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第1课 氓 离骚(节选)
氓
《诗经》,又称《诗》或《诗三百》,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诗歌传统的先河。约成书于春秋时期,共收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包括十五国风,共一百六十篇;“雅”分大雅和小雅,共一百零五篇;“颂”有四十篇。表现手法主要是赋、比、兴;形式上基本上是整齐的四言诗。《诗经》中思想和艺术价值最高的是风,《伐檀》《硕鼠》为其代表作。
《氓》是春秋时期的一首民歌,春秋时期封建生产关系尚处于萌芽阶段,封建思想意识还没有形成完整体系,当时青年男女交往比较自由。郑、卫一带的风俗更是浪漫,桑涧濮上、城隅河畔,青年男女幽期密约、投李报桃,并常以诗歌互表衷肠。随着私有制的不断形成和父系社会体制的进一步确立,爱情的不自由和男女不平等的社会问题渐渐产生和发展,《氓》就反映了这种情况。
1.《诗经》“六义”
《诗经》“六义”是指“风、雅、颂”三种诗歌形式与“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
“风、雅、颂”是根据音乐及诗歌形式、内容、语言的不同而划分的。风,即国风,大都是各地的民歌。雅,多数为贵族文人所作,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一般看作“正声”。颂,即祭祀和颂圣的乐歌,内容多歌颂祖先功业。
“赋、比、兴”是按表现手法划分的。“赋”,陈述铺叙的意思。“比”,即譬喻,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突出。“兴”,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多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
2.尔卜尔筮
卜:古人迷信,用火灼龟甲,认为根据那灼开的裂纹就可以推测出行事的吉凶。筮:用蓍草的茎占卦。
3.总角之宴
古代少年男女把头发扎成丫髻,叫总角,后来用总角指代少年时代。
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蚩(chī)蚩:忠厚的样子。贸:交换,交易。匪:同“非”,不是。即:就,靠近。谋:谋划、商量。这里指商量婚事。子:你,古代男子的美称。与上文“氓”、下文“士”均指“那个人”。至于:一直到。愆(qiān)期:拖延婚期。
段解:写女子对定情的回忆。“氓”贸然来求婚并不是冒失,女子答应了他也不是出于轻信,两人之间是有深厚的感情基础的。
毁坏。垣,矮墙,也泛指墙。复关:卫国的地名,氓所住的地方。诗中借所居之地代指氓。泣:低声地哭。涕:眼泪。涟涟:泪流不断的样子。载:助词,用在句首或句中,起加强语气的作用。尔:代词,你。卜:用龟甲占卜。古代用火烧龟板,根据龟板上的裂纹推断祸福。筮(shì):用蓍(shī)
段解:写女子对出嫁情景的回忆。这部分写女子感情专一、炽热,真切感人,又写出了女子的天真和痴情。
层解:第一、二章是女子追忆当年恋爱、结婚的经过。采用了直接铺陈的叙事手法。
鸠:鸟名,斑鸠。兮: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啊”。无:同“毋”,
段解:总述女子由婚后生活得出的教训。女主人公以桑树的繁茂,比喻男女未成婚时情意的浓厚,以斑鸠贪食桑葚比喻自己的深陷情网。呼吁告诫广大未婚女子千万不要重蹈自己的覆辙。
的样子。渐(jiān):溅湿,浸湿。帷裳(chánɡ):车两旁的布幔。爽:过失,差错。贰其行:行为不专一,有二心。贰,跟“壹”相对,不专一,有二心。行,行为。罔:无。极:准则。
段解:正面描写“氓”变心,以及女主人公对负心人的强烈愤慨。诗中仍以桑树作比,以桑树的日渐凋零来比喻夫妻情意的淡漠。
