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_2021学年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素养评价(原卷版+解析版)人教版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_2021学年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素养评价(原卷版+解析版)人教版必修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3-30 16:19:53

文档简介

单元素养检测(一)
(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一、阅读鉴赏(50分)
(一)阅读《大堰河——我的保姆》选段,完成1、2题。(9分)
大堰河,是我的保姆。
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
她是童养媳,
大堰河,是我的保姆。
我是地主的儿子,
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
大堰河的儿子。
大堰河以养育我而养育她的家,
而我,是吃了你的奶而被养育了的,
大堰河啊,我的保姆。
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
你的被雪压着的草盖的坟墓,
你的关闭了的故居檐头的枯死的瓦菲,
你的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园地,
你的门前的长了青苔的石椅,
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
1.“我是地主的儿子,/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大堰河的儿子。”这句坦诚的声明告诉我们的内容是(3分)
(  )
A.“我”虽然出身于地主家庭,但是,却是农民的儿子。
B.“我”和大堰河的养育关系比和生身父母的血缘关系更亲密。
C.“我”是地主的儿子,和大堰河只不过是养育关系。
D.“我”不忘生育之恩,也不忘养育之恩。
【解析】选B。
2.诗人为什么说“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而不是看到春雨,听到秋风萧瑟的声音?(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大堰河纯洁无私的内心世界如同雪一样洁白无瑕,而白雪覆盖大地的庄严肃穆的景象正好表达了诗人深切的悼念之情。正因为这许多原因,艾青想起了这个给过他无限温暖的大堰河,想起了她悲苦的身世、低下的地位、死后的凄凉,寄托了诗人深深的哀悼和怀念之情。
(二)(2019·泸州高一检测)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3、4题。(10分)
采桑子·塞上咏雪花
纳兰性德
  非关癖爱轻模样,冷处偏佳。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  谢娘别后谁能惜,飘泊天涯。寒月悲笳,万里西风瀚海沙。
【注】此词作于康熙十七年十月,词人随驾北巡塞上时。
3.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  )
A.一、二句词人直抒胸臆,表明自己喜欢雪花,在于雪花轻盈的形态,不在于雪花处在寒冷之地。
B.三、四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写出了雪花与牡丹等人间富贵花的不同,表现雪花高洁的品性。
C.五、六句用典,悲叹东晋咏雪的才女谢道韫死后,再也无人怜惜雪花,雪花只落得“飘泊天涯”的命运。
D.整首词中词人以雪花自况,托物言志,委婉含蓄地表达出诗人追求的至清至洁的精神境界。
【解析】选A。A项,“在于雪花轻盈的形态,不在于雪花处在寒冷之地”错误。对词的理解错误,词人喜欢雪花,不在于雪花轻盈的形态,而在于雪花处在寒冷之地。
4.请简要赏析“寒月悲笳,万里西风瀚海沙”的妙处。(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视听结合,诗人以寒冷的月光和悲凉的笳声营造凄凉的意境,令人似有身临其境之感;(2)以景结情,凄冷的月光下,西风掀起万里狂沙,夹着漫天飞雪,吹向无际的大漠,让人感到置身其中的诗人孤独悲凉的心境,意境深远,情思绵长。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5、6题。(9分)
刈禾女之歌
辛 笛
大城外是山
山外是我的家
我记起家中长案上的水瓶
我记起门下车水的深深的井
我的眼在唱着原野之歌
为什么我的心也是空而常满
