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同步配套】四年级下册数学 教案+课件+任务单--三角形的认识 第二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同步配套】四年级下册数学 教案+课件+任务单--三角形的认识 第二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3-30 10:16:58

文档简介

三角形的认识第二课时
四年级数学
d
小棒:长度5cm、7cm的各3根
9cm的1根
(可以用吸管、纸条等代替)
----- tP
科技节活动
用小木棒搭支
活动2
请用最少的材料,搭建一个高约0.2米的稳
固支架。看哪个小组搭的支架承受的重物多
架,看谁搭的
支架最稳固
你想怎么搭
HExparimunt+同子图器1杀
源源的支架
什么形状
目 Experiment出情1速你号删刮
稳固呢
嘉嘉的支架
源源的支架
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
小丽
三角形可真稳固!
为什么三角形稳固,四边形
小红
容易变形
小刚
请你从准备好的小棒中,拿出长度5cm
7cm的小棒各两根围四边形,用剩下的三根小
棒围三角形,看看各能围出几个
你发现了什么
气无论怎么围都是同样的三角形
小明
四边形可以围出许多不同形状的。
小明
围来围去只围出了这样的三角形。
角度变化了,形状就变化了
三角形怎么都改变不了形状。
小强
推动上面那根小棒,可以围出
不同形状的平行四边形。
小强

小智
小强
小文
小丽
∠△∠
小雨
小雅
用长度是5cm、7cm、9cm的三根小棒围三角形,
只能围出这一种形状来!结合你刚才摆小棒时的过程,
说说你的感受。
5c
mcq
mc
m
小丽
小智
圖國
观察这些四边
形,你又有哪

些想法呢
小文
小强
小刚
小丽
小强
观察这些四边
形,你又有哪

些想法呢
小文
小强
小刚
小丽
小强
◇A

圖圖


小刚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港珠澳大桥
港珠澳大桥是中国境內
座连接中国香港、广东
珠海和中国澳门的桥隧工
程,位于中国广东省珠江
口伶仃洋区域内,因其超
大的建筑规模、空前的施
工难度以及顶尖的建造技
术而闻名世界。
生活中还有哪些
地方应用了三角
形的稳定性
椅子太摇晃
怎样加固它呢
T
小刚
小丽
3种方法更牢固 为什
小强

