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素养检测(二)
(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一、阅读鉴赏(5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9分)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忼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B.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C.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D.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解析】选A。“无以”是固定结构,据此排除C、D两项;据语境,“有”与“船”关系十分紧密,可排除B项。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平明:天刚亮的时候。平旦、黎明等与之意思相同。
B.败北:打不过转背而逃,即战败。北,引申为与胸相对的背部。
C.亭长:官名。秦汉时,十里一亭,设亭长一人,管诉讼等。
D.邑:在文中指城市、都城。
【解析】选D。“邑”应为“在文中指封邑”。
3.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
A.项羽被汉军包围在垓下,夜听四面楚歌,感到大势已去,于是饮酒帐中,慷慨悲歌,无限悲凉。
B.项羽带八百多骑兵,乘夜突围,后陷入沼泽地,伤亡惨重,部下只剩下二十八骑。
C.为了证明“天之亡我,非战之罪”,项羽奋起神威,斩汉军二将,杀数十百人,使汉军骑将赤泉侯倒退数里。
D.乌江亭长请项羽过江,项羽自言无面目再见江东父兄,把马送给亭长,带领部下徒步作战,最后自刎而死。
【解析】选B。项王部队陷入沼泽后才被汉军追上,一番厮杀后,逃到东城只剩二十八骑,不是因为陷入沼泽死了很多人。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项王渡过淮河,部下壮士能跟上的只剩下一百多人了。
(2)可是如今最终被困在这里,这是上天要使我灭亡,绝不是作战的过错。
附【译文】
项王的部队在垓下修筑了营垒,兵少粮尽,汉军及诸侯兵把他团团包围了好几层。深夜听到汉军在四面唱着楚地的歌,项王大为吃惊,说:“难道汉已经完全取得了楚地吗?怎么他们那边的楚国人这么多呢!”项王连夜起来,在帐中饮酒。有美人名虞,一直受宠跟在项王身边;有骏马名骓,项王一直骑着。这时候,项王不禁慷慨悲歌,自己作诗吟唱道:“力量能拔山啊,英雄气概举世无双,时运不济呀,骓马不再往前闯!骓马不往前闯啊可怎么办?虞姬呀虞姬,怎么安排你才妥善呀!”项王唱了几遍,美人虞姬在一旁应和。项王眼泪一道道流下来,左右侍者也都跟着落泪,没有一个人能抬起头来看他。
于是项王骑上马,部下壮士八百多人骑马跟在后面,趁夜突破重围,向南冲出,飞驰而逃。天快亮的时候,汉军才发觉,命令骑将灌婴带领五千骑兵去追赶。项王渡过淮河,部下壮士能跟上的只剩下一百多人了。项王到达阴陵,迷了路,去问一个农夫,农夫骗他说“向左边走”。项王带人向左,却陷进了大沼泽地中。因此汉兵追上了他们。项王又带着骑兵向东,到达东城,这时就只剩下二十八人。汉军骑兵追赶上来的有几千人。项王自己估计不能逃脱了。对他的骑兵说:“我带兵起义至今已经八年,亲自打了七十多仗,抵挡的敌人都被打垮,攻击的敌人无不降服,从来没有失败过,因而能够称霸,据有天下。可是如今最终被困在这里,这是上天要使我灭亡,绝不是作战的过错。今天肯定得决心战死了,我愿意给诸位打个痛痛快快的仗,一定胜它三回,给诸位冲破重围,斩杀汉将,砍倒军旗,让诸位知道的确是上天要使我灭亡,绝不是作战的过错。”于是把骑兵分成四队,面朝四个方向。汉军把他们包围了好几层。项王对骑兵们说:“我来给你们拿下一员汉将!”命令四面骑士驱马飞奔而下,约定冲到山的东边,分作三处集合。于是项王高声呼喊着冲了下去,汉军像草木随风倒伏一样溃败了,项王杀掉了一名汉将。这时,赤泉侯为汉军骑将,在后面追赶项王,项王瞪大眼睛呵斥他,赤泉侯连人带马都吓坏了,倒退了好几里。项王与他的骑兵在三处会合了。汉军不知项王的去向,就把部队分为三路,再次包围上来。项王驱马冲了上去,又斩了一名汉军都尉,杀死百八十人,聚拢骑兵,仅仅损失了两个人。项王问骑兵们:“怎么样?”骑兵们都敬服地说:“正像大王说的那样。”
这时候,项王想要向东渡过乌江。乌江亭长正停船靠岸等在那里,对项王说:“江东虽然小,但土地方圆千里,民众有几十万,也足够称王啦。希望大王快快渡江。现在只有我这儿有船,汉军到了,没法渡过去。”项王笑了笑说:“上天要使我灭亡,我还渡乌江干什么!再说我和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西征,如今没有一个人回来,纵使江东父老兄弟怜爱我让我做王,我又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纵使他们不说什么,我项籍难道心中没有愧吗?”于是对亭长说:“我知道您是位忠厚长者,我骑着这匹马征战了五年,所向无敌,曾经日行千里,我不忍心杀掉它,把它送给您吧。”于是命令骑兵都下马步行,手持短兵器与追兵交战。只项籍一个人就杀掉汉军几百人。项王身上也有十几处伤口。项王回头看见汉军骑司马吕马童,说:“你不是我的老相识吗?”马童面向项王,指给王翳说:“这就是项王。”项王于是说:“我听说汉王用千金买我的人头,赏给万户的封邑,我就把这份好处送你吧。”于是,自刎而死。
(二)(2020?海南高一检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19分)
萧相国何者,沛丰人也。高祖为亭长,常左右之。及高祖起为沛公,何常为丞督事。
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
