高明。老掌柜高兴极了,把胡子捋了一遍又一遍。这时,新媳妇从座位上慢慢站起来,对老掌柜说:“我有一件事要告诉爹,在没告诉爹以前,希望您老人家答应原谅我的过失。”待老掌柜点头后,新媳妇不慌不忙,把年初多掏两串钱星十六两半一斤秤的经过讲给大家听。她说:“爹说得对,咱是靠秤发的财。咱的秤每斤多半两,顾客就知道咱做买卖实在,就愿买咱的米,咱的生意就兴旺。尽管每一斤米少获了一点利,可卖的多了获利就大了。咱是靠诚实发的财呀。”大家更是一阵惊讶,一个个张大了嘴巴。老掌柜不相信这是真的,拿来每日卖米的秤一校,果然每斤十六两半,老掌柜呆住了,一句话也说不出,慢慢地走进自己的卧室。
第二天吃过年初一早饭,老掌柜把全家人召集到一块儿,从腰里解下账房钥匙说:“我老了,不中用了。我昨晚琢磨了一夜,决定从今天起,把掌柜让给老四媳妇,往后,咱都听她的!”
众人为秤,半两之差,心明如镜。做生意,讲究“诚”,做人岂不如此
1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老四媳妇无意中偷听到了公公与星秤师傅的对话后,并采取了补救措施,使得“丰裕”米店在与“永昌”米店的竞争中能立于不败之地。
B.老掌柜为多赚钱请人星十五两半一斤的秤,星秤师傅为多得钱而星不合标准的秤,这些现象说明了当时的社会风气恶劣,人们为赚钱而不择手段。这样写也反衬出新媳妇行为的难能可贵。
C.米店老掌柜有四个儿子,都帮他料理米店。这四个儿子与老四媳妇的行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老四媳妇的性格特征。
D.老掌柜将账房钥匙交给老四媳妇,说明老掌柜最终理解了老四媳妇的良苦用心,并诚心让老四媳妇来经营米店。
12.通观全文,分析新媳妇的人物形象。(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小说写了两家米店,详写“丰裕”,略写“永昌”,这样安排情节有什么好处 (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试结合小说内容探究:你觉得文章最后一段结尾有没有必要写 为什么 (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语言文字应用(21分)
15..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自1月21日春运火车票开卖以来,前往火车站售票大厅购买返乡火车票的人不绝如缕,售票口时而出现“长龙”。
B.去年11月27日,耸人听闻的黑龙江鹤岗市新兴煤矿特大瓦斯爆炸事故最后一位遇难者遗体已经找到,最终确定该事故共造成108人死亡。
C.姚明拥有良好的国际形象和极高的商业价值,前段时间又成功收购上海东方男篮,支持家乡球队的建设。他能取得今天的成功,并不是一挥而就的,而是与他多年来的努力分不开的。
D.唐玄宗李隆基开创的“开元盛世”将唐朝推向了最顶峰,却也因“安史之乱”把那最令人骄傲的一面推向滑坡。大唐王朝从此日薄西山,一步一步地走向了灭亡。
16.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如今,“中国”已经不仅是一个显示希望和活力的名词,而且是一个国家的称谓。
B.流感肆虐之时,我国传统中药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临床常用的感冒退热冲剂的主要成分是大青叶、板蓝根、草河车、连翘配制而成的。
C.在强震中遭受重创的海地政府十七日露天召开第一次内阁会议,确定如何协调源源不断涌来的国际救援物资是目前政府的当务之急。
D.高考是一个系统工程。高考改革的方向,应从统一性走向多样性,从招考合一走向分离,逐步建立起以统考为主、多元评价和分类招生相结合的多元招生制度。
17.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了一次“什么是幸福”的社会调查活动,请你根据随机调查的10个行人的回答,写出一条对幸福的调查结论。(不超过20字)(4分)
调查问题:什么是幸福
调查记录:
(1)三轮车夫:有钱就是幸福。 (2)忙的白领:有闲就是幸福。
(3)下岗工人:有工作就是幸福。   (4)失去双亲的人:父母在就是幸福。
(5)捡破烂的人:多捡些垃圾就是幸福。 (6)高考落榜生:考上大学就是幸福。
(7)双目失明的姑娘:能看见就是幸福。 (8)椅上的瘫痪病人:站起来就是幸福。
(9)高三老师:每周放一天假就是幸福。
(10)小学生:妈妈能带上我上公园玩就是幸福。
调查结论:(不超过20字)
18.(3分)请根据下列语句,给“流星雨”下定义。
要求:必须为单句,语序合理,不得丢掉语句中的信息(可增删词语)。
①流星雨是流星群与地球相遇时产生的一种自然现象。
②流星雨发光的原因是受大气摩擦。
③流星雨发出的光亮如同从一点迸发出的焰火。
④流星雨如下雨一般。
答:
19.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作答。(4分)
旅途是一幅展开的山水长卷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松间明月,石上清泉……一路走来,尽收眼底;细细品味,意趣盎然。那岸边的垂柳,柔条如发,随风摇曳; , , 。置身于旭日清风的抚慰,流连于茂林修竹的环抱,静听鸟语,轻嗅花香,有何胸中块垒不可化解?有何尘世污秽不可荡涤?
