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_2021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练习含解析(3份打包)新人教版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_2021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练习含解析(3份打包)新人教版必修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7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4-03 11:04:53

文档简介

沁园春 长沙
(50分钟,50分)
一、基础达标(23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2019·长沙高一检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今天,人才的作用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为突出。现实中,一名领军人物可以引领一个新产业,增强经济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一名优秀领导干部可以带领一个地区改变面貌,开创__________、奋楫争先的新局面。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关于适应新时代要求大力发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意见》,把发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定位为“关系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和国家__________的重大战略任务”。__________的判断,促使我们进一步审视优秀年轻人才的价值意义。?
  也许有人担心,嫩竹做不了扁担,嫩肩挑不起重担。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岁月,(     ),把培养干部摆在武器、筹款之前。他坚决支持谭震林提出的尽快培养出100名连长、100名指导员,使一批年轻干部走上连长、指导员岗位,极大地提高了新四军的战斗力,从而有效解决了基层指挥骨干严重缺乏不足的问题。历史上,青年才俊担大任、成大业者____________:马克思29岁、恩格斯27岁写作《共产党宣言》,毛泽东25岁主办《湘江评论》,周恩来29岁领导南昌起义……事实证明,只要有实践机会、干事舞台、良好环境,年轻人照样能担当重任、取得成绩。?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
A.百舸争流  长治久安  高瞻远瞩  不胜枚举
B.百废待兴  政通人和  深谋远虑  擢发难数
C.百舸争流  长治久安  深谋远虑  擢发难数
D.百废待兴  政通人和  高瞻远瞩  不胜枚举
【解析】选A
。百舸争流:上百条船争着在水上疾驰。形容很多人都在奋勇前进。百废待兴:各种被废置的或该办未办的事业都等待兴办。长治久安:指社会秩序长期安定太平。政通人和:政治顺遂,人民和乐。形容国泰民安。高瞻远瞩:形容眼光远大。深谋远虑:周密地计划,往长远里考虑。不胜枚举:无法一个一个全举出来,形容同一类的人或事物很多。擢发难数:形容罪恶多得像头发那样,数也数不清。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陈毅提出了壮大新四军的“枪、款、人”战略思想
B.陈毅提出了壮大新四军的“人、枪、款”战略思想
C.壮大新四军的“人、枪、款”战略思想由陈毅提出
D.陈毅提出了“枪、款、人”战略思想来壮大新四军
【解析】选B。
根据括号后面的句子“把培养干部摆在武器、筹款之前”可知,战略思想应是“人、枪、款”,B项和C项相比,B项较为精练。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极大地提高了新四军的战斗力,从而有效解决了基层指挥骨干严重缺乏的问题。
B.极大地提高了新四军的战斗力,从而有效解决了基层指挥骨干严重缺乏的不足。
C.有效解决了基层指挥骨干严重缺乏不足的问题,极大地提高了新四军的战斗力。
D.有效解决了基层指挥骨干严重缺乏的问题,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新四军的战斗力。
【解析】选D。根据逻辑,应是先解决问题,进而达到提高战斗力的结果;“解决”与“问题”搭配,“缺乏”与“不足”重复。
4.下列句子修辞手法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茫茫的草原上,嫩绿的小草编织出色彩斑斓的毯子,一直铺展到天边。
B.知识如沙石下面的泉水,掘得越深越清澈。
C.姑娘从泉边汲水回来了,辫梢上沾着几滴水珠,欢乐盛开在她的眼睛和眉毛上。
D.习习凉风在树叶间演奏着优美动人的小夜曲。
【解析】选A。A项,比喻不恰当,本体和喻体不相配,“嫩绿的小草”不能够编织出“色彩斑斓的毯子”,前面点明了颜色是嫩绿,后面又说到色彩斑斓,不合理;B项,为比喻,把“知识”比作“泉水”;C项,为比拟,欢乐“盛开”拟花的动作;D项,为拟人,凉风“演奏”拟人的动作。
5.(原创)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下半阕着重抒情,但也不乏情中含景之处。“忆往昔峥嵘岁月稠”,①________________,新颖、形象,自然地引起对往昔生活的回忆,将无形的不平凡岁月,化为一座座有形的峥嵘山峰,给人以巍峨奇丽的崇高美。“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一个“恰”字,统领七句,形象地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②________________,也是一幅奋勇进击、劈波斩浪的宏伟画面。可以说,这首词的崇高美,③________________,景为纬线,交织而成的。?
