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屈原列传》(共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屈原列传》(共2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3-30 15:26: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
??一.掌握文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及文言句
式,并能翻译课文。
二.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学习屈原的爱国精神和志洁行廉、刚正不阿的高尚品德?
学习目标
屈原是两千多年前的一位伟大的诗人,同时是一位思想家、政治家。出生楚国贵族,知识渊博,有卓越的政治和外交才能。他曾得到楚怀王信任,担任地位相当高的“左徒”官职,参与国家政令的起草和外交等工作,但由于上官大夫的诽谤而被楚怀王疏远。屈原鉴于在秦国威胁下的楚国的危机,主张改良内政,联合齐国以求自存。但是,当权者靳(j?n)尚和怀王的宠姬郑袖受了秦国使者张仪的贿赂,阻止怀王接受屈原的正确意见,和齐国绝交了。
简介屈原的生平
怀王甚至被秦国诱去做了三年的俘虏,囚死在秦国。楚怀王死后,顷襄王即位,他比他的父亲还要糊涂,在令尹子兰和上官大夫的挑拨和诋毁下,屈原被流放在外二十多年。六十二岁时,他看到楚国的前途已经绝望,于公元前
285农历五月初五日,跳进湖南省汩罗江自杀了。屈原的一生是一个悲剧,他的政治生活虽然失败了,但作为伟大爱国主义者和伟大诗人却赢得了人民的同情和尊敬。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日端午节,全中国各地划龙船,
吃粽子,就是用来纪念屈原的。
简介屈原的生平
整体感知:以屈原的活动时间为序,概括屈原的人生经历,每个时期分别从文中找出一个字来概括。





(作)
分析第一部分(1):
简介屈原以及楚王对他的信任。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博闻强志:见闻广博,记忆力强。
闻,动→名,见识,知识。志,记忆力。
入:动→状,对(在)朝庭内(内)。
出:动→状,对(在)外。
任:信任。
译文:屈原名平,与楚国的王族同姓。他曾担任楚怀王的左徒。见闻广博,记忆力很强,通晓治理国家的道理,熟习外交应对辞令。对内与怀王谋划商议国事,发号施令;对外接待宾客,应酬诸侯。怀王很信任他。
分析第二部分(2-3):
英才遭谗被疏,穷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2)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害其能:嫉妒屈原的贤能。害,嫉妒
造为宪令:制定国家的法令。
夺:改变,更改
与:允许,同意
属(zhǔ):写作。
伐:夸耀,炫耀。
疏:疏远
译文:上官大夫和他官位相等,想争得怀王的宠幸,心里嫉妒屈原的才能。怀王让屈原制订法令,屈原起草尚未定稿,上官大夫见了就更改它,屈原不同意,他就在怀王面前谗毁屈原说:“大王叫屈原制订法令,大家没有不知道的,每一项法令发出,屈原就夸耀自己的功劳说:除了我,没有人能做的。”怀王很生气,就疏远了屈原。
朗读第三段
读出感情:怨
学生朗读或教师范读
(3)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疾在腠理
疾风知劲草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
吾疾贫富不均

痛心

急速
厌恶
厌恶
多义词
1.疾:恨、痛心
聪:明
2.离骚者,犹离忧也。离-罹,遭遇
3.人穷则反本反-返。返回,文章有思念的意思。
穷,处境困难;本,根本。
4.方正之不容也:端方正派的人不被(当世所)容
5.正道直行:屈平使(自己的)道德端正,使(自己的)品行正直
6.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诚信却被怀疑,忠贞却被诽谤
1、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2、谗谄之蔽明也
3、邪曲之害公也
4、方正之不容也
词类活用
动作名,听觉,听力
动作名,中伤别人的小人
形作名,邪恶小人
形作名,端方正直的人
译文:屈原痛心怀王不能听信忠言,明辨是非,被谗言和谄媚之辞蒙蔽了聪明才智,让邪恶的小人危害公正的人,端方正直的君子则不为朝廷所容,所以忧愁苦闷,写下了《离骚》。“离骚”,就是离忧的意思。天是人类的原始,父母是人的根本。人处于困境就会追念本原,所以到了极其劳苦疲倦的时候,没有不叫天的;遇到病痛或忧伤的时候,没有不叫父母的。屈原行为正直,竭尽自己的忠诚和智慧来辅助君主,谗邪的小人来离间他,可以说到了困境了。诚信却被怀疑,忠实却被诽谤,能够没有怨恨吗?屈原之所以写《离骚》,就是由怨恨引起的。《国风》虽然多写男女爱情,但不过分。《小雅》虽然多讥讽指责,但并不宣扬作乱。像《离骚》,可以说是兼有二者的特点了。
分析:王甚任之:“为左徒”,“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思考:课文第一部分写屈原由见“任”而见“疏”。第一段首先简介屈原的姓名、官职和杰出才能,说明“王甚任之”。王怎样“甚任”之?为什么“甚任之”?
①楚之同姓:屈原的祖先屈瑕是楚武王的儿子,受封于屈,因以屈为氏,是楚国王族中的一支。②屈原具有杰出的才能:“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王甚任之”的原因:
内容研读
思考:第二段写了哪几件事?它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内容研读
共写了三件事,揭示屈原的政治才能,正直的品格,因谗见流的缘由,预示楚国的国事将不可为
分析: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忧愁的具体内容是“疾王听之不聪也,谗馆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疾,恨,痛心。四句中的“之”是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这四个主谓短语都是“疾”的宾语。
(三)屈原为什么作《离骚》?
内容研读
为什么作《离骚》?
不满国君的昏庸和朝廷的黑暗,故忧愁忧思而作《离骚》。
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小结
屈原的一生是一个悲剧,他的政治生活虽然失败了,但作为伟大爱国主义者和伟大诗人却赢得了人民的同情和尊敬。
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泥而不滓者
zh?屈平属草稿未定
属予作文以记之
乃以秦王属吏
然亡国破家相随属
(损害,危害。动词)
(忌妒。动词)
(祸害,灾害。名词)
(写作。动词)
(通“嘱”,嘱托。动词)
(交给官吏治罪。动词)
(攻打。动词)
(功业。名词)
(夸耀。动词)
(一件连着一件。动词)
邪曲之害公也。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
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

伐赵,拔石城
此王霸之伐也
平伐其功




动脑动手
下列各句中的“穷”字意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
.
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
B
.
穷余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C
.
复前行,欲穷其林。
D
.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A
课后作业
预习4-9节内容
完成第二课时学案
思考
4
第3小段包括几层?作者是怎样对《离骚》进行记叙和议论的?
   第一层,从本段开头至“盖自怨生也’、第一句记叙屈原“忧愁幽思而作《离骚》”,以下几句就“忧”“怨”展开议论,分析产生忧怨的原因,寄寓作者对屈原的深切同情。
  
第二层,第一、二句“上称帝喾……靡不毕见”记叙(概述)《离骚》的主要内容,以下几句就其文、辞、志、行进行评论,评介其艺术成就,赞扬屈原的“泥而不滓”“与日月争光”的高贵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