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测试题
(90分钟
100分)
一、请认真抄写下面的句子。(5分)
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工程师。从北京到张家口这一段铁路,最早是在他的主持下修筑成功的。这是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
二、用“
”标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6分)
1.缝隙(fèng
féng)
2.缴纳(jiǎo
zhuó
)
3.华山(
huá
huà
)
4.曲调(diào
tiáo
)
5.露马脚(
lù
lòu
)
6.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wéi
wèi)
三、字词积累运用。(12分)
1.
良好的xí
guàn(
)的养成需要时间,那些
dì
yù(
)困难的人,永远不可能成功。即使那他会sōu
suǒ(
)
出好的方法,也不可能成功。
2.农家的小孩子就爱在光滑的bō
li(
)上玩游戏,捉拿昆虫玩,比如:
斗xī
shuài(
)玩等,似乎只有这样才能制造kǒng
bù(
)故事。
四、选择正确答案,填写在括号中。(10分)
1.下面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机遇
洪亮
齿轮
证实
B.吻合
偶然
文显
灵感
C建输
敏感
单调
无聊
D.明显
盲人
请球
加速
2.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意思错误的一项是( )。
A.走马观花(奔跑)
B.不以为然(正确)
C.
过犹不及(及格)
D.赴汤蹈火(热水)
3.下面句子停顿不正确的是(
)
A.
为是/其智弗若与
B.日初出/大如车盖
C.惟/弈秋之为听
D.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4.下面句子表达不是关于“发展与创新”意思的是(
)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C.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D.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5.下面关于赵孟頫书法的介绍错误的是(
)
A.赵孟頫是元代著名书法家。
B.他的楷书点画圆润多姿,具有行书笔意。
C.他的书法结构严谨端庄,平正宽绰。
D.《三门记》是赵孟頫行书代表作之一。
五、根据积累填空。(12分)
1.
,不必法古;苟周于事,
。
2.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
,惟弈秋之为听。
3.写出《两小儿辩日》中任何一个小儿的观点及依据。(用文中句子回答)
观点:
依据:
4.写出一句你经常引用的名言警句。
六、语言实践题(5分)
《表里的生物》结尾写道“这样的话我不知说了多久,也不知道到什么时候才不说了。”你也有过类似的经历吗?写一写吧!
七、阅读短文,回答问题。(20分)
(一)课内阅读(7分)
表里的生物
越不许我动,我越想动,但是我又不敢,因此很痛苦。这样过了许多天。父亲一把表放在桌子上,我的眼睛就再也离不开它。有一次,父亲也许看我的样子太可怜了,也许自己有什么高兴的事,①他对我笑着说:“你来,我给你看看表里是什么在响,可是只许看,不许动。”
没有请求,父亲就自动给我看,我高兴极了,同时我的心也加速跳动。②父亲取出一把小刀,把表盖拨开,我的面前立即呈现出一个美丽的世界:蓝色的、红色的小宝石,钉住几个金黄色的齿轮,里边还有一个小尾巴似的东西不停地摆来摆去。这小世界不但被表盖保护着,还被一层玻璃蒙着。③我看得入神,唯恐父亲再把这美丽的世界盖上。可是过了一会儿,父亲还是把表盖上了。父亲的表里边真是好看。
……
1.阅读短文,填空。(3分)
(1)文中句子①是___________描写,句子②是___________描写,句子③是___________描写。
(2)
“我”是一个
的孩子。
2.作者认为“父亲的表里边真是好看”,为什么?写出你的理解。(4分)
(二)课外阅读(13分)
学与问
人们常把有知识说成“有学问”,这是很有道理的。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
波兰伟大的天文学家哥白尼,小时候就非常喜欢问。他对世界充满了好奇,经常缠着爸爸妈妈问这问那:太阳为什么总是从东方升起,从西边落下?晴朗的夜空有那么多星星,为什么到了白天却无影无踪了?小鸡为什么要从鸡蛋里出来,而不从母鸡的肚子里出来?……哥白尼对科学奥秘的不懈探求,正是从这些稀奇古怪的“为什么”开始的。
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这个世界日新月异,瞬息万变,作为新一代的小学生,我们更应当像哥白尼那样,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学会从平常的事物中发现问题。有了问题,可随时随地请教别人。你可以请教父母和老师,也可以请教同学和朋友。只要他确实能给你启发,给你帮助,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都应该向他请教。古人说的“能者为师”就是这个道理。
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北宋有个大科学家,名叫沈括。他小时侯读白居易的诗《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他想:为什么同是桃花,开花的时间相差这么远呢?他去问妈妈,妈妈说:“兴许是花开花落,有早有迟吧!”妈妈的回答没能解开沈括的疑团,他仍然把这个问题放在心上。有一次,他随大人到深山的寺庙里去,发现那里的温度要比山下低得多,才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我们从小养成了勤学好问的习惯,就好比插上了两只强健有力的翅膀。到那时,知识的天空将任你翱翔,宇宙的.奥妙将任你探求,你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联系上下文,写出下面词语的意思。(2分)
(1)能者为师
(2)相辅相成
2.本文的中心观点是
。(3分)
3.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作者列举了几个例子?请用简单语言概括例子的内容。(4分)
4.阅读文中画“
”的句子,你会体会到那种精神值得学习?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做?(4分)
八、习作展示。(30分)
自拟题目,编写一个科幻故事。写作时要注意把故事编写得生动具体一些。
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参考答案
一、略
二、
1.缝隙(fèng
)
2.缴纳(jiǎo
)
3.华山(
huà
)
4.曲调(diào)
5.露马脚(lòu
)
6.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wéi)
三、
1.习惯
抵御
搜索
2.玻璃
蟋蟀
恐怖
四、
1.A
2.C
3.
D
4.C
5.D
五、略
六、略
七、(一)
1.(1)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
神态描写
(2)有好奇心、富有探索精神的小孩
2.作者儿童时期所见科技事物少,表中又很多稀奇的东西,所以认为表中的世界很美,并用细腻的笔墨进行描绘。
(二)
1.(1)意思是会的人就当老师,即谁会就向谁学习。
(2)意思是指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补充,缺一不可。
2.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3.三个
(1)哥白尼从小喜欢“问”,导致例如他对科学的不懈探求。
(2)小学生有问题要请教别人,拜能者为师。
(3)我们要像沈括那样,把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4.不断探索精神
略
八、略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