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何进言韩信,汉王以信为大将军。汉王引兵东定三秦,何以丞相留收巴蜀,填抚谕告,使给军食。汉二年,汉王与诸侯击楚,何守关中,侍太子,治栎阳。为法令约束,立宗庙社稷宫室县邑。辄奏上,可,许以从事;即不及奏上,辄以便宜施行,上来以闻。
汉五年,既杀项羽,定天下,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余功不决。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为酂侯,所食邑多。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锐,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高帝曰:“诸君知猎乎?”曰:“知之。”“知猎狗乎?”曰:“知之。”高帝曰:“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且诸君独以身随我,多者两三人。今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群臣皆莫敢言。
汉十一年,陈豨反,高祖自将,至邯郸。未罢,淮阴侯谋反关中,吕后用萧何计,诛淮阴侯。上已闻淮阴侯诛,使使拜丞相何为相国,益封五千户,令卒五百人一都尉为相国卫。诸君皆贺,召平独吊。召平谓相国曰:“祸自此始矣。愿君让封勿受,悉以家私财佐军,则上心说。”相国从其计,高帝乃大喜。
(节选自《史记·萧相国世家》,有删改)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B.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C.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D.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解析】选D。“而去”与前面的“烧咸阳”是紧密相连的动作,主语都是“项王与诸侯”,应在其后断开,排除A、C两项;“以何”是“因为萧何”的意思,表示原因,后面的“具得秦图书”为原因,故应与后面相连,排除A、B两项。
6.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亭长,是管理亭的官吏。亭即驿亭,是由驿站所设置的供行旅途中歇宿的处所。
B.关中,是古代地区名,所指范围大小不一,一般泛指函谷关以西战国末秦故地。
C.食邑,即收食禄的封地,由皇帝封赐给臣下,受封者以其中民户赋税为食禄。
D.相国,是辅佐君主治理国政的最高长官。韩信死后,丞相萧何被刘邦拜为相国。
【解析】选A。战国时始在邻接他国处设亭,置亭长,担防御之责。并非“管理亭的官吏”。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萧何勤勤恳恳,长期辅佐刘邦。萧何在刘邦做亭长时就经常帮助他。楚汉战争中,萧何以丞相身份留守巴蜀、关中,使刘邦有稳固的后方。
B.萧何深谋远虑,志在经世济民。汉军攻入咸阳,将士们忙着哄抢财宝,萧何却收藏秦律令图籍档案,使刘邦能了解天下地形、户口等情况。
C.萧何不善征战,论功却排第一。天下平定论功行赏时,刘邦以狗猎为喻,坚持认为萧何之功最高。经过刘邦的开导,武将们对萧何心悦诚服。
D.萧何忠于刘邦,献计斩杀韩信。楚汉战争中,萧何为帮助刘邦战胜项羽,举荐了韩信;刘邦称帝后,因韩信谋反,萧何又帮吕后杀死了韩信。
【解析】选C。“武将们对萧何心悦诚服”错,原文为“群臣皆莫敢言”,可见并非“心悦诚服”。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辄奏上,可,许以从事;即不及奏上,辄以便宜施行,上来以闻。(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诸事)总要奏请汉王,获准了就执行;倘若来不及奏请,就根据情况酌情处理,汉王来了再报告。(译出大意给2分,“即”“便宜”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如今萧何没有这样的汗马功劳,只管文书案卷发发议论,不打仗,反倒功居我等之上,为什么?(译出大意给2分,“徒”“顾反”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9.韩信死后,萧何得到皇帝封赏,众人祝贺,为什么召平却为萧何担忧?请简要说明。(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因为召平认为萧何将灾祸临头了,皇帝疑心萧何会像韩信一样谋反,为他设卫队,名为宠信,实际是为了监视他。(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附【译文】
萧相国萧何,是沛县丰邑人。高祖担任亭长,萧何经常给他帮助。等到高祖起兵当了沛公,萧何常常作为他的辅佐官督察处理日常事务。
沛公进入咸阳,将领们都争先奔向储藏金帛财物的仓库去分东西,唯独萧何先去把秦朝丞相和御史大夫保管的法律诏令以及各种图书文献收藏起来。
沛公做了汉王,让萧何当丞相。项羽与诸侯的军队屠杀焚烧咸阳然后离去,而汉王后来之所以能详细地知道全国各处的险关要塞,户口多少,兵力强弱,百姓们的疾苦,都是因为萧何完整地得到了秦朝的文献档案。萧何向汉王进言推荐韩信,汉王任命韩信为大将军。汉王率领军队向东平定三秦,萧何以丞相的身份留在后方负责收服巴蜀,镇守安抚,发布政令告谕(百姓),为在前方作战的军队供给粮食。汉王二年,汉王联合诸侯一起攻打楚军,萧何留守关中,侍奉太子,在栎阳处理政务。他制定各种法令制度,建立宗庙、社稷、宫殿、县邑。(诸事)总要奏请汉王,获准了就执行;倘若来不及奏请,就根据情况酌情处理,汉王来了再报告。