答案(示例):①以峥嵘形容岁月 
②“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③是以情为经线
6.(2020·全国卷I)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70个字。(5分)  
2020年“中国航天日”启动仪式于4月24日在国家航天局网站举行。备受关注的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名称、任务标识在启动仪式上公布。中国行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系列”,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一号”,后续行星任务将依次编号。据介绍,该名称源于屈原长诗《天问》,体现了探索自然和宇宙空间的文化传承,寓意追求科技创新永无止境。而象征“揽星九天”的任务标识,展现出中国航天开放合作的理念与态度。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一段新闻文字中,关键信息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本文段中,第一句交代了时间,注意2020年不是时间,4月24日是时间,主语是2020年“中国航天日”启动仪式,地点是国家航天局网站,解决的任务是为“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命名并公布任务标识。
答案(示例):2020年“中国航天日”启动仪式于4月24日在国家航天局网站举行。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名为“天问一号”和象征“揽星九天”的任务标识在仪式上公布。
描述徽标构成三注意
1.宏观把握。注意徽标的外形、色彩等特征,注意中英文大小写和变体,以及涉及的时间、事物等。
2.有序描述。描述徽标要按顺序,如上下、左右、主次等,注意避免遗漏要说明的内容。
3.规范描述。要用规范的说明语言,准确、简明、平实、清晰。不能随意想象,要扣住徽标的信息点联想。
二、拓展阅读(27分)
7.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问题。(9分)
采桑子 重阳
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采桑子 重阳》中“采桑子”是曲牌名,“重阳”是题目,它是现代诗歌,也是新诗,因为它产生于“五四”以后。
B.自然界从不会因为人事变化而改变它的运行规律,年年重阳节都会如期而至。
C.经历过战火洗礼的野花都比以往更芬芳。可见红军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诗人。
D.下阕中描写秋风比春风更强劲,秋景比春景更壮阔,后一句更表现出诗人乐观、开阔的情怀。
【解析】选A。A项,“采桑子”是词牌名,“重阳”是题目。是现代诗歌,但不是新诗,因为新诗在形式上是新的,而《采桑子 重阳》仍然是宋词的形式。
(2)下阕说“不似春光”,又说“胜似春光”,是不是自相矛盾?请说明理由。(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解答本题时,要注意在理解这两句词的基础上,分析作者如此表述的原因,分析出表述的合理性即可。
答案:不自相矛盾。
“不似春光”是就秋天的景色比较单调这一特点而言的。“胜似春光”是就秋天到处见橙黄,时时有收获这一情景说的。看到“寥廓江天万里霜”的景色,自然就发出了由衷的赞美。
8.阅读下面的两首词,完成后面的问题。(9分)
忆秦娥 娄山关
毛泽东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忆 秦 娥
李 白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桥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1)下列对作品的有关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描绘了清晨时分西风凛冽、雁声穿空、霜华铺地、残月在天的景象。
B.第一首词上阕的前两句通过听觉、视觉勾勒出一幅清晨凄清的铁铸似的画面,其用词造境,呈现出一种暗淡冰冷的色调。
C.“马蹄声碎”中“碎”的意思是“凌乱”,生动地刻画出急行军时的景象;“喇叭声咽”中的“咽”字意思是发不出声,写出了当时物质条件的恶劣。
D.“漫道”意思是“莫道”,“真如铁”的意思是真的像铁一样坚固。表现红军战士蔑视困难、不畏强敌的雄心。
【解析】选C。C项,“喇叭声咽”中的“咽”字意思是“呜咽、幽咽”,写出了军号声音因阻塞而低沉。
(2)两首词的结尾都通过写景来抒情,气势宏大,但所抒发的感情不同。请概述其感情的不同之处。(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毛词抒发的是红军战士越过天险娄山关时的那种豪迈雄壮的感情。李词抒发的是一种怀古伤今的悲壮之情。(意思对即可)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9分)
西 江 月①
苏 轼
照野弥弥②浅浪,横空隐隐层霄③。障泥④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⑤。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注】①此词为苏轼被贬黄州时所作。其春夜行蕲水边,过酒家,饮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作枕少休。拂晓,见乱山攒拥,流水淙淙,宛如仙境,书此词于桥柱上。②弥弥:水波翻动的样子。③层霄:弥漫的云气。④障泥:马鞯,垂于马两侧以挡泥土。⑤琼瑶:美玉。这里形容月亮在水中的倒影。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写词人濒临溪流,从马上下来,等不及卸下马鞯,即欲眠于芳草。既侧面描绘出月下溪景之美,又表现了词人的喜悦心情。
