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墨点画山
类 型
水墨画
教 时
1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墨分五色,学会用水墨画工具表现丰富的墨色变化。
过程与方法:在尝试中,体会二次蘸墨法表现墨分五色。欣赏米氏云山的作品,观察侧锋横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欣赏祖国河山,体会江南山川的美感,感受墨点浓淡变化的美感,激发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体验墨分五色
三、教学难点:墨点成山
四、教学准备:
学具:墨砚、水盒、毛笔、预裱宣、生宣纸等
教具:视频、范作、课件、墨砚、水盒、毛笔、预裱宣、生宣纸等
五、制定依据:
内容分析:
本课是三年级第一学期第三单元“走进名作”中的第一课《墨点的趣味》的二度开发内容。本单元是小学阶段的第一次接触水墨画内容,所以在课程设计时,我选择了增加一课时。第一课时,是根据课本上的内容,欣赏大师齐白石作品《蛙声》,从而教授水破墨、墨破水以及笔中水墨的掌握。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不经意的画出浓淡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墨分五色,从而完成一幅山的作品,填补小学阶段用水墨表现山川的空白。
书空山形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念诗后初步表达心中的山形,再以图片欣赏去揭示课题。在教师示范后,学生通过自己尝试二次蘸墨法,感受墨分五色。欣赏米芾和米友仁的作品,从中领略到米氏云山的独特神韵。米氏云山是用大小错落的横点点饰出山的形状,上密下疏,上浓下淡,点与点之间自然随意的留出空隙,表现了烟雨朦胧的江南美景。在示范视频的观看中,发现侧锋横点。再次欣赏我国山川风景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山川的美。
学情分析:
学生天性就是好奇,对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变化抱有浓厚的兴趣。在第一课时,初步感受水墨画的神奇墨韵,通过玩一玩水破墨、墨破水,必然引发学生的学习与实践兴趣,故而增加了一节水墨山水,进一步走近大师,接触水墨山川,这是小学阶段学习的空白。水墨画本身的独到魅力,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内生力。关键在于教师如何用好这两种力,让它融合成学习的合力,达成预设目标。
水墨画是我国的传统艺术,对于三年级大多数学生来说,或许对水墨画的了解知之甚少,但这不是学生学习水墨画的主要困难。因为中国人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一种文化烙印,况且在学生生命成长的初始阶段,中国文化的痕迹时时刻刻伴随在他们的成长四季之中。中国话、中国字、中国建筑、中国的山川流水等,都出自于同宗同源之中,耳濡目染之间渗入骨髓,是不用言语而意会的文化基因。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所以学生学习水墨画是可行的,必须的。
教 学 过 程
时间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2分钟
预备
出示古诗
《鹿柴》、《题西林壁》、《山行》、《望庐山瀑布》
1、念诗
通过念诗,引发学生对山的想象。
9分钟
一、导入与尝试
1、组织书空山形
2、出示山的照片
3、出示课题:墨点画山
4、示范
a、墨中加水使墨色变淡
b、二次蘸墨法画墨点
5、组织学生感受尝试二次蘸墨法表现墨分五色
1、书空山形
欣赏图片
知道课题
看示范
5、尝试体验二次蘸墨法表现墨分五色
通过书空山形,表达自己心中的山形,并通过欣赏山的图片,揭示课题。
通过示范,了解墨分五色,并通过自己尝试,感受二次蘸墨法表现的墨色浓淡变化。
约6分钟
二、欣赏与发现
1、介绍米氏云山
2、示范(视频)
a、侧锋横点画出山的轮廓
b、二次蘸墨法画出墨分五色
播放山的视频
4、组织学生参考扑克牌上的山水图进行讨论
5、出示优秀作业
1、欣赏米氏父子的作品
2、看示范,总结发现技法
3、欣赏视频,初步了解山的特点
4、交流讨论自己的创作想法
5、欣赏作业
欣赏借鉴米氏云山,在观看示范视频中,再次感受二次蘸墨法以及发现侧锋横点。
通过我国美丽的山脉的视频欣赏,体会江南山川的美感,激发对山创作的热情。
约15分钟
三、绘画与创作
1、出示作业要求:
基础层面:
用侧锋横点画出山体
提高层面:
用二次蘸墨画出丰富的墨色
2、教师巡回指导
1、明确作业要求
2、创作作品
出示作业要求,明确努力方向。
约5分钟
四、展示与点评
1、展示作品(长卷)
2、评价要点:
二次蘸墨
侧锋横点
3、点评、总结
1、敲章互评、自评
2、点评
通过自评与互评,感受墨点浓淡变化的美感,增强对水墨画传统艺术的了解和热爱,激发民族自豪感。
相关图片:
示范图例:
参考图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