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 三年级上册美术 第5单元 动物天地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沪教版 三年级上册美术 第5单元 动物天地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1-03-31 18:42: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为什么上《12、泥卷动物》
本学期全区开展的一个重要的研究《关注单元整体的教学环节的设计 基于课标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又恰逢《小学二三年级上海市小学美术学科教学基本要求》市级项目学习。切合主题,最终选定《12、泥卷动物》作为课题,原因有三:
一、注重“造型·表现”领域的教学研究
泥卷在传统的泥塑工艺中是一项很重要的技能,《民间泥哨》造型简洁夸张,憨实,纯朴无华。《12、泥卷动物》是造型表现的又一个起点,泥卷非常有趣,大大小小的泥卷和形状各异的泥卷居然能塑成可爱的小动物,激发学生无限想象,培养学生动手创意的本领。
二、泥塑课型深受学生的喜爱
泥工课是小学美术的重要课型之一,深受学生的热爱。本单元“造型?表现”课程,目的是激发学生利用彩泥卷和接等方法表现生活中有趣的动物,体验彩泥卷带来的趣味。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尝试动物形象卷一卷,打破原有的色彩定势,通过彩泥的捏、搓、团、压、堆塑等制作方法大胆、自由地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动物表现出来,体验彩泥造型活动的乐趣。在美术竞赛中、在团结合作中达到心灵的愉悦,达到审美意识、审美能力的提高。
三、个人在本单元教学内容的把握上有进一步的思考
就单元教学内容来说,二年级时学生学会用团、压、印、搓、接、刻等泥工技能,本课综合二年级的技能手法,着重引导学生发现泥卷的造型和动物的创意组合,表现动物形象特征的简洁夸张表现,鼓励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和动手制作能力。

学课的体会
选择三年级《12、泥卷的动物》恰到好处与二年级《12、夸张的面具》衔接,在和黄老师多次切磋沟通交流下,形成了大家所看到的研究课的设计与实施。以下是我学课的几个主要途径:
一、向《课程标准》学习
我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把握课程标准的内容与要求,理解课程标准的评价建议。依据课程标准要求和三年级学生年龄特征、学习能力,将课标的内容与要求转化为具体的学习目标,合理设计评价目标、评价内容与评价方式。养成在日常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习惯,通过观察学生活动、作业等方面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业成果等。如:课题确定后,我仔细读大纲,深钻教材,查阅资料为了构设属于自己的“教学方案”,我不断思考如何通过我的教学充分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让学生在尝试制作、观察比较、主动探索、评价等体验活动中,提高学习兴趣,掌握《12、泥卷的动物》装饰物的方法,锻炼学生的创作能力。
二、向学科教学资料学习
上网搜寻相关资料成为我教案中传递知识的重要资料。上网收集有关资料,确保课堂上向学生传递的知识的准确度及权威性。网络资源的利用,极大拓展和丰富了本课教学的空间和资源,开阔了学生眼界,丰富了学习素材。利用网络环境,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和自主学习的氛围。
三、向名校、名师学习
我们江帆小学是集团化办学,沿承静安区一师附小的办学理念: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和自20世纪80年代起倪谷音校长带领团队创立及实施的“愉快教育”。其中,快乐学习单和情境创设,让学生身临其境,主动热情投入学习。这种教学方法,值得学习和借鉴并在我的这节绘画课中得到了落实。
1.单元教材分析:
(1)教材位置:《12、泥卷动物》是上教版美术教材三年级第一学期的12课。
(2)前后联系:学生在二年级单元《彩泥变变》《夸张的面具》《装饰小瓶子》《学摩尔来玩泥》了解面具夸张变形的造型特点,学会用团、压、印、搓、接、刻等泥工技能,本课综合二年级的技能手法,着重引导学生发现泥卷的造型和动物的创意组合,表现动物形象特征的简洁夸张表现,鼓励学生的艺术表现力。
