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一)
“老班长,你吃啊!我们抬也要把你抬出去!”我几乎要哭出来了。
“不,你们吃吧。你们一定要走出草地去!见着指导员,告诉他,我没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没把你们照顾好。看,你们都瘦得……
老班长用粗糙的手无力地抚摸我的头。突然间,他的手垂了下去。
“老班长!老班长!”我们失声地叫着。但老班长,还是慢慢地闭上了眼睛。
我们扑在老班长身上,抽噎着,很久很久。
擦干了眼泪,我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地包起来,放在贴身的衣兜里。我想,等革命胜利以后,一定要把这个闪烁着金色光芒的鱼钩送到革命烈士纪念馆去,让我们的子孙都来瞻仰它。
1.老班长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瞻仰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3.全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艰苦而诗意
有一幅肖像画,比世界名画更加打动我。
是一个女人的肖像。花白短发,额头上密密的皱纹,像树木的年轮,宽松的双层眼袋,盛接了漫长岁月中不曾淌下的泪。抿紧的嘴唇,唇边一粒黑痣,清晰可见。目光凝滞,仍能看出清秀的脸廓。红黑横纹的棉质衫,提亮了画的基调。
当年的美术老师说过一句话:有机会,画画你们的母亲吧,你会发现,你竟不认得她!
的确,很少有孩子像母亲打量你一样,细细地打量过母亲,像母亲凝视你一样,久久地凝视母亲。
打动了我的这幅画,正是儿子为母亲所作,这位89岁的高龄模特是老年痴呆症患者,每到后半夜都要起身坐着,必须有人看管陪伴。60多岁已退休的儿子,责无旁贷。
与所有患者的症状相同,老人家昼夜颠倒,到处乱走,大小便不能自理,动辄打人骂人……身边一刻都不能离人。为她做任何事,她都没有反应。这样的日子,是叫人崩溃的。
与所有的陪伴者不同,在备受煎熬的一夜一夜,儿子选择了摊开纸笔颜料,为母亲画画。这时的母亲出奇地安静。老太太曾是个才女,那一刻,也许她回到了当年教儿子习字作画的情境之中。夜深人静,儿子用母亲喜欢的方式陪伴她,在她身旁写字、画画……这样的夜晚,有些许诗意!
也是一对母子。
90后小伙子追随母亲的手艺,在杭州最繁华商厦的门口摆个摊,做精工织补。
从早到晚,坐在大理石柱墩上等他们的顾客。身边走过成千上万的人,很少有人看他们一眼。大理石上坐着,夏天火烫,冬天冰凉,工作条件艰苦。
最近他接了单织补车篷的活,那是辆奔驰敞篷车,倒车时车篷划破了三个口子,车主没去汽修店,而是辗转找到了已成为业界达人的母子俩,为车篷织补。
母子俩坐飞机“出差”青岛,事先配好三四种粗细不同的黑线,认真研究车篷布料的纹路,根据车篷本来的经纬线,一根一根,一下一下,来回织补。这技术,恰似“勇晴雯病补雀金裘”。
多么纤巧的手,多么诗意的活儿!虽然,侧身站立干活,非常辛苦。
人们向往诗意的生活!然而诗意不是刻意。只要真心、用心,艰苦的生活,自带诗意。
4.结合文意,写出下面词语的意思。
(1)凝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责无旁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段中“出差”这个词用了引号,它的作用是(
)
A.表示特定的称谓
B.表示特殊含义
C.表示引用的部分
D.表示讽刺或否定
6.“勇晴雯病补雀金裘”是哪部名著中的情节?(
)
A.《水浒传》
B.《西游记》
C.《三国演义》
D.《红楼梦》
7.当年美术老师叫“我们”画自己的母亲有什么言外之意?(
)
A.老师要训练“我们”画人物肖像的技法。
B.“我们”很少有机会画自己的母亲。
C.提醒“我们”要多关心自己的母亲。
D.画自己的母亲虽然辛苦,但充满诗意。
8.儿子每晚陪伴母亲明明是备受煎熬的,但作者又说“这样的夜晚,有些许诗意”。又如摆摊的母子明明工作非常辛苦,但作者又说这是“多么诗意的活儿”。这样写矛盾吗?请选择其中一处谈谈你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9.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三)
