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回延安 一课一精练(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 回延安 一课一精练(含答案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3-31 09:11: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一课一精练(2)
2.回延安
一、积累运用(25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木炭(tàn)彩虹(hóng)树梢(shào)柳林铺(pù)
B.心窝(wō)脑畔(pàn)?油馍(mó)?白羊肚(dù)
C.高潮(cháo)眼眶(kuāng)登时(dēng)赤卫军(chì)
D.气喘(chuǎn)浪花(làng)明镜(jìng)肩膀(bǎng)
2.下列诗句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3分)?
(
)
A.白羊肚手巾/红腰带,亲人们/迎过延河/来。
B.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
C.一条条街道/宽又平,一座座楼房/披彩虹。
D.宝塔山下/留脚印,毛主席/登上了/天安门!
3.给下列句子选择合适的动词填空,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1)头顶着蓝天大明镜,延安城?在我心中。
(2)一盏盏电灯亮又明,一排排绿树?_春风……
(3)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一头?在亲人怀……
A.映?唤?扑?
B.照?迎?靠
C.映

扎?
D.照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A.中国不仅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倡议者,更是负责任的参与者、有担当的行动者。
B.在央视的文化节目《国家宝藏》中,通过明星守护人的讲述,使观众看到了国宝的“前世今生”。
C.广安市教育和体育局开展与策划的“经典诵读”活动,有助于更多同学了解中华传统文化。
D.防止校园欺凌事件不再发生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多领域齐心协力完成。
5.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枣园的灯光照人心,延河滚滚喊“前进”!?(比喻)
B.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夸张)
C.白羊肚手巾红腰带,亲人们迎过延河来。?(借代)
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拟人)
6.延安,是中国的革命圣地,是“延安精神”的发源地。学习《回延安》后,班里开展了以“传承延安精神,感悟红色文化”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根据相关要求回答问题。
(1)请你结合下面的材料,为延安旅游写一则宣传标语。(4分)
延安是中华文明重要的发祥地。相传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曾居住在这一带,“三黄”(黄帝陵、黄河壶口瀑布、黄土风情文化)享誉中外。延安更是中国的革命圣地,党中央以及毛主席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生活战斗了十三个春秋,领导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培育了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现在,延安已成为全国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延安精神三大教育基地。
(2)以下是本次活动的构思框架提纲,请把这个构思图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60字左右。(6分)
阅读进阶
课内精读
阅读下面的诗歌选段,回答问题。(7分)

手抓黄土我不放,
紧紧儿贴在心窝上。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
双手搂定宝塔山。
千声万声呼唤你,
——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
红旗飘飘把手招。

“二十里铺送过柳林铺迎,
分别十年又回家中。
树梢树枝树根根,
亲山亲水有亲人。
7.选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属于
描写。一“抓”一“贴”,逼真地表现了诗人内心的

,一个“搂”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对延安的
之情。(3分)
8.选段中画波浪线的诗句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表现出河流、村庄、旗帜都在热情欢迎诗人的到来,表现了诗人重回故地的
之情。(2分)
9.比兴:比,就是比喻;兴,就是先说其他事物,引起要说的事物。“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这句诗比兴兼用。从“兴”的角度来看:先说“树梢树枝树根根”以引起下句“
”;从“比”的角度来看:用树梢、树枝、树根密不可分的关系比喻
。(2分)
(二)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13分)
羊肚子手巾
刘成章
①记忆深处的陕北农民,不论是老汉还是青年,几乎人人都会有一条毛巾。陕北盛产山羊绵羊,人们常吃羊肉,表面布满绒毛的毛巾就像羊肚子(羊胃),所以我们陕北人都把毛巾称为羊肚子手巾。不过那时候的人们不是拿它洗脸——洗脸用一块破布就行了,而是把它当御寒、遮阳、挡尘的帽子用。
②每当吃了早饭,汉子们去上地的时候,都是顺手从墙上或炕头拿了羊肚子手巾,往头上一扎,然后扛犁,牵牛,甩鞭子,走进一天的辛劳。羊肚子手巾好像一首绝美的小诗,年年月月,点缀着他们的“日出而作”和“日入而息”。【甲】
③【乙】陕北高原少雨少河流,更距大海很远很远,但连绵起伏的山峦就像一望无际的滚滚波涛,而山野间处处晃动的羊肚子手巾,就像片片白帆。若是逢集,眼前便成了羊肚子手巾的世界,白花花一片躁动喧嚣。
④羊肚子手巾是有味道的:风的味道,雨的味道,太阳的味道,男子汉的味道,渴望着过好日子的味道,广交朋友和攻难克险的味道。戴着它,即使在大旱之年,人的头上,总是充盈着湿淋淋的雨雾,仿佛近谷谷绿,近豆豆嫩,它美得就像一朵朵盛开的牡丹。【丙】哦,令人眼馋迷醉的羊肚子手巾!
