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2020-2021学年六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五四学制)

文档属性

名称 9《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2020-2021学年六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五四学制)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五四学制)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3-30 16:26:48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十六年前的回忆》
李星华
一、教学目标
(一)积累文中生字词,熟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二)梳理“我”对父亲的情感认识的变化过程,把握文章的写作顺序,体会前后呼应的表达效果;
(三)品读文章,掌握文章刻画人物的方法;
(四)体会李大钊的性格特征和精神品质,培养爱党爱国的情怀。
二、教学重点
(一)积累文中生字词,熟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二)梳理“我”对父亲的情感认识的变化过程,把握文章的写作顺序,体会前后呼应的表达效果;
(三)体会李大钊的性格特征和精神品质,培养爱党爱国的情怀。
三、教学难点
(一)体会前后呼应的表达效果;
(二)品读文章,掌握文章刻画人物的方法。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人生的目的,在发展自己的生命,可是也有为发展生命必须牺牲生命的时候。因为平凡的发展,有时不如壮烈的牺牲足以延长生命的音响和光华。绝美的风景,多在奇险的山川。绝壮的音乐,多是悲凉的韵调。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中。”——同学们,看这段让人热血沸腾的文字,这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先生所写的《牺牲》中的一段话,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今天我们就通过李大钊先生的女儿李星华的回忆来认识这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
(二)文学常识
1.人物简介
李大钊(1889—1927),字守常,河北乐亭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新文化运动和“五四”爱国运动的直接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和早期领导人,对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起过重要作用。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李大钊代表党中央指导北方的工作。在党的二大、三大和四大,他都当选为中央委员。1926年3月,李大钊领导并亲自参加了北京人民反对日、英帝国主义和反对军阀张作霖、吴佩孚的斗争。北洋军阀段祺瑞执政府制造了“三一八”惨案,北京一片白色恐怖。李大钊在极端危险和困难的情况下,继续领导党的北方组织坚持革命斗争。
2.背景资料
1927年,军阀张作霖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率兵进关,占领河北、山东等地,以武力威胁正在胜利北伐的国民革命军,还下令通缉在北京坚持革命斗争的共产党领导人李大钊同志。但李大钊同志毫不畏惧,在极端危险的情况下仍然留在北京从事革命工作。1927年4月9日李大钊被张作霖逮捕,受尽酷刑,始终坚贞不屈,在狱中继续领导党的工作,4月28日被绞死。
(三)预习检测
1.请准确读出下面加点字
蹲(dūn)
霖(lín)
阎(yán?)
瞅(chǒu)
拴(?shuān)
书籍(?jí?)
慈祥(cí
xiáng)
军阀(fá)
严峻(jùn)
僻静(pì)
皮靴(xuē)魔鬼(mó)
侦探(zhēn)
残暴(cán
bào)
匪徒(fěi)
棉袍(páo)
绞刑(jiǎo)
乱蓬蓬(péng?)
2.多音字辨析