金黄的穗子在风里摇
在雨里生长
如今我来日光下收获
我想告诉给姊妹们
我是原野上的主人
风吹过镰刀下
也吹过我的头巾
在麦浪里
我看不见自己
蓝的天空有白云
是一队队飞腾的马
你听风与云
在我的镰刀之下
奔骤而来
一九三七年四月三十日
在苏格兰高原
5.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诗歌前四行,从“大城”“山”转向“水瓶”“井”,节奏也变得舒缓,这种变化带有情感倾向。
B.“金黄的穗子在风里摇/在雨里生长”,是静与动、空间与时间的结合,这是该诗常用的表现手法。
C.“我的眼在唱着原野之歌”,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以抒情的笔触表达了刈禾女愉悦的心情。
D.“你听风与云/在我的镰刀之下/奔骤而来”,通过使用祈使语气和加快节奏,增强了抒情效果。
【解析】选B。这两句诗并没有写“静”与“时间”,故B项错误。
6.诗歌从刈禾女的角度抒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可直陈内心,并将眼前所见与个人记忆结合起来,让刈禾女的形象更为丰满;②通过刈禾女情绪的起伏变化,形成内在的韵律感;③充分调动个人感官,多角度呈现人与原野的关系;④从“我”的角度抒情,“我”既指刈禾女,部分地方也可指诗人,增加了诗歌的层次感。(每答出一点给2分,得满6分为止)
(四)(2020·福建高一检测)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9题。(12分)
天才徐志摩
余 杰
  ①1931年11月19日,现代诗坛的夜莺徐志摩,在失事飞机的烈焰中,结束了他34岁的生命,逍遥地“云游”去了。
  ②“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徐志摩是一位从头到脚都充满了浪漫气息的天才诗人。他的一生,如同他热烈崇拜的拜伦、雪莱、济慈一样,彻底地奉献给了远在云端的理想。我感到惊奇的是,在那被鲁迅形容为“处处是非人间的黑暗”的二三十年代的中国,怎么会有这样一个信仰如此单纯的诗人?我始终觉得他不像一个纯粹的中国人。因为中国人很少像他那样快快乐乐、认认真真地做梦。中国人大都是世故的、圆滑的。而在徐志摩的眼里,生命如同一汪清泉,处处有飞沫,处处有闪光;生命也像一段山路,处处有鲜花,处处有芳草。
  ③不幸的是,错乱的时代与困苦的现实一天天侵蚀着他明朗的心房,他渴望像孩子那样哭,像孩子那样笑,但生活却强迫他长大。他的歌声越来越低沉,他的目光越来越黯淡,他的笑容越来越稀疏,他的诗作越来越晦涩。一只秃笔去,一只秃笔回,再无当年剑桥的神采飞扬。生活的牵制、政治的压迫、舆论的指责、友人的背离……团团地包围住了这位坚持浪漫理想的诗人。“你们不能更多地责备我,我觉得我已是满头的血水,能不低头已算好的。”是的,徐志摩一辈子没有绝望过,也没有怨恨过谁。在最悲壮的那一幕到来之前,尽管现实的黑暗一点点地吞噬着他那理想的新月所放射的清辉,他还是在痛苦中竭尽全力挣扎着,写诗作文,教书,办刊物,开书店,甚至实验农村乌托邦计划……作为一个诗人,他注定像蚕一样用生命结成雪白的茧,在茧成的那天羽化飞升而去;作为一个诗人,他也注定像荆棘鸟一样,衔着锐利的荆棘,在只有一弯新月的夜晚,不断为理想而鸣唱,直到满嘴鲜血淋漓,直到生命的终了。
  ④进入20世纪30年代以后,徐志摩开始感到,尽管诗歌弱小的翅膀在那里扑腾,还是没有力量带着种种累赘往天外飞。“太丑恶了,我们火热的胸膛里有爱不能爱;太下流了,我们有敬仰之心不能敬仰;太黑暗了,我们要希望也无从希望。太阳给天狗吃去,我们只能在天边的黑暗中沉默着,永远的沉默着!这仿佛是经过一次强烈的地震的悲惨,思想、感情、人格,全被震成了无可收拾的碎片,再也不成系统,再也不得连贯,再也没有发现。”当每个聪明的成年人都对皇帝的新衣赞不绝口的时候,那个喊出“什么也没有看见”的孩子的下场也就可想而知了。在这一点上,徐志摩很像安徒生——既深味人世的苦楚,又保持不老的童心。然而,长不大的彼得·潘毕竟只是一个遥远的神话,徐志摩则是一棵无法与土地告别的树。追求了一辈子的美,突然发现面前傲然开放的是一朵恶之花。我们无法揣度他当年的心态,而在好友梁遇春的回忆录中,印象最深的一幕是徐志摩拿着一根纸烟向一位朋友借火时说的话:“Kissing
the
fire(吻火)”。人世间的经验好比是一团火,许多人都敬鬼神而远之,隔江观火,拿出冷酷的心境去估量一切,不敢投身到轰轰烈烈的火焰里去,因此这个暗淡的生活,简直没有一点光辉。“只有徐志摩肯亲吻这团生龙活虎的烈火,火光一照,化腐朽为神奇,遍地开满了春花,难怪他天天惊异着,难怪他的眼睛跟希腊雕像的眼睛相似,希腊人的生活就像他这样吻着人生的火,歌唱人生的传奇。”还是梁遇春看得真切透彻,徐志摩的血液里,真有希腊人天真好奇的因子呢。
  ⑤“飞”是徐志摩理想的象征。在诗歌《爱的灵感》中,他写道:“脱离了这世界,飘渺的/不知到了哪儿。仿佛有/一朵莲花似的云拥着我/拥着到极远了的地方去……/唉,我真不希罕再回来/人说解脱,那许就是吧!”