兴,起。夜寐:晚睡。朝:日、天。言:助词,没有实义。下文“静言思之”中的“言”用法与此相同。既:副词,已经。遂:如愿。暴:凶恶。知:动词,了解。咥(xì):讥笑。躬:
段解:描写女子婚后的辛劳和所受的虐待,哭诉男子的无情无义。开头四句简要概括她多年来的劳苦生活,可是丈夫非但不体谅,反而开始粗暴地虐待她。女子只有徒自伤心。
层解:第三、四、五章由叙事转为抒情,女主人公以追悔的口吻发出悲伤的感叹。婚后多年的生活是贫困的,但女子并未因贫穷而有所动摇或改变,可对于男子的“贰其行”,她不禁大声斥责。婚后辛苦万状,女主人公对男子的无情无义进行了哭诉。
丫髻,叫总角,后来指代少年时代。宴:快乐。晏晏:形容和悦的样子。信誓:盟誓,真诚的誓言。旦旦:诚恳的样子。反:违背,指违背誓言。是:这,指代誓言。已:止、了
段解:主要写两个人的关系破裂,女子对丈夫“氓”彻底失去了信心。末尾两句反映出女子清醒、刚强的性格特征。
层解:第六章运用呼告的形式(及尔偕老,老使我怨),采用比兴的手法(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在抒情中叙事,强烈地抒发了自己的一腔怨愤,对氓的控诉,最后表达了一刀两断的意思。
1.通假字
(1)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同“非”,不是)
(2)于嗟鸠兮,无食桑葚(同“吁”,感叹词)
(同“毋”,不要)
(3)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同“脱”,脱身)
(4)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同“畔”,边、岸)
2.古今异义
(1)氓之蚩蚩
古义:民,文中指男主人公,音ménɡ。
今义:流氓,音mánɡ。
(2)至于顿丘
古义:一直到,直送到。
今义:动词,表示达到某种程度;介词,表示另提一事。
(3)秋以为期
古义:把……作为。
今义:认为。
(4)泣涕涟涟
古义:眼泪。
今义:鼻涕。
(5)以我贿迁
古义:财物。
今义:贿赂。
(6)三岁食贫
古义:泛指多年。
今义:三岁的年龄。
3.一词多义
(1)载
(2)乘
(3)言
(4)将
(5)靡
4.词类活用
(1)夙兴夜寐(名词作状语,很早,很晚)
(2)其黄而陨(形容词作动词,变黄)
(3)士贰其行(数词活用为动词,不专一)
(4)二三其德(数词活用为动词,反复无常)
5.文言句式
(1)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宾语前置句,即“以秋为期”)
(2)士也罔极,二三其德(主谓倒装句,即“其德二三”)
1.六个“矣”字传万情,读法各不同。试仿照示例完善下面的表格。
相关句子
情感分析
读音分析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倾诉苦水
“矣”字宜重而缓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1)
“矣”字语气加重,语调升高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拳脚相加,家庭暴力,女子内心由怨生恨
(2)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爱情已失去,亲情也难寻,女子的情感由恨转而为悲,感情抒发达到高潮
朗读时“矣”字高重到了极点,可谓大放悲声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3)
“矣”字语气趋为平缓、低沉
答案 (1)日复年复,怨情顿生
(2)“矣”字语气更重,语调更高
(3)静心反思,感慨万千,情绪由激动转为平静
2.女主人公婚后遭遇了哪些痛苦?请用简明的语言从三个方面加以概括。
我的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丈夫“二三其德”的背叛。②“靡室劳矣”“夙兴夜寐”的家务劳苦。③“兄弟不知,咥其笑矣”,无人倾诉的孤独无助。
3.《氓》中三次写淇水有何作用?