B.“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两句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琼瑶,本是美玉,这里代指月色,水月交辉,有如晶莹剔透的珠玉。此句传神地写出了水月之静美。
C.本词写作者爱惜一溪风月,不让马踏碎溪月,解鞍酣眠直至春晓,描写了一个醉心自然、随性洒脱、乐观豁达的词人形象。
D.“可惜一溪风月”的“可惜”是可爱的意思,一溪风月惹人爱,写出了风月之美及词人的喜悦赞美之情。
【解析】选B。B项,是借喻,不是借代。
(2)请从艺术手法的角度简要赏析“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两句的妙处。(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侧面描写(或侧面烘托):写月下细浪涟漪层层涌起,空中云朵依稀,侧面烘托月光朗照,月色美好。②借景抒情,通过写景营造出清爽明丽的意境,凸显词人愉悦之情。③叠词,“弥弥”“隐隐”表现了水之盛、云之淡,音律和谐,朗朗上口,声声悦耳。④对仗,“照野”对“横空”,“弥弥”对“隐隐”,“浅浪”对“层霄”,对仗工整,富于音韵之美。
      【知识卡片】
艺术手法的种类
诗歌的艺术手法主要有抒情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即事感怀、托物言志、怀古伤今等,表现手法主要有对比、拟人、烘托、抑扬、用典等,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拟人、对偶、借代、设问、反问等,一般抒情方式集中在整首诗歌或某一部分,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集中在某一联诗句。答题时要首先答出手法,然后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为什么使用这种手法,然后分析艺术效果。如此题重点分析借景抒情和叠词的运用。
PAGE
-
6
-诗两首
(45分钟,43分)
一、基础达标(16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2020·全国卷Ⅲ)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五千年的中华文化体现的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已成为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精神标识。而其基本价值已积淀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
)。
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________,中国人之所以为中国人的特性,不是生理的,而是文化的、精神的因素;没有中华文化,中国人就不成其为中国人,中华民族就不成其为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的精神品格与价值追求,支撑了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和________,今天仍然是而且未来必将还是我们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力量。中华文化的精神特质就是我们今天要大力弘扬的“中国精神”,而弘扬中国精神,是凝聚中国力量、走稳中国道路的关键,没有中华文化的___________,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放到世界文明史中看,中华民族创造的_____________的中华文化具有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价值体系,独特的民族色彩,独特的历史进程。其长期的演化过程造就了我们的文化认同,赋予我们生命力和创造力,也决定了我们独特的发展路径。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传承中华文化就是维系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
B.传承中华文化必须维系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
C.维系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就是传承中华文化
D.维系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就能传承中华文化
【解析】选A。A、B两项中“传承中华文化”和上文重点谈的“中华文化”相照应,所以可以排除C、D两项。再根据后文“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互为一体”,说明二者是对等关系,即“传承中华文化就是维系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据此排除B项。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一脉相承薪火相传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B.互为一体前赴后继博大精深卓尔不群
