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长与《山海经》

文档属性

名称 阿长与《山海经》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2-08 12:03: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2张PPT)
导 入
在鲁迅先生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鲁迅除写了自己的老师寿镜吾先生之外,还写到了一个人,她讲的美女蛇的故事真是神秘
莫测,给百草园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那么,她是谁?她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长妈妈曾经讲给我一个故事听:先前,有一个读书人住在古庙里用功,晚间,在院子里纳凉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在叫他。答应着,四面看时,却见一个美女的脸露在墙头上,向他一笑,隐去了。他很高兴;但竟给那走来夜谈的老和尚识破了机关。说他脸上有些妖气,一定遇见“美女蛇”了;这是人首蛇身的怪物,能唤人名,倘一答应,夜间便要来吃这人的肉的。他自然吓得要死,而那老和尚却道无妨 ,给他一个小盒子,说只要放在枕边,便可高枕而卧。他虽然照样办,却总是睡不着,——当然睡不着的。到半夜,果然来了,沙沙沙!门外象是风雨声。他正抖作一团时,却听得豁的一声,一道金光从枕边飞出,外面便什么声音也没有了,那金光也就飞回来,敛在盒子里。后来呢?后来,老和尚说,这是飞蜈蚣,它能吸蛇的脑髓,美女蛇就被它治死了。结末的教训是:所以倘有陌生的声音叫你的名字,你万不可答应他。
本文学习目标:
一:了解刻画人物所选取的典型事例。
二:认识阿长是一位怎样的旧中国
劳动妇女。
三:了解鲁迅对阿长的深厚感情。
四:学习感受生活,学会默读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这样评价鲁迅先生: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
鲁迅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 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 基石。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 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等专集。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 史上的不朽杰作。
作品
《朝花夕拾》,
包括《藤野先生》 、
《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 、
《阿长与〈山海经〉》等回忆性散文。
散文集:
散文诗集:
小说集
《野草》
《呐喊》:
包括《孔乙己》《药》《阿Q正传》《社戏》等14篇
《彷徨》包括《祝福》等、
《故事新编》
1、时间就是生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无异于谋财害命。
2、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3、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愿意挤,总还是有的 。
4、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5、不满是向上的车轮,能够载着不自满的人前进。 6、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7、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8、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了工作上了 。
鲁迅名言
《山海经》
《山海经》是我国第一部描述山川、物产、风俗、民情的大型地理著作,又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神话传说的大汇编。全书共十八篇,分为《山经》和《海经》两个部分。《山经》即《五藏山经》五篇;《海经》包括《海外经》四篇,《海内经》四篇,《大荒经》四篇和又一篇《海内经》。它以描述各地山川为纲,记述了许多当地的神话传说。其中《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共工怒触不周山》、《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大禹治水》、《黄帝擒蚩尤》等神话传说,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因而早已成为全民族的精神财富。
文 鳐 鱼
《帝禹山河图》局部
憎恶 絮说 惶急 辟头
骇人听闻 针灸 疮疤 诘问
惧惮 疏懒 珠玑 霹雳
悚然 笨拙 书斋 船舫
懿德 遗孀 鼹鼠
hài
huáng
chuāng
zēng wù