我的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淇水”是《氓》中一个重要的诗歌意象,其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彰显了情节的发展。诗中三次提到淇水,显示了女主人公生活经历发展的三个阶段。“送子涉淇,至于顿丘”,这是恋爱时的淇水;“淇水汤汤,渐车帷裳”,这是婚变时女主人公归途中的实境;“淇则有岸,隰则有泮”,这是女主人公清醒时的决绝。淇水见证了诗中女主人公爱情生活的变化。②暗示了人物的心理和情感。诗中三次写淇水也揭示了女主人公的感情轨迹。当初,女主人公送“氓”涉水过河,淇水和缓,暗示了两人情意绵绵、依依惜别之情。而婚变时的“淇水汤汤”,暗示了女主人公心中无尽的悔恨甚至愤怒;“渐车帷裳”则暗示了女主人公暗自落泪,伤心断肠。“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所有的誓言已成空,还有什么可留恋的?淇水无声的浸润让她在痛苦中走向决绝。③显示了构思的严密与巧妙。这首诗以淇水为背景,开头、中间和结尾三次提到淇水,分别代表女主人公爱情婚恋生活的三个阶段,正好对应了全文的“恋爱—婚变—决绝”的情节线索,以此形成了一条完整的结构链。这样,就在结构上做到了前后照应,使诗歌显得更加紧凑。
4.《氓》这首诗里,女主人公对那个男子的称呼在不断变化,试分析称呼变化与女主人公感情变化二者之间的联系。
我的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氓”,意为“民,百姓”,这里用来指那个男子。女主人公初时用叙述语气称男方为“氓”,是因为双方婚姻关系未定,感情还较疏远。“子”是对古代男子的美称,当面称对方为“子”,显得尊重、客气、有礼貌,也透露出女主人公愿与对方建立婚姻关系的愿望。“复关”,是借指住在复关的那个人,用地名代人名,流露出热恋中女子对男子的热切思念。“尔”是第二人称代词,直呼对方,是因为女子明白双方婚姻关系已定,感情距离已拉近,这样称呼更加亲切。“士”也是对古代男子的美称,女主人公在遭遇婚姻不幸后,深思教训,用“士”来称呼丈夫,符合身份、讲究礼节,却也包含着嘲讽的意味。
5.《氓》中的女子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文本分析。
我的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氓》中的女子是中国古代劳动妇女的代表。
(1)她纯洁天真多情。她入世不深,以致很容易便以心相许了;当她看到氓不高兴时,赶快安慰他:“将子无怒,秋以为期。”真心爱氓,看不到他时,“泣涕涟涟”;看到他时,“载笑载言”。
(2)她勇敢忠诚。把自己和财物都用车子搬到氓家,敢于无良媒而和氓结婚;结婚以后和氓共同过苦日子。
(3)她辛勤,家里的劳苦活儿没有不干的。
6.《氓》中女主人公被氓遗弃,女主人公的婚姻悲剧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我的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观点一:“士”变心。“不见复关”的暗示性;“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的显示性。另外,女主人公“三岁为妇”,年老色衰,引起“士”变心。在求婚时,他对女主人公的感情是真挚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女主人公容颜的渐衰,他的爱情也随风而去,全然不念往日恩爱,无情地遗弃了妻子。这一切告诉我们“士”的变心是关键原因。
观点二:金钱因素。“抱布贸丝”至“以我贿迁”“三岁食贫”“渐车帷裳”,“士”骗取了钱财,生活由贫到富,转而变心,可以看出婚姻制度建筑在经济上,正如恩格斯所说家庭、婚姻反映出金钱关系。
观点三:男女地位不平等。女主人公的悲剧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和普遍性,这是由社会特点决定的。在男权社会中,女性在经济上、政治上都处于附属地位,她们的生活天地都很狭小,生活的幸福与否都维系在丈夫身上,如果遇上一个对感情、对家庭不负责任的丈夫,那她的悲剧是不可避免的。
『读写能力』
赋比兴手法
赋,就是铺陈直叙,即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诗经·氓》写女主人公在回忆往事和作出清醒的抉择时,并没有任何的修饰渲染,而是直接陈述,也就是用了“赋”的表现手法。在篇幅较长的诗作中,铺陈与排比往往结合在一起。铺排是将一连串内容紧密相关的景观物象、事态现象、人物形象或性格行为,按照一定的顺序组成一组结构基本相同、语气基本一致的句群。它既可淋漓尽致地细腻铺写,又可以一气贯注、加强语势,还可以渲染某种气氛、情绪。
比,即以彼物比此物,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便于人们联想想象,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诗经·氓》中的“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就使用了这种手法。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一般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比兴往往结合起来运用。《诗经·氓》中的“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就是“兴”中有“比”。比兴手法的运用,能加强诗歌的生动性和鲜明性,增强诗的韵味和感染力。