没有工具,干什么都困难重重。我几乎花了一年工夫才完全布置好我那个用栅栏围起来的小小的住所。那些尖桩或者圆桩沉得很,我要使出全力才举得起来。我花了好长的时间才砍下那些木材,并且在林子里加工好,再花上更长的时间把它们运回家。也就是说,我需要花两天时间砍成一根木桩并运回来,在第三天才把它打进地里。我最初用一根很沉的木棒打桩,后来想到了用铁撬棒打。尽管如此,打起桩来还是很费劲,而且非常麻烦。
但是,我既然不得不干这活儿,又有的是时间,有什么必要介意呢?这活儿要是干完了的话,除了在岛上转悠,寻找吃的以外,那我也没有其他的事可干了。
10.片段中主人公的名字叫___________,他克服的困难是______________。
11.读画横线句子,联系上文,想一想,主人公面对困难时的心态是(
)
A.忧伤、恐惧
B.沮丧、绝望
C.积极面对
D.无所谓
(四)
饺子的来历
对于饺子的来历,史料记载和民间传说颇多。
早在三国时期的《广雅》一书就提到过这种食品。据考证:它是由南北朝至唐朝时期的“偃月形馄饨”和南宋时的“燥肉双下角子”发展而来的,距今有1400多年的历史。清朝有关史料记载说:“元旦子时,盛馔(zhuàn)同离,如食扁食,名角子,取其更岁交子之义。”又说:“每届初一,无论贫富贵贱,皆以白面做饺食之,谓之煮饽饽,举国皆然,无不同也。富贵之家,暗以金银小锞(kè)藏之饽饽中,以卜顺利,家人食得者,则终岁大吉。”这说明新春佳节人们吃饺子,寓意吉利,以示辞旧迎新。《清稗类钞》中说:“中有馅,或谓之粉角。而蒸食煎食皆可,以水煮之而有汤叫做水饺。”千百年来,饺子做为贺岁食品,受到人们喜爱,相沿成习,流传至今。
除史书记载外,民间还另有一则传说。从前有个皇帝,整天不理朝政,只顾寻欢作乐,闹得国家贫穷,百姓怨声载道。一天,奸臣潘奇叩见皇上,说“人若能吃百样饭,就可增寿延年成神仙,皇上可下令在各地招选名厨,让他一日三餐做新样,吃到百种饭,不就如愿以偿了吗?”皇上听后,即出告示,举国招选。
不几日,各地厨师来到京里,经殿试,苏巧生被选上。从此,苏巧生凭高超技艺为皇上做了九十九个花样的饭菜,皇上很满意。这一夜,苏巧生很高兴。心想明天再做一样饭就可回家与亲人团聚了。但到做饭时,竟不知该咋做最后一顿饭。他想到自杀逃跑,还想到毒死这个吃喝人民血肉的昏君。正在悲伤的时候,突然看到菜案上有些剩下的羊肉和菜,便举刀把羊肉和菜一起剁碎,胡乱搁上调料,用白面皮包了许多小角子,然后放在开水锅里煮熟,当成最后一样饭给皇上端去。苏巧生正木呆呆地坐着等死,谁知皇上吃了这餐饭后,竟穿着睡衣跑进厨房说:“今日这顿饭最香,这叫什么名字?”苏巧生听罢,长长地叹了口气,随后抬头看见这种扁扁的东西,信口答道:“这是民间上等品———扁食。”皇上又留苏巧生继续给他做饭,巧生对这个贪得无厌的昏君气愤极了,第二天便偷偷地溜走了。后人为了纪念这位厨师,就学着包扁食吃。这样,一代一代,一直流传到了今天。
饺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食品,深受老百姓的欢迎,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每逢新春佳节,饺子更成为一种应时不可缺少的佳肴。
12.给加点字注音。
偃月(___)
记载(___)剁碎(___)奸臣(___)
佳肴(___)
13.根据意思写词语。
(1)按所希望的那样得到满足。指愿望实现。(________)
(2)怨恨的声音充满道路。形容人民群众普遍强烈不满。
(________)
(3)贪心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
(________)
14.“饺子”最初被叫做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文章从哪两方面介绍了饺子的来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五)
粽子里的乡愁(节选)
异乡客地,越是没有年节的气氛,越是怀念旧时代的年节情景。
端午是个大节,也是母亲大忙特忙、大显身手的时刻。想到她灵活的双手,裹着四角玲珑的粽子,就好像马上闻到那股子粽香了。
母亲的粽子,种类很多,莲子红枣粽是素粽,只包少许几个。荤的豆沙粽、猪肉粽、火腿粽可以供祖先,供过以后称谓“子孙粽”。吃了将会保佑后代儿孙绵延。包得最多的是红豆粽、白米粽和灰汤粽。一家人享受以外,还要布施乞丐。母亲总是为乞丐大量地准备一些,美其名曰“富贵粽”。