  ⑥于是,他真的不回来了,真的解脱了。这是一个他早已洞悉的宿命。我不得不相信宿命的存在。否则,这个沼泽地一样的世界上,怎么会有徐志摩这样一个不湿鞋袜的人来走一遭呢?
(有删改)
7.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徐志摩受拜伦、雪莱、济慈影响很深,一生也如同他们一样热切地追寻着自己的理想。
B.徐志摩一生追求美却未能成功,因此内心非常失望和痛苦,《爱的灵感》这首诗歌就是为了表达这种心境而写的。
C.徐志摩在生活中是个谈吐诙谐的人,比如他用“Kissing
the
fire(吻火)”来代指借火点香烟,想象丰富,充满生活的趣味。
D.文章语言优美,情感真挚,言辞中渗透了作者强烈的情感,如结尾画横线的句子用了对比的手法升华主题,主要表达了作者对徐志摩悲剧命运的同情。
【解析】选A。B项,文章中并没有说《爱的灵感》是为表达当时失望和痛苦的心境而写的。C项,突出的不是谈吐诙谐,而是徐志摩面对惨淡人生的乐观和果敢。D项,结尾处主要不是表达“作者对徐志摩悲剧命运的同情”,而是突出徐志摩虽遭遇重重艰难,但仍充满希望、心怀宽容,保持纯真的心去挚爱生命、讴歌人生,表达了作者对他的赞美和敬意。
8.请结合文本概括作者笔下的徐志摩是一个怎样的形象。(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天真浪漫,单纯好奇。他是个充满了浪漫气息的天才诗人,他的一生都彻底地奉献给了远在云端的理想;他快快乐乐、认认真真地做梦,在他的眼里,世界处处有闪光,处处有鲜花。
坚持理想。作为诗人,他像荆棘鸟一样,不断为理想而鸣唱,直到生命的终了。
才华横溢。写诗作文,教书,办刊物,开书店,甚至实验农村乌托邦计划。
9.如何理解文末画横线处“这个沼泽地一样的世界上,怎么会有徐志摩这样一个不湿鞋袜的人来走一遭呢”这句话?(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徐志摩身处黑暗的旧中国却认真、快乐地追寻理想。徐志摩虽遭遇重重艰难,但仍充满希望、心怀宽容。徐志摩饱尝人世苦楚,但仍保持一颗纯真的心。世人冷漠对待人生,徐志摩却挚爱生命、讴歌人生。
(五)名篇名句默写。(10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沁园春 长沙》中,词人面对一派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思绪万千,不禁发问:“_________,_________?”道出了他的雄心壮志,表现出博大胸怀。?
(2)在《沁园春 长沙》中,引起词人对往昔生活回忆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
(3)《再别康桥》中运用拟人手法,表现出油油的青草多情可爱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4)《论语》中,指出学习与思考必须紧密结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出师表》中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2)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3)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4)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5)陟罚臧否 不宜异同
二、语言应用(30分)
(2020·湖南高一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9分)
  “低碳”这个词,近年来已经_____,频繁出现在我们身边。它的出现首先是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保障能源安全,促进经济向高效低耗和低碳排放的模式转型;后来,它被引入生活领域,是要通过实现改变人们的消费观念、生活方式和实行新的技术、制度等目的来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_
回顾这些年来,曾流行一时的各色口号,大多是_____,或“干打雷不下雨”;针对其采取的种种行动和措施,大多是虎头蛇尾,或掩耳盗铃,留下的不少是形象工程。比如,(  );针对垃圾分类采取的措施,也已有时日,可街头上的分类垃圾箱基本上没起到任何分类的作用,大多数居民不知如何对垃圾进行分类,在一个媒体宣传无孔不入的时代,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很怪诞的现象。因此,不得不让人担心,今日听来响亮的“低碳”一词,_____在展现完时尚、华丽的外衣以后,随着社会上一边喊着低碳的口号,一边生产与消费高碳用品的现实,带来_____的后果。?
