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文学常识】孟子,名轲,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被推尊为“亚圣”。《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
舜发于畎(quǎn)亩之中,傅说(yuè)举于版筑之间,
胶鬲(ɡé)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兴起,指被任用。
选拔,任用。
【原文呈现】
田地。
捣土用的杵。
集市。
舜从田地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
胶鬲自鱼盐贩中被举荐,管夷吾从狱官手中释放出来,进而得到任用,孙叔敖从隐居的海边被召为相,百里奚从集市中被赎出而用为大夫。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空(kònɡ)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
使他身处贫困之中,使他做事不顺,(通过这些)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以不断增加他的才干。
违背。
使……经受饥饿之苦。
使……痛苦。
材资缺乏。
增加。曾,同“曾”。
使……劳累。
扰乱。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bì)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一个人常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虑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
(一个国家)在国内如果没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和外患的侵扰,这个国家就往往容易灭亡。
了解到这一切之后,就会明白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
常常犯错误。
同“横”,梗塞,不顺。
奋起。这里指有所作为。
指在国内。
征验、
表现。
匹敌、相当。
显露、流露。
了解、明白。
同“弼”,辅佐。
指在国外。
【思维导图】
对比论证
个人
(正面)
国家(反面)
举六个人的例子(出身贫贱,历经磨难,增长才干,有所作为)(第1段第1层)
论证“生于忧患”
客观:苦、劳、饿、空乏、行拂乱
主观: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第2段第1层)
入:无法家拂士
出:无敌国外患
生于忧患
举例论证
道理
论证
国恒亡 → 死于安乐
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第1段第2层)
结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第2段第2层)
曾
增
增加
衡
横
梗塞、不顺
拂
弼
辅佐
狱官
守法度的大臣
犯错误
使痛苦(使苦恼)
使劳累
使饥饿
使财资缺乏(使受到贫困之苦)
使震撼
使坚忍
兴起,指被任用
选拔、任用
在国内
在国外
责任,担子
所做的事
违背
扰乱
被难住
奋起。这里指有所作为
征验、表现
显露、流露
了解、明白
匹敌、相当
【名句默写】
(1)必先苦其心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空乏其身。
(2)所以动心忍性,__________________。
(3)人恒过,然后能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4)__________________,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5)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认为,一个人经过磨难砥砺的益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论证了国家会灭亡的原因。
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
增益其所不能
困于心 衡于虑 而后作
入则无法家拂士
入则无法家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所以动心忍性 曾益其所不能
三、文意理解与探究
(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 文章开篇以六位先贤的经历证明:只有出身贫贱的人,才能成就不平凡的事业。
( )
2. 选文第②段先提出中心论点,再论述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内忧外患将导致灭亡。
( )
×
【解析】“只有……才……”所阐述的道理与文章表述和生活实际不一致,说法过于绝对。
×
【解析】“第②段先提出中心论点”表述有误,本段材料论证的中心论点是结尾句——“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 “人恒过,然后能改”是成就人才的前提条件;“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是成就人才的主观因素。( )
4.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三句,是作者由个人推论上升到国家治理而提出的论断,从正面说明安乐无忧的弊害。( )
×
【解析】成就人才的前提条件是“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
【解析】这一句从反面论证安乐无忧的弊害。
5. 作者从个人和国家两个不同角度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
( )
6. 文章将列举事例和阐述道理相结合,逐层推论,结构紧凑,论证缜密。( )
√
√
使痛苦(使苦恼)
犯错误
违背
奋起。这里指有所作为
使他的筋骨感到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身处贫困之中。
这样以后(人们)才会明白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
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
选拔、任用
财资缺乏
同“横”,梗塞、不顺
征验、表现
所以,上天要降下重大的责任给这个人,一定先要使他的内心
感到痛苦。
(一个国家如果)在国内没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
在国外没有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和外来祸患(的侵扰),(这个)国家往往
(就容易)灭亡。
集市
同“增”,增加
了解、明白
守法度的大臣
使他身处贫困之中,使他做事不顺。
一个人常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