我最喜欢吃的是灰汤粽。那是用旱稻草烧成灰,铺在白布上,拿开水一冲。滴下的热汤呈深褐色,内含大量的碱。把包好的白米粽浸泡在灰汤中一段时间(大约一夜吧),提出来煮熟,就是浅咖啡色带碱味的灰汤粽。那股子特别的清香,是其他粽子所不及的。我一口气可以吃两个,因为灰汤粽不但不碍胃,反而有帮助消化之功效。过节时若吃得过饱,母亲就用灰汤粽焙成灰,叫我用开水送服,胃就舒服了。完全是自然食物的自然治疗法。几十年来,一想起灰汤粽的香味,就神往童年与故乡的快乐时光。但在今天到哪里去找旱稻草烧出灰来冲灰汤呢?
端午节那天,乞丐一早就来讨粽子,真是门庭若市。我帮着长工阿荣提着富贵粽,一个个地分,忙得不亦乐乎。乞丐常常高声地喊:“太太,高升点(意思是多给点)。明里去了暗里来,积福积德,保佑你大富大贵啊!”母亲总是从厨房里出来,连声说:“大家有福,大家有福。”
乞丐去后,我问母亲:“他们讨饭吃,有什么福呢?”母亲正色道:“不要这样讲,谁能保证一生一世享福?谁又能保证下一世有福还是没福?福要靠自己修的。时时刻刻要存好心,要惜福最要紧。他们做乞丐的,并不是一个个都是好吃懒做的,有的是一时做错了事,败了家业。有的是上一代没积福,害了他们。你看那些孩子,跟着爹娘日晒夜露地讨饭,他们做错了什么,有什么罪过呢?”母亲的话,在我心头重重地敲了一下。
如今,每年的端午节来临时,我很少吃粽子,更无从吃到清香的灰汤粽。母亲细嫩的手艺,和琐琐屑屑的事,都只能在不尽的怀念中追寻了。
16.选择加点字的正确意思填在括号里。
大显身手(______)
A.有名声、地位、权势的
B.表现
C.明显
门庭若市(______)
A.市场
B.城市
C.行政区划单位
17.端午节是在我国农历的__________,这个节日的习俗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为节日赋诗也是我国的文化传统,下面描写端午节的诗句是(____
__
)
A.玉颗珊珊下月轮
B.春风送暖入屠苏
C.碧艾香蒲处处忙
18.母亲的粽子种类很多,本文主要介绍了__________的制作方法,这种粽子有__________的作用。
19.“母亲总是为乞丐大量地准备一些,美其名曰‘富贵粽’。”联系上下文,这句话中“美其名曰”的用意在于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中可以体会到母亲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
20.简要说一说“母亲的话,在我心头重重地敲了一下”中“敲”字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六)
在世界时装之都巴黎,顾客瑟琳娜走进时装店。店员带她进了间被称为“智能试衣室”的房间。房间里空无一物,四周是与人同高的巨大电子幕墙。接下来,瑟琳娜小姐居然在四周的电子幕墙上看到了商店里所有款式的白色长裤。瑟琳娜小姐选中其中一条后,霎时,电子幕墙上出现了一个和她身形尺寸一模一样的虚拟模特,甚至连面容也一模一样。虚拟模特穿上选中的白色长裤,并向瑟琳娜小姐滚动显示了不同角度、不同姿态时的整体形象和服饰效果。这让瑟琳娜小姐惊喜万分。因为她不仅再也不用经历那种因为脱衣、穿衣带来的尴尬和麻烦,而且可以更清晰、更自由地欣赏和感受服装的魅力。
21.“……甚至连面容也一模一样。”这句话中“甚至”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让我们进一步感受到“智能试衣室”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假如你是学校《科技小报》的一名小记者,现请你依据短文内容编一则不超过40字的短讯来报导“智能试衣室”,你会如何撰稿?
____________________
23.随着科技的发展,更多的智能产品会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在你的想象中会出现智能_____________,它的功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
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期,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xī
jí)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bǔ