1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炙手可热 昙花一现 未免 分道扬镳
B.司空见惯 昙花一现 难免 南辕北辙
C.炙手可热 电光石火 未免 南辕北辙
D.司空见惯 电光石火 难免 分道扬镳
【解析】选B。炙手可热:比喻气焰盛、权势大。常误作影响大、受欢迎等意。司空见惯:指看惯了就不觉得奇怪。昙花一现:比喻稀有的事物或显赫一时的人物出现不久就消逝。电光石火:形容事物像闪电和石火一样迅速消逝,语义较“昙花一现”更重。未免:表示不以为然,也有免不了的意思。难免:不容易避免。分道扬镳:比喻因目标不同而各走各的路或各干各的事情。南辕北辙: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
1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是要通过实现改变人们的消费观念、生活方式和实行新的技术、制度等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B.是要通过改变人们的消费观念、生活方式的目的和实行新的技术、制度等来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
C.目的是通过改变人们的消费观念、生活方式和实行新的技术、制度等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D.目的是要通过改变人们的消费观念、生活方式和实行新的技术、制度等来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
【解析】选C。原句有两个错误:一是主干应是“目的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二是“降低”与“排放”搭配不当。
1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环保”一词,由来已久,提得越多,结果污染越严重
B.提得越多的“环保”一词,由来已久,污染却越严重
C.由来已久的“环保”一词,提得越多,结果污染越严重
D.“环保”一词,由来已久,结果提得越多,污染越严重
【解析】选D。陈述对象应是“环保”,所以“环保”不能掩盖;污染严重也不是提得越多的结果。
14.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3分)
(  )
A.值方老师的令郎结婚之际,我们办公室全体人员集体制作了一段视频,向他全家表达了诚挚的祝福。
B.刘明对前来祝贺自己习作发表的张红说:“我续写的那篇《祝福》只能算是狗尾续貂,还是你续写的那篇《故乡》精彩!”
C.太升南路一家手机经销店在搞让利促销,我去垂询了一下几款智能手机的价格,发现没有便宜多少。
D.潘昊出院了,魏明在电话里对他说:“欣闻您康复出院,特表示衷心祝贺,不知您何时来上班?”
【解析】选B。A项,“令郎”,敬辞,用来称对方的儿子,不能用于第三人称。C项,“垂询”,敬辞,不能用于自己。D项,应该用口语。
15.下列诗句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  )
A.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B.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C.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D.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解析】选C。C项运用了拟人,其他三项都是比喻。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字。(5分)
“诗言志”一说,由于“志”本身内容的丰富和各人理解、取舍的侧重点不一,导致了后代诗论中“言志”与“缘情”的对立,
①________________。重理派强调诗歌的政治教化作用,而往往忽略文学的艺术特点;重情派则与之相反,②______________,重视诗歌艺术规律的探讨。然而,纵观文学史,对“诗言志”中“志”的内涵理解的主流却是情志并重。从《毛诗序》到刘勰、孔颖达、白居易,直至清代的叶燮、王夫之,都是如此。他们强调诗歌既应反映现实,为教化服务,重视其社会作用;又应感物吟志,情物交融,突出其抒情性,情志并重,功利性与艺术性两不偏废。应该说,③______________,因而为人们所普遍接受。?
答案(示例):①从而衍化出重理和重情两派 ②强调诗歌的抒情特点 ③这种理解比较符合诗的本质特征
17.按照要求,把下面的四句话改写成一句话,并保留原有信息。(可酌情增减词语)(5分)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
《雨巷》写于1927年夏天。
《雨巷》运用了象征性抒情手法。
诗人在《雨巷》中塑造了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以《雨巷》为主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语句的主语是《雨巷》,主干句子是:《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接着把别的句子变成修饰成分,第二句改为“于1927年夏天”,第三句改为“运用象征性抒情手法”,第四句改为“塑造了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最后把修饰成分填入句中,修饰“成名作”。
答案:《雨巷》是戴望舒于1927年夏天运用象征性抒情手法塑造了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的成名作。
18.汪静之先生写过一首小诗,但思想上似有些悲观。请按照这首诗的话题和格式,仿写一首,要求思想内容积极向上。(5分)
时间是一根铁鞭,
生命是一树繁花;
一朵一朵地击落,
等到击完的时候,
把满地残红踏入泥沙。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时间是一把刻刀,生命是一块璞玉;一点一点地雕刻,等到雕完的时候,把珍贵的精髓展示给世界。
三、写作表达(40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40分)
  母校是什么?
  母校就是那个你刚来时巴不得马上离开,可真正说再见时却万般不舍的地方。
  母校是什么?