pī lì
sǒng
jié
dàn

jiǔ

zhuō
zhāi
fǎng

shuāng
yǎn
1926年秋, 45岁的鲁迅先生久病初愈,离开北京到厦门大学任教,非常孤独和寂寞。“这时我不愿意想到目前;于是回忆在心里出土了,写了十篇《朝花夕拾》。” 《阿长与〈山海经〉》这篇怀旧散文,让鲁迅感受到了一种来自童年的、社会底层的力量和慰藉,也让我们看到了底层人民的可贵精神和品格。
探究写作背景,
进一步理解作者对阿长感情。
阿长
阿长(?——1899),鲁迅称她为长妈妈,浙江绍兴人,她是鲁迅儿时的保姆。长妈妈的夫家姓余,有一个过继的儿子,是做裁缝的,她有一个女儿,后来招进了一个女婿。
“长妈妈只是许多旧式女人中的一个,做了一辈子的老妈子(乡下叫做‘妈妈’),平时也不回家去,直到临死。”长妈妈患有羊角风,1899年4月“初六日雨中放舟至大树港看戏,长妈妈发病,辰刻身故。”
请学生看书谈谈长妈妈的外貌特征及来历
初读课文,看看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 “我”对阿长的态度经过了怎么样的变化?
1、人们对长妈妈的称呼以及称呼的由来
2、她外形的特点、不好的习惯
3、懂得许多规矩
4、为我买《山海经》
作者对阿长的态度?
不耐烦、厌烦
空前的敬意
逐渐淡薄、敬意消失
新的敬意
作者欲扬先抑,写知道阿长谋害了“我”的隐鼠时,感情上是“憎恶”她
文章最后以“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结束,表达了作者对阿长的深切怀念之情。
对于阿长的平常举动,“我实在不大佩服她”
对于阿长所懂得的许多规矩,‘哦”也是‘不耐烦的”
尽管在阿长给“我”讲长毛的故事时,“我”也曾“发生过空前的敬意”,但那后来也“逐渐淡漠”了
是因为阿长给“我”买《山海经》,才真正“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甚至连“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重点研读
1、课文围绕长妈妈写了事情哪些是详写?哪些内容略写?为什么这样安排?并勾画文中表示作者情感变化的词语。
概括文章围绕阿长写的事情,重点写的是什么
1、“谋杀”我的隐鼠 (略写)
2、“切切察察”的毛病 (略写)
3、摆成“大”字的睡相 (略写)
4、令人厌烦的种种规矩(较详)
5、“长毛”的往事 (较详)
6、给我买心仪已久的《山海经》(详写)
略写的内容能使人对长妈妈有个初步了解,她的外形特征,真实地反映长妈妈的一些毛病,但这些并不能削弱对阿长妈妈的敬意,而详写买《山海经》事,却令人对长妈妈刮目相看,在作者看来“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情,她却能够做成功”,我们可以想到幼小的鲁迅对长妈妈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1.文章前两段介绍了“长妈妈”称呼的由来,从中可看出“长妈妈”怎样的社会地位?
地位低下,不被人重视
2.文章开头写阿长名字由来的目的是什么?
阿长之所以有这个名字,只是因为她的前任叫这个名字,而大家又叫惯了,并非是她真的叫这个名字。久而久之,她的真名倒无人记得了。作者这样写,形象地刻画出阿长是一个不被人重视、地位低下的劳动人民形象。此外,以写名字的由来开头,还能起到使读者对阿长有个总的印象,从而很自然地引人下文的作用。
1-——5段:作者写了阿长的哪些令“我”讨厌的生活习惯?可看出长妈妈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1、黄胖而矮
2、喜欢“切切察察”
3、对我管束很严
4、睡觉摆”大“字
饶舌多事
不拘小节
不大佩服
6——17段:长妈妈懂得哪些“我”所不耐烦的规矩?从对这些规矩的描写中可以看出长妈妈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烦琐的规矩
迷信而淳朴
善良、关心爱护我
(2)说人死了必须说“老掉了” ……
(1)元旦早晨道恭喜吃福橘……
最让“我”对她产生敬意的是什么事情?
为“我”买回渴慕已久的《山海经》。
阅读19—29段:阿长为鲁迅买《山海经》是文章的主要事件,仔细阅读后,思考下列问题:
重点阅读,分析课文
(1)买《山海经》一事的起因是什么?
(2)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这种想法表现了“我”的什么心理?
(3)当阿长说买来“三哼经”时,我有什么反应?表现出怎样的心情?
(4)“伟大的神力”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5)“这四本书,……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为什么这么说?
“我”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了。
“这渴慕是从一个远房的叔祖惹起来的。”
买《山海经》的起因是什么?
当阿长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 这种想法表现了“我”的什么心理
“我”认为和她说了没什么用处, 但既然来问,又不好不说。之所以这么想是因为阿长不识字,没文化,既不知道《山海经》是本怎样的书,也一向似乎不关心“我”,因此她不会理解“我”渴望得到《山海经》的心情。
这表明“我”对阿长心存隔膜乃至轻视。
当阿长说买来“三哼经”时,我有什么反应?表现出怎样的心情?
“我似乎遇着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
说明“我”听到以后很震惊, 很感动,别人做不到的事,这样一个不识字的普通人居然做到了,“我”由此对她“发生新的敬意了”。
“伟大的神力”是什么意思?“我”为什么说“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伟大的神力”就是指神奇的力量。
“我”对她根本没抱希望,她却给“我”买来了最想要而又最难得到的《山海经》,这在孩童的眼里,似乎“有伟大的神力”。
在你们的童年生活中,有没
有“过这样的一种体验?
“这四本书,……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为什么这么说?
这四本书虽然很粗拙,但却是由没有文化的阿长给“我”买来的,当时给了“我”非常大的震惊,让“我”产生了感激和新的敬意,而且也确是当时“我”渴慕已久而又不可得的。
这件事能表现长妈妈对一个孩子真诚热情的帮助和关爱, 也能表达作者对长妈妈的敬佩和感激。
综前所述, 作者详写买 《山海经》的事件。 同学们,你们能说说作者为什么要详写这件事吗
最后两段:表达了作者
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总结全文
先 扬 后 抑