汉王五年,已经消灭了项羽,平定了天下,汉王要评定功劳进行封赏。由于群臣争功,过了一年多仍然没把功劳的大小决定下来。高祖认为萧何的功劳最大,把他封为酂侯,给他的食邑最多。功臣们都说:“我们亲自身披铠甲,手执兵器作战,多的打过一百多仗,少的也经历了几十次战斗,攻破敌人的城池,夺取敌人的土地,或大或小,都有战功。如今萧何没有这样的汗马功劳,只管文书案卷发发议论,不打仗,反倒功居我等之上,为什么?”高祖说:“诸位懂得打猎吗?”(功臣们)回答:“懂得。”(又问:)“(你们)知道猎狗的作用吗?”答道:“知道的。”高祖说:“打猎的时候,追赶扑杀野兽兔子的是猎狗,能够发现踪迹向猎狗指示野兽所在之处的是猎人。现在你们诸位只能奔走追获野兽,不过是有功的猎狗。至于萧何,他能发现踪迹指示方向,是有功的猎人。何况你们都只是自己本人追随我,至多不过加上两三个亲属。而今萧何全部宗族几十个人都跟随我,他的功劳是不能忘记的。”群臣听了,都不敢再说什么。
汉王十一年,陈豨反叛,高祖亲自统率军队,到达邯郸。(战事还)没有结束,淮阴侯韩信在关中谋反,吕后采用萧何的计策,杀了淮阴侯。高祖听说淮阴侯已经被杀的消息后,就派遣使者拜丞相萧何为相国,加封食邑五千户,命令安排五百名士兵由一名都尉率领充任相国的卫队。当时许多人都向萧何道贺,只有召平表示哀吊。召平对相国说:“您的祸患从此开始了。希望您辞让封赏不予接受,再把自己的全部家财私产拿出来赞助军需,这样皇上心里就会高兴了。”相国听从了召平的计策,高祖果然大为高兴。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12分)
材料一:
全球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极不均衡,主要集中在以美国为核心的北美地区,以英国为核心的欧洲地区和以中国、日本、韩国为核心的亚洲地区。其中美国占市场总额的43%,欧洲占34%,亚洲、南太平洋国家占19%(日本占10%,韩国占5%,中国和其他国家及地区仅占4%),其他地区占4%。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建设从20世纪90年代起步,到2002年末只有48个园区建成,2012年时出现井喷态势,达到1
457个,并在2014年时达到2
570个园区的顶峰。其中由国家命名的文化创意产业各类相关基地、园区就已超过350个。在政府的积极引导下,我国文化产业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基地为龙头,以省市级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为骨干,以各地特色文化产业群为支点,共同推动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的格局。
(摘编自前瞻产业研究院《融合发展成为大趋势》)
材料二:
调查显示,文创产品主要满足了公众“提高审美情趣”(49.23%)、“表达理念态度”(46.55%)、“享受独特体验”(45.43%)、“社交标签、文化符号”(42.39%)和“馈赠纪念品、礼物”(41.81%)的需求。与受访者所在地区交叉分析显示,城市消费者主要满足“提高审美情趣”的需求,乡镇消费者主要满足“馈赠纪念品、礼物”的需求,农村消费者主要满足“表达理念态度”的需求。调查显示,在受访的消费者中,8.27%的受访者表示“总会消费”文创产品,28.71%的受访者表示“经常消费”,43.51%的受访者表示“有时消费”,16.32%的消费者表示“不常消费”,3.19%的受访者表示“不会消费”。将文创的消费情况与受访者收入进行交叉分析,结果显示,收入越高的受访者消费文创产品的频率更高。
(摘编自王虹《推动文创产业
高质量发展,应抓住哪些关键词》)
材料三:
受内外部环境、发展阶段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以技术进步和创意创新为核心、以消费为导向的产业类型有望成为新常态时期我国重要的经济增长点。文化产业是这类产业中的典型,成为我国经济增长动力接续和转换的中坚力量。到2020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将很有可能超过5%,成为我国的支柱性产业。
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既有助于促进文化产业自身的发展,同时也有助于提高相关产业的发展质量。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和科技、金融、旅游、制造业融合发展的趋势日益明显,主要的融合领域为数字内容、智能终端、信息媒体、应用服务四个领域,并有进一步深化的趋势。
当前,我国文化消费将进入快速增长期。随着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质量不断提升,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不断增加,以及我国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我国文化消费将保持稳定、可持续增长。
(摘编自《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特征与发展趋势》)
材料四:
从国内各大城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利润逐年提高和企业数量快速增长态势可以看出,文化创意产业的市场竞争尚不充分。而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应该着手对整个文化创意产业进行相应的规范和相应的结构调整,以保证能尽快地形成一个完整的文化创意产业链。
