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折线统计图
教学目标:
初步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结构,知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读懂折线统计图的变化趋势。
通过数据解读和比较分析,自主探究及小组合作的形式探究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区别与联系,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通过认识生活中折线统计图的应用,感受折线统计图的优势,与生活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
知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读懂折线统计图的变化趋势
教学难点:
探究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过程:
情境引入
情景引入,提出问题
(情境图)
师:瞧,小胖学校气象小组在干什么?
——小胖学校气象小组在统计2018年某市月平均气温变化情况。
师:这是他们记录的一些信息:
出示信息:(前面逐一出示,后面再出来)
1月平均气温4℃ 2月平均气温4℃
3月平均气温8℃ 4月平均气温17℃
5月平均气温19℃ 6月平均气温26℃
7月平均气温30℃ 8月平均气温28℃
9月平均气温23℃ 10月平均气温20℃
11月平均气温13℃ 12月平均气温8℃
师:你会用什么方法来整理这些数据,使它看起来更清晰呢?
——统计表
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气温 4 4 8 17 19 26 30 28 23 20 13 8
师:统计表能把杂乱的数据整理清楚。我们还可以把这张统计表画成——条形统计图
2.出示条形统计图
师:看着图,回忆一下,条形统计图有哪些部分组成?
(横轴,纵轴,标题,单位,直条)
师:从这张条形统计图上你能知道哪些信息?
如: 报某一月的气温 某一月最高的气温 某两月气温的比较
师:你是怎么读出来的?
师:读统计图的时候,1格表示几很重要。
小结:条形统计图用直条的长短表示数量的多少,还能一眼看出哪天的平均气温最高,哪天最低。
新授
探究一 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结构,会读折线统计图
从条形统计图引入折线统计图
师:这些信息,我们也可以用另一种统计图来表现气温的变化情况。小眼睛仔细看
(将条形统计图逐渐隐去,变成折线统计图)
师:谁知道这叫什么统计图?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折线统计图
板书:折线统计图
会读折线统计图
师:仔细观察这张统计图,从图中你能看懂什么?
(有点,有线……)
师:点表示什么?你能读一读某个月的温度吗?怎么看的?
(多请几个小朋友看,说完再出示线)
师:嗯,先看横轴,再看纵轴,和条形统计图的看法一样哦)
小结:在这张统计图上,点的位置高低反映数量的多少。我们能读出平均每个月的气温。
探究二 理解折线统计图变化趋势
1.上升情况
师问:点的位置已经告诉我们数量的多少了,那么图中点和点之间的线条又能告诉我们些什么信息呢?
预设1:气温有上升和下降
师:哪两个月之间的气温是上升的?
(让学生上来指)
师:这些都是上升的,它们之间又有什么不同?
预设:有的上升的快,有的上升的慢
师:从哪到哪变快了呢?上来指一指。
师:怎么看出来的?
师:手势感受一下,这条线怎么样?
师:我们把这样的情况叫做大幅上升
师:除了有大幅上升。还有? ——缓慢上升
师:在图上你能找到哪两个月之间的气温是缓慢上升的?
师:一起手势感受一下
2.下降和不变的情况
师:再来看看,除了折线上升的情况外,还有呢?
(不变和下降)
哪种折线表示下降的幅度大?(大幅下降)这种呢?(缓慢下降)
(注意:用手势辨析幅度)
板书:文字(不变 大幅下降 缓慢下降)
再次巩固
师:(贴5张图片)谁能把这些卡片对号入座
师:在这张统计图上,点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线表示增减变化
师:一起用手势感受一下全年的气温变化。从1月开始……
生活中的统计图
师:你在哪里也见过折线统计图?
师:是呀,折线统计图在我们生活中也是很常见的。
师:再来看
练习
看图提问题
师:看着这张折线图形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来考考大家?
独立练习
小结
今天你收获了什么?
板书设计
折线统计图
点:数量的多少 (5种情况)
线:增减变化
大幅上升 缓慢上升 大幅下降 缓慢下降 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