⑴“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化用了唐朝诗人 《使至塞上》的诗句。
⑵“茂林修竹”出自晋人王羲之的《 》
⑶仿照“岸边的垂柳,柔条如发,随风摇曳”一句,在下面横线处将上文补写完整。
答: 。
五、作文(60分)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为了保护一只美洲虎,秘鲁人让它居住在一个花木葱茏、溪水潺潺的山林里,放入成群的牛、羊、兔、鹿供老虎享用。但谁也没有见过它威风凛凛地冲下山来捕食牛羊的情景,只是躺在装有空调的虎房里吃了睡,睡了吃。
一些市民认为,这是老虎没有伴侣,没有爱情,生活无味所致,于是又集资从巴拉圭租来雌虎陪它生活。然而,老虎还是提不起精神,最多陪女友走出虎房,到阳光下站一站。
后来,接受了游客的建议,在虎园里放入三只凶猛的美洲豹。从此,美洲虎再没有回过虎房。它不是站在山顶长啸,就是冲下山来,在草地上游荡。它不再睡觉,不再吃管理员送来的肉。没有多久,它还与巴拉圭的那只雌虎产下一只虎崽。
由这种现象,你想到了什么呢?英雄没有了对手该是很寂寞的吧?有对手和没有对手的生活各是什么样的状态呢?请你以“对手”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答 案
1.C(C 项不能作为正面下定义的证据。因为“注重色香味,讲究茶具水质,细细品味”,属于“品茶”;“讲究环境气氛、冲泡技巧及人际关系”,属于“茶艺”。)
2B(A 项不符合原文的意思。原文讲的是中国茶道一直在追求“和、静、怡、真”的境界,并没有说“长期饮茶,可以使人心境平和,宁静致远,和悦愉快,返璞归真,也就是达到中国茶道的‘和’‘静’‘怡’‘真’四字真谛的境界”。C 项,原文说的是中国茶道起点是“真”,不是说发源于“真”;原文说它有“三重含义”不是说“三个具体要求”。D项,原文只是借“武夷山茶痴”提出的“和、静、怡、真”四字来阐述中国茶道的精神内核,而不是就以此为“评价中国茶道的水准提供了一个绝对标准”。)
3.D(D 项推断错误。“和”的概念发源于《周易》,但是陆羽只是借用“金木水火土”五行理论来阐述自己的茶道观,即五行相生相克,和合统一的哲学观,而不是“经过中国‘茶圣’的陆羽的发展,成为茶道哲学的基础”。)
4、C(“和平、安定”的意思)
5、B(二者结构助词“的”。A前者表目的,后者表并列。C前者表转折,后者表并列。D前者引出对象的作用,后者表被动)
6、C(“四人……共同谋划”的说法错误。)
7、(10分)
(1)(5分)人之常情,没有不爱自己孩子的,他对自己孩子都这么忍心,对您又能有什么呢
(2)(5分)易牙、竖刁、常之巫一同作乱,堵塞了宫门,筑起了高墙,不让人通行,假称这是桓公的命令。
管仲有病。桓公去探望他,说:“仲父您的病很重了。对寡人将有何教诲 ”管仲说:“齐国的鄙野之人有句谚语,‘居家的人用不着车辆,出门的人用不着挖坑。’现在我将要永远地去了,哪里值得询问!”
