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执信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地理理)
一、单项选择题I: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关于区域的叙述错误的是
A.区域具有一定的地理位置,是一个可度量的实体
B.区域划分的指标有自然、经济和社会的某一方面,也有综合性的
C.按照指标的不同,区域可分为自然区、经济区、文化区、行政区、综合区等
D.区域内部地理环境完全一致,区域与区域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
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回答2~4题。
2、B与D分别属于三大自然区中的
A.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B.青藏高寒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C.青藏高寒区、东部季风区
D.东部季风区、青藏高寒区
3、图中2所代表的重要地理界线相当于
A.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
B.100mm年等降水量线
C.冬季1月0℃等温线
D.亚热带与寒带的分界线
4、当地农业以种植业为主,且一年一熟的地区是
A.A和B B.B和D C.只有B D.只有A
5、大洋洲某岛屿附近漂浮着一座来自南极冰架的巨大冰山,为了航行安全,需对此冰山进行动态监测,可采用的最佳手段是
A.3S(RS、GIS、GPS的统称)技术 B.大比例尺地形图量测
C.实时录像监控 D.实地调查
右图为我国某沙区生物治沙示意图,读图完成6~8题。
6、三图按治沙时间顺序,排序正确的是
A.abc B.cba
C.cab D.bca
7、目前世界上许多沙漠边缘地区出现
严重的荒漠化现象,其自然原因是
A. 气候干旱,风化和风蚀作用强烈
B. 滥垦滥牧,植被受破坏
C.任意开发矿产、生态环境破坏
D.过度抽取地下水,导致空气变干燥
8、西北地区荒漠化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A.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农垦 B.土质疏松水土流失严重
C.深居内陆气候干旱 D.工矿交通建设不注意环保
9、西北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荒漠化日趋严重,其关键是缺水,为了解决水资源问题,行之有效的
是
A.启动“南水北调”西线方案,再从黄河引水到甘肃和新疆
B.利用科技手段,增加山岳冰川融水量,使塔里木河水量增加
C.限制畜牧业发展,使草场得到生息和恢复
D.发展节水灌溉、绿洲农业,采取休耕制,退耕还草、退耕还林保护生态资源
近些年来,甘肃民勤县绿洲面积迅速缩小,已成为我国沙尘暴四大沙源地之一.阅读材料完成10~11题。
10、图中所示绿洲,其水资源(冰雪融水)最充沛的季节是
A.春节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1、近50年来,民勤县境内绿洲面积逐渐缩小,其根本原因是
A.全球变暖,石羊河水量明显减少
B.流域内用水量增加,上游来水量减少
C.地表径流在沙漠地区大量下滲
D.草原植被破坏导致地表径流减少
我国为了改善日趋恶化的生态环境,建设了许多防护林体系,其中规模较大的是“三北”防护林和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据此回答12~13题:
12、“三北”防护林所起的主要的环保功效是
A.净化空气 B.美化环境 C.涵养水源 D.防风固沙
13、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所起的生态作用是
A.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B.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
C.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 D.净化空气、吸烟除尘
新华社消息:中国科考队于2004年8月23日结束了为期23天、行程近2000公里的科学探险考察,27日返回北京。这是我国科学家首次对亚马孙地区进行的地理和生态环境综合科学考察。阅读材料,回答14~16题。
14、亚马孙地区有世界上最大的、被称为“地球之肺”的生态系统是
A.热带草原 B.热带雨林 C.亚马孙河 D.亚马孙平原
15、亚马孙热带雨林面积减少直接导致的后果是
A.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地势较低的地区
B.全球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受到破坏,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上升
C.产生厄尔尼诺现象,亚马孙平原形成洪涝灾害
D.中纬度地区降水增加,欧洲西部形成干旱少雨的气候
16、热带雨林对水圈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A.调节全球气候 B.调节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C.调节全球水平衡 D.形成各种流水侵蚀地貌
17、关于右图迁移农业造成的土壤肥力变化表示,错误的是
A.①原始森林状态下土壤肥力较高
B.②森林焚烧,土壤肥力增加
C.③经过几年耕作,土壤肥力降到最低
D.④弃耕后土壤肥力逐渐恢复
18、下列能源中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有
① 水能 ② 风能 ③ 生物能 ④ 煤炭 ⑤ 石油
⑥ 天然气 ⑦ 核能 ⑧ 太阳能 ⑨ 潮汐能
A.①②③⑧⑨ B.④⑤⑥⑦⑧ C.⑤⑥⑦⑧⑨ D. ③④⑤⑥⑦
19、我国降低进口石油依存度的根本措施是
A.增加石油的自主产量 B.提高利用率,开发新能源
C.提高国内石油市场价格 D.加大我国近海石油开采力度
20、右图中I地太阳能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A.纬度较低,全年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强
B.距离太阳近,接收太阳辐射量多
C.海拔较高,空气密度小,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少
D.晴日多,大气洁净,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少
21、我国煤炭生产区煤炭外运主要采取输煤和输电相结合的形式.