2995A
罗3
x出
EpnP子拥长1
小智
嘉嘉的支架
源源的支架
图书馆
源源家


学校
观察嘉嘉回家的路线图,想一想,画一画
①嘉嘉回家的路线有几条
②嘉嘉想快一点到家,你会帮她选择哪条
路线呢 为什么
图书馆
小刚
源源家

i画
小雅
学校
观察嘉嘉回家的路线图,想一想,画一画
①嘉嘉回家的路线有几条
②嘉嘉想快一点到家,你会帮她选择哪条
F路线呢 为什么
图书馆
源源家

i画
学校
观察嘉嘉回家的路线图,想一想,画一画
①嘉嘉回家的路线有几条
②嘉嘉想快一点到家,你会帮她选择哪条
F路线呢 为什么 第五单元第2课时:三角形的认识 第二课时
年级: 四年级 教材版本:人教版
一、教学背景简述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观察、操作、比较,让学生感受并理解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借助生活经验,理解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三角形的稳定性”是在学生掌握了三角形的概念和初步认识了三角形的特征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生活中很多事物都利用了三角形稳定性这一特性,学生在实践活动和日常生活中是具备一定经验的。但是学生对三角形稳定性的认识大多停留在生活经验,对其蕴藏的数学知识并没有太多认识,因此如何引导学生基于生活经验去学习数学知识,是本节课的重要内容。
“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学生虽然不能在学习前进行准确表达,但在实际生活中也具备一定经验,面对一些具体情境时,能够基于经验做出合理选择,因此可以借助其生活经验引导学生逐步进行归纳和总结。
根据学生已有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及学习困难,形成本节课的教学策略:
1.观察、对比中感受稳定性:借助教具,分别演示推动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框架的过程,通过观察和对比,感受三角形的稳定。
2.操作中理解稳定性:组织学生活动和交流,借助多媒体演示,结合学生活动过程中的思考和发现,引导学生逐步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
3.借助生活经验感受价值:通过生活中的具体情境,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和总结,认识到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感受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学习目标
1.体会三角形的稳定性;认识到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了解“两点间的距离”的概念。
2.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数学活动,在探究和讨论的过程中,发展推理和归纳总结能力。
3.了解三角形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三、教学过程
(一)观察、对比中感受稳定性
创设情境:出示学生科技节活动作品的图片。
思考:什么形状的支架比较稳固?
(二)观察中感受稳定性
1.回顾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容易变形。
2.通过观察对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框架的推拉
过程,感受四边形易变形,三角形稳固。
置疑:三角形的边数没有四边形多,为什么却比它稳定呢?
(三)操作、观察、比较,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
1.学生活动。
活动要求:用长度5cm、7cm的小棒各两根围四边形,用剩下的三根小棒围三角形。
思考:各能围出几个?你发现了什么?
2.交流分享。
预设1:
三角形:无论怎么围都是同样的三角形。
四边形:可以围出许多不同形状的四边形。
预设2:
三角形:围来围去只围出了这样的三角形。
四边形:角度变化了,形状就变化了。
预设3:
三角形:怎么都改变不了形状。
四边形:推动上面那根小棒,就可以得到不同的平行四边形。
(1)提出问题:观察几名同学摆出的图形,你发现了什么?
(2)聚焦问题:三个三角形的形状一样吗?
(3)重合验证,感受唯一性。
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通过几个三角形完全重合,感受唯一性。
提问:用长度是5cm、7cm、9cm的三根小棒来围三角形,只能围出这一种形状来!结合你刚才摆小棒时的过程,说说你的感受。
预设:围出一个三角形后,如果改变小棒所成的角度,就不能正好围成三角形。
(4)借助经验理解稳定性。
借助学生摆小棒时的感受,利用多媒体动图,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
(5)通过对比,突显三角形的稳定性。
利用多媒体动画,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四边形边长固定时,角度可变,所以四边形容易变形。通过对比四边形和三角形,突显三角形的稳定性。
3.小结。
刚才我们先是通过对四边形和三角形两个框架的操作,感受到了三角形比四边形稳定,接着通过摆小棒的活动,我们在观察和讨论的过程中,理解了为什么三角形比四边形稳定。这就是三角形具有的一个特性——稳定性。正是因为三角形一旦三条边长度固定了,就只能围出同样的三角形,所以它才具有稳定性。
(四)联系实际,了解生活中的应用
1.举出生活中应用三角形稳定性的例子。
2.解决实际问题。
(1)
(2)哪种围法更牢固?
3.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回顾科技节活动中两位同学的作品,用三角形的稳定性解释现象。
(五)借助生活经验,理解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1.创设情境,引发思考。
出示嘉嘉回家的路线图:
思考:①嘉嘉回家的路线有几条?
②嘉嘉想快一点到家,你会帮她选择哪条路线呢?为什么?
2.交流讨论。
(1)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基于生活经验判断出最近的路线。
预设1:中间这条路线最近,因为上面和下面两条路都要绕远。
预设2:上面的路看起来是一条折线,下面的路是一条曲线,中间这条路是直的,直接就能到家,肯定是最近的。
3.总结提升。
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这条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间的距离。
4.解决问题。
提问:华华有几条可选择的路线?你建议她走哪条路?说说你的理由。
(六)回顾反思,总结提升
1.回顾反思: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总结提升:在今天的学习中,大家通过操作、观察和比较,发现了这么多数学奥秘,看来这些都是我们在学习数学时特别好的研究方法。
(七)课后作业
(1)举出生活中应用三角形稳定性的例子。
(2)完成数学书第66页第6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