C.互为一体薪火相传繁荣昌盛源远流长
D.一脉相承前赴后继繁荣昌盛卓尔不群
【解析】选C。一脉相承:从同一血统、派别世代相承流传下来。比喻某种思想、行为或学说之间有继承关系。互为一体:互相融合,成为一体。语境强调二者的相互交融,本是一个整体,因此选“互为一体”。排除A、D两项。薪火相传:比喻学问和技艺代代相传。前赴后继:形容奋勇前进,连续不断。此处强调中华民族延续不断,故选“薪火相传”。排除B项。博大精深:形容思想和学说广博高深。多用于形容理论、学识、思想、作品等广博丰富,深奥精微。繁荣昌盛:指国家兴旺发达,欣欣向荣。此处强调中华文化的兴旺发达,从而使中华民族得以伟大复兴,故选“繁荣昌盛”。源远流长:比喻历史悠久,根底深厚。卓尔不群:优秀卓越、超出常人。语境是中华文化,不是人,选“源远流长”。故选C项。
3.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是生理的因素,而是文化的、精神的
B.不是生理的,而是文化的、精神的
C.不仅是生理的,而是文化的、精神的
D.不仅是生理的因素,而是文化的、精神的
【解析】选B。C、D两项中的“不仅是……而是……”关联词语搭配不当,正确搭配应是“不是……而是……”或“不仅……而且……”,据此予以排除。B项中“不是……而是……”表示并列关系,否定前一种“生理的”,肯定后一种“文化的、精神的”,与段落语意相符,而A项中的“因素”与前一分句中的“特性”语义有重合,属赘余。故选B项。
4.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
A.我的同桌向获得数学竞赛省一等奖的同学请教问题,那位同学说:你不要急,我先喝口水,再来向你赐教。
B.一位歌手在比赛后说:今天我很高兴能在比赛舞台上演唱自己写的歌曲,评委会聆听后也会感到十分荣幸。
C.某同学丢失雨伞后在失物启事上写道:我在学校餐厅吃饭时不小心遗失了一把蓝色雨伞,请拾到者从速归还。
D.一次同学聚会之后,章张与送他的同学走到小巷口,他抱拳拱手,对大家说:各位同学,就此别过,请留步。
【解析】选D。A项,面对别人的请教不能傲慢,“赐教”是敬辞,表示请求对方给予指教,使用不当。B项,“聆听”指虔诚而认真地听取,带有尊敬的色彩,一般表示下级听取上级的意见、报告等。对象不当。“荣幸”是敬辞,表述不当。C项,“从速归还”语气过于强硬,表达不得体。
5.下面的诗句节选自戴望舒的《雨巷》,阅读后合理想象,根据要求写一个画面。(4分)
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
要求:(1)写出“她”的神态,“我”的心理;(2)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3)语言优美,富有意境;(4)200字左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迷蒙的春雨轻轻地亲吻着大地,迷茫的春烟温柔地拥抱着小镇,小巷任由青石板安静地向两头弯曲地延伸。撑着油纸伞的姑娘像梦一样,梦一样地从我身边飘过,洒下丁香一样淡淡的幽香。她的眉头就像大雨中紧闭的丁香那样紧蹙,她的双眼就像雨打后微张的丁香那样哀婉,那写在脸上的忧伤就像丁香花的衰落。她为什么这么愁怨,这么凄楚?她从哪里来,她要到哪里去?我期待着在这悠长悠长的雨巷里,丁香花儿再一次开放;我期待着在这悠长悠长的雨巷里,她那银铃般的笑声在旷亮的天空下飘荡。
三步巧解扩展语句
二、拓展阅读(27分)
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9分)
偶  然
徐志摩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这首诗把“偶然”这样一个极为抽象的时间副词形象化,充满情趣,富有哲理,不但珠圆玉润,朗朗上口,而且余味无穷,溢于言外。
B.此诗写的是两件比较实在的事情,一是天空里的云偶尔投影在水里的波心,二是“你”“我”(都是象征性的意象)相逢在海上。
C.如果我们用“我和你”“相似”之类的标题,当会富有诗味。这首诗描写的是作者徐志摩和林徽因以及陆小曼之间的恋情,就像是两条相对而驶的船,有短暂的交会,最后各奔东西。
D.“云”“波”“你”“我”“黑夜的海上”“互放的光亮”等意象及其之间的关系构成,都可以因为读者个人情感阅历的差异,及体验强度的深浅而进行不同的理解。
【解析】选C。能把“偶然”这样一个极为抽象的时间副词用作标题,使之形象化,置入象征性的结构,充满情趣哲理,不但珠圆玉润,朗朗上口而且余味无穷,溢于言外。所以以“偶然”为题要比“我和你”“相似”之类的标题好得多。
(2)诗的一、二节各提到了一次“你”“我”,所指有何不同?(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第一节里的“我”指的是云,象征“我”的飘忽不定,“你”指的是波,象征“你”的多情。
第二节里的“你”“我”指的是两艘暗夜里海上相遇的船,象征“你”“我”选择的方向不同,只有错过。
7.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各题。(9分)
雪花的快乐
徐志摩
假若我是一朵雪花,
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
 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
 飞飏,飞飏,飞飏,——
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
不去那凄清的山麓,
 也不上荒街去惆怅——
 飞飏,飞飏,飞飏,——
你看,我有我的方向!