目前,国内各大城市都加大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扶持,从另一个侧面可以看出整个文化创意产业的融资还比较困难,这已成为制约中国各地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的一个难点。现在各大城市都根据自己的特色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目标,建立大量的基地、园区,但由于缺乏指导和规划,基地和园区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同质化倾向。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作为一种产业集聚的形式最早兴起于欧美国家,而文化创意产业园在我国是起步阶段,发展经验不成熟。
国外的经验,对我们而言是非常有必要的。
当下,国内各大城市对动漫和游戏情有独钟,动漫游戏产业一片热火朝天,但是中国动漫游戏产业总体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不小差距,企业规模小,原创能力不足,核心竞争力弱,经营模式亟须创新。
我国有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重要历史人物、重大历史事件不胜枚举。但是这些丰富的文化资源很少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例如《花木兰》的故事,在国内并未得到充分利用,而被好莱坞加工成动画片,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票房丰收。
(摘编自张亚欣《中国文创发展路漫漫》)
10.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并不平衡,除日、韩外,中国和其他国家及地区只占亚洲、南太平洋地区市场份额中的4%。
B.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较快,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有望超过5%,成为我国的支柱性产业之一。
C.我国加快了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方面的步伐,特别在数字内容、智能终端、信息媒体、应用服务方面呈现进一步深化趋势。
D.欧美国家在世界上率先进行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建设,而我国在这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应该借鉴欧美国家的发展经验。
【解析】选A。“中国和其他国家及地区只占亚洲、南太平洋地区市场份额中的4%”说法错误。从材料中“亚洲、南太平洋国家占19%(日本占10%,韩国占5%,中国和其他国家及地区仅占4%)”的信息可知是占世界市场份额中的4%。
1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近十年来,我国政府加大了对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的建设,已初步形成了国家级、省市级和各地特色文化群的发展体系。
B.对于文化创意产品,有的消费者注重“提高审美情趣”,有的注重“表达理念态度”,公众对文创产品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C.从文创的消费情况与受访者收入交叉分析的结果来看,随着我国经济水平提高,未来公众对文创产品的消费频率也将会进一步提高。
D.当下国内动漫游戏产业虽然很火热,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这主要是因为不重视对我国丰富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
【解析】选D。“这主要是因为不重视对我国丰富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说法错误,文中并无两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的依据。原文为:但是中国动漫游戏产业总体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不小差距,企业规模小,原创能力不足,核心竞争力弱,经营模式亟须创新。我国有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重要历史人物、重大历史事件不胜枚举。但是这些丰富的文化资源很少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
12.请结合材料四,简要分析政府需如何推动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积极引导,推动文化创意产业进行相应的规范和结构调整,尽快形成一个完整的文化创意产业链。②政府要继续加大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扶持。③对文化产业的基地与园区进行指导和规划,改变其同质化现象。④引导企业提高原创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创新经营模式,重视对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
(四)名篇名句默写。(5分)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荆轲刺秦王》中,通过环境描写来渲染氛围,表现为国捐躯的精神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
(2)《鸿门宴》中指出大丈夫应不拘小节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
(3)《烛之武退秦师》中指出晋国和秦国联合围攻郑国的原因之一是郑国从属二主的一句话是:_________。?
