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树的联想
教材分析: 本课是小学美术第三册第三单元《联想与添加》的第七课《树的联想》。树是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植物,因此,学生对大树是十分熟悉的,但是否真正仔细观察过树的结构呢?是否能说出树的特征?在了解树的基础上,选用替换想象的方法,用相关联的物体代替树的树干、树枝、树叶,创造神奇的树,使学生再次返回到自然中去寻找、去发现、去表达。相比起简单的画树,学生更牢固的掌握了树的基本结构,并激发了创意的灵感。
学情分析: 对于本课学习而言,二年级的学生在对于树比较熟悉并在一年级第二单元《有小鸟的树》中已初步接触过画树的方法。因此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画大树已不再是什么难题,但是对于替换想象等方面比较欠缺。替换想象主要是引发学生通过类似物体的联想和迁移的的思维方法进行的,而培养学生的这种想象方法,不仅是美术创作的需要,也是学习各类文化知识的手段,更是发挥学生想象的有效途径。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树的结构,学会用其他有关联的物体替代树干、树枝和树叶,重新组合成一棵奇特的树。
过程与方法:
观察了解树的结构,在替换过程中,了解事物与事物之间所存在的共同特征和相互联系,将树的干、枝、叶进行替换,学习想象替换想象的创意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事物间密切的联系,并培养联想能力、画面表达能力和大胆创意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 根据树的结构选择替代物。
教学难点:
所选替换物之间要有一定的联系。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重建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体验与发现
1.创设情境:魔法学校招收小小魔法师
师:顾老师今天接到了一个魔法学校的任务,要为魔法学校招收一些小小魔法师,他们委派顾老师对你们进行一次魔法测试!只要通过这些小挑战你们就可以成为小小魔法师,你们想不想要挑战一下?
2.挑战一:PPT欣赏一棵树,从中发现树的特征,树有树干、树枝、树叶,以及树的生长规律,即树枝一般都向上长。
师:首先请你找一找,树由哪几个部分组成?
3.欣赏图片,变出一棵特别的树。
师:顾老师要把一个同学身上的一样东西也变成一棵树。(辫子变成树)
4.引导学生发现树干、树枝、树叶的变化。
师:我用什么变成了树?哪里变了?
5.揭示课题,PPT出示课题——树的联想
师:今天我们的主题就是树的联想,请你使用的小画笔作为你的魔法棒并发挥你的想象变出一棵与众不同的树。
6.挑战二:引导学生找出施展魔法的方法--替换想象。
师:刚刚你们发现了树枝树叶的变化,顾老师为什么要用辫子作为树干、蝴蝶结作为树叶呢?
总结:寻找的物体要像树杆树枝一样长长的。
树叶可以后不同的造型。
参加魔法学校招生测试。
观看大树图片发现树的特征以及树的生长规律。
了解替换的方法寻找生活中的事物与树替换。
6.讨论能替换的树枝树叶,深入理解树的特征。
通过欣赏了解树的特征和树的生长规律有助于学生的创作。寻找生活中的事物与树替换,开启学生的创造意识。
二、交流与讨论
1.欣赏图片,引导学生分小组讨论找出适合替换树干和树枝的物体。
师:顾老师也找了一些东西,请你找一找什么样的物体适合做树杆?什么样的物体适合做树叶?
2.挑战三:找出替换的物体之间的关系。
师:我们在选择替换物替换我们的树枝和树叶时,这两样东西要有关联。
总结:在组合当中还要注意树枝和树叶替换物的关系(比如树枝选用长脖子鸭的头与颈来替换树枝,鸭喜欢吃小鱼,我们就可选用小鱼做树叶)。
3.教师示范:选取一组物体进行替换。
师:同学们真棒,这么快就找到了方法!顾老师也要用我的魔法画笔试着变一变!
4.交流讨论,变出一颗奇特的树。
师:看了顾老师的魔法之后,你们是不是也想尝试一下?你想变出一棵怎样的树呢?
1.小组讨论替换物体之间的关系。
2.观看教师示范。
3.讨论树杆树枝树叶对应的替换物。
学生打开思路进行创想树叶、树枝、树干分别用什么来替代。通过这一环节的学习学生深入的理解树的结构对创作有很大的帮助。
三、实践与创意
1.出示作业要求.
①用有关联的替代物“变”一棵树。
②替代物有创意。
2.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1.了解作业要求
2.学生创作。
学生根据树的生长规律用替代物进行创作。
四、展示与评价 1.学生自我介绍作品的替换结构。
2.创设情境:魔法学院招生正式开始。
全班评价:看哪一棵树更有创造力,使树枝和树叶的替换物品有相关的联系和呼应。
3.教师总结。
1.学生介绍自己的“变”出的作品。
2.欣赏并评价作品。
感受享创作带来的快乐,让全班学生感受快乐的创作氛围。培养学生评价能力。
板书设计: 课题:树的联想
教学示范
作品展示
本课时教学反思:
教学图例: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