怀

不太佩服
不耐烦
空前的敬意
新的敬意
憎恶
祝福
称呼及其由来——地位卑贱
外形黄胖而矮——长相丑
1喜欢切切察察
不好的习惯
2限制行动
3睡相不好
许多的规矩
4道恭喜
6“长毛”的故事
7买《山海经》
饶舌多事,
不拘小节
淳朴善良,关心孩子
5塞福橘
(谋害隐鼠)
感动的事情
真诚热情,
乐于助人
很多的道理
一读课文
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用
“阿长是一个 的人”(可以用课文中的词句,也可以自己概括。全方位感知人物,可以从外貌、身份、细节、性格等各方面说。 )
阿长是一个 的人
她是一个连真正名字也没有相貌平平甚至有些丑,饶舌多事、有许多麻烦的规矩、愚昧无知而又迷信的农村劳动妇女,但又有着淳朴、善良、和关心爱护孩子的美德。
人物形象:
阿长是一个不幸的好人,
(1)善良、朴实、真诚、有爱心、民间文化的载体
(2)不拘小节、粗俗、烦琐、愚昧、迷信
作者先写他“憎恶”、“讨厌”阿长,但在结尾处却说“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抒发出一种深沉的怀念之情。你是怎样理解作者的感情?
文章运用了先抑后扬的写法,是为了突出作者对长妈妈的敬佩和怀念之请。先写了她名字的来由,讨厌她的絮叨、对“我”的管束严格、繁多的礼节,其实这一切都是为了反衬后文“我”对她的敬佩和怀念。
小 结
作品的最后两段,表现了鲁迅对长妈妈的怀念、又表现了他内疚、祝愿之情。在鲁迅的人生历程中,长妈妈曾起过那样重要的作用,但他竟不知道她的姓名和经历,这是多么叫人内疚的事情,他所能做的,只有祈祷仁厚的地母,安息阿妈的灵魂。鲁迅对阿长的深沉感情在这里表现得深切感人。
既然作者这么尊敬她,
为何题目直呼阿长?
1.本文前一部分多用抑笔,对她“不大佩服”、“讨厌”、又是“不耐烦”、“麻烦”,倘用“妈妈”称呼,名不符实;
2.将“阿长”与《山海经》连接,看似矛盾,却令人好奇;
3.用“阿”字有亲呢的意味,符合作者当时已经是四十六岁的中年人的口气。
1.在情感变化的过程中,作者究竟要突出对长妈妈的哪种情感呢?
2.那么前文为什么要用如此多的笔墨去写如何“憎恶”“讨厌”阿长呢?有什么作用?
探讨研究
1.为后文的感激、赞颂蓄势,起到了铺垫、衬托的作用,运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
2.为了从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示长妈妈的形象,使其形象更真实、生动、丰满。
刻画人物的方法:
1、描写法:
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2、对比、映衬法:
a.将“叔祖”与长妈妈进行了对比,
突出了长妈妈对“我”的热情和关心。
b.先抑后扬
3、详略得当
刻画人物形象,常用的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指出下列各旬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1)她生得黄胖而矮。( )
(2)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 )
(3)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二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肖像描写
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
新的敬意
热爱关心
孩子
为“我”买
《山海经》
特别的敬意
无知、淳朴
讲“长毛”
的故事
不耐烦
善良真诚
令人厌烦
的规矩
粗俗、
不拘小节
摆成“大”字
的睡相




不大佩服
饶舌多事
切切察察
的毛病
写作手法
“我”的感情变化
人物性格

简析过渡与照应在本文结构中所起的作用。
过渡和照应是记叙文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过渡,是连接段落、层次之间的纽带。一般来说,内容上的转折、叙述中的总分、行文中的起止都要安排过渡。
文章中有过渡性语句,如文中“但是她懂得许多规矩”,“然而我有一时也对她发生过空前的敬意”,“但当我哀悼隐鼠,给它复仇的时候,一面又在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了”等。
也有过渡性段落“这种敬意……我惧惮她什么呢!”这些过渡使文章能够很自然地由一件事写到另一件事,行文紧凑,结构严谨,浑然一体。
照应:
通过照应强调了阿长的不被人重视,地位低下。文中照应的例子很多。照应不是重复,而是对前文内容的补充,前后映衬,加深读者的印象。
是指文章有些内容前后呼应,前面讲了,后面也有着落。如文中在开头写道“也终于不知道她姓什么”,后文是这样照应的,“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
判断正误
(1)《朝花夕拾》是一本散文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也出自这本集子。( )
(2)文中的“我”表示的是采用第一人称叙述,并非真的是指少年鲁迅。( )
(3)鲁迅原名周树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著作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收在《鲁迅全集》里。( )
(4)从题目〈阿长与山海经》可知,课文详写的是阿长买《山海经》送“我”这一件事,其余的都是略写。( )




  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
大堰河,是我的保姆。
她的名字是生她村庄的名字,她是童养媳。
大堰河,是我的保姆。
我是地主的儿子;
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
大堰河的儿子。
大堰河以养育我而养育她的家,
而我,是吃了你的奶而被养育了的,
大堰河啊,我的保姆。
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
你的被雪压着的草盖的坟墓,
你的关闭了的故居檐头的枯死绵瓦菲,
你的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园地,
你的门前的长了青苔的石椅,
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
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
在你搭好了灶火之后,
在你拍去了围裙的炭灰之后,
在你尝到饭已煮熟了之后,
在你补好了儿子们的为山腰的荆刺扯破的衣服之后
在你把夫儿们的衬衣上虱子一颗颗的掐死之后,
在你拿起了今天的第一颗鸡蛋之后,
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
寻找“阿长”:
——回想身边的“阿长”
你觉得阿长像身边的谁?是年迈不识字的老祖母,爱唠叨的母亲,还是爱管闲事的阿姨……
爱的方式有很多种,也许她们的方式是当时的你所不能理解或接受的。但是,有一天,你读懂了她们。
读懂身边的爱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