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节 环境与健康
第2课时 环境污染与健康
第4章 健康与保健
华师版 九年级
1
2
3
4
5
6
7
8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答案显示
习题链接
C
C
A
A
B
9
10
11
C
B
12
C
13
14
C
D
D
1.(中考?广东)饮用了受到生活污水污染的水,可能导致的疾病是( )
A.龋齿 B.糖尿病
C.蛔虫病 D.流行性感冒
C
【点拨】蛔虫病是由病原体蛔虫感染引起的消化道传染病,喝受污染的水可能会得该病。
2.(中考?盐城)近几年,雾霾问题日趋严重。下列做法会加重雾霾的是( )
A.增加绿化面积 B.提倡绿色出行
C.使用太阳能发电 D.焚烧作物秸秆
D
3.环境污染是人类面临的重大威胁,各种污染数不胜数。下列与环境污染都有关的一组是( )
①酸雨 ②潮汐 ③夜盲症 ④水俣病
⑤大脖子病 ⑥痛痛病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④⑥ D.①③⑤
C
【点拨】潮汐、夜盲症、大脖子病与环境污染无关。
4.近些年来,我国不少湖泊发生严重的污染现象,导致淡水藻类大量繁殖,形成水华,一部分湖水变臭,鱼虾难以生存。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 )
A.工业污水的排放
B.森林的乱砍滥伐
C.生物入侵
D.臭氧层的破坏
A
【点拨】工业废水的任意排放、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生活污水的随意排放、含磷洗衣粉的使用都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造成淡水藻类大量繁殖。
5.(中考?太原)下列关于酸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酸雨不仅影响植物的生长,还腐蚀建筑物
B.酸雨主要发生在工厂林立的城市及近邻
C.酸雨可以使河流和湖泊酸化,威胁人们的健康
D.酸雨是工厂排放的烟雾造成的,与机动车排放尾气无关
D
【点拨】由于人类大量使用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燃烧后产生的硫氧化物或氮氧化物,在大气中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后,形成硫酸或硝酸气溶胶,或为云、雨、雪、雾捕捉吸收,降到地面成为酸雨。汽车排放的氮氧化物也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
6.将下列污染原因与结果用线连接起来:
①二氧化碳过量排放 A.酸雨
②砍伐森林 B.土壤和水污染
③核污染 C.放射病和癌症发病率增加
④燃煤排放酸性
物质等 D.温室效应
⑤大量使用农药 E.土地沙漠化
7.某人被毒蛇咬伤后,在医院进行抢救,医生为他注射一种解毒生物制剂,全力挽救他的生命。这种生物制剂最可能是( )
A.抗毒血清
B.麻醉剂
C.毒蛇的血液
D.低浓度的蛇毒素
A
8.(中考?新疆)在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草) ”是两项重要内容,实施这两项措施的首要目标是( )
A.发展畜牧业
B.改善生态环境
C.开展生态旅游
D.增加木材产量
B
【点拨】根据题干信息可知,“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草)”两项措施的主要目的都是为了保护自然环境中的森林和草原,从而改善生态环境,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
9.(中考?郴州)在解决一些环境问题的措施中,不可取的是( )
A.退耕还林、退田还湖
B.利用秸秆生产沼气,解决农村燃料短缺问题
C.制造高效杀虫剂和农药
D.建设太阳能电站,减少燃煤发电
C
【点拨】长期使用高效杀虫剂和农药不但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还容易使害虫形成较强的抗药性。
10.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废电池必须进行集中处理的问题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其主要原因是( )
A.利用废电池外壳的金属
B.防止废电池中的镉、铅等重金属离子污染土壤和水源
C.不让废电池中渗出的电解液腐蚀其他物品
D.回收其中的石墨电极
B
11.“五水共治,治污为先”是浙江省提出改善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政策。为了防止水体污染,你认为下列措施中可行的是( )
A.任意排放工业污水
B.禁止使用农药和化肥
C.生活污水经净化处理后再排放
D.医院污水直接排放到河流中
C
【点拨】生活污水经净化处理达标后再排放,有利于保护水资源。
12.某同学手臂被毒蛇咬伤,为防止蛇毒扩散,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
A.可用止血带扎住被蛇咬伤处
B.可用止血带将受伤手臂包住
C.可用止血带扎住伤口近心端
D.可用止血带扎住伤口远心端
C
【点拨】某同学手臂被毒蛇咬伤,不论是动脉、静脉,还是毛细血管,为防止蛇毒随血液经心脏扩散到全身,紧急处理时,应该用止血带扎住伤口的近心端,才能防止血液流向心脏。
13.重金属污染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隐形杀手”。日本发生过震惊世界的水俣病事件,就是由于工业污染造成了重金属物质汞(甲基汞)在鱼体内积累,人长期食用被污染的鱼后中毒而导致的。在我们日常所使用的普通干电池中,含有汞、锰、镉、铅、锌等重金属物质,废电池丢弃后,这些重金属物质会污染环境。请分析资料回答:
(1)干电池丢弃到环境中后,会造成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重金属通过食物链迁移富集,进入人体。请根据资料在下列方框中填上对应的词:土壤、地下水、动物。
土壤
地下水
动物
(2)为了探究废电池对水体的污染,某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步骤:
①将一节5号电池破碎,浸泡在1 000毫升的清水中2~3天;
②取四个鱼缸,分别标记为A、B、C、D;
③在四个鱼缸中分别放入等量的清洁无污染的河水;
④在四个鱼缸中分别加入50毫升、100毫升、200毫升、400毫升废电池浸出液;
⑤再向各鱼缸中分别放入三条同种且大小相同的金鱼,定时喂养同种饲料,观察并记录情况。结果见下表:
根据以上设计,请评价该实验设计是否合理?为什么?
否(或不合理);未设置对照实验,不能科学地说明问题。
14.(模拟?龙岩)铅污染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隐形杀手”,污染源主要是汽车尾气、家庭装饰品等。铅可能对人体健康有损害,为此进行探究时,科研人员选取30只大小和健康状况相近的小白鼠,并平均分为3组进行实验,实验处理如下表(注:醋酸铅是一种含铅化合物)。30 d后,获得的数据如坐标曲线图所示。
请你回答:
(1)此探究实验的假设是“铅对小白鼠健康有损害”,若实验结果与假设不符时,正确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甲和乙为一组对照实验,其变量为注射剂中的醋酸铅,那么,甲组应注射________________溶液。
多次重复实验
5%葡萄糖溶液
(3)根据下图,得出该实验的结论是:
①由甲曲线和乙曲线可知,铅能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小白鼠体内血红蛋白含量;
降低(或“减少”,
答“影响”不正确)
②由乙曲线和丙曲线可知,小白鼠体内铅的含量越高,其体内血红蛋白含量______________。
越低(越少)
【点拨】(1)实验的结果与假设出现矛盾,可能是实验过程中的某一环节出了问题,所以需要重新进行实验。(2)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铅对小白鼠的健康有损害,所以在设置对照组时,要控制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条件。即除了有无铅的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应该相同,实验变量是铅,所以甲组应注射5%葡萄糖溶液。
(3)比较坐标曲线图可知:①由甲和乙曲线可知,甲小白鼠体内无铅血红蛋白含量几乎不变,乙小白鼠体内含铅血红蛋白含量明显下降,说明铅能降低小白鼠体内血红蛋白含量;②由乙和丙曲线可知,小白鼠体内铅的含量越高,其体内血红蛋白含量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