  母校就是那个你可以一天骂她无数遍,却不许别人说她半个“不”字的地方。
  母校是什么?
  母校就是那个你从来不需要想起,可一旦想起就心中充满了无限温情的地方。
  三年以后的此时,这所中学已成为你的母校,相信那时每一处风景、每一位师生、每一件往事都是你心中最美妙的回忆,请你仿照以前学过的写人记事和写景状物的散文,写一篇培育学弟学妹爱校情感的关乎母校的老师同学或校园风景的记叙散文。
  要求:①要充满正能量,表现对母校的热爱、感激、歌颂、怀念等正面感情。②运用写人记事和写景状物的基本写作方法和抒情手法。③自拟题目,不少于800字。
【写作提示】本题考查学生写作文的能力。本题的审题难度不大,很容易判断出作文的中心是“感恩母校”“感恩恩师”,但审题越是没有难度,越是能考验学生的作文水平,所以考生一定要注意在语言、情感、角度、结构等方面下功夫。“感恩母校/恩师”到底要感恩什么;往事怎么筛选,怎么叙述;结构怎么安排;情感怎么表达都是需要考虑的内容。此外一些小的审题细节也要注意,比如题目要求“写一篇培育学弟学妹爱校情感的关乎母校的老师同学或校园风景的记叙散文”“要充满正能量,表现对母校的热爱、感激、歌颂、怀念等正面感情”“运用写人记事和写景状物的基本写作方法和抒情手法”“不少于800字”等。
参考立意:母校让我成长,难忘恩师,优秀出自您的耕耘,母校给了我理想。
【参考范文】
感恩母校,感恩老师
  六月是一个校园青春坐标系上最美、最闹的季节,它的模样是青春的模样,它的笑脸是青春的笑脸。而老师那关切的眼神凝望成了一个又一个烂漫的夏天。
  都说老师是红烛,是春蚕,而我觉得老师是涤荡心灵的一股清风。岁月滑翔的声音就像鸟儿舒展羽翅的声音,而老师就是让我们乘风翱翔的清风。
  而今,我站在母校的国旗下,对学校的每一位老师都充满深深的敬意。你们是人生道路上的引导者,指引我们前行。无论走到哪里,我都记得你们出众的风采。悉心求实,无私奉献,循循善诱,谆谆教诲,激昂文字,指点江山……你们的每一节课都成为了学生的享受。
  忘不了母校的一草一木,那是见证我们成长的坐标;忘不了在母校的日日夜夜,那是歌唱我们青春的音符;忘不了母校的每位老师,那是指引我们前行的明灯。
  老师,你们同风一样,比影更加无私,比时间更难挽留,恰似一缕稍纵即逝的馨香。你们行走在四季轮回里,耕耘桃李芬芳;你们徘徊在历史更迭里,教授王朝兴衰;你们流连在诗行里,写就学生的未来。你们是天生的行者,没有人能阻挡你们前行的脚步。你们的学子会铭记每一个春夏秋冬,那些有你们相伴的时光。
  甘于清静,淡于名利,是你们的情操;勤于求索,乐于进取,是你们的追求;四度春风化绸缪,几番秋雨洗鸿沟,是你们的辛苦;黑发积霜织日月,粉笔无言写春秋,是你们的奉献。你们的足迹从远古的书海蜿蜒至今,藏在长长短短的字里行间,隔着漫长未来的时光,对翻开书册的我们展现一个古典而迷人的微笑。
  当蒲公英张开毛茸茸的翅膀,寻找自己的沃土;当雄鹰开展出丰满的羽毛,飞向广阔的天空。亲爱的母校,亲爱的恩师,三年,三年的时间弹指一挥间,尽管我们心里有太多的不舍,不舍母校这艘满载知识的巨轮,可是我深知你们的期盼,“不计辛勤一砚寒,桃熟流丹,李熟枝残,种花容易树人难。幽谷飞香不一般,诗满人间,画满人间,英才济济笑开颜”,今后我们会努力驶向更加广阔的海洋,或许这才是对母校、对恩师最好的报答。
  再见了母校!再见了恩师!