⑤而生来就是光着脑袋的娃娃们,已经八九岁了,十二三岁了,还是光着脑袋,这时候就往往由不得要向大人的头上瞅瞅,眼神里充满了艳羡之光。大人便笑眯眯地捏一下他的小脸蛋:“娃呀!你才多高!急个甚!好生长吧,一棵草终究要开一朵小白花哩!”当娃娃们确信自己已接近于成为后生的时候,大人们也几乎在同时默认了这一事实,就把用旧了的羊肚子手巾给儿子郑重地往头上扎去,这时候茫茫寰宇的纷繁风景中,一定有树的舞蹈,河的歌唱,这几乎等于在举行一场极富文化意味的陕北式成人礼了。【丁】
⑥陕北汉子更多的还要为生计操劳不息,所以羊肚子手巾还常常漫透着劳作的艰辛。人们总能看到,在锄地的山上或砍柴的崖边,疲意的汉子们常从头上解下羊肚子手巾,去擦掉脸上膀上滚滚欲落的汗水,拧干了汗水再来擦。寒冬的西北风放肆嘶吼的时候,连泥土都能冻成石头,但它吹到羊肚子手巾上边,冷便被滤掉大半,那风到脖子,到脚尖,到全身,几乎没有丁点儿的冷意了。要是哪天干活时受了伤,羊肚子手巾又成了包扎带。
⑦我虽然自小生活在陕北的城市,但因为从小学到中学一直是秧歌队的成员,甚至担任过秧歌队的伞头,所以在我的头上,也无数次地被羊肚子手巾艺术过、生动过。每到那时候,我就感到自己跨入了另一种境界,甚至感到自己就代表了淳朴、勤劳、善良。
⑧大概在改革开放之后,我回到延安,蓦然发现我的农民乡亲们头上的羊肚子手巾,那栖息了二三百年的白鹤,徒留鸣声,一夜之间全都飞得无影无踪了。后来经过深入探访,发现那些白鹤并未远离,其数量和种类反而更多了,只是都在人们家中筑了巢,巢在洗脸架上、枕头套上。我同时发现陕北农村有了大鬓角和休闲帽,有了丰富的五颜六色。对此,我感到高兴,又有些失落,心情复杂。时代的恢宏大书上,陕北曾经拥有的一页韵味深长的文化图景,是无可挽回地翻过去了。
(选自《中国名家散文·刘成章卷》,有删改)
10.下面的句子出自原文,它应该在文中的
处。(2分)
其实羊肚子手巾也点缀着苍莽的陕北高原。
A.【甲】?B.【乙】?C.【丙】?D.【丁】
11.选文标题的作用是什么?(3分)
请解读选文第⑤段中画线句子的含义。(2分)
说说“羊肚子手巾还常常浸透着劳作的艰辛”是从哪几个方面表现出来的。(3分)
选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
作文提升
15.【写作技法】信天游是流传在中国西北地区的一种民歌形式。形式自由灵活,调子自由,单纯易唱,多用比兴、叠字和衬字。信天游的比兴非常广泛,上至日月星辰,风云雨露;下到花草树木,鸟兽虫鱼;还有柴米油盐,五谷杂粮,衣食起居都可以起兴作比。例如,运用比的诗句:“母亲延安换新衣”中将延安比作母亲,表示亲切和敬意;“长江大河起浪花”比喻与亲人围坐在炕上,说的话像江河的浪花一样没完没了。运用兴的诗句:“树梢树枝树根根”先说树的梢、枝、根是连成一体的,以引起下句,说“我”与延安亲人是一家人。此句也可视为比兴兼用。
【写作实战】请你搜集一首运用了比兴手法的家乡民歌,写在下面。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一课一精练(2)参考答案
1.D本题考查判断读音正误。A.“梢”应读shāo。B.“肚”应读dǔ。C.“眶”应读kuàng。
2.A本题考查划分诗歌节奏。A.正确的节奏划分应为“白羊肚手巾/红腰带,亲人们/迎过/延河来”。
3.D本题考查动词的运用。解答此题,要注意结合具体语境,弄清词语的含义及感彩。第(1)句,“映”与“照”,由上句“头顶着蓝天大明镜”可知,此处应填“照”,且“照”字更能体现“我”对延安的感情之深,故排除A、C两项。第(3)句,“靠”与“扑”,“扑”比“靠”更有动态感,速度更快,因而更能表达见到亲人时的激动、喜悦的心情,故排除B项。因此选D。
4.A本题考查病句的辨识。B.缺少主语,删掉“通过”或“使”。C.语序不当,“开展”与“策划”调换顺序。D.否定不当,删掉“不”。
5.A本题考查判断修辞手法。A.本句应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而非比喻。句中使用“喊‘前进””这一拟人化的表达,写出了河水汹涌的情态。
6.【解析】(1)本题考查拟写宣传标语,回答本题,要在认真阅读材料的基础上,抓住延安旅游的特点,紧扣“传承延安精神,感悟红色文化”的活动主题进行拟写。语言要简洁流畅、通俗易懂,且要富有宣传性和鼓动性。(2)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认真观察本次活动的构思框架提纲,将活动主题、步骤等表述清楚即可。注意内容完整、语言连贯和字数限制。
【答案】(1)(示例)品味延安风情,游览革命圣地。
(2)本次活动以“红色主题”为中心,分准备和实施两个阶段。准备阶段包括制作红旗和排练节目两个步骤:实施阶段包括走长征路、看老红军、表演节目三个步骤。
