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2021春部编历史八下第2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含答案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一、选择题
1、早在60年前,我国建成的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长江大桥是( )
A.武汉长江大桥 B.南京长江大桥 C.海口世纪大桥 D.钱塘江大桥
2、申纪兰是全国唯一的第一至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当记者问她六十多年来当代表的感受时,她说:“1954年上北京的时候,我感到光荣。”1954年她来北京的主要任务是( )
A.讨论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问题 B.参与制定“一五”计划
C.参加开国大典 D.参与制定共和国第一部宪法
3、20世纪50年代中期,民族资本家荣毅仁说:“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得到的却是一个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与他这句话密切相关的事件是 ( )
A.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我国的封建土地制度
B.“一五”计划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C.国家完成对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文化大革命”的结束挽救了我国社会主义
4、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我国有些工业从无到有地发展起来。下列哪一项不是这一时期创立的 ( )
A.电子工业 B.钢铁工业 C.航天工业 D.原子能工业
5、依据下图判断,我国在1953年和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优先发展的是( )
A.重工业 B.轻工业 C.农业 D.手工业
6、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的标志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三大改造的完成 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7、我国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既取得了巨大成就,也出现了一些严重失误。其中,严重的失误有 ( )
①土地改革 ②三大改造 ③“大跃进”运动
④人民公社化运动 ⑤“文化大革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④⑤
8、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工人阶级一马当先,站到工业化建设的前列。全国广大职工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以高涨的生产热情,深入开展各项活动,充分挖掘企业潜力,努力增加生产,提高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企业管理水平,保障并全面争取超额完成国家计划。材料表明( )
A.“一五”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
B.“一五”计划成就的取得同工人阶级的努力分不开
C.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激发了广大工人的积极性
D.相对稳定的国际国内环境对完成“一五”计划至关重要
9、1956年,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期间,某资本家担任某厂的副厂长,一时间,工人议论纷纷,以下四种意见,正确的是( )
A.他是资本家,不能担任我们的厂长
B.资本家是要剥削的,我们把他拉下马
C.工人阶级当家做主,他的话我们不能听
D.他懂业务,我们还是要听的
10、右图宣传画所反映的历史时期是 ( )
A.“大跃进”时期 B.三大改造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工业十分落后。然而,短短几年间中国就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这主要得益于( )
A.土地改革的推行 B.西藏的和平解放
C.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D.抗美援朝的胜利
12、过渡时期,我国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是( )
A.农业、手工业、交通运输业 B.农业、交通运输业、资本主义工商业
C.农业、手工业、社保制度 D.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
13、雷锋、焦裕禄、王进喜的先进事迹共同体现的,需要我们发扬光大的时代精神是 ( )
A.解放思想,改革创新 B.保家卫国,革命英雄主义
C.艰苦创业,为人民服务 D.解放全中国,将革命进行到底
14、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期间,全国有1.5亿人参加了宪法草案修改讨论,提出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大会根据这些意见,对宪法草案进行了认真的修改。这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充分表达了( )
A.农民的意志 B.知识分子的意志
C.工人的意志 D.人民的意志
15、三大改造后,我国农村的主要生产组织形式是( )
A.互助组 B.家庭个体劳动
C.农业生产合作社 D.人民公社化
16、下图展现的场景是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致开幕词。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有 ( )
A.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 B.作出了三大改造的决定
C.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D.宣布开展“大跃进”运动
二、非选择题
1、近现代以来,实现工业化和国家独立富强成为中国人追求的目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这场……运动还是给中国的窗户开了一条缝,风的确是吹进来了,也奠定了中国工业的一个初步基础,让中国人看到了什么是西方工业。
——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1953年8月)
材料三
材料四 下图是1952年和1957年我国工业主要产品产量示意图。
(1)写出材料一中“这场运动”的名称,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场运动的历史地位。
(2)概括材料二中“过渡时期”的总任务。结合史实,指出完成“总任务”的重大举措。
(3)比较材料三中的两幅图片,概括指出我国工业制造领域发生的变化。
(4)材料四中我国工业产品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请你写出这期间我国重工业方面的一个成就。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私合营,对于当时很多资本家来说,几辈人辛辛苦苦创办的家业就这样交出去,心里真是“十五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的”。
材料二 1956年,荣毅仁代表上海工商界集体给毛泽东写信,表示要在6天内实现上海全行业公私合营。 他说:“我已经在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上表示了决心,我一定把所得的利润以投资企业和购买公债的方式,用来支援国家的建设。我个人愿意在任何工作岗位上来尽我的责任,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主义有贡献的人。”
材料三 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从材料一叙述的现象到材料二中荣毅仁等 “红色资本家”的出现,说明了什么?对此你有什么感悟?
(2)材料三中“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什么?