在半空里娟娟的飞舞,
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
 等着她来花园里探望——
 飞飏,飞飏,飞飏,——
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
那时我凭藉我的身轻,
盈盈的,沾住了她的衣襟,
 贴近她柔波似的心胸——
 消溶,消溶,消溶——
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
(1)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诗人自比雪花,借雪花的自由自在表达了自己对心灵自由的渴望和对自由生活无比执着的态度。
B.这首诗韵律和谐,富于音乐美。如诗人运用排比的手法连用三个“飞飏”就不乏轻快的韵律。
C.这首诗在用词上富有想象力和象征性。如最后两节中的“她”可以象征诗人的“心上人”,也可以理解为诗人心中向往的理想追求。
D.这首诗共四节,韵律铿锵,具有起承转合的章法结构之美,更体现了诗人激情起伏的思路之奇。
【解析】选B。“运用排比的手法”错,应为“运用反复的手法”。
(2)“她”是诗人理想的化身,那么最后一句“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应如何理解?(6分)
答:————————————————————————————————————————————————————————————————————————————————————————————————————
答案:诗人愿化作雪花,毫无拘束地飘舞在空中,去追寻永恒的东西。他借雪花充分地享受着选择的自由,热爱的欢乐,一旦追寻到美好的东西,就再也不会放弃。
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9分)
咏  竹
李 峤
高簳①楚江②,婵娟含曙氛。
白花摇凤影,青节动龙文。
叶扫东南日,枝捎西北云。
谁知湘水③上,流泪独思君。
  【注】①高簳(gǎn):高竹。②(fén):河岸,水边。③湘水:舜南巡,死于苍梧之野,其二妃娥皇、女英。南下寻夫至湘江,思夫不已,泪洒沾竹,竹悉成斑。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首联点明所咏之竹的生长环境,营造出一种缠绵、凄清的氛围,极易引发读者情思。
B.颔联运用比喻手法,形象描摹出白花、青竹在风中摇动时呈现的凤影之姿、龙纹之形。
C.竹叶能扫日,竹枝可捎云,突出表现了竹的高大、不凡形象,极富生命力和蓬勃气势。
D.从前三联看,诗人用笔细腻生动,既有整体描写,又有细节刻画,竹的形象跃然纸上。
【解析】选A。“营造出一种缠绵、凄清的氛围”理解错误,与竹子的美好姿态不吻合。
(2)诗歌以“谁知湘水上,流泪独思君”结尾,有何妙处?(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运用典故,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丰富了诗歌的内容和文化底蕴;由表及里,赋予竹子以人的情感,使竹子的形象、品格、情操更加丰盈不凡,增强了诗人对竹子的喜爱之情以及诗歌的感染力。
【培优自选】
 三段论是以一个大前提(一般性原则)以及一个小前提(附属于一般性原则的特殊化陈述),引申出一个符合大前提的结论(特殊化陈述)的过程。请根据示例,判定题目所给的结论哪一个是正确的,写出序号,并依据示例形式,写出正确结论的大前提和小前提。
示例:所有公民都要遵守法律。(大前提)
张三是公民。
(小前提)
所以,张三要遵守法律。(结论)
现在假定:
(1)所有的因纽特人都是穿黑衣服的;
(2)所有的北婆罗洲土著人都是穿白衣服的;
(3)绝没有穿白衣服又穿黑衣服的人;
(4)H是穿白衣服的一个人。
请根据以上条件,判定以下结论哪一个是正确的。
(1)H是北婆罗洲土著人。(2)H不是因纽特人。
正确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前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前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是一道逻辑推断的题目,题目根据三段论的内容进行推断,其三段论是大前提:“所有的因纽特人都是穿黑衣服的”;小前提:“H是穿白衣服的一个人”。根据“绝没有穿白衣服又穿黑衣服的人”推出“H不是穿黑衣服的一个人”;把“所有的因纽特人都是穿黑衣服的”变为“不穿黑衣服的人不是因纽特人”;由此推出“H不是因纽特人”。
答案:正确结论:(2)
H不是因纽特人。
大前提:所有的因纽特人都是穿黑衣服的。
小前提:
H
是穿白衣服的一个人。
      【加固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近日,国内外教育系统开始把AI打分应用在作文打分上,仅国内就已经有超过1.2亿人次被AI批改过作文。这引发了人们一连串的质疑。他们认为,学生用心去写的每一篇文章却被没有感情的机器去评阅,其中的错别字、语法、句式可能会被死板地点评出来,学生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情感该如何评判?