答案:(1)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2)大行不顾细谨 大礼不辞小让 (3)且贰于楚也
二、语言应用(25分)
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 )
A.①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行李:出使的人
②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救济
B.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顾:回头看
②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
提:拿着
C.①坐须臾,沛公起如厕
如:往
②道芷阳间行
间行:抄小路走
D.①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骑:一人一马
②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
戮力:合力
【解析】选A。济:渡河。
15.下列语句中都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3分)
( )
①失其所与,不知
②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③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④进兵北略地
⑤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⑥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⑦唯大王命之
⑧秦王还柱而走
A.①③④⑥⑧
B.①②⑤⑥⑧
C.②③④⑤⑦
D.②③⑤⑥⑦
【解析】选B。①中“知”通“智”,②中“反”通“返”,⑤中“卒”通“猝”,⑥中“振”通“震”,⑧中“还”通“环”。
16.下列加点词语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 )
A.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B.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
C.秦兵旦暮渡易水
D.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解析】选C。A项,夫人,古:那个人;今:妻子。B项,偏袒,古:袒露一只臂膀;今:偏向某一方。D项,所以,古:用来做……的,凭借……做……;今:表示因果关系。
1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3分)
( )
A.夜缒而出
B.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
C.常以身翼蔽沛公
D.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解析】选B。B项,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其他三项均为名词做状语。
18.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晋侯、秦伯围郑”中“晋侯、秦伯”指的是晋文公和秦穆公;“侯”和“伯”指的是爵位,春秋时期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
B.“复为慷慨羽声”中的“羽声”是指古代音乐中的七音之一,这七音是指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
C.“箕踞以骂”中的“箕踞”与“按剑而跽”中的“跽”均指一种坐的姿势,其中“箕踞”是轻慢傲视对方的姿势,“跽”是妄自尊大的姿势。
D.“沛公欲王关中”中的“关”与“沛公居山东时”中的“山”在古代均为特指,“关”指函谷关,“山”指崤山。
【解析】选C。“跽”是一种警备的姿势。
19.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字。(5分)
荆轲历来是一个毁誉参半的人物。贾岛说:“易水流得尽,荆卿名不消。”高度赞扬了荆轲面对强秦无所畏惧、赴汤蹈火、①_____________________;王昌龄说:“诚知匹夫勇,何取万人杰。”认为荆轲刺秦王只是逞匹夫之勇,不足称道。笔者认为,在秦强燕弱、大兵压境、燕国君臣束手无策的情况下,荆轲能不忘太子丹的知遇之恩,挺身而出,明知赴死,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荆轲是人,不是神,③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也才是符合历史的真实。?
答案:①在所不惜的英雄壮举,为人传颂 ②却义无反顾,令人震撼 ③在他的身上也有人性的弱点
20.仿照画线句子,根据学过的课文续写两句,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5分)
看烛之武,我看到了一位胆气豪壮、言辞有度的谋士;看____,_________________;看____,___________;看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荆轲 我看到了一位侠肝义胆、视死如归的侠士 刘和珍 我看到了一位性格温和、追求进步的青年 刘邦 我看到了一位老谋深算、韬光养晦的政治家
三、写作表达(4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40分)
司马迁在《项羽本纪》中评价项羽说到“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意思是说他夸耀自己的功劳,逞弄个人聪明,不去效法古代,认为依靠武力就可治理天下,司马迁认为这是可笑的。而现今,我们认为这个时代需要项羽这样率真的、敢作敢为的英雄,所以关于项羽的悲壮故事以各种形式广为流传。的确,时代不同,对英雄的看法也大相径庭。
生活在现下的你,对英雄有什么看法?请结合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写作提示】这是一则材料作文。写作时,首先要根据所给材料,对“英雄”有全面的认识。从人类社会形成的第一天起,每个人的心中就有值得崇拜的英雄,每个人也都渴望成为英雄,从此,英雄的种子便在一代一代人的心中传播。所不同的是,时代在变化,英雄在更替,成为英雄的方式也在改变。纵观历史,我们不妨说——时势造英雄。英雄们的出现增添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时代依旧在变化,新思潮在涌起,落后的思想被人们摒弃,但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在变化,导致了英雄的断代。庞大的历史体系,庞大的英雄队伍,你可以从每一位英雄身上找到时代的影子。因此,我们不得不承认:时势造英雄!写作时,可据此立意。
【参考范文】
时代造英雄
