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课《三峡》同步练习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睛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字在文中的意思。
①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
②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
③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
④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
2.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阙处( ) 曦月( ) 襄陵( )
沿溯( ) 御风( ) 素湍( )
怪柏( ) 飞漱( ) 属引( )
3.三峡具体指哪三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是( );“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是( )。提示:从视角的角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根据文中内容,解释“峡”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有人认为三峡壮美,有人却说三峡秀美,请根据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最后一句诗写出了渔者怎样的生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文章描写了三峡美丽的风光,请你利用文中的词句,组成一副对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同“缺”空缺 ②漫上 ③很 ④早晨 2.quē xī xiāng sù yù tuān bǎi sù zhǔ 3.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合称。简称三峡 4.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5.俯视 仰视 6.峡是两山夹水的地方。 7.不设同一答案 8.表现了三峡渔民船夫的悲惨生活。 9.不设同一答案《卖油翁》同步练习
1.给加粗字注音。
(1)咨( )
(2)自矜( )
(3)睨( )
(4)忿然( )
(5)酌油( )
(6)杓( )
2.下列各组词中都有一个错别字,把它找出来并在括号内订正。
A.遣送 邀请 假寐 闲遐( )
B.盘盂 懿德 拾遗 家浦( )
C.廉者 惭色 范晔 复盖( )
D.排闼 踌躇 忌讳 擦拭( )
3.解释加粗词。
A.公亦以此自矜( )
B.但微颔之( )
C.尔安敢轻吾射( )
D.(油)自钱孔人( )
E.惟手熟尔( )
F.笑而遣之( )
4.判断下列各句翻译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A.见其发矢十中八九。(卖油翁)看见他射出了十支箭中的八九支。
( )
B.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你也懂得射箭吗?我射箭的本领难道尚不算出色吗?
( )
C.尔安敢轻吾射!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
( )
D.徐以杓酌油沥之。用勺子舀油倒入葫芦。
( )
5.《卖油翁》选自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谥号________,是我国________朝著名________。
能力提高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1.对下面句子中加粗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公亦以此自矜 (夸耀)
B.尝射于家圃 (菜园,指场地)
C.释担而立睨之 (瞪眼睛)
D.徐以杓酌油沥之 (慢慢地)
2.翻译下面句子。
①以我酌油知之________ ②无他,但手熟尔________
3.下面句子全部表现陈尧咨骄傲自满的一项是
①公亦以此自矜②但微颔之③尔安敢轻吾射④我射不亦精乎⑤康肃笑而遣之
[ ]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②④③ D.①③④
4.写出两句勤奋成才的名言警句。________
延伸拓展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①其足,而置之其坐②。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③。”反④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选自《韩非子》
1.解释下列的词。
①度________ ②坐________
③度________ ④反________
2.下面句子中的“之”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
A.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B.至之市
C.而忘操之
D.反归取之
3.翻译下列句子。
①何不试之以足?________
②宁信度,无自信也。________
4.“郑人买履”这则寓言故事讽刺了________的人。
参考答案
(一)知识掌握
1.(1)z9(2)j9n(3)n@(4)f8n(5)zhu$(6)sh2o
2.A.通—暇 B.浦—圃 C.复—覆 D.试—拭
3.A.夸耀 B.点头 C.怎么 D.从 E.罢了 F.打发
4.A.× B.√ C.√ D.×
5.略
(二)能力提高
1.C
2.(1)凭我酌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2)没有什么,只不过手熟罢了
3.D
4.略
(三)延伸拓展
1.(1)动词,量(2)同“座”,座位(3)名词,尺码(4)同“返”,回家
2.B(提示:A、C.D项“之”均为代词,代“尺码”,B项为动词,“到”)
3.(1)为什么不用脚来试鞋呢?(2)宁可相信尺码,也不要相信自己的脚呀!