这种认识有一定道理,却可谓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据了解,目前AI改作文,主要运用在第二语言学习的写作者上。众所周知,作文批改的人力成本非常高,不仅费时,而且对批改者专业素养有要求,而致力学习外语的人工智能批改不仅及时、成本低廉,而且可以得到持续的、积极的反馈,对于外语学习者有很大的帮助,而这种批改没有地理空间的限制,被批改作业的人可能散布于各地,有利于实现教育公平。
(1)请给上述新闻拟个标题。不超过10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AI作文打分引争议
(2)针对上述材料所反映的情况,写一段评述性文字。不超过80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要正确看待AI作文打分技术。虽然它可能无法完全准确评判学生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情感。但它对语言初学者而言有很大的帮助。因此,不要急于否定。
PAGE
-
8
-大堰河——我的保姆
(45分钟,44分)
一、基础达标(17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听了大家的发言,他一时间莫衷一是,不知采纳谁的建议好。
②在疫情防控一线,随时可以看到穿上制服的市场监督巾帼“卫士”们,她们舍弃天伦之乐,守护万家灯火,切实提升了商户联防联控的能力。
③是你们给我新的生命,我对你们的感激之情罄竹难书。
④看过《完美世界》的小伙伴都知道,除了主角荒天帝石昊之外,里面还有一个头角峥嵘的银袍少年萧天。
⑤在学习上也是这样,吃别人嚼过的馍不香,要善于动脑子,师心自用,才能学深学透。
⑥这其实是避重就轻,图省力气的一种写法,不足为训。
A.①④⑤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②③⑤
【解析】选B。①“莫衷一是”,指大家看法不同,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主语不能是某一个人,句中说他“莫衷一是”,故错误。②“天伦之乐”,指家庭中亲人团聚的快乐。句中使用正确。③“罄竹难书”,形容罪行多得难以写尽,多含贬义。句中说自己对别人的感激之情,感彩不当。④“头角峥嵘”,形容年轻有为,才能突出,崭露头角。头角,指不凡的气概或突出的才华(多指青年人的)。峥嵘,形容才气、品格等超越寻常;不平凡。正确。⑤“师心自用”,师心,以自己的想法为师;固执己见,自以为是。一般为贬义词,只用于人。此处感彩不当。⑥“不足为训”,不能当作典范或法则。句中使用正确。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很多农民工在城市里有着稳定的工作,之所以没有落下脚来,主要是由于户籍、住房、公共服务三道门槛迈不过去的原因。
B.由于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一词的广泛传播,使橘子洲美誉广传,蜚声中外。正是这种自然天赐和历史文化的凝结,使橘子洲成为长沙的“瑰宝”,具有无与伦比的魅力。
C.在乡村复兴的路上,我们要遵循乡村外在形象和精神内质的统一,呈现原味的历史质感、原真的乡村风情、原生的田园风光。
D.诗人艾青把大堰河当作旧中国千千万万劳动妇女的化身来歌颂,歌颂她勤劳、宽厚、善良的崇高品格,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解析】选D。A项,“主要是由于户籍、住房、公共服务三道门槛迈不过去的原因”,句式杂糅。删除“由于”或“的原因”。B项,成分残缺。滥用介词“由于”使句子主语残缺,可以将其删除。C项,语序不当(或搭配不当),根据前面的“外在形象和精神内质的统一”,应将“原味的历史质感”与“原生的田园风光”位置互换。另外,“遵循”后面缺了宾语中心语,可在“统一”后加上“的原则”。
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每空2分,共6分)
  一首诗总会让读者感受到一定的韵律、节奏,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押韵不仅使诗具有音乐性,而且构成一种复沓,起到强调的作用,可帮助情感和意义集中。正因如此,我国古代诗人、民谣歌手以及不少新诗人都很重视押韵。不过,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难免适得其反。某些初学者把凑字找韵的顺口溜当成诗,为了追求押韵甚至矫揉造作,削足适履。其实,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不押韵,但没有人说它不是诗。?
