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地球上的水(水的三态变化)

文档属性

名称 1.地球上的水(水的三态变化)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2-02-07 21:16: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水的三态变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水在自然界有各种形态——云、雾、雨、露、霜、雪、冰、水蒸气……即水在自然界同时以液态、固态和气态存在。
2、水在自然界不断经历着三种状态的循环变化,促进水的三态变化的原因是温度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
1、回忆或观察水在自然界的各种形态——云、雾、雨、露、霜、雪、冰、水蒸气……讨论它们之间变化的原因和条件。
2、寻求水的气态和固态之间变化的证据,尝试自主设计水的气态和固态之间变化的观察实验活动。
3、分析水的各种状态之间变化的过程,整理概括水的三态变化规律。
4、思考有关自然界水的相关问题,并尝试用“水的三态循环”对这一现象做出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观测数据(证据)对科学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2、初步认同物质是不断变化的。
3、初步建立物质不灭的观点。
【教学重点】认识到水在自然界中的各种状态可以互相转变。
【教学难点】对水的三态之间的相互转化做出解释。
【教学准备】
小组:水形态变化的过程及发生变化的条件讨论记录表;
全班:塑料杯1只,冰块1杯,食盐;云、雾、雨、露、霜、雪、冰等自然现象的图片或影像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谈话引入:播放视频小水人(设计意图:激趣,引发学生学习热情)
2、看完后请学生思考:小水人有几种状态变化?(气态、液态和固态)
3、设疑:水的这三种状态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吗?今天,老师和同学们就一起来探究水的三态变化(课件揭题并板书)
二、新课教学
(一)回忆水在自然界中存在的形态并讨论水形态变化的过程及发生变化的条件
1、课件分别出示水的各种形态的图片,请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说水形态变化的名称、状态和产生的季节或一天中的什么时候见到等问题,初步认识和了解水的各种形态。(设计意图:是为了突破本节课的重点,为学生解决水的各种形态变化的过程和发生的条件作铺垫)
2、课件出示“水形态变化的过程及发生变化的条件”学生单独思考2分钟。
(设计意图:让学生有思考余地,知道自己哪些问题能自己解决,哪些不能。使小组合作不流于形式,减少讨论的盲目性。)
3、分发表格,学习温馨提示:四人小组注意分工,大家一起讨论,共同完成表格任务(2——3个水的形态),由组长派一代表记录,听到音乐声响就停止讨论。比一比哪些小组最棒,能最先完成这项挑战。
(设计意图:每小组讨论完成2——3个水的形态变化和改变条件分析的目的是降低难度,既体现小组内的合作又体现组与组的合作。)
4、学生讨论他们变化的过程及发生的条件,并把老师发给的表格填好。
5、师生共同交流。完成课件中的表格(预设也许霜和雪学生不一定回答得出,并出示预先做好的霜的杯子展示给大家,如果学生说出来了就大力表扬)
(二)、水的三态循环
1、大家表现非常出色,下面我们一起来轻松下,看段动画片《为什么会下雨》
2、看完后回答下列问题(课件出示)。一边回答,一边小结水的三态变化图。小水滴还会和地球上的朋友见面吗?(会,又以雨的形态,或者雪、冰雹等,在把幻灯片超链接到表格幻灯片。)一起完成水的三态循环图。
(设计意图:水的三态变化图是本节课的难点,学生独立完成有一定难度,所以由师生共同小结认识,使他们对水的三态循环有初步的认识和理解。)
2、学生思考:是什么原因引起了水的三态变化呢?(热量或者温度的变化引起了水的三态变化)
3、学生思考并能解释为什么海洋中的总不会溢出,河流中的水一直流不完吗?(水循环)学生交流后flash课件演示。
三、课堂小结和课外拓展
1、小结提问:学了这章,你有什么收获呢?然后课件出示小结内容
2、课外探究(课件展示问题):自然界中其他物质是否也象水一样有三态变化呢?同一种物质的三种状态能象水一样同时存在吗?