fǔ)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祖逖24岁的时候,有人推荐他去做官,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后来,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起担任司州主簿。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
剑声铿锵。冬去春来,
寒来暑往,
从不间(jiān
jiàn)
断。功夫不负有心人,
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
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司空,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24.这个故事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请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5.用“√”给文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6.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1)贫乏: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2)辅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3)欣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7.请你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八)
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我奇怪地问他∶“爹,为什么要烧掉呢?怪可惜的。”
待了一会儿,父亲才回答∶“不要了就烧掉。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
父亲是很(
)的,从来没骂过我们,更没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
)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
)地回答我。
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才过了两天,果然出事了。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第二天,父亲才知道他被抓到警察厅里去了。我们心里都很不安,为这位工友着急。
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
)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28.根据原文内容,在横线上一次填入最恰当的一组词是(
)
A.慈爱
耐心
含糊
容易
B.慈爱
细心
含糊
容易
C.慈祥
耐心
含糊
轻易
D.慈祥
耐心
模糊
轻易
29.选段主要写谁(
)。
A.父亲
B.我
C.母亲
30.用“﹏﹏”画出与文中画线句子相互照应的句子。
31.父亲整理书籍、文件时对我的提问所表现出来的“______”回答和平日“______”讲解形成了鲜明的_______,表现出他对亲人的______和对工作的_______。
32.“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句话的意思是(
)
A.母亲应该知道现在是什么时间。
B.母亲应该知道现在的局势与父亲工作的重要性。
C.母亲应该知道现在父亲的职责。
33.选段的第六自然段主要是从(_______)来描写父亲的。“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是(________)句,改成陈述句是_____________。从中可以看出父亲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九)