答案:①这往往是通过押韵来实现的 ②过分强调押韵 ③诗也可以不押韵
【状元秘诀】
依据四个“一致”,准确补充内容
1.话题一致
叙述一件事,说明一个事物,表达一个看法,首先要保持话题的一致性。话题往往是句子的主语,它要求后面连带的句子必须要兼顾上下文,与陈述对象一致,否则就会出现语句不连贯的问题。
2.前后一致
这是指前后语句要注意照应和暗示。语句前后照应包括答句与问句的照应,总起与分承的照应,句子结构的照应,上下句词语间的照应,前后句式照应等。
3.逻辑一致
无论叙事、状物还是说理,行文时都要遵循生活的逻辑和思维的逻辑。或以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为序,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或以空间为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内到外等。否则,就会影响到语句的连贯性。
4.“气韵”一致
一方面是指语气、情感一致,即所嵌入的语句要和其上下文语句的语气、情感尽量一致,或喜或悲,或褒或贬,或欢快或低沉,或疑问或陈述;一方面是指音节的和谐,即句式的对称和上下文的押韵。气韵一致,能让嵌入的语句和上下文的结合更紧密,语意的连贯性上更流畅。
4.(2019·达州高一检测模拟)请把下图的中美贸易战的相关情况写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字。(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中美贸易战由美国主动挑战,中国被迫应战,中美的应对措施分别是“开放国门,一带一路”“树立壁垒,勒索盟友”;贸易战的应对后果是中国得道多助,美国失道寡助;贸易战的解决之道是合作共赢。
二、拓展阅读(27分)
5.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9分)
我爱这土地
艾 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诗人未用“珠圆玉润”之类的词语而用“嘶哑”来形容鸟儿鸣唱的歌喉,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辛酸和执着的爱。
B.关于“土地”“河流”“风”“黎明”的一组诗句,抒写了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C.“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两句诗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
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两句诗中的“我”,指喻体“鸟”而不是指诗人自己。
【解析】选D。从这句开始,那个比喻性的“假如”已经不存在了。“我”不再是假设的“鸟”,而是真实的抒情主人公自己。
(2)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感情?(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诗中的“土地”突破了“土地”本身的意义,象征祖国,诗中表达了诗人对生他养他而又多灾多难的祖国的深沉的爱,抒发了那个时代为祖国的独立自由而奋斗献身的中华儿女的共同心声。
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各题。(9分)
明天,天一亮……
雨 果
明天,天一亮,原野露曙色,
我就动身。我知道你在跂望。
我行经森林,我行经山泽,
我再不能长此天各一方。
我注视着思念踽踽地走,
什么也不闻,什么也不见,
怀着忧心,俯着背,交叉着手,
白昼,我觉得如同黑夜一般。
我不看直下江流的远帆,
也不看落日散成的彩霞,
几时我到了,就在你的墓前
放下一束青枝和一束花。
1817年9月3日
(1)下列对诗歌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A.这是一首写给女儿的祭歌,女儿莱奥波尔迪娜是诗人的掌上明珠,却不幸因小艇失事,溺死于塞纳河中,诗中表现了诗人悲痛欲绝的情感。
B.从曙光初露到夜幕四合,一路风尘,诗人无暇顾及周围的风景,一心只想早点见到早亡的爱女,画面凄清动人,笔触哀婉情深。
C.短短十二行,将高山田野、落日征帆的自然意象与诗人内心焦虑忧思、匆匆赶路的复杂感受紧密地掺糅在了一起。
D.“我注视着思念踽踽地走,什么也不闻,什么也不见”,心灵的焦点都聚集在对赴约的渴望上,以生之感情与死之哀思,其情更苦,其思更痛。
【解析】选C。“匆匆赶路”错误,应为“失魂落魄”。
(2)诗人在这首诗中是如何来表达对女儿的深切思念的?试找出诗句加以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第三行用“我行经森林,我行经山泽”表明路途之远和诗人心情之急迫;第六行用“什么也不闻,什么也不见”表达用心之专一;第九行和第十行用“我不看……的远帆,也不看……的彩霞”表示诗人完全专注在女儿身上,而无心接受外界的任何信息,只为赶快到女儿墓前,“放下一束青枝和一束花”,朴素的语言表达了诗人深挚的悲痛之情。