动乱的时候,诗人的吟诵,战士的刀鞘都弥漫着一股硝烟的味道;和平的年代,词人的浅吟低唱,将军的战袍都充斥着一丝欢愉。时代造就英雄,什么样的年代将出现什么样的人才。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盛唐的繁荣造就了名垂千古的李白。开明的政治,轻松的氛围让李白——这一位天才诗人有了一席可施展抱负之地,在他的青春年少的日子里,他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诗歌。而李白的后期,也是这个唐朝官场的腐败时期,政治黑暗,太白纵有力士脱靴,贵妃捧墨,御手调汤,终究达不到他内心的欢愉,于是他毅然决然地离开京城。“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喊出了自己内心的向往,从此,他浪迹天涯,终成一代游侠。和平的唐朝,动乱的唐朝,需承认——那个时代造就了李白。乱世出英雄。秦末乱世造就了西楚霸王的一代美名,流芳千古。“力拔山兮气盖世”,你——项羽用一个人的力量扛起了一个时代。有人说你傻,说你笨,说你不会变通。但我认为你是那个时代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你没有章邯的血腥,你没有刘邦的狡诈,你宁死不过江东,这是一种男儿的方刚正气啊!兵荒马乱的年代,你带着你的梦想出现,又带着未完成的遗愿死去,你是那个时代的英雄。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是那个江南的游子吗?“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是那个无人了解你的断肠之人吗?“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是那个渴望建功立业却满腔热血无处释放的你吗?辛弃疾——时代的骄子,你,在那个时代,渴望呼风唤雨;你,在那个时代,渴望拥有自己的一片天空。虽最终,那个时代造就了你悲剧般的人生,即使辛酸,但在后世人的心里,你仍是一个英雄,一个愿意为国家出生入死的英雄。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那些动乱的年代已经过去,君不见,一个如此和平的年代展现在我们面前。是的,和平的年代同样造就了英雄。我们可以选择“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的惬意生活,但我们更应该昂扬斗志,奋发向上,用我们的青春谱写一首无悔之歌!
时代造就英雄,朋友们,行动起来,属于我们的时代已然来临!
PAGE
-
13
-单元素养检测(二)
(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一、阅读鉴赏(5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9分)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忼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B.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C.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D.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平明:天刚亮的时候。平旦、黎明等与之意思相同。
B.败北:打不过转背而逃,即战败。北,引申为与胸相对的背部。
C.亭长:官名。秦汉时,十里一亭,设亭长一人,管诉讼等。
D.邑:在文中指城市、都城。
3.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
A.项羽被汉军包围在垓下,夜听四面楚歌,感到大势已去,于是饮酒帐中,慷慨悲歌,无限悲凉。
B.项羽带八百多骑兵,乘夜突围,后陷入沼泽地,伤亡惨重,部下只剩下二十八骑。
C.为了证明“天之亡我,非战之罪”,项羽奋起神威,斩汉军二将,杀数十百人,使汉军骑将赤泉侯倒退数里。
D.乌江亭长请项羽过江,项羽自言无面目再见江东父兄,把马送给亭长,带领部下徒步作战,最后自刎而死。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2020?海南高一检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19分)
萧相国何者,沛丰人也。高祖为亭长,常左右之。及高祖起为沛公,何常为丞督事。
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
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何进言韩信,汉王以信为大将军。汉王引兵东定三秦,何以丞相留收巴蜀,填抚谕告,使给军食。汉二年,汉王与诸侯击楚,何守关中,侍太子,治栎阳。为法令约束,立宗庙社稷宫室县邑。辄奏上,可,许以从事;即不及奏上,辄以便宜施行,上来以闻。
汉五年,既杀项羽,定天下,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余功不决。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为酂侯,所食邑多。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锐,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高帝曰:“诸君知猎乎?”曰:“知之。”“知猎狗乎?”曰:“知之。”高帝曰:“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且诸君独以身随我,多者两三人。今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群臣皆莫敢言。
汉十一年,陈豨反,高祖自将,至邯郸。未罢,淮阴侯谋反关中,吕后用萧何计,诛淮阴侯。上已闻淮阴侯诛,使使拜丞相何为相国,益封五千户,令卒五百人一都尉为相国卫。诸君皆贺,召平独吊。召平谓相国曰:“祸自此始矣。愿君让封勿受,悉以家私财佐军,则上心说。”相国从其计,高帝乃大喜。
(节选自《史记·萧相国世家》,有删改)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B.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C.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D.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6.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亭长,是管理亭的官吏。亭即驿亭,是由驿站所设置的供行旅途中歇宿的处所。
B.关中,是古代地区名,所指范围大小不一,一般泛指函谷关以西战国末秦故地。
C.食邑,即收食禄的封地,由皇帝封赐给臣下,受封者以其中民户赋税为食禄。
D.相国,是辅佐君主治理国政的最高长官。韩信死后,丞相萧何被刘邦拜为相国。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萧何勤勤恳恳,长期辅佐刘邦。萧何在刘邦做亭长时就经常帮助他。楚汉战争中,萧何以丞相身份留守巴蜀、关中,使刘邦有稳固的后方。
B.萧何深谋远虑,志在经世济民。汉军攻入咸阳,将士们忙着哄抢财宝,萧何却收藏秦律令图籍档案,使刘邦能了解天下地形、户口等情况。
C.萧何不善征战,论功却排第一。天下平定论功行赏时,刘邦以狗猎为喻,坚持认为萧何之功最高。经过刘邦的开导,武将们对萧何心悦诚服。