输电就是将煤炭就地转化为电力,再通过电网输送,这种做法
对当地的不利影响是
A.气候变暖降水减少 B.加重当地大气污染 C.当地就业机会减少 D.产业结构更加单一
22、有关山西能源基地建设叙述不正确的是
A.扩大煤炭开采量 B.提高晋煤外运能力
C.山西已形成以公路为主,铁路为辅的煤炭外运网 D.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
23、山西坑口电站的建成,将会
A.变输煤为输电,减少了道路灰尘,将有助于大气环境的改善
B.坑口电站变输煤为输电将缓解交通压力
C.使运输煤受损,减少就业机会
D.变输煤为输电,经济效益将降低
24、下列不属于山西省主要产业链的是
A.煤—电—铝 B.煤—电—铜 C.煤—焦—化 D.煤—铁—钢
25、流域的自然背景,主要影响着河流的
① 利用方式 ② 矿产的开发程度 ③ 开发方向 ④ 交通运输方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6、河流及其开发方向组合,正确的是:
A.发源地---保护植被生态 B.河流---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
C.河谷平原---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水质保护 D.河口---矿产资源开发和港口建设
27、田纳西河流域治理的核心是21世纪教育网
A.保护生态环境 B.综合开发水资源 C.发展旅游产业 D.发展高耗能产业
读田纳西河流域位置示意图和流域内甲地降水量与气温变化图和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示意图,回答第28~29题。
28、下列有关田纳西河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美国的中部地区 B.上游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
C.气候类型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D.降水季节变化大,12月至次年4月降水较多
29、田纳西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成因组合,不正确的是
A.长期高强度棉花种植——土地退化
B.矿产开采冶炼、扩大耕地面积——植被破坏、水土流失
C.炼铜企业大量排放废气——酸雨污染
D.氟氯烃化合物大量使用——臭氧层空洞
30、下列关于广东省农业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扩大温带水果种植面积 B.大力发展陡坡地种植业
C.进一步扩大商品粮基地规模 D.重点发展水产品养殖与加工业
31、我国不同地区农业生产与其主导因素组合正确的是
A.南疆的棉花种植—地形 C.河西走廊的棉粮种植—水源
B.横断山区的立体农业—市场 D.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光照
32、三江平原土地肥沃,但2000年国务院下令停止开垦,你认为主要原因是
A.东北地区粮食过多,出售困难 B.将剩下的荒地作为今后发展用地
C.近些年气候干旱,土壤肥力降低 D.保护湿地,改善生态环境。
33、与其他商品粮基地相比,东北商品粮基地的突出特点是:
① 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② 地区专业化生产 ③ 大规模商品化生产 ④ 大规模国家经营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34、对东北农业发展的方向叙述正确的是:
A.东北地区内部的不同区域农业发展方向与重点是相同的
B.平原地区发展适应加工需要的优质、专用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C.山区发展集约化草食性畜牧业
D.草原地区发展特色种植业和土特产品配套加工业
35、城市化的主要标志中,最主要的指标是
A.城市人口增加 B.城市人口在总人口的比重上升
C.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D.城市的功能增加
36、下列不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有利优势是
A.国际经济环境 B.对外开放政策 C.侨乡 D.重化工业基地
37、为解决珠江三角洲的能源紧张问题,我国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
① 建设核电站 ② 大力开发潮汐能
③ 减少对香港、澳门的能源供应 ④ 西电东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根据下列某产业在世界上的迁移过程,回答38~40题。
38、图中反映的产业部门可能是
A.软件制造 B.玩具制造 C.汽车工业 D.石化工业
39、导致该产业迁移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原料 B.技术 C.交通运输 D.劳动力价格
40、发展中国家接受产业转移后的有利影响是