7.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9分)
浣 溪 沙
姜 夔
丙辰岁不尽五日,吴松作①
  雁怯重云不肯啼,画船愁过石塘西。打头风浪恶禁持。  春浦渐生迎棹绿,小梅应长亚②门枝。一年灯火要人归。
【注】①丙辰岁不尽五日,意为丙辰年还有五日就结束了,离除夕五日。吴松,今江苏苏州市吴江区,距词人家杭州已近。②亚:接近。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雁怯重云不肯啼”首句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长空彤云密布,大雁因要穿越浓云回归故乡而紧张胆怯,不肯啼叫,营造了紧张压抑的气氛。
B.“画船愁过石塘西”,句中的一个“愁”字,便似乎此一画船,是载了满船清愁而行,表达了作者急切归家却遇到阻碍的愁苦之情。
C.“打头风浪恶禁持”,恶,猛,厉害;满河风浪,猛打船头,阻挡词人的归路,是词人愁的原因之一。
D.词的上片写雁怯重云,画船载愁,风浪打头,自己回家路途艰难,奠定了全词惨淡沉重的感情基调。
【解析】选D。D项,“奠定了全词惨淡沉重的感情基调”错,词人眼中河水俨然一片春色,心中自是一片温暖,离家久远的词人揣想家中门前的小梅新枝生长,几乎高与门齐了,结句写出了家人盼归之殷切,亦写出了自己归心之急切。
(2)清代评家陈廷焯在谈论诗歌创作时说,感情“皆可于一草一木发之。而发之又必若隐若现,欲露不露,反复缠绵,终不许一语道破”(《白雨斋词话》)。请借此分析这首词的下阕是如何表达感情的。(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下阕先实写春水展绿欢迎词人归来的盎然春意,从而写出接近家乡的喜悦;(1分)接着用虚笔写想象中自家门前的小梅已然新枝生长,高与门齐,似有盼归的殷切,写自己归乡的心切;(1分)收尾句想象一年一度的除夕守岁,灯火催人还家团聚,更是表达了自己渴盼回家的心情。(2分)词人着眼于春绿、小梅、灯火,从对方入笔,欲露不露,反复缠绵,表达了作者回乡路上的急切与喜悦。(2分)
【培优自选】
(2019·江苏卷)下列诗句与“悯农馆”里展示的劳动场景,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①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
②种密移疏绿毯平,行间清浅縠纹生。
③分畴翠浪走云阵,刺水绿针抽稻芽。
④阴阴阡陌桑麻暗,轧轧房栊机杼鸣。
A.①织布 ②插秧 ③车水 ④打稻
B.①织布 ②车水 ③插秧 ④打稻
C.①打稻 ②插秧 ③车水 ④织布
D.①打稻 ②车水 ③插秧 ④织布
【解析】选C。本题考查理解诗句含意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了解句意,然后抓住诗句中具有代表性的关键信息,辨析所描绘的劳动场景。也可用排除法选出正确的选项。①中“连枷”是脱粒用的农具,这句话意思是,场院内声音如轻雷鸣响,一夜农民挥舞连枷打稻子一直响到天亮。所以①对应的劳动场景是“打稻”。②中“縠纹”常用以喻水的波纹,这句话意思是,疏密之间种下的水稻像一片绿色的毯子,行走在稻田中水纹荡漾。所以②对应的劳动场景是“插秧”。③中“畴”是田地之义,“翠浪”指流入稻田之水,这句话描写了古代用水车灌溉稻田的情景,对应的劳动场景是“车水”。④中“机杼”指织布机,所以对应的劳动场景为“织布”。
【加固训练】
根据下列提示语,对画线句子进行重组,不超过50个字。
  在“两会”中,医疗改革成为“两会”代表和人民群众热议的焦点问题。有的代表认为,要想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的问题必须完善对公立医院的改革;只有推进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开和推行爱民惠民措施才能完善对公立医院的改革。如果没有完善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制度就不能推进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开和推行爱民惠民措施。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的问题。?
答案:我们要完善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制度,推进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开和推行爱民惠民措施,完善对公立医院的改革
PAGE
-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