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第一单元《望海潮(东南形胜)》导学案(课件37张+Word)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第一单元《望海潮(东南形胜)》导学案(课件37张+Word)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3-29 22:00:44

文档简介

(共37张PPT)
《导学案》新教材·语文
选择性必修下册
第一单元
第4课 
望海潮(东南形胜) 
扬州慢(淮左名都)
望海潮(东南形胜)
课前自主预习
前往
离开
距离
除去
优越
超过
名词作动词,描绘
名词作动词,高耸入云
课堂任务学习
答案
答案
答案
答案
答案
答案
答案
答案
读写能力提升
答案
随堂任务作业
解析
答案
解析
答案
解析
答案
解析
答案
答案
解析
解析
答案
本课结束

m-0
向同回
答案
点击核对第4课 
望海潮(东南形胜) 
扬州慢(淮左名都)
望海潮(东南形胜)
生平
柳永(约987—约1053),字耆卿,原名三变,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崇安(今属福建)人。北宋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他出身于儒宦世家,工部侍郎柳宜少子,景祐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又世称柳屯田。柳永为人放荡不羁,仕途更为坎坷。时人将其举荐于仁宗,却只得四字批语:“且填词去。”仕途无缘,便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流连于歌楼舞榭,沉迷于声色词曲。潦倒终生,死后由群伎合金才得以入葬。作为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的词人,他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制作了大量的慢词,发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作品
《雨霖铃》(寒蝉凄切)、《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定风波》(自春来)、《鹤冲天》(黄金榜上)、《望海潮》(东南形胜)、《玉蝴蝶》(望处雨收云断)、《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等。
评价
柳永对词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可以称得上是词史上的一位里程碑式的人物。
这首词是柳永年轻时的作品。宋真宗咸平末年(1002—1003),柳永从家乡前往京城汴京(今河南开封)应考,路经钱塘(今浙江杭州)。柳永与孙何是布衣之交,此时孙何正好任两浙转运使,柳永想拜访他,但当时官府之家门禁极严,柳永作为一介平民,是很难到孙何家去拜访的。为了谒见孙何,柳永就写下了这首词,并使其在青楼被广泛歌唱,以便让孙何知道。孙何知晓后,立即亲自前往与他见面。
1.三吴都会
三吴:指代长江下游江南的一个地域名称。一般意义上的三吴是指吴郡、吴兴和会稽。
2.有三秋桂子
三秋:古时人们将农历的七、八、九月份分别称为孟秋、仲秋、季秋,合称“三秋”,代指秋天。“三秋”有时亦指秋季的第三个月,即农历九月。
3.千骑拥高牙
高牙:古代行军有牙旗在前导引,旗很高,故称高牙。文中是恭维孙何的话。
4.归去凤池夸
凤池:即凤凰池的简称,本为皇帝禁苑中的池沼。因魏晋中书省掌管机要而接近皇帝,故以“凤凰池”称中书省,后凡中书省中机要的位置,均称“凤凰池”。此处代指朝廷。古代外任者不如京官,故以“凤池”贺其升迁。
层解:对杭州进行总体概括介绍。
帘子和青绿色的帷幕。参差:形容楼阁、房屋高低不齐。云树:高耸入云的树木。天堑:天然壕沟,这里指钱塘江。
层解:从“形胜”“都会”“繁华”三方面进行铺叙。
段解:上阕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
秀丽。三秋:指农历九月。桂子:桂花。嬉嬉:戏乐的样子。
层解:杭州市民在美丽的湖山中游乐。
吟咏欣赏。烟霞:指美丽的自然风景。图将:描绘。将,用
层解:对杭州官员游乐的描写和祝愿。
段解:下阕写西湖美景及官民和平安宁的生活景象,并表达对孙何的祝愿。
1.一词多义
(1)去
(2)胜
(3)将
2.词类活用
(1)异日图将好景(名词作动词,描绘)
(2)云树绕堤沙(名词作动词,高耸入云)
1.把“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中的“卷”改为“推”好不好?为什么?
我的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不好。“霜雪”喻浪花,“怒涛卷霜雪”表现了钱塘江潮来时波滚浪翻、排山倒海的气势,用“推”字显得比较平板,力度和气势都没有“卷”字强,对波浪翻涌的情态描写也不如“卷”字来得形象逼真。
2.《望海潮》中数量词的运用有什么特色?
我的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三吴都会”“十万人家”“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千骑拥高牙”等,或实写,或虚写,或夸张,营造出高迈豪放的气势。
3.在《望海潮》中,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的?
我的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时作者着重突出了以下五个方面:
地理位置
东南重镇
历史传统
自古以来就是繁华都市
自然景观
著名的钱塘江、秀丽的西湖
市井面貌
建筑、设施等极其美观,人口密集
百姓生活
生活富足,心情愉悦,安居乐业,城里城外笙歌处处
4.下片是通过什么内容来表现杭州人民和平安宁的生活景象的?
我的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杭州的生活环境美好。有美丽的西湖,有重叠秀丽的群山,夏季有成片的荷花,秋季有飘香的桂花。
(2)普通百姓生活得自然安乐。吹笛人“弄晴”,恬然自安;钓鱼的老者,悠然自得;采菱女“菱歌泛夜”,宁静安康。
(3)权贵潇洒。“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5.上片中,词人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写景?
我的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词人在上片中运用了动静结合(“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比喻(“烟柳画桥”)、夸张(“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等手法,极力铺排渲染,表现了杭州的繁荣、美丽、富饶。
6.相传金主完颜亮听唱“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以后,便羡慕钱塘的繁华,从而更加强了他侵吞南宋的野心。请你分析一下这两句有着怎样的艺术表现力。
我的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两句对仗工整,以高度凝练的语言,把西湖以至整个杭州最美的特征概括了出来,具有撼动人心的力量。读了这两句词,不由得会使人对杭州心向往之。