PAGE
-
11
-单元素养检测(一)
(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一、阅读鉴赏(50分)
(一)阅读《大堰河——我的保姆》选段,完成1、2题。(9分)
大堰河,是我的保姆。
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
她是童养媳,
大堰河,是我的保姆。
我是地主的儿子,
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
大堰河的儿子。
大堰河以养育我而养育她的家,
而我,是吃了你的奶而被养育了的,
大堰河啊,我的保姆。
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
你的被雪压着的草盖的坟墓,
你的关闭了的故居檐头的枯死的瓦菲,
你的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园地,
你的门前的长了青苔的石椅,
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
1.“我是地主的儿子,/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大堰河的儿子。”这句坦诚的声明告诉我们的内容是(3分)
(  )
A.“我”虽然出身于地主家庭,但是,却是农民的儿子。
B.“我”和大堰河的养育关系比和生身父母的血缘关系更亲密。
C.“我”是地主的儿子,和大堰河只不过是养育关系。
D.“我”不忘生育之恩,也不忘养育之恩。
2.诗人为什么说“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而不是看到春雨,听到秋风萧瑟的声音?(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2019·泸州高一检测)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3、4题。(10分)
采桑子·塞上咏雪花
纳兰性德
  非关癖爱轻模样,冷处偏佳。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  谢娘别后谁能惜,飘泊天涯。寒月悲笳,万里西风瀚海沙。
【注】此词作于康熙十七年十月,词人随驾北巡塞上时。
3.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  )
A.一、二句词人直抒胸臆,表明自己喜欢雪花,在于雪花轻盈的形态,不在于雪花处在寒冷之地。
B.三、四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写出了雪花与牡丹等人间富贵花的不同,表现雪花高洁的品性。
4.请简要赏析“寒月悲笳,万里西风瀚海沙”的妙处。(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5、6题。(9分)
刈禾女之歌
辛 笛
大城外是山
山外是我的家
我记起家中长案上的水瓶
我记起门下车水的深深的井
我的眼在唱着原野之歌
为什么我的心也是空而常满
金黄的穗子在风里摇
在雨里生长
如今我来日光下收获
我想告诉给姊妹们
我是原野上的主人
风吹过镰刀下
也吹过我的头巾
在麦浪里
我看不见自己
蓝的天空有白云
是一队队飞腾的马
你听风与云
在我的镰刀之下
奔骤而来
一九三七年四月三十日
在苏格兰高原
5.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诗歌前四行,从“大城”“山”转向“水瓶”“井”,节奏也变得舒缓,这种变化带有情感倾向。
B.“金黄的穗子在风里摇/在雨里生长”,是静与动、空间与时间的结合,这是该诗常用的表现手法。
C.“我的眼在唱着原野之歌”,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以抒情的笔触表达了刈禾女愉悦的心情。
D.“你听风与云/在我的镰刀之下/奔骤而来”,通过使用祈使语气和加快节奏,增强了抒情效果。
6.诗歌从刈禾女的角度抒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2020·福建高一检测)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9题。(12分)
天才徐志摩
余 杰
  ①1931年11月19日,现代诗坛的夜莺徐志摩,在失事飞机的烈焰中,结束了他34岁的生命,逍遥地“云游”去了。