D.萧何忠于刘邦,献计斩杀韩信。楚汉战争中,萧何为帮助刘邦战胜项羽,举荐了韩信;刘邦称帝后,因韩信谋反,萧何又帮吕后杀死了韩信。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辄奏上,可,许以从事;即不及奏上,辄以便宜施行,上来以闻。(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韩信死后,萧何得到皇帝封赏,众人祝贺,为什么召平却为萧何担忧?请简要说明。(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12分)
材料一:
全球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极不均衡,主要集中在以美国为核心的北美地区,以英国为核心的欧洲地区和以中国、日本、韩国为核心的亚洲地区。其中美国占市场总额的43%,欧洲占34%,亚洲、南太平洋国家占19%(日本占10%,韩国占5%,中国和其他国家及地区仅占4%),其他地区占4%。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建设从20世纪90年代起步,到2002年末只有48个园区建成,2012年时出现井喷态势,达到1
457个,并在2014年时达到2
570个园区的顶峰。其中由国家命名的文化创意产业各类相关基地、园区就已超过350个。在政府的积极引导下,我国文化产业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基地为龙头,以省市级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为骨干,以各地特色文化产业群为支点,共同推动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的格局。
(摘编自前瞻产业研究院《融合发展成为大趋势》)
材料二:
调查显示,文创产品主要满足了公众“提高审美情趣”(49.23%)、“表达理念态度”(46.55%)、“享受独特体验”(45.43%)、“社交标签、文化符号”(42.39%)和“馈赠纪念品、礼物”(41.81%)的需求。与受访者所在地区交叉分析显示,城市消费者主要满足“提高审美情趣”的需求,乡镇消费者主要满足“馈赠纪念品、礼物”的需求,农村消费者主要满足“表达理念态度”的需求。调查显示,在受访的消费者中,8.27%的受访者表示“总会消费”文创产品,28.71%的受访者表示“经常消费”,43.51%的受访者表示“有时消费”,16.32%的消费者表示“不常消费”,3.19%的受访者表示“不会消费”。将文创的消费情况与受访者收入进行交叉分析,结果显示,收入越高的受访者消费文创产品的频率更高。
(摘编自王虹《推动文创产业
高质量发展,应抓住哪些关键词》)
材料三:
受内外部环境、发展阶段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以技术进步和创意创新为核心、以消费为导向的产业类型有望成为新常态时期我国重要的经济增长点。文化产业是这类产业中的典型,成为我国经济增长动力接续和转换的中坚力量。到2020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将很有可能超过5%,成为我国的支柱性产业。
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既有助于促进文化产业自身的发展,同时也有助于提高相关产业的发展质量。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和科技、金融、旅游、制造业融合发展的趋势日益明显,主要的融合领域为数字内容、智能终端、信息媒体、应用服务四个领域,并有进一步深化的趋势。
当前,我国文化消费将进入快速增长期。随着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质量不断提升,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不断增加,以及我国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我国文化消费将保持稳定、可持续增长。
(摘编自《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特征与发展趋势》)
材料四:
从国内各大城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利润逐年提高和企业数量快速增长态势可以看出,文化创意产业的市场竞争尚不充分。而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应该着手对整个文化创意产业进行相应的规范和相应的结构调整,以保证能尽快地形成一个完整的文化创意产业链。
目前,国内各大城市都加大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扶持,从另一个侧面可以看出整个文化创意产业的融资还比较困难,这已成为制约中国各地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的一个难点。现在各大城市都根据自己的特色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目标,建立大量的基地、园区,但由于缺乏指导和规划,基地和园区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同质化倾向。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作为一种产业集聚的形式最早兴起于欧美国家,而文化创意产业园在我国是起步阶段,发展经验不成熟。
国外的经验,对我们而言是非常有必要的。
当下,国内各大城市对动漫和游戏情有独钟,动漫游戏产业一片热火朝天,但是中国动漫游戏产业总体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不小差距,企业规模小,原创能力不足,核心竞争力弱,经营模式亟须创新。
我国有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重要历史人物、重大历史事件不胜枚举。但是这些丰富的文化资源很少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例如《花木兰》的故事,在国内并未得到充分利用,而被好莱坞加工成动画片,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票房丰收。
(摘编自张亚欣《中国文创发展路漫漫》)
10.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并不平衡,除日、韩外,中国和其他国家及地区只占亚洲、南太平洋地区市场份额中的4%。
B.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较快,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有望超过5%,成为我国的支柱性产业之一。
C.我国加快了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方面的步伐,特别在数字内容、智能终端、信息媒体、应用服务方面呈现进一步深化趋势。