7.相传金主完颜亮听完“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之后,遂起投鞭渡江之志。结合《望海潮》说说你怎样看这一传说。
我的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观点一:这一传说是可信的。有宋人谢驿的《杭州》为证:“谁把杭州曲子讴,荷花十里桂三秋。那知卉木无情物,牵动长江万里愁。”
观点二:这一传说不太可信。金主完颜亮不大可能只是因受一首词的影响而萌发南侵之心。
观点三:这一传说虽不可信,却可以印证《望海潮》这首词的艺术感染力之强。作者抓住具有特征的事物,用饱蘸激情而又略带夸张的笔调,寥寥数语便描绘出了一派太平、富庶、安定、祥和的都市生活景象。这种美景,让人心驰神往。
『读写能力』
点染手法
《望海潮》运用了点染手法。上片以“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一句总写杭州的全貌——形胜和繁华,这是“点”,即点明。然后进行具体描写,“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以及“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这几句,侧重描绘“繁华”;“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这几句,侧重写“形胜”,这是“染”,即渲染、烘托。
清代刘熙载《艺概·词曲概》“词有点,有染”,说的是词的一种表现手法。所谓“点”,指的是点明内容或情感的内涵;所谓“染”,指的是用景物来渲染烘托所点明的内容、情感。“点染”,本是国画的术语。绘画时,有的地方“点”,有的地方“染”,从而描绘出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借用到古典诗歌中来,指的是作者在有些地方正面点明旨意,有些地方侧面渲染,这在写景抒情诗中比较常见。一般用景物来“染”;用一句话,一个词来点出要写的内容或抒发的感情。渲染是为了突出旨意,旨意引导渲染,相互依存,和谐统一,来表现鲜明的情志。
『针对练笔』
试赏析下面这首诗的点染手法。
送王昌龄
李颀
漕水东去远,送君多暮情。
淹留野寺出,向背孤山明。
前望数千里,中无蒲稗生。
夕阳满舟楫,但爱微波清。
举酒林月上,解衣沙鸟鸣。
夜来莲花界①,梦里金陵城。
叹息此离别,悠悠江海行。
[注] ①莲花界:佛寺,诗中指洛阳白马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送君多暮情”句点出了伤别之情。②“淹留野寺出”至“梦里金陵城”十句,层层铺写暮景,满篇幽淡惆怅,字字都是“暮情”,有力渲染烘托了离情。③结尾“叹息此离别”再次点明别离之情,“悠悠江海行”表达对朋友孤身远去的不舍。
一、基础检测
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东南形胜,三吴都会
胜:超过,越过
B.云树绕堤沙
云:高耸入云
C.市列珠玑,户盈罗绮
盈:充满
D.异日图将好景
图:描绘
答案 A
解析 胜:优越。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东南形胜,三吴都会
B.钱塘自古繁华
C.参差十万人家
D.云树绕堤沙
答案 D
解析 云树:古义,高耸入云的树木;今义,云和树。
3.下列对词句所用表现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珠玑”和“罗绮”两个细节,暗示出杭州城市民之富庶。
B.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对仗工整,情韵悠扬,互文见义。
C.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铺叙手法,略带夸张。
D.异口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凤池”即凤凰池,对中书省的美称,这里借喻朝廷。
答案 D
解析 “凤池”是借代,指朝廷。
4.下面有关宋词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最早起源于民间,后来文人依照乐谱声律节拍而写新词,叫作“填词”或“依声”。词亦称作曲子词、乐府、长短句、诗余等。
B.词有词牌,即曲调。词的结构分片或阕,不分片的为单调,分两片的为双调,分三片的称三叠。依其字数的多少,又有“小令”“中调”“长调”之分。
C.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一颗光辉夺目的巨钻。它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风神,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妍,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胜。
D.宋词是继唐诗之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基本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两大类。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李清照、秦观、陈亮等。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有苏轼、辛弃疾、柳永等。
答案 D
解析 D项,陈亮属于豪放派,柳永属于婉约派。
二、课内阅读
阅读《望海潮》,完成5~6题。
望海潮
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5.下列对《望海潮》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开头三句,首先点出杭州位置的重要、历史的悠久,揭示出所咏主题。其中,“形胜”“繁华”四字为点睛之笔。
B.“烟柳画桥”,写街巷河桥的美丽;“风帘翠幕”,写居民住宅的雅致;“参差十万人家”,表现出整个都市户口的繁庶。
C.“云树”三句,由郊外说到市内:钱塘江堤上,行行树木,远远望去,郁郁苍苍。一个“绕”字,写出长堤迤逦曲折的态势。
D.“竞豪奢”三个字明写肆间商品琳琅满目,暗写杭州商人比夸争耀,反映了繁华都市穷奢极欲的一面。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综合鉴赏能力。C项,“由郊外说到市内”错,应为“由市内说到郊外”。“堤”是西湖中的白堤,在市内;“怒涛卷霜雪”应是在钱塘江的观潮点看到的,在郊外。
6.如何理解词中的“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一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句词是用来描写杭州水色山光之美的。桂花与荷花并非一时花木,但作者为了写景的需要,便打破了时序的界限,使人一想到杭州就是“陆上的三秋桂子,水面的十里荷花”。不由得使人心向往之,此外,这两句对仗工整,读起来琅琅上口,富有节奏美。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桂子即桂花,荷花与桂花分别是夏季和秋季的花,作者打破季节的限定,将桂花与荷花同时在美丽的西湖呈现,使人心旷神怡、遐想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