三大改造的完成有什么意义?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次大会规定了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强调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
材料二 用最高的速度来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总路线的基本精神……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地的产是由人的胆决定的”。
——1958年社论
材料三 20世纪中期流传于农村的顺口溜:“男劳力上工带扑克,女劳力上工带纳鞋,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这次大会”是指哪次大会?这次大会召开的意义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经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
(3)概括材料三出现的现象。这一现象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如何才能实现国家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
初中2021春部编历史八下第2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含答案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一、选择题
1、早在60年前,我国建成的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长江大桥是( )
A.武汉长江大桥 B.南京长江大桥 C.海口世纪大桥 D.钱塘江大桥
【答案】A
2、申纪兰是全国唯一的第一至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当记者问她六十多年来当代表的感受时,她说:“1954年上北京的时候,我感到光荣。”1954年她来北京的主要任务是( )
A.讨论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问题 B.参与制定“一五”计划
C.参加开国大典 D.参与制定共和国第一部宪法
【答案】D
3、20世纪50年代中期,民族资本家荣毅仁说:“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得到的却是一个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与他这句话密切相关的事件是 ( )
A.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我国的封建土地制度
B.“一五”计划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C.国家完成对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文化大革命”的结束挽救了我国社会主义
【答案】C
4、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我国有些工业从无到有地发展起来。下列哪一项不是这一时期创立的 ( )
A.电子工业 B.钢铁工业 C.航天工业 D.原子能工业
【答案】B
5、依据下图判断,我国在1953年和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优先发展的是( )
A.重工业 B.轻工业 C.农业 D.手工业
【答案】A
6、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的标志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三大改造的完成 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答案】C
7、我国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既取得了巨大成就,也出现了一些严重失误。其中,严重的失误有 ( )
①土地改革 ②三大改造 ③“大跃进”运动
④人民公社化运动 ⑤“文化大革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④⑤
【答案】C
8、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工人阶级一马当先,站到工业化建设的前列。全国广大职工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以高涨的生产热情,深入开展各项活动,充分挖掘企业潜力,努力增加生产,提高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企业管理水平,保障并全面争取超额完成国家计划。材料表明( )
A.“一五”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
B.“一五”计划成就的取得同工人阶级的努力分不开
C.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激发了广大工人的积极性
D.相对稳定的国际国内环境对完成“一五”计划至关重要
【答案】B
9、1956年,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期间,某资本家担任某厂的副厂长,一时间,工人议论纷纷,以下四种意见,正确的是( )
A.他是资本家,不能担任我们的厂长
B.资本家是要剥削的,我们把他拉下马
C.工人阶级当家做主,他的话我们不能听
D.他懂业务,我们还是要听的
【答案】D
10、右图宣传画所反映的历史时期是 ( )
A.“大跃进”时期 B.三大改造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答案】A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工业十分落后。然而,短短几年间中国就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这主要得益于( )
A.土地改革的推行 B.西藏的和平解放
C.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D.抗美援朝的胜利
【答案】C
12、过渡时期,我国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是( )
A.农业、手工业、交通运输业 B.农业、交通运输业、资本主义工商业
C.农业、手工业、社保制度 D.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
【答案】D
13、雷锋、焦裕禄、王进喜的先进事迹共同体现的,需要我们发扬光大的时代精神是 ( )
A.解放思想,改革创新 B.保家卫国,革命英雄主义
C.艰苦创业,为人民服务 D.解放全中国,将革命进行到底
【答案】C
14、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期间,全国有1.5亿人参加了宪法草案修改讨论,提出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大会根据这些意见,对宪法草案进行了认真的修改。这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充分表达了( )
A.农民的意志 B.知识分子的意志
C.工人的意志 D.人民的意志
【答案】D
15、三大改造后,我国农村的主要生产组织形式是( )
A.互助组 B.家庭个体劳动
C.农业生产合作社 D.人民公社化
【答案】C
16、下图展现的场景是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致开幕词。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有 ( )
A.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 B.作出了三大改造的决定
C.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D.宣布开展“大跃进”运动
【答案】A
二、非选择题
1、近现代以来,实现工业化和国家独立富强成为中国人追求的目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这场……运动还是给中国的窗户开了一条缝,风的确是吹进来了,也奠定了中国工业的一个初步基础,让中国人看到了什么是西方工业。
——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1953年8月)
材料三
材料四 下图是1952年和1957年我国工业主要产品产量示意图。
(1)写出材料一中“这场运动”的名称,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场运动的历史地位。
(2)概括材料二中“过渡时期”的总任务。结合史实,指出完成“总任务”的重大举措。
(3)比较材料三中的两幅图片,概括指出我国工业制造领域发生的变化。
(4)材料四中我国工业产品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请你写出这期间我国重工业方面的一个成就。
【答案】(1)运动的名称:洋务运动;
地位: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2)总任务:实现工业化;完成社会主义改造。举措:制定和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3)从仿制外国到自主研发;工业制造水平不断提升。
(4)主要原因: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成就:鞍山钢铁公司建成投产;武汉钢铁公司兴建;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解放牌汽车;试飞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任意一个)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私合营,对于当时很多资本家来说,几辈人辛辛苦苦创办的家业就这样交出去,心里真是“十五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的”。
材料二 1956年,荣毅仁代表上海工商界集体给毛泽东写信,表示要在6天内实现上海全行业公私合营。 他说:“我已经在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上表示了决心,我一定把所得的利润以投资企业和购买公债的方式,用来支援国家的建设。我个人愿意在任何工作岗位上来尽我的责任,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主义有贡献的人。”
材料三 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从材料一叙述的现象到材料二中荣毅仁等 “红色资本家”的出现,说明了什么?对此你有什么感悟?
(2)材料三中“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什么?
三大改造的完成有什么意义?
【答案】 (1)说明民族资本家的心态经历了恐慌、疑虑、担忧、心存不安到积极主动这样一个变化的过程。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民族资本家心态的转变,同中国共产党正确的政策、恰当的说服教育以及民族资产阶级个人的思想觉悟是分不开的。
(2)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3)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次大会规定了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强调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
材料二 用最高的速度来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总路线的基本精神……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地的产是由人的胆决定的”。
——1958年社论
材料三 20世纪中期流传于农村的顺口溜:“男劳力上工带扑克,女劳力上工带纳鞋,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这次大会”是指哪次大会?这次大会召开的意义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经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
(3)概括材料三出现的现象。这一现象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如何才能实现国家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
【答案】(1)中共八大。中共八大以后,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
(2)问题:高速度(急于求成)、浮夸风、忽视或违背客观经济规律。举例:“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3)农民生产积极性低。人民公社化运动。
(4)政府制定科学规划(从实际出发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