  ②“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徐志摩是一位从头到脚都充满了浪漫气息的天才诗人。他的一生,如同他热烈崇拜的拜伦、雪莱、济慈一样,彻底地奉献给了远在云端的理想。我感到惊奇的是,在那被鲁迅形容为“处处是非人间的黑暗”的二三十年代的中国,怎么会有这样一个信仰如此单纯的诗人?我始终觉得他不像一个纯粹的中国人。因为中国人很少像他那样快快乐乐、认认真真地做梦。中国人大都是世故的、圆滑的。而在徐志摩的眼里,生命如同一汪清泉,处处有飞沫,处处有闪光;生命也像一段山路,处处有鲜花,处处有芳草。
  ③不幸的是,错乱的时代与困苦的现实一天天侵蚀着他明朗的心房,他渴望像孩子那样哭,像孩子那样笑,但生活却强迫他长大。他的歌声越来越低沉,他的目光越来越黯淡,他的笑容越来越稀疏,他的诗作越来越晦涩。一只秃笔去,一只秃笔回,再无当年剑桥的神采飞扬。生活的牵制、政治的压迫、舆论的指责、友人的背离……团团地包围住了这位坚持浪漫理想的诗人。“你们不能更多地责备我,我觉得我已是满头的血水,能不低头已算好的。”是的,徐志摩一辈子没有绝望过,也没有怨恨过谁。在最悲壮的那一幕到来之前,尽管现实的黑暗一点点地吞噬着他那理想的新月所放射的清辉,他还是在痛苦中竭尽全力挣扎着,写诗作文,教书,办刊物,开书店,甚至实验农村乌托邦计划……作为一个诗人,他注定像蚕一样用生命结成雪白的茧,在茧成的那天羽化飞升而去;作为一个诗人,他也注定像荆棘鸟一样,衔着锐利的荆棘,在只有一弯新月的夜晚,不断为理想而鸣唱,直到满嘴鲜血淋漓,直到生命的终了。
  ④进入20世纪30年代以后,徐志摩开始感到,尽管诗歌弱小的翅膀在那里扑腾,还是没有力量带着种种累赘往天外飞。“太丑恶了,我们火热的胸膛里有爱不能爱;太下流了,我们有敬仰之心不能敬仰;太黑暗了,我们要希望也无从希望。太阳给天狗吃去,我们只能在天边的黑暗中沉默着,永远的沉默着!这仿佛是经过一次强烈的地震的悲惨,思想、感情、人格,全被震成了无可收拾的碎片,再也不成系统,再也不得连贯,再也没有发现。”当每个聪明的成年人都对皇帝的新衣赞不绝口的时候,那个喊出“什么也没有看见”的孩子的下场也就可想而知了。在这一点上,徐志摩很像安徒生——既深味人世的苦楚,又保持不老的童心。然而,长不大的彼得·潘毕竟只是一个遥远的神话,徐志摩则是一棵无法与土地告别的树。追求了一辈子的美,突然发现面前傲然开放的是一朵恶之花。我们无法揣度他当年的心态,而在好友梁遇春的回忆录中,印象最深的一幕是徐志摩拿着一根纸烟向一位朋友借火时说的话:“Kissing
the
fire(吻火)”。人世间的经验好比是一团火,许多人都敬鬼神而远之,隔江观火,拿出冷酷的心境去估量一切,不敢投身到轰轰烈烈的火焰里去,因此这个暗淡的生活,简直没有一点光辉。“只有徐志摩肯亲吻这团生龙活虎的烈火,火光一照,化腐朽为神奇,遍地开满了春花,难怪他天天惊异着,难怪他的眼睛跟希腊雕像的眼睛相似,希腊人的生活就像他这样吻着人生的火,歌唱人生的传奇。”还是梁遇春看得真切透彻,徐志摩的血液里,真有希腊人天真好奇的因子呢。
  ⑤“飞”是徐志摩理想的象征。在诗歌《爱的灵感》中,他写道:“脱离了这世界,飘渺的/不知到了哪儿。仿佛有/一朵莲花似的云拥着我/拥着到极远了的地方去……/唉,我真不希罕再回来/人说解脱,那许就是吧!”
  ⑥于是,他真的不回来了,真的解脱了。这是一个他早已洞悉的宿命。我不得不相信宿命的存在。否则,这个沼泽地一样的世界上,怎么会有徐志摩这样一个不湿鞋袜的人来走一遭呢?
(有删改)
7.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徐志摩受拜伦、雪莱、济慈影响很深,一生也如同他们一样热切地追寻着自己的理想。
B.徐志摩一生追求美却未能成功,因此内心非常失望和痛苦,《爱的灵感》这首诗歌就是为了表达这种心境而写的。
C.徐志摩在生活中是个谈吐诙谐的人,比如他用“Kissing
the
fire(吻火)”来代指借火点香烟,想象丰富,充满生活的趣味。
D.文章语言优美,情感真挚,言辞中渗透了作者强烈的情感,如结尾画横线的句子用了对比的手法升华主题,主要表达了作者对徐志摩悲剧命运的同情。
8.请结合文本概括作者笔下的徐志摩是一个怎样的形象。(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如何理解文末画横线处“这个沼泽地一样的世界上,怎么会有徐志摩这样一个不湿鞋袜的人来走一遭呢”这句话?(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名篇名句默写。(10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沁园春 长沙》中,词人面对一派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思绪万千,不禁发问:“_________,_________?”道出了他的雄心壮志,表现出博大胸怀。?