3.请说一说下面词语的意思
被难:因灾祸或重大变故而丧失生命。
含糊:指叙述得模糊,不清楚。
严峻:严厉,严肃;严重。
会意:领会别人没有明确表达的意思。
沉着:镇静,从容,不慌不忙的样子。
一拥而入:形容很多人同时闯进门来。
怒气冲冲:形容盛怒的样子。
(四)初读感知
默读课文,思考,本文回忆了哪些事情?请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在不同的阶段,“我”的情感态度有什么变化?请用准确的词语进行描述。
明确:
被捕前,父亲从容工作。——不理解
被捕时,父亲处变不惊。——恐惧
法庭上,父亲沉着镇定。——理解、勇敢
父亲遇难后,全家悲痛。——悲痛万分
时间顺序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简单了解了本文的主要内容,今天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这篇文章。
(二)品读探究
请圈画出描写李大钊语言、动作、神情的语句,读一读,说说从中可以看出他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
明确:
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
(语言描写,父亲明知形势严峻,处境万分危险,但他将革命事业看得比生命还重,决不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表现了他对革命高度负责、舍身忘我的精神。)
“没有什么,不要怕。星儿,跟我到外面看看去。”
(语言描写,在巨大的危险面前,父亲仍旧安抚女儿,表现出父亲的慈爱)
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支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
(神态描写,父亲对敌人的到来早有准备,表现出父亲面对险境时的从容不迫。)
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外貌描写、神态描写,父亲在狱中一定饱受折磨,但依旧“平静而慈祥”,表现出父亲坚强和从容不迫,“慈祥”中饱含着对亲人的爱)
总结:这是一位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舍身忘我、坚强不屈的革命英雄,也是一位慈爱的父亲。
(三)精读赏析
1.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何特点?这样写有何作用?
明确:
首尾呼应。“昨天是4月28”强调了父亲被难的时间,说明这一天让作者印象深刻,永远难忘,照应了文章的开头。这样写更加突出了作者对父亲被害的事情记忆深刻,也表达了作者对父亲深深的怀念。
总结:前后照应可以使文章浑然一体,内容完整,结构严谨,搭配衔接,增强文章的真实感和感染力,以更好地表达文章中心,使文章表达的意思更加有力,感情更加强烈。
2.你还能找出文中相互照应的句段吗?
明确:
“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与前文中的“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相照应。
“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与前文中的“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相照应。
(四)研读体会
文中多次使用了对比的手法,请浏览课文找一找,思考其作用。
明确:
父亲是很慈祥的,从来没骂过我们,更没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父亲对子女态度的前后对比,表现出现在形势极度紧张和危险,父亲的工作十分繁忙,而且严格保守党的秘密)
“什么?爹!”我瞪着眼睛问父亲。
“没有什么,不要怕。星儿,跟我到外面看看去。”
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支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我紧跟在他身后,走出院子,暂时躲在一间僻静的小屋里。
一会儿,外面传来一阵沉重的皮鞋声。我的心剧烈地跳动起来,用恐怖的眼光瞅了瞅父亲。
(“我”的惊恐与父亲的镇定形成对比,表现出父亲的沉着、从容)
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支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我紧跟在他身后,走出院子,暂时躲在一间僻静的小屋里。
“不要放走一个!”窗外一声粗暴的吼声。穿灰制服和长筒皮靴的宪兵,穿便衣的侦探,穿黑制服的警察,一拥而入,挤满了这间小屋子。他们像一群魔鬼似的,把我们包围起来。他们每人拿着一支手枪,枪口对着父亲和我。
(父亲的镇定和敌人的气势汹汹形成对比,“我”与父亲两人和敌人的兴师动众形成对比,表现出敌人的穷凶极恶,父亲的沉着、冷静、坚强)
“不许乱喊!”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
(父亲的沉着与法官的蛮横形成对比,表现出父亲的从容不迫)
“什么?爹!”我瞪着眼睛问父亲。
一会儿,外面传来一阵沉重的皮鞋声。我的心剧烈地跳动起来,用恐怖的眼光瞅了瞅父亲。
“是的,我是最大的。”我怕父亲说出哥哥来,就这样抢着说了,我不知道当时哪里来的机智和勇敢。
(“我”之前的畏惧和现在的勇敢形成对比,表现出“我”对父亲的理解,更表现出父亲对“我”的影响之大)
(五)主旨概括
本文回忆了父亲被捕前后的过程,从女儿的视角,还原了一位革命先烈在危难时刻为了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从容赴死的感人形象。文章用朴实的语言,表达了“我”对父亲位理想现身的精神的理解、敬佩,表达了对反对派残杀革命者的痛恨,以及对父亲的深切怀念。
(六)拓展延伸
清明将至,生活在今日富强之中国,不禁缅怀先烈。如果你去李大钊纪念堂,你会对他说什么。
(七)板书设计
十六年前的回忆
李星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