4.固守教条,脱离实际,头脑僵化,不知变通。《古文二则》同步练习
一、据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敦风义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千金寄之______________
(3)且父未尝语我______________ (4)卒辇而致之______________
(5)先生是年乃能言____________ (6)就傅读书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重责诺,敦风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就傅读书,过目成诵,日数千言不肯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孟子曾说“尽信书不如无书。”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你对此有何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写出关于“诚信”的名言,不少于三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
再读《蔡勉旃坚还亡友财》,完成5~8题。
5.文章从哪两个方面表现了友人对蔡勉旃的绝对信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蔡勉旃如果贪了友人银子,友人的儿子会不会知道?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章题目是“蔡勉旃坚还亡友财”,哪里体现了“坚”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蔡勉旃召友人之子,准备将银子还给他时,友人之子“愕然不受”。这表现了友人之子什么样的心理?这对表现蔡勉旃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提高训练
子罕辞玉
宋人或(有人)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献诸子罕__________________ (2)尔以玉为宝__________________
10.翻译下列句子。
(1)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子罕弗受玉,献玉者做了解释,他解释的用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作者在文中褒扬的是谁?褒扬了他怎样的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同步达纲练习】
1.(1)重视 (2)存放 (3)告诉
(4)归还 (5)说话 (6)靠近,跟随
2.(1)看重诺言,崇尚情谊。
(2)你父亲了解我,因此没有告诉你。
(3)(他)跟随老师读书,看一遍就能背下来,每天背几千字还不肯停下来。
3.完全相信书本上的知识不如没有书。我们对于书本上的知识要敢于质疑,有分辨,有判别。
4.示例:①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②许人一物,千金不移。
③大丈夫,一言九鼎。 ④人无信不立。
5.一是“寄千金,不立券”,二是没有告诉自己的儿子。
6.不会。因为友人“寄千金”,没有立券;同时友人已死,并且生前并没有告诉自己的儿子。
7.蔡勉旃在友人死后,召他儿子来取白银,友人之子“愕然不受”,但蔡勉旃仍“卒辇而致之”。
8.表现了友人儿子惊愕、不相信的心理,这从侧面反映了蔡勉旃品德的高尚。
9.(1)之于 (2)你
10.(1)把它拿给玉匠看,玉匠认为是宝玉,所以才敢把它献给你。
(2)如果把它送给我,我们都丧失了自己的宝贝,不如我们都拥有自己的宝贝。
11.说明这玉是块真玉,劝子罕收下。
12.褒扬了子罕。褒扬他洁身自爱、不贪钱财的精神。《陌上桑》同步练习
一、解释加点的字
1.组坐观罗敷:( )
A.座位B.因为,由于C.蹲下D.等待
2.五马立踟蹰:( )
A.象蜘蛛一样 B.如立柜形状
C.徘徊,停滞不进的样子D.一只足
3.使君谢罗敷:( )
A.感谢B.辞别C.致谢D.请问
4.皆言夫婿殊:( )
A.出色,与众不同B.矮小C.除外D.小妹
二、下面各组诗句都是写罗敷的美貌的,其中属于直接描写的是:( )
A.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B.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C.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头
D.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三、以课文第一段为例说明侧面描写的作用。
四、说明下面各组诗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使君从南来,王马立踟蹰。( )
2.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 ”( )
3.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 )
4.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
五、阅读下面一段诗句,然后回答问题:
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为人洁白晰,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1.解释“盈盈”、“冉冉”的含义。
2.请你各用四人字概括这段诗的每层意思。
□□□□→□□□□→□□□□→□□□□
3.指出这段中直接描写与侧面烘托的诗句。
六、从罗敷夸夫的言辞中,可以看出,罗敷这个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是:()
A.是一位炫耀夫势、贪图享受的贵妇人
B.是一个胆小怕事、循规蹈矩的一般妇人
C.是一位坚贞不阿、勇敢机智的劳动妇女
D.是一个爱好打扮、行为不端的不良女子
参考答案:
一 1.B2.C3.D4.A
二 D
三 如“行者见罗敷……锄者忘其锄”从侧面描写周围人都为罗敷的美貌而倾倒,以至忘神失态,更加烘托出她那动人的容貌,为下面的情节发展起了铺垫作用。
四 1.借代2.设问3.夸张4.比喻
五 1.形容举步轻盈,从容大方
2.气派华贵官运亨通仪表堂堂众人称羡
3.直接描写:为人洁白晰,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间接描写: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六C《诗五首》同步练习
第一部分:
1.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5分)
竦峙( ) 萧瑟( ) 岱宗( ) 决眦( ) 水何澹澹( )
2.将下列对应内容连线:(5分)
《观沧海》 王安石 《李太白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曹操 《杜少陵集》
《望岳》 李白 《樊川诗集》
《江南春》 杜甫 《王临川集》
《登飞来峰》 杜牧 《乐府诗集》
3.原文填写:(5分)
⑴《观沧海》一诗中虚写的句子是 。
⑵《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表达对友人宽慰的一句是 。
⑶《望岳》一诗的名句是 。
⑷《江南春》写景的两句是 。
⑸《登飞来峰》一诗的哲理句是 。
4.说说你对下列诗句的理解。(6分)
⑴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⑵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5.划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4分)
⑴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⑵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6.“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表现了什么样的人生哲理?(6分)
7.在五首诗词中:(7分)
A、《观沧海》 B、《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C、《望岳》 D、《登飞来峰》 E、《江南春》(只填序号)
属五言律诗的是: 属七言绝句的是:
属唐代作家的作品有: 即景生情、饱含哲理的是:
寄情明月、赠送友人的是: 表现作者忧国忧民的作品是:
寄予作者伟大抱负的作品是:
8.“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抒发了作者“托月送友”的情怀。读读下面的诗句,分别谈谈它们抒发了什么情怀。(6分)
⑴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⑵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李白《把酒问月》)
⑶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9.用行楷将《江南春》抄写在下面方格内。(4分)
第二部分:
(一)
读《观沧海》,回答问题: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其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0.这首诗选自 ,是组诗 中的一章。这是曹操北伐乌桓胜利回师路过碣石山时所作。诗中借大海形象表达了诗人博大的胸怀和豪迈的气慨。(4分)
11.这首诗中统领全篇的是一个“ ”字,诗中描写的实景是 ,虚景是 。(5分)
12.诗中展现海岛生机勃发的诗句是 。(3分)
13.汉“乐府”是配乐诗,最后八字是配乐时加上的,其中“歌以咏志”揭示诗歌的 特点。(3分)
14.有人说,曹操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观沧海)算得上“慷慨悲壮”吗?若算不上,请你试作概括(最好也是四个字),并指出这首诗表现了曹操怎样的理想和抱负。(6分)
(二)
读《望岳》,回答问题: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5.这首诗是我国唐代伟大的 主义诗人杜甫早年的作品。(3分)
16.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7分)
⑴岱宗夫如何(岱宗: )
⑵造化钟神秀(造化: 钟: )
⑶齐鲁青未了(未了: )
⑷阴阳割昏晓(阴阳: )
⑸决眦入归鸟(决眦: )
⑹会当凌绝顶(会当: 凌: )
17.这里描写的泰山之美,是自然造就还是人工美化,从哪个诗句中可以表现出来?(6分)
18. 一句写出了泰山之高; 写出了诗人望岳心情的激动; 写出诗人面对岱宗引发的畅想和宏愿。(3分)
19.解释下列句子中“绝顶”的不同含义。(6分)
⑴会当凌绝顶。( )
⑵晓云绝顶聪明。( )
⑶吴老师博学多才,可是才30多岁,头顶上的头发就掉光了,同事们开玩笑说他真是聪明“绝顶”。( )
20.你有自己追求的人生绝顶吗?试言之。(6分)
参考答案:
1.略 2.略 3.⑴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⑵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⑶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⑷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⑸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4.⑴通过诗人丰富的想象,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心的知心人,它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遥远的夜郎西。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赋予了月亮以人的情感色彩,将月亮人格化了。⑵写景:高山之巅,浮云重重;抒情:云层再厚,困难重重,决不畏惧,穿云欲望,抒发开阔之情;明理:形象地揭示了“站得高就能看得远”这一道理。 5.略 6.凡事要不怕困难,勇于攀登高峰。(意近即可) 7.略 8.略 9.略 10.《乐府诗集》;《步出夏门行》 11.观;树木丛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里 12.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13.以抒情为主 14.“慷慨悲壮”是对曹操诗的总体评价,《观沧海》算不上“慷慨悲壮”,可概括为:雄奇豪迈(意思一致即可)。联系时代背景,从作者写景的雄伟奇丽(“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尤能表现这一点)可以看出,这首诗表现了曹操搏大的胸襟和建功立业、一统天下的理想抱负。 15.现实 16.⑴即泰山⑵天地,大自然;集中,聚集⑶未尽,没完⑷山北山南⑸裂开眼眶⑹定要;登 17.是自然造化,从“造化钟神秀”中可以看出。 18.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9.最高峰;极端,非常;指头上没有头发 20.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