(片段一)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儿合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嘴里塞灌呢!(选自沈从文《腊八粥》)
(片段二)腊月三十的除夕之夜,欢乐而又庄严。阖家团聚包饺子,谁吃到包着制钱的饺子最有福,一年走红运。……等到打更的人敲起梆子,梆声中才能锅里下饺子。院子里放鞭炮,门框上贴对联,小孩子们在饺子下锅之前,纷纷给老人们磕辞岁头,老人要赏压岁钱,男孩子可以外出,踩着芝麻秸到亲支近脉的本家各户,压岁钱装满了荷包。(选自刘绍棠《本命年的回想》)
(片段三)对联也是过年不可缺少的重要物品。那时候的对联和现在不同,都是买来大红纸请人手写的。父亲的书法很好,是我们村里知名的先生,所以到我家来求父亲写对联的人都排成了队,过年的这两天是父亲最忙碌的时候。我在旁边地看着那黑亮亮的毛笔字写在红纸上,有说不出的羡慕。当红红的对联贴到墙上门上,那个喜庆啊,年的气氛立刻就出来了。(选自老舍《过年》)
34.(信息提取)请根据以上三个片段,照样子完成填空。
片段一写的是腊八节喝腊八粥的故事。
片段二写的是_______
_
片段三写的是____________
这些都是描写___________
35.(把握要点)在以上三个片段中,各有一个体现出传统节日风俗习惯的事物,它们分别是(
)
A.腊八粥、饺子、对联
B.小米饭、饺子、对联
C.腊八粥、鞭炮、对联
D.对联、饺子、腊八粥
36.(感受方法)读三个片段,想一想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详细的,完成练习。
A.通过具体事例和描写人物的神态、心理把事情写详细。
B.通过场景和描写人物的言行表现民风民俗。
C.用拟人的方法描写食物的色、香、味,令人垂涎三尺。
片段一______
片段二____
片段三____
37.(迁移运用)请仿照相关片段的写法,从下面的词语中任选一个,试着写一写。
月饼
粽子
元宵
赛龙舟
猜灯谜
舞狮子
______________
(十)
①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②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38.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忘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9.画“_____”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具体描写了鼓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展现了安塞腰鼓的舞蹈场面。下列词语对这一场面概括不恰当的是(______)。
A.气势磅礴
B.刚劲激昂
C.温婉含蓄
D.粗犷豪放
40.从第②段中找出三组体现状态变化的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中我们能体会到安塞腰鼓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十一)
他妈妈正拿起一把锅铲在粥里搅和。锅里的粥也像是益发浓稠了。
“妈,妈,要到什么时候才……”
“要到夜里!”其实他妈妈所说的夜里,并不是上灯以后。但八儿听了这种松劲的话,眼睛可急红了。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
“那我饿了!”八儿要哭的样子。
“饿了,也得到太阳落下时才准吃。”
饿了,也得到太阳落下时才准吃。你们想,妈妈的命令,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难道还能设什么法来反抗吗?并且八儿所说的饿,也不可靠,不过因为一进灶房,就听到那锅中叹气又像是正在嘟囔(nǎng)的东西,因好奇而急于想尝尝这奇怪东西罢了。“妈,妈,等一下我要吃三碗!我们只准大哥吃一碗。大哥同爹都吃不得甜的,我们俩光吃甜的也行……
妈,妈,你吃三碗我也吃三碗,大哥同爹只准各吃一碗,一共八碗,是吗?”