A.加快本地区经济结构调整 B.延长产业升级时间
C.减少环境污染和扩散 D.减少当地就业机会
二、单项选择题Ⅱ: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41、下列各组地域单元中,区域划分依据相同的是
A.珠江流域、长江三角洲、干旱地区 B.中纬度、亚欧大陆、华北平原
C.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D.非洲、兰州市、湿润地区
42、广东人经常喝凉茶,四川人喜欢麻辣。形成这种饮食习惯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植被 B.土壤 C.气候 D.地形
43、GPS 是进行野外考察与探索的重要工具,其作用是
A. 随时知道自己所在的地形 B. 随时知道自己所在地的气候
C. 随时知道自己所在地的地理坐标 D. 随时知道自己所在地的水文状况
44、水源的多少决定了绿洲的人口和农田规模,但由于灌溉措施不当,在西北干旱气候条件下,
可能出现的荒漠化现象是
A.水土流失 B.土地沙化 C.裸岩 D.次生盐碱化
读雨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示意图,回答45题
45、有关图中内容说法错误的是
A.此循环中有机质和养分再循环旺盛
B.雨林生长所需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植物体内
C.热带雨林地区土壤由于枯枝落叶多且分解旺盛而有
机质含量高,土壤肥沃
D.雨林生态系统很脆弱
46、我国煤炭生产区煤炭外运主要采取输煤和输电相结合的形式.输电就是将煤炭就地转化为电力,再通过电网输送,这种做法对当地的不利影响是
A.气候变暖降水减少 B.加重当地大气污染 C.当地就业机会减少 D.产业结构更加单一
47、对于山西省煤炭开采的综合利用,叙述正确的是
A.继续以煤炭开采为主的单一经济结构,其余产业起辅助作用
B.提高煤炭利用技术,减少“三废”危害,促进环境保护
C.扩大煤炭开采量,输出大量煤炭原材料
D.大量对煤炭工业投资,减少对农业、轻工业和旅游业的投入
48、形成酸雨的主要有害气体是
A.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 B.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
C.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碳 D.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
49、田纳西河流域工业走廊的形成,主要是因为
A.修大坝,使通航条件大为改善
B.旅游业带来经济收入
C.大规模的水电开发,促进了高耗能工业的发展
D.农业的现代化产生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
50、保护热带雨林是全人类的共同义务,主要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A.公平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 D.参与性原则
51、我国南方地区以水田农业为主,北方地区以旱地农业为主,西北地区发展畜牧业。形成这种生产活动地域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降水 B.地形 C.土壤 D.热量
下图为我国江南丘陵某地地形结构和农业用地结构的饼状图,对比分析回答52~53题。
52、该地农业用地结构不合理的主要表现是
A.过度开垦 B.过度放牧 C.过度砍伐 D.过度养殖
53、该地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在于
A.开垦陡坡,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B.修建梯田,扩大水稻种植面积
C.填水域造耕地,扩大种植规模 D.因地制宜,开展多种经营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汽车产业转移的趋势加大,读下图完成以下54~55题。
我国和部分国家的乘用车普及率(1995年) 我国汽车销售量的增长
54、跨国公司将汽车厂设置在中国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A.中国投资环境改善,企业生产的内部交易成本降低
B.跨国公司所在国汽车市场饱和,开辟国际市场的需要
C.我国汽车研发与生产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D.汽车工业的迁出地用地紧张、地价上涨
55、有关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正确的叙述是
A.发达国家和地区原主导产业移出,肯定会削弱该地区的经济实力
B.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产业转入可以缩短产业升级时间,加快工业化进程
C.产业转移改变了区域的经济结构,但不会改变区域的地理景观