D.欧美国家在世界上率先进行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建设,而我国在这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应该借鉴欧美国家的发展经验。
1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近十年来,我国政府加大了对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的建设,已初步形成了国家级、省市级和各地特色文化群的发展体系。
B.对于文化创意产品,有的消费者注重“提高审美情趣”,有的注重“表达理念态度”,公众对文创产品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C.从文创的消费情况与受访者收入交叉分析的结果来看,随着我国经济水平提高,未来公众对文创产品的消费频率也将会进一步提高。
D.当下国内动漫游戏产业虽然很火热,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这主要是因为不重视对我国丰富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
12.请结合材料四,简要分析政府需如何推动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篇名句默写。(5分)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荆轲刺秦王》中,通过环境描写来渲染氛围,表现为国捐躯的精神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
(2)《鸿门宴》中指出大丈夫应不拘小节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
(3)《烛之武退秦师》中指出晋国和秦国联合围攻郑国的原因之一是郑国从属二主的一句话是:_________。?
二、语言应用(25分)
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 )
A.①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行李:出使的人
②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救济
B.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顾:回头看
②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
提:拿着
C.①坐须臾,沛公起如厕
如:往
②道芷阳间行
间行:抄小路走
D.①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骑:一人一马
②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
戮力:合力
15.下列语句中都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3分)
( )
①失其所与,不知
②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③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④进兵北略地
⑤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⑥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⑦唯大王命之
⑧秦王还柱而走
A.①③④⑥⑧
B.①②⑤⑥⑧
C.②③④⑤⑦
D.②③⑤⑥⑦
16.下列加点词语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 )
A.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B.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
C.秦兵旦暮渡易水
D.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1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3分)
( )
A.夜缒而出
B.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
C.常以身翼蔽沛公
D.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18.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晋侯、秦伯围郑”中“晋侯、秦伯”指的是晋文公和秦穆公;“侯”和“伯”指的是爵位,春秋时期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
B.“复为慷慨羽声”中的“羽声”是指古代音乐中的七音之一,这七音是指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
C.“箕踞以骂”中的“箕踞”与“按剑而跽”中的“跽”均指一种坐的姿势,其中“箕踞”是轻慢傲视对方的姿势,“跽”是妄自尊大的姿势。
D.“沛公欲王关中”中的“关”与“沛公居山东时”中的“山”在古代均为特指,“关”指函谷关,“山”指崤山。
19.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字。(5分)
荆轲历来是一个毁誉参半的人物。贾岛说:“易水流得尽,荆卿名不消。”高度赞扬了荆轲面对强秦无所畏惧、赴汤蹈火、①_____________________;王昌龄说:“诚知匹夫勇,何取万人杰。”认为荆轲刺秦王只是逞匹夫之勇,不足称道。笔者认为,在秦强燕弱、大兵压境、燕国君臣束手无策的情况下,荆轲能不忘太子丹的知遇之恩,挺身而出,明知赴死,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荆轲是人,不是神,③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也才是符合历史的真实。?
20.仿照画线句子,根据学过的课文续写两句,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5分)
看烛之武,我看到了一位胆气豪壮、言辞有度的谋士;看____,_________________;看____,___________;看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表达(4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40分)
司马迁在《项羽本纪》中评价项羽说到“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意思是说他夸耀自己的功劳,逞弄个人聪明,不去效法古代,认为依靠武力就可治理天下,司马迁认为这是可笑的。而现今,我们认为这个时代需要项羽这样率真的、敢作敢为的英雄,所以关于项羽的悲壮故事以各种形式广为流传。的确,时代不同,对英雄的看法也大相径庭。
生活在现下的你,对英雄有什么看法?请结合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PAGE
-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