“是啊!孥(nú)孥说得对。”
4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合拢—(____________)
浓稠—(____________)
搅拌—(____________)
好奇—(____________)
42.如果用两个四字词语来形容一下八儿对腊八粥的期待,这两个词语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3.根据选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选文第一句采用排比的修辞手法,选取三个不同年龄段的人对腊八粥的态度,来说明腊八粥受所有人喜爱。
B.选文第二句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来说明腊八粥的制作过程。
C.“喜的快要发疯了”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来形容八儿对腊八粥的喜爱和期盼。
D.“塞灌”写出了人们吃腊八粥时的痛快淋漓。
44.选文是通过什么描写来表现八儿对腊八粥的期待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45.小朋友,你喜欢吃腊八粥吗?写一写你吃腊八粥的心情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十二)
闽西的永定土楼,特别是圆形住宅(圆楼),以悠久的历史、宏大的规模、精巧的结构、独特的风格扬名于世。优美而壮观的永定土楼,掩映在青山绿水之中,有如从地下冒出来的自然生长的巨大的“蘑菇”,又如自天而降的黑色的“飞碟”,环形的屋顶飘浮在烟雾中。仅以永定区古竹乡井头村的深远楼为例,楼里三圈,直径80米,周长250米;外围四层,房子260间;中圈二层,房子60间;里圈一层,房子8间。共有房子328间,里头住着80房500人。尤其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偌大一座城堡式的高大建筑,不用一根钢筋,一包水泥,一块砖石,全以一担担黄土堆集而成,自明迄今,始终完好如新。闽西这一带的土楼,不愧为中国古建筑中的奇葩。外国人参观后也赞叹道:“这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区建筑模式。”
46.短文说明了闽西土楼的什么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47.画“_____”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和_______的说明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4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深远楼只用黄土堆集而成令人不可思议
B.深远楼历史悠久,历经岁月的洗礼依旧坚固无比,是很平常的现象
C.短文中的“蘑菇”和“飞碟”突出了永定土楼的优美和壮观
D.在外国人眼里,闽西这一带的土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区建筑模式
(十三)
没有工具,干什么都困难重重。我几乎花了一年工夫才完全布置好我那片用栅栏围起来的小小的住所。那些尖桩或者圆桩沉得很,我要使出全力才举得起。我花了好长的时间才砍下那些木材,并且在林子里加工好,但是把它们运回家去的时间更要长得多。所以我需要花两天时间砍成一根木桩,把它运回家,在第三天才把它打进地里。为了打桩,我先用一根很沉的木棒,后来想到了用铁撬棒打。尽管如此,打起桩来还是很费劲,而且非常麻烦。
49.用“ ”画出选文的中心句。
50.为了说明“没有工具,干什么都困难重重”,鲁滨逊举了一个什么例子来说明?
_______________
_
51.选文中有很多词句表现了“困难重重”,请找出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
52.你觉得鲁滨逊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
(十四)
匆匆(节选)
去的尽(jìn
jǐn)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yí
níng)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走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53.用“\”画去括号中错误的读音。
54.仿照例子写词语。
例:轻轻悄悄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55.请联系生活实际,仿照文中画线的句式,也写一写日子的来去匆匆。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十五)
野花虽然细小,可是每一朵都那么骄傲地仰着笑脸,没有任何一朵花嫌自己不够美丽而拒绝开放。淡紫的对对花,浅黄的蒿娥,绯红的野菊通通自由自在地开着,理直气壮地开着,它们都坚信自己是最美的。
一路上到处都是花朵,大片大片燃烧着的野花排山倒海呼啸而来,就像一个人把一生的热情全给了这个季节。
我在草原腹地眺望远方,前面缓坡上浮起一层紫色的雾,走近才看清那里开满了紫色的野花。这不知名的野花每一朵都是由无数细小如米粒的花聚合而成,像一个紫色绒球,十分可爱。
我折了一枝下来,插在我的手提袋上作为装饰。过了一天,到晚上收拾行李时,我发现它居然还很鲜活。过了一夜起来,看见花还是和昨天一模一样。我忍不住拿起来仔细端详,每一朵米粒大小的花仍然倔强地绽开着。
我终于意识到我犯了一个错误,我如此轻易地折下了它,使它离开了属于自己的那片草场。它尽管枯萎得那么慢,那么慢,可还是失去了传播花粉、孕育种子、繁衍后代的机会。
我以爱的名义占有了它,却又毁灭了它。
56.文中画“
”线句子的写作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
57.文中画“﹏﹏﹏”线句子写出了野花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58.文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9.在你的身边也有乱折鲜花的人吗?你会怎样对他们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参考答案
1.金色鱼钩中老班长是个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人。红军老班长照顾三个生病的小红军过草地,他想尽办法钓鱼,煮野汤给战士们吃,自己却一口不吃,最后光荣牺牲的故事,赞扬了革命前辈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2.恭敬地观看
3.《金色的鱼钩》是一篇讲述革命故事的略读课文。它叙述的是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接受党组织交给的任务,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故事,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4.聚精会神地观看,不眨眼睛,神情专注。
自己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
5.B6.D7.C
8.这样写不矛盾。儿子每晚陪伴母亲,为母亲作画,儿子关心母亲,心中充满对母亲的爱,所以这样的夜晚,充满诗意。
9.只要在生活中真心对待别人,用心做好每一件事,纵使窘迫困顿,也一样能过上诗意的生活。在窘迫中追求美好的生活,艰苦的生活自带诗意。
10.鲁滨逊
没有工具
11.C
12.