(3)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圆雕;知道所捏塑动物的结构和造型特点;初步学会用泥卷造型和整体捏塑的方法表现立体动物造型。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比较与分析,了解圆雕与浮雕作品的区别,归纳动物的结构和造型特征;在尝试、探究和交流的过程中,用卷曲泥片、捏塑泥团的方法,先整体后局部地塑造表现。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验泥塑立体造型的乐趣,激发探究古生物的兴趣,感受泥塑立体造型的简洁、生动之美,感悟大自然生命的丰富多彩。
(4)教学重点:泥卷和捏塑造型。
(5)教学难点:利用泥卷和整体捏塑表现简洁、夸张的动物造型
(6)教学关键:讲清泥卷大小、长短、粗细的变化与动物造型相结合。
(7)作业安排:三次小练习。完成评价单。
本单元在于泥塑造型技能认识与创作,将泥卷的造型与具体的动物形象用特有的方式表现出来,学生能通过不同动物的造型组合,引申到泥卷创作。
学生对动物有与生俱来的亲近感,对他们而言,用泥来塑造动物形象并不陌生,并且会倾注极大地热情。把握动物特征进行泥卷创意很重要,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泥卷的一般和特殊的造型特征,学习多种泥卷的组合,在把握动物特征的基础上来进行泥卷的创意运用。通过小组的讨论、交流,利用分解、几何造型来简化动物的造型塑造。
本课应着重引导学生发现泥卷的造型和动物的创意组合,表现动物形象特征的夸张表现,鼓励学生的艺术表现力。
2.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泥工制作的基础,能将自己的想象用一定的泥工技法表现出来,但还是比较简拙,需要一定的方式引导其了解。对于泥卷这一技法来表现以前用平面表现的动物,视觉感受不一样,方法也不一样,需要从学习中获取。
学生对于美术与泥工制作都很有兴趣,也了解一定的动物结构组成,在学习中能将自己的想象与具体的创作要求整合起来,色彩鲜艳的彩泥也能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整体与细节刻画的创想。充满好奇心的学生,对这一创作方式与内容极富有兴趣,能从学习中将想象具体化,技能得到进一步发展,自主有创造力的表现泥卷动物。
3.教法设计:本课时我采用图片、欣赏、竞赛法、情境体验为主要方法进行教学。
4.学法设计:
赏——多媒体图片以及同龄人、教师作品欣赏;
练——选择自己喜欢的泥卷装饰和捏塑方法;
议——引导学生围绕泥卷的基本型和特殊型和组合型等展开探究等。
5.过程设计
(1)导入环节:情境导入;出示课题。
(2)新授环节:欣赏老师的创意泥卷动物;四人一组围绕基本泥卷和特殊泥卷以及组合泥卷展开讨论、交流;每一个环节注重归纳小结,评价反馈——泥卷与动物特征的结合。
(3)总结:师生共同评价;师小结,介绍下节课学习内容。
单元教学设计(讨论稿)
年级 三年级
单元 主题 三年级第一学期第五单元《动物天地》
单元 教学
目标 在运用泥卷和整体捏塑的过程中,学会运用泥工方法表现动物特征。感受立体动物的造型的美。
单元 设计
思路 本单元绘画为主。本单元分为四个课题,设计2课时来完成:
《12、泥卷动物》主要教学活动设计为欣赏作品,知道动物结构和中空以及简洁的特征等相关知识,学生小组竞赛对大小、长短、宽窄的泥卷技能的观察、探究并作归纳。
《13、恐龙时代》主要活动设计为欣赏图片,了解恐龙的相关知识及造型特点,学会用彩泥捏塑大形,再添加细部的方法塑造恐龙形象。
单元作业设计:(1课时)《12、泥卷的动物》巧妙利用泥卷制作小动物;(1课时)《13、恐龙时代》整体捏塑恐龙和刻画细部。
?单元计划表
课题 课 题 主要目标 主要教学活动 权重
第 1
课 《12、泥卷动物》(1课时) 知道各种卷和泥工技法,发挥想象力,塑造各种动物造型的方法。 认识泥卷动物——欣赏《民间泥哨》,探究泥卷(基本卷、创意卷、组合卷)——探究动物(结构和特征)——探究制作方法——评议 50%
第 2
课 《13、恐龙时代》(1课时) 知道恐龙知识,掌握彩泥整体捏塑成型的泥工造型方法。
欣赏恐龙图片——知识竞赛——演示背和颈的花纹——探究恐龙(结构和特征)——评议 50%




学科 美术
课 题 《12、泥卷动物
课型 泥工
教材分析 《泥卷动物》是小学三年级第一学期上教版美术新教材“动物天地”单元中的一课。本课主要是让学生在以前泥工课的基础上,学会用泥片卷曲的方法制作动物。为了让学生能直观地了解压泥片卷曲成型的方法,教材中展示了步骤,在制作方法上给学生以提示。呈现了很多形态各异的动物,用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和表现创造的欲望,留给学生广阔的思维创造空间。