D.对迁入地而言一定会产生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下图为我国西电东送基本格局图,读图,回答以下56~57题。
56、图中以火电为主的是
① 甲 ② 乙 ③ 丙 ④ 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7、我国“西电东送”工程的重要意义是
① 弥补东部地区电力消费的缺口 ② 加速新疆的经济开发 ③ 减少东部地区的环境污染
④ 改善西部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城市群的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群内城市间的产业分工与合作。如图示意城市群内部城市间的产业链分工体系。完成58~59题。
58、城市群中,中心城市的优势产业处于产业链中的位置是
A.①⑤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59、产业分工处于产业链上③位置的城市,其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
A.产品需求量大 B.交通便利 C.劳动力充足而廉价 D.科技发达
60、下面是中哈石油管道分布示意图,我国建设该管线的主要目的是
A.缓解能源供需矛盾 B.改善能源消费结构
C.提高大气环境质量 D.增进中哈两国关系
三、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两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全选对得2分,只选一项且正确得1分,其余情况均不得分。
61、某大型肉食品加工企业将生产基地由广东迁往湖南,是因为湖南
A.气候适宜 B.水质优良 C.劳动力和土地成本低 D.原材料丰富、廉价
62、区域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下列组合正确的是
A.四川盆地-绿洲农业 B.宁夏平原-灌溉农业
C.洞庭湖平原-季风水田农业 D.长江三角洲-大牧场放牧业
63、 吸引美国、日本和德国等国汽车生产厂家到中国投资建厂的主要区位因素的是
A.广阔的汽车消费市场 B.廉价的劳动力和地租
C.先进的汽车制造技术 D.雄厚的汽车产业基础
64、我国“十一五”期间节能减排的主要目标是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
排放总量减少10%。实现该目标的措施可行的是
A.改进能源利用技术,减少能耗和排污 B.推广使用节能产品
C.严禁使用排放污染物的能源 D.全部使用非机动车,大量节约能源
65、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有利于
A.航运、发电和灌溉 B.防治水污染,净化水源
C.鱼类洄游产卵,保护流域生态环境 D.调节河川径流的季节变化,抵御洪水
66、我国以下生产活动符合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是
A.农业生产 ― 围湖造田,陡坡开荒
B.农业生产 ― 退耕还林还草,发展生态农业
C.工业生产 ― 先污染,后治理
D.工业生产 ― 循环经济,清洁生产
67、城市中大面积绿化带的主要作用有
A.净化城市空气 B.减轻酸雨危害
C.防止水土流失 D.减轻“热岛效应”强度
我国地域辽阔,区域差异明显。结合所学,回答68~70题
68、下列关于我国不同地区自然地理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塔里木盆地黄土广布 B.东北平原土壤肥沃
C.云贵高原地形平坦 D.长江三角洲河网密布
69、下列关于我国产业活动的描述正确的是
A.重工业基地集中在东南沿海 B.黄河流域比长江流域航运业发达
C.橡胶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海南和云南 D.产业的转移形势主要由东部沿海向中西部转移
70、下列关于我国不同地区环境问题的描述正确的是
A.西南地区地质灾害严重 B.东北地区酸雨危害严重
C.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严重 D.华南地区土壤盐碱化严重
高二级地理科(理科)期末考试试题答案
二、单项选择题Ⅱ: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题号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答案 C C C D C B B A C C
答案 A A D C B A D A C A
三、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两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全选对得2分,只选一项且正确得1分,其余情况均不得分。
题号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答案 CD BC AB AB AD BD AD BD CD 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