yǎn
zǎi
duò
jiān
yáo
13.如愿以偿
怨声载道
贪得无厌
14.扁食
15.史料记载和民间传说。
16.
B
A
17.
五月初五
吃粽子
赛龙舟
饮雄黄酒
C
18.
灰汤粽
帮助消化
19.
母亲祈愿吃了“富贵粽”的乞丐能够积福
勤劳能干、心地善良
20.“敲”具有动感,形象地刻画出母亲的话对“我”思想认识上的重要的敲打作用。
21.瑟琳娜对“智能试衣室”智能化水平的惊讶
智能技术水平的先进性
22.示例:“智能试衣室”既改变了人们选衣的方式,又让人清晰地感受到服装的魅力,真是一项惊人的科技成果。
23.
示例:汽车
只需语音操控智能躲避车流
24.闻鸡起舞
25.jí
fǔ
jiàn
26.缺乏,缺少
辅助,帮助
高兴的样子
27.晋代的祖逖在青年时期就立志发奋学习,报效国家,他和好朋友刘琨一起每天在公鸡一打鸣后就起床刻苦学习和训练,练就了一身本领,实现了报效国家的愿望。
28.C
29.A
30.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
31.
含糊
耐心
对比
慈爱
认真负责
32.B
33.语言
反问
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不能离开
对革命工作高度负责、不怕牺牲
34.
除夕夜吃饺子和拜年拿压岁钱的故事。
过年写对联、贴对联的故事。
传统节日里的民风民俗趣事。
35.A
36.
C
B
A
37.月饼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沿传下来,便形成了中秋吃月饼的习俗。月饼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史料记载,早在殷、周时期,江、浙一带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的
“太师饼”,此乃中国月饼的“始祖”。
38.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文中指后生们捶打起鼓就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
39.排比
比喻
流苏
脚步
瞳仁
风姿
C
40.
冰冷
燥热
恬静
飞溅
困倦
亢奋
热烈奔放
41.并拢
粘稠
搅和
新奇
42.
垂涎欲滴
迫不及待
43.C
44.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
45.喜欢,腊八粥里面有很多杂粮,很香很糯。
46.历史悠久、规模宏大、结构精巧、风格独特。
47.举例子
列数字
用具体的例子和具体的数字说明了永定土楼的壮观,增强了说服力
48.B
49.没有工具,干什么都困难重重。
50.布置用栅栏围起来的小小的住所。
51.“花了一年工夫”。
“花了好长的时间”。
“运回家去的时间更要长得多”。
“需要花两天时间砍成一根木桩”。
“打起桩来还是很费劲,而且非常麻烦”。
52.鲁滨逊是一个面对困难毫不气馁,善于开动脑筋,
勇于克服困难,坚持不懈,顽强不屈的人。
53.jìn
yí
54.红红火火
匆匆忙忙
55.上课的时候,时间从老师朗朗的讲述声中过去;奔跑的时候,时间从我们的脚步声中溜过去;做作业的时候,时间从我们的笔尖跨过去。
56.由远及近
57.自信
乐观
58.作者爱上了这些自信、烂漫的野花,但爱需要尊重,不应以爱的名义去占有、毁灭。
59.有。我会对他们说:您好!请不要乱折鲜花,它不也是一条生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