本课应着重引导学生发现泥卷的造型和动物的创意组合,表现动物形象特征的简洁夸张表现,鼓励学生的艺术表现力。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天真活泼,思维较敏捷,模仿力强,对美术学习感兴趣,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想象力。经过2年半的美术学习,学生已初步掌握了团、压、捏、刻等泥工技法。用泥片卷出造型,一部分学生思维局限在对相同粗细泥卷的想象,在教师示范作品、图片和同学讨论的启发中,这部分学生能创造出较有新意的作品来。个别动手能力较弱的学生制作的泥卷部件连接容易掉落,需要教师提醒将泥卷捏牢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泥片卷曲成型的泥工方法,抓住动物特征塑造简洁夸张的有立体感的动物形象。
过程与方法:在尝试泥卷造型的过程中,学习用泥卷成型泥工技法,发挥想象力,塑造各种动物造型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泥卷造型的简洁美,体验用彩泥塑造立体动物形象的快乐。
“研究目标”驱动单 研究
目标 改进课堂教学方法,追求“真”与“美”的课堂:通过重点探讨单元化研究型《基于课标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关注单元整体的教学环节的设计》。
教学
措施 促进学生增加学习兴趣的教学策略运用:
创设一个学生生日,老师送礼物的情景,带来神秘和惊喜的感觉。②精心制作课件,图文并茂地让学生欣赏、感受泥卷的造型。小组竞赛,发现多种形式的泥卷,观察动物,发现动物结构特征。泥卷与特征双结合。③小组竞赛拿星星(有创意、组合巧妙、抓住特征)。
增加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教学策略运用:
①课堂的开始通过欣赏,发现《民间泥哨》造型憨实、纯朴无华的特点以及中空泥卷的特征。②泥卷造型大小组PK,学习特殊泥卷,组合泥卷,层层递进,学生逐步认识不同形状的泥卷的组合方法。③学生观察动物的结构和特征,发现其他动物的结构特征。④全班布置《动物家园》,作业形式新颖又创意。⑤自学步骤图,培养自主学习的精神。
3、 提出多种评价机制的教学策略运用: 本课的评价主要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知识理解、学习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老师独创3+3笑脸评价单,穿插整堂课。(1)前三张笑脸分别是学生课堂表现:①欣赏②参与讨论③愉快合作。(2)后3张笑脸是学生的作业评价:①泥卷创作②有动物的特征③做工精致。(课前准备)
教学重点 泥片卷曲成型
教学难点 简洁、夸张的动物造型
课前准备 学具: 彩泥,工具。
教具: 演示文稿、彩泥、泥工工具。六张大动物。30张十二生肖。
教学 环节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评价关注点
课前准备 创设情境《送礼物》
引发兴趣
一、欣赏导入 1、组织看课文,欣赏《民间泥哨》。
2、出示课题:《12、泥卷动物》
1、看课文,知道学什么怎么做。发现简洁夸张。
2、学生欣赏泥塑作品。
3、读课题。
1、培养学生主动学。
2、知道传统的泥卷工艺泥塑中的运用,了解传统技能在泥塑工艺中的运用。 能够欣赏
二、观察与尝试 1、请学生制作一个普通卷。
2、请学生制作一个特殊的卷。
3、归纳:
1)普通泥卷。
2)特殊泥卷。
3)组合泥卷。
泥卷制作要求:光滑、小巧
4、提出问题:各种泥卷像什么?
5、归纳:头、身体、尾的泥卷造型 学生尝试制作泥卷。
制作特殊泥卷。
泥卷的长短、粗细、大小各不相同。

4、想一想泥卷造型,运用。 1、学生初步尝试制作泥卷,并感受泥卷的造型。2、激发学生创意思维,创作出不同的泥卷造型。3、巩固和拓展泥卷组合造型。
4、学生发挥想象。 能制作普通泥卷,并创意一个泥卷。
三、讨论与想象
1、每个小组发一只动物,组织小组讨论:
小组选中一只小动物,动物有几个结构,每个结构分别什么形状?注意——简洁。(圆形、椭圆、半圆)
2、引导分析,其余部位可以什么造型。
3、给每个学生发12生肖动物。
4、归纳动物的结构。
1、小组学生讨论。
2、分析动物结构和泥卷组合。
3、想一想结构特征。说说自己最喜欢的一种动物,并用简单的几何形状说出它的组合部分。
4、学一学。
1、确定制作对象。用简单的几何形状来概括动物的基本形态,为后面的制作埋下伏笔。
2、知道泥卷的组合和运用。

知道动物每个部分什么造型。用什么泥卷合适。
四、示范 1、教师演示,方法引导:现在和老师一起来制作一个泥卷动物吧!