7.【解析】?本题考查描写方法及其作用。“抓”“贴”“接”都是动词,很明显属于动作描写。“抓”这里有紧握不放之意,“贴”有紧挨的意思,这里表现出诗人内心的激动和热爱之情。“搂”富有力度,反映出诗人对延安的思念之深。
【答案】?动作?激动和热爱?思念
8.【解析】本题考查修辞手法及其作用。从“唱”“笑”“把手招”可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杜甫川、柳林铺和红旗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将延安人民的欢迎场面展现出来,表现了诗人重回故地的喜悦之情。
【答案】拟人?喜悦
9.【解析】?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回答本题,可根据题干中所给的关于“比兴”的提示,并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即可。“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先说树的梢、枝、根是连成一体的,以引起“亲山亲水有亲人”,说“我”和延安以及延安的父老乡亲们的亲密关系。
【答案】亲山亲水有亲人?“我”与延安血肉相连的亲密关系
10.B?本题考查对文意的理解与句子位置的确定。阅读【甲】【乙】
【丙】【丁】所在段落,可知【乙】所在段落中的“山野间处处晃动的羊肚子手巾”“便成了羊肚子手巾的世界”等语句,正是“羊肚子手巾也点缀着苍莽的陕北高原”的具体表现。故选B。
11.【解析】?本题考查对标题作用的理解。结合文章具体内容来看,标题首先说明了本文的写作对象“羊肚子手巾”;“羊肚子手巾”到底是什么呢,又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羊肚子手巾”也是行文的线索,今文围绕“羊肚子手巾”进行写作
【答案】?点出本文的写作对象;新颖,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作为全文的线索,贯穿全文。
12.【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句子的含义。回答此题,需要联系上下文,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结合上文“而生来就是光着脑袋的娃娃们,已经八九岁了,十二三岁了,还是光着脑袋,这时候就往往由不得要向大人的头上瞅瞅,眼神里充满了艳羡之光”可知,“一棵草”指“男孩子”,“小白花”指“羊肚子手巾”。那么“急个甚!好生长吧,一棵草终究要开一朵小白花哩”的意思是说“男孩子们不要着急,要健康成长,长大后会有一条属于自己的像小白花一样的羊肚子手巾”。
【答案】大人告诉男孩子,不要着急,要健康成长,长大后会有一条属于自己的像小白花一样的羊肚子手巾。
13.【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羊肚子手巾还常常浸透着劳作的艰辛”出自文中第⑥段,因此从第⑥段寻找相关内容概括答案即可。“疲意的汉子们常从头上解下羊肚子手巾,去擦掉脸上膀上滚滚欲落的汗水,拧干了汗水再来擦”可概括为“擦掉劳作的汗水”;“寒冬的西北风放肆嘶吼的时候,连泥土都能冻成石头,但它吹到羊肚子手巾上边,冷便被滤掉大半,那风到脖子,到脚尖,到全身,几乎没有丁点儿的冷意了”可概括为“抵御寒冷,给身体保温”;“要是哪天干活时受了伤,羊肚子手巾又成了包扎带”可概括为“包扎伤口”。
【答案】擦掉劳作的汗水;抵御寒冷,给身体保温;包扎伤口。
14.【解析】本题考查对作者情感的理解。从全文内容来看,作者一方面表达了对羊肚子手巾的珍爱、怀念和对陕北农民的赞美,另一方面,结尾“时代的恢宏大书上,陕北曾经拥有的一页韵味深长的文化图景,是无可挽回地翻过去了”一句又表达了对如今陕北农民不再戴羊肚子手巾的失落之情。
【答案】选文表达了作者对羊肚子手巾的珍爱和怀念之情;羊肚子手巾象征了陕北农民的纯朴、勤劳、善良,选文借回忆羊肚子手巾,表达了作者对陕北农民的赞美,以及对如今陕北农民不再戴羊肚子手巾的失落之情。
15.(示例)青线线那个蓝线线,蓝格英英的采,生下一个蓝花花,实的爱死人。
五谷子那个田苗子,唯有高粱高,一十三省的女儿哟,就数那个蓝花花好。
正月里那个说媒,二月里订,三月里交大钱,四月里迎。
三班子那个吹来,两班子打,撇下我的情哥哥,抬进了周家。蓝花花我下轿来,东望西找,找见周家的猴老子,好像一座坟,你要死来你早早地死,前晌你死来后晌我蓝花花走。
手提上那个羊肉怀里揣上糕,拼上性命我往哥哥家里跑。我见到我的情哥哥有说不完的话,咱们俩死活哟常在一搭。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