(2)在《沁园春 长沙》中,引起词人对往昔生活回忆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
(3)《再别康桥》中运用拟人手法,表现出油油的青草多情可爱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4)《论语》中,指出学习与思考必须紧密结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出师表》中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语言应用(30分)
(2020·湖南高一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9分)
  “低碳”这个词,近年来已经_____,频繁出现在我们身边。它的出现首先是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保障能源安全,促进经济向高效低耗和低碳排放的模式转型;后来,它被引入生活领域,是要通过实现改变人们的消费观念、生活方式和实行新的技术、制度等目的来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_
回顾这些年来,曾流行一时的各色口号,大多是_____,或“干打雷不下雨”;针对其采取的种种行动和措施,大多是虎头蛇尾,或掩耳盗铃,留下的不少是形象工程。比如,(  );针对垃圾分类采取的措施,也已有时日,可街头上的分类垃圾箱基本上没起到任何分类的作用,大多数居民不知如何对垃圾进行分类,在一个媒体宣传无孔不入的时代,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很怪诞的现象。因此,不得不让人担心,今日听来响亮的“低碳”一词,_____在展现完时尚、华丽的外衣以后,随着社会上一边喊着低碳的口号,一边生产与消费高碳用品的现实,带来_____的后果。?
1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炙手可热 昙花一现 未免 分道扬镳
B.司空见惯 昙花一现 难免 南辕北辙
C.炙手可热 电光石火 未免 南辕北辙
D.司空见惯 电光石火 难免 分道扬镳
1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是要通过实现改变人们的消费观念、生活方式和实行新的技术、制度等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B.是要通过改变人们的消费观念、生活方式的目的和实行新的技术、制度等来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
C.目的是通过改变人们的消费观念、生活方式和实行新的技术、制度等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D.目的是要通过改变人们的消费观念、生活方式和实行新的技术、制度等来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
1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环保”一词,由来已久,提得越多,结果污染越严重
B.提得越多的“环保”一词,由来已久,污染却越严重
C.由来已久的“环保”一词,提得越多,结果污染越严重
D.“环保”一词,由来已久,结果提得越多,污染越严重
14.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3分)
(  )
A.值方老师的令郎结婚之际,我们办公室全体人员集体制作了一段视频,向他全家表达了诚挚的祝福。
B.刘明对前来祝贺自己习作发表的张红说:“我续写的那篇《祝福》只能算是狗尾续貂,还是你续写的那篇《故乡》精彩!”
C.太升南路一家手机经销店在搞让利促销,我去垂询了一下几款智能手机的价格,发现没有便宜多少。
D.潘昊出院了,魏明在电话里对他说:“欣闻您康复出院,特表示衷心祝贺,不知您何时来上班?”
15.下列诗句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  )
A.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B.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C.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D.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字。(5分)
“诗言志”一说,由于“志”本身内容的丰富和各人理解、取舍的侧重点不一,导致了后代诗论中“言志”与“缘情”的对立,
①________________。重理派强调诗歌的政治教化作用,而往往忽略文学的艺术特点;重情派则与之相反,②______________,重视诗歌艺术规律的探讨。然而,纵观文学史,对“诗言志”中“志”的内涵理解的主流却是情志并重。从《毛诗序》到刘勰、孔颖达、白居易,直至清代的叶燮、王夫之,都是如此。他们强调诗歌既应反映现实,为教化服务,重视其社会作用;又应感物吟志,情物交融,突出其抒情性,情志并重,功利性与艺术性两不偏废。应该说,③______________,因而为人们所普遍接受。?
17.按照要求,把下面的四句话改写成一句话,并保留原有信息。(可酌情增减词语)(5分)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
《雨巷》写于1927年夏天。
《雨巷》运用了象征性抒情手法。
诗人在《雨巷》中塑造了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以《雨巷》为主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汪静之先生写过一首小诗,但思想上似有些悲观。请按照这首诗的话题和格式,仿写一首,要求思想内容积极向上。(5分)
时间是一根铁鞭,
生命是一树繁花;
一朵一朵地击落,
等到击完的时候,
把满地残红踏入泥沙。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表达(40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40分)
  母校是什么?
  母校就是那个你刚来时巴不得马上离开,可真正说再见时却万般不舍的地方。
  母校是什么?
  母校就是那个你可以一天骂她无数遍,却不许别人说她半个“不”字的地方。
  母校是什么?
  母校就是那个你从来不需要想起,可一旦想起就心中充满了无限温情的地方。
  三年以后的此时,这所中学已成为你的母校,相信那时每一处风景、每一位师生、每一件往事都是你心中最美妙的回忆,请你仿照以前学过的写人记事和写景状物的散文,写一篇培育学弟学妹爱校情感的关乎母校的老师同学或校园风景的记叙散文。
  要求:①要充满正能量,表现对母校的热爱、感激、歌颂、怀念等正面感情。②运用写人记事和写景状物的基本写作方法和抒情手法。③自拟题目,不少于800字。
PAGE
-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