第一步:选定动物,知道结构,明确各部分泥卷造型。
第二步:塑造动物的基本造型(泥卷的创意)
第三步:运用整体塑造
1)捏制不同造型的泥卷,进行创意运用。
2)这个动物哪些部分可以进行泥卷创作?
提出明确的作业要求。
3、教师巡视。 1、第二步学生选取适量的彩泥,捏制出动物身体的各个部分,注意颜色搭配。(前面制作的也可用)
第三步:
2、明确要求,评价标准:
1)抓住特征
2)泥卷成型
3)塑造能立起来的动物形象。
3、学生作业。
强调动物的组成部分和概括的几何形状分步进行创作,简化难度 能够认真观察。
五、评价和拓展 1、 组织学生自评、互评。
能否有创意利用泥卷
动物特征是否明显
动物形象是否生动细致。
2、 组织动物展示秀,师评并小结。
介绍其他材质制作的作品。
1、说说自己动物的泥卷特点。
2、说说对同学作品的感受。
3、学一学。 学生评价中感受泥卷动物的创意。 能够找到创意的泥卷动物。
板书
反思 分层作业,促进学生发展
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设定不同程度的作业要求。
基础层面:抓住动物特征,将泥片成型、结合其他泥工技法,塑造能够立起来的动物形象。
拓展层面:巧妙地利用泥卷技法塑造动物形象,并能刻出动物的细微特征。
课 题 13、恐龙时代
课型 泥工
教材分析 本课是《动物天地》单元的内容之一。恐龙作为一种已经灭绝的古生物,带有一种神秘感,能很好地引发学生兴趣,容易激发制作欲望;在泥工技法的学习上,是二年级第一学期《学摩尔玩泥》中“整体捏塑法”的进一步巩固与深入。在教学过程中,既强化了学生整体捏塑成型的技法,又能综合运用多种技法刻画与表现细节特征。
本课作业形式分成两部分:尝试用整体捏塑法表现恐龙的大形;再综合运用泥工技法对恐龙形象做进一步塑造、修饰和细节的添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创作难度,同时又加深了对恐龙知识的了解和对泥工技法的学习。
学情分析 现代社会信息发达,三年级学生在生活中通过电影电视、网络、图书等的接触,对恐龙的有关知识和造型有所了解,通过本课学习,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范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同时学生通过一、二年级对泥工课的学习,对泥工基本技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能较为熟练的使用团、揉、压、捏、窝等简单泥工技法,为本节课的制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是对于塑、挖、刻、印等技法的综合使用还不够熟悉,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综合运用多种泥工技法的能力能得到进一步提高。
学生在二年级的《学摩尔来玩泥》中已经学习掌握整体捏塑的技法,但是对恐龙的结构特征、细节的捏塑和动态的把握不容易表现细致。教师在这节课中需要关注学生对于恐龙细节的塑造,提高学生泥工制作技能水平。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恐龙的相关知识及造型特点,学会用彩泥捏塑大形,再添加细部的方法塑造恐龙形象。
过程与方法:在欣赏与尝试的过程中,学习用彩泥整体捏塑成型的泥工造型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捏塑动物的整体造型美,引发对古生物知识探究的兴趣。
“研究目标”驱动单 研究
目标 改进课堂教学方法,追求“真”与“美”的课堂:探讨低年级学生学习准备期的课堂教学艺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通过重点探讨单元化研究型《基于课标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关注单元整体的教学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
措施 略
教学重点 整体捏塑成型的泥工技法
教学难点 综合多种泥工技法生动地表现恐龙特征
课前准备 学具: 彩泥,工具。
教具: 演示文稿、彩泥、泥工工具。
教学环节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评价关注点
课前准备
基本动作
练一练

一、尝试与了解 抢答游戏(2分钟预备,了解恐龙的知识。)
(一)抢答游戏:“恐龙知识知多少?”

1.恐龙生活在距今多少年?
2.恐龙按食性可分为哪两类?
3.说说你知道的恐龙名字?
4.谁能介绍一种你熟悉的或喜欢的恐龙。
课堂上通过恐龙知多少的竞赛、分析恐龙的特征和尝试制作细部特征三个环节充分利用到了学生的资料,让学生有信心、有能力做自己喜欢的恐龙。
能够收集一只恐龙的资料。回答至少一个问题。
二、观察与感受
(一)出示场景,描述恐龙的生活情景。揭示课题:《恐龙时代》
1、引导学生了解恐龙的基本结构与特征。
(二)出