『针对练笔』
运用比兴手法写关于面对挫折、磨难的作文开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高山再高,仍有鸟飞过;流水再长,终究汇于海;道路再曲折,终会有尽头。人生天地间,我心宽阔,些许挫折,缥缈如云烟,不足为道。
一、基础检测
1.下面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匪来贸丝(不是)
乘彼垝垣(登上)
B.来即我谋(就、靠近)
体无咎言(灾祸)
C.将子无怒(请)
无与士耽(沉溺、沉醉)
D.自我徂尔(往)
言既遂矣(说话)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的能力。言:助词,无实义。
2.下列各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以尔车来
B.以望复关
C.秋以为期
D.以我贿迁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B项是连词,相当于“而”,表顺承关系。A、C、D三项都是介词,用/把/把。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B.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C.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D.信誓旦旦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对古今异义词的把握。A.至于,古义是到达;今义是介词,表示另提一事。B.涕,古义是眼泪;今义是鼻涕。C.三岁,古义为多年;今义是表年龄。D.信誓,古今义均为“誓言”。
4.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
例:微斯人,吾谁与归
A.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B.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C.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D.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式的把握。例句为宾语前置句,四个选项中只有A项“秋以为期”是宾语前置句。
二、课内阅读
阅读《氓》,完成下面的问题。
5.对这首诗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一个被遗弃女子的自诉,她叙述了自己从恋爱、结婚到被遗弃的过程,对负心的丈夫充满着怨愤,最后她从痛苦中醒悟过来,表示要坚决地同他一刀两断。
B.此诗通过氓和被遗弃女子两个形象的鲜明对比,谁真谁假,谁善谁恶,谁美谁丑,是很清楚的。当时男女不平等的社会真实面貌,如在目前。
C.氓“婚前是羊,婚后是狼”,这个比喻,既形象,又确切。氓的形象,是夫权制度的产物,是商人唯利是图的产物。
D.本诗大体按照事件发展顺序,采取概括叙述的方式,把恨与悔的感情熔铸于叙事、议论之中,较细腻地刻画了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并展现了她的坚强性格。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分析与鉴赏。应为:采取概括叙述与细节描写相结合的方式。
6.诗歌的最后一章中“淇则有岸,隰则有泮”两句采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具有怎样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诗中的“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是反比,说明氓的变心是无边无际不可捉摸的。这对塑造形象,突出主题,加强诗的思想意义和艺术魅力,都起了积极作用。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这句诗歌运用的是对比衬托的手法,目的是塑造形象、突出主旨,加强诗歌的思想意义和艺术魅力。(共45张PPT)
《导学案》新教材·语文
选择性必修下册
第一单元
第1课 氓 离骚(节选)
氓
课前自主预习
同“非”,不是
同“吁”,感叹词
同“毋”,不要
同“脱”,脱身
同“畔”,边、岸
一直到,直送到。
把……作为。
眼泪。
财物。
泛指多年。
助词,用在句首或句中,
起加强语气的作用,无实义
动词,乘坐
动词,充满
动词,承载
名词,年
动词,登上
动词,乘坐
介词,趁着
动词,说
名词,言论,诗中指预兆
助词,没有实义
名词,字
动词,无、没有
动词,浪费
动词,倒下
名词作状语,很早,很晚
形容词作动词,变黄
数词活用为动词,不专一
数词活用为动词,反复无常
宾语前置句,即“以秋为期”
主谓倒装句,即“其德二三”
课堂任务学习
日复年复,怨情顿生
“矣”字语气更重,
语调更高
静心反思,感慨万千,
情绪由激动转为平静
答案
答案
答案
答案
答案
答案
答案
答案
读写能力提升
答案
随堂任务作业
解析
答案
解析
答案
解析
答案
解析
答案
解析
答案
解析
答案
本课结束
号
m-0
向同回
答案
点击核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