  桓公说:“请仲父您不要推让。”管仲回答说:“希望您疏远易牙、竖刁、常之巫、卫公子启方。”桓公说:“易牙不惜煮了他的儿子来让我快活,都还可以怀疑吗 ”管仲回答说:“人之常情,没有不爱自己孩子的,他对自己孩子都这么忍心,对您又能有什么呢 ”桓公又说:“竖刁自己阉割了自己来服侍我,都还可以怀疑吗 ”管仲回答说:“人之常情,没有不爱惜自己身体的,对自己身体这么忍心,对于您又将有什么呢 ”桓公又说,常之巫明察生死,能消除鬼祟之病,都还可以怀疑吗 ”管仲回答说:“死生是命中注定的,鬼祟之病是精神失守引起的。您不听任天命、守住自己的根本,而依靠常之巫,他将借此什么事都要做出来了。”桓公又说:“卫公子启方侍奉我十五年了,他的父亲死了都不敢回去哭丧,都还可以怀疑吗 ”管仲回答说:“人之常情,没有不爱自己父亲的,对父亲这么忍心,对您又将能有什么呢 ”桓公说:“好的。”管仲死了,桓公把那几人全都赶走了,吃饭不香,宫中不安定,鬼病又起,朝政混乱。
  过了三年,桓公说:“仲父不也太过分了吗 谁说仲父的话全部能采用呢 ”就重新把那些人全部召回来。第二年桓公病了,常之巫从宫内出来,说:“君主将在某日去世。”易牙、竖刁、常之巫一同作乱,堵塞了宫门,筑起了高墙,不让人通行,假称这是桓公的命令。有一个妇人翻墙进入,到了桓公的住处。桓公说:“我想吃。”妇人说:“我没地方可弄到饭。”桓公又说:“我想喝。”妇人说,“我没地方可弄到水。”桓公问:“这是什么原因 ”妇人回答说:“常之巫从宫中出去说‘君主将在某日死。’易牙、竖刁、常之巫一同作乱,堵住了宫门,筑起高墙,不让人出进,所以没地方可弄到东西。卫公子启方带着四十社的土地和人口投降了卫国。”桓公慨然兴叹,流泪说:“唉!圣人预见到的,岂不是很长远吗 如果死者有知,我将有什么脸面去见仲父呢 ”用衣袖盖着脸,死在寿宫里。尸虫爬出门外,尸体上盖着蔽筜门的门扇,三个月都没有停柩,九个月后不能下葬。这是没有全听管仲话的缘故啊,桓公不是看轻灾难、厌恶管子,而是智力达不到。智力达不到,所以不用管仲的忠言,反而喜爱自己所看重的那几个人。
8 一方面是桃李欣欣而笑,万物复苏的初春图景;(1分)另一方面是清明扫墓时的悲凉的野田荒陇景象。(1分)作者以一“笑”字既写出大自然的生机盎然,也写出自己内心的喜春之情。(2分)以一“悲”字写出了由清明引发的生死感慨。(1分)
9 作者运用对比和用典的表现手法。(2分,各1分)《孟子》“齐人有一妻一妾”章中的齐人“乞祭余”还不算,还要向妻妾炫耀;与此相反,像介之推这样的人物,甘愿烧死在绵山中也不出山,其气节风骨之高重又如何!(内容分析 2分)在对比中,作者讽刺了向权贵谄媚的卑鄙小人,赞扬了受迫害也决不改变操守的有气节之士。(作用分析 2分)
11、(4分)C。(文中老四媳妇和的四个儿子没有明显的对比,故“四个儿子与老四媳妇的行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错)
12、(6分)新媳妇在听到公公让星秤人在秤上做手脚,打算通过坑害顾客赚取黑心钱的时候,不动声色,而是让星秤人改星秤,让利于顾客,这说明她是个有主见,有眼光,讲道德,诚实经商的人;(3分)在米店生意兴旺时,她不摆功,直到年底公公向众人炫耀时才揭开谜底,又说明她处世精明,善于处理好长幼关系。(3分)
13、(6分)因为故事情节都是围绕“丰裕”的老掌柜和四媳妇两位主要人物展开的,详写“丰裕”,使得故事重点突出,人物形象鲜明。(3分)略写“永昌”,以“永昌”的衰落反衬“丰裕”的兴盛,从而更好地突出诚实是致富之本这一主题。(3分)
14、(6分)示例1:有必要写。本文通过公公与媳妇在星秤上的不同态度,体现了他们经营的不同理念,作者强调的是只有诚实经商才能致富,结尾画龙点睛,同时由经商拓展到做人,说明做人同样要保持诚实的道理,又升华了主题,因而不能删除。
示例2:没有必要写。本文通过公公与媳妇在星秤上的不同态度,体现了他们经营的不同理念,作者强调的是只有诚实经商才能致富。这一中心通过具体的情节描写已经表现了出来,读者完全能悟出其中的道理。加了这个结尾,反而显得画蛇添足,使小说缺少了一种含蓄美。(6分,言之成理即可)