四、板书设计
水的三态变化
气态
液态 固态
五、教学反思
《水的三态变化》是《温度与水的变化》这一单元学习的小结和综述。学生通过前面学习,已经积累一定的经验。所以我把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放在: 1、回忆或观察水在自然界的各种形态:云、雾、雨、露、霜、雪、冰、水蒸气……。2、分析水的各种状态之间变化的过程,整理概括水的三态变化规律。让学生知道水的三态,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变化的。这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对水的三态之间的相互转化做出解释。
自认为这节课的设计亮点有:
1、课的开始通过小水人拟人化的表演引入課题,提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通过老师的引导和观看一系列的图片资料来帮助学生回忆或观察水在自然界的各种形态。分析云、雾、雨、露、霜、雪、冰、水蒸气……等的状态和看见的时间(季节或一天中的什么时候形成等),使学生很直观地感受所学的知识内容,较容易地掌握水有固态、液态、气态三种形态,每种形态又分别有哪些。为学习水形态变化的过程及发生变化的条件打下了研究基础。
2、 在攻克重点时,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开展探究和实验的学习活动,由于三年级的学生探究能力还有限,而水的形态比较多,全部研究有一定难度,所以每个组研究2——3个,最后汇总,这样既考虑组内合作,又设计组与组合作。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及团队之间的合作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3、为了更好地突破:对水的三态之间的相互转化做出解释,画出水的三态循环图。总结完水形态变化过程和发生变化条件后,播放视频《为什么会下雨》,一方面是调节课堂气氛(小学生注意力其中时间有限),另一方面出于课堂环节顺利过渡考虑。学生对动画片天生比较感兴趣,抓住儿童的这一心里特征,然后再根据动画片中的有关情节设计相应问题,为引出水的三态变化图作出铺垫。特别是“小水滴还会和地球上的朋友见面吗?”这一问题,可以激发学生想象力,答案是肯定能,且有多种方式:雨、雪、冰雹等形态出现。再回到前面水形态变化的过程及发生变化的条件的幻灯片,顺利完成水的三态变化图。也易于学生理解。从而突破难点。
4、在书中的表格基础上添加了水蒸气和冰雹,表面上看增加了学生的负担,但本人认为是出于课的完整性考虑,特别是水蒸气加上很有必要,为小结水的三态变化图很有帮助。
不足出有:
本节课我其实是按照2课时设计的,一堂理论课和一堂作业课,第一节课最多只能上到小结水的三态变化图。所以没有处理好一些细节,时间关系,如没有课堂上叫学生填写书中的表格。本人出于从儿童记忆学角度考虑,是第二节课作业课再叫学生以回忆形式填写,填不出再解释理解。这块内容是难点,连初中生都难于理解,更何况是三年级的小学生啊,所以必须重复讲,如果第一堂课边讲边填未必能理解消化。
关于云、雾、露、雪等自然现象的形成没有播放视频,光看看图片还不够形象。学生还不能掌握。这也是我在本课设计时候遇到的一个难题。我其实网上收集了一些关于这方面的视频,我也很想给学生看,但这样又要花很多时间,下面的视频《为什么会下雨》就不能放了。真有鱼翅和熊掌不可兼得之意。反复思考后才觉得不放前面的这些视频。(如果是平时上课就没有这顾虑了,现在我把这些视频传上,共大家参考)
课堂中犯了个小失误,冰雹产生的季节说错了,对于冰雹说实话自己没有亲眼目睹过,更没有在夏天看到下冰雹,所以比较陌生。说明自己还应该加强科学专业知识的学习。“学无止境”作为老师更应该如此,为学生作出表率。
由于本人能力有限,就像“青菜和萝卜各有所好”不可能满足每位听课老师的“口味”在这里表示遗憾。以后尽量多上大家都喜欢的“好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