15D(日薄西山:太阳接近西山,比喻人的寿命即将终了或腐朽的事物临近死亡。此处用来形容唐王朝的衰落是可以的。A.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儿就要断了。多用于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此处可以换成“络绎不绝”。B.耸人听闻:故意夸大事实说离奇的话,使人吃惊。此处可换成“骇人听闻”。C.一挥而就:一动笔就写成了,形容写字、写文章、画画快。此处可换成“一蹴而就”。)
16.D(A.逻辑关系不清造成语序不当,“不仅”“而且”后的内容应调换。B.句式杂糅,“主要成分”和“配制而成的”只能保留一个。C.语意重复,“当务之急”指目前最紧要的事情,与“目前”重复。)
17生活中缺少什么,什么就是幸福。
18答案 流星雨是流星群与地球相遇时,因受大气摩擦而发出的如同从一点迸发出的焰火般的光亮而又状如下雨的一种自然现象。
19【答案】(1)王维(2)兰亭集序(3)句意通顺,比喻修辞。示例:路边的小花,纤蕊若斯,带露绽开。
提示:话题材料中的那只美洲虎,在没有了“对手”的环境中“养尊处优”,失去了森林之王的豪气,在空调房间的“吃睡”中,失掉了生命的辉煌的色彩。正是那三只美洲豹的出现,唤醒了森林之王的“生存意识”,使他振作了精神,恢复了呼啸山林的雄风。是美洲豹这强有力的对手,带来了危机意识,引出了挑战精神,激发了生命豪情,提高了生命质量。至此,我们应该明白,命题者设计这个话题材料的用意在于说明:生活需要对手。是啊,生活需要对手,有了对手就有了目标,有了对手就有了压力,有了对手就有了精神,有了对手就不敢安于现状,停滞不前。国家、民族、集体、个人都需要强有力的对手,不然,就会如同那只美洲虎,失去生机和活力。
你可以通过历史兴亡的故事、现实生活的见闻、自己的亲身经历,写对手对于提高生命质量的意义。也可以写文明的人类,对手之间的竞争,不是动物界的“你死我活”,也不应该“尔虞我诈”,特别是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对手之间的竞争,更应该在一种文明、和谐,甚至互助的气氛中进行,因此,你可以就对手之间的关系做文章。当然,你也可以把这个“对手”理解为自己,因为人生如登山,只要高峰还在前头,人的脚步就不会停下。一旦千山万壑踩在脚下,真正的对手便是自己。其实,在生活中,很多时候,最强大的对手就是自己。总之,只要与“对手”这一话题相关,即为符合题意。
参考例文:
善待对手
生物的进化、社会的发展都需要对手。但是,文明的人类不应该简单效仿动物界“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而应善待对手。
是对手唤醒了我们的竞争意识,是对手给了我们生机与活力,是对手给了我们清醒的头脑和警惕的眼睛,是对手促进了我们事业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善待对手乃是我们事业成功、人生辉煌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善待对手才能不断进步,不断发展,不断提高。众所周知,邓亚萍和乔红曾经是世界上两名排名最靠前的乒乓球运动员。乔红“出道”较早,稳居第一,但随着邓亚萍的出现,她就一直屈居第二,直至退役也没有拿到过第一。常常有人替乔红遗憾:“如果没有邓亚萍,这几年的世界冠军不就是你的了?”乔红总是笑着说:“若不是她,我也不会天天感到有压力,拼命提高技术;如果没有她,我的水平会比现在差得多。”我想,如果有人去问邓亚萍,她的回答一定也差不多。正是有了对手,才有了自己的进步。正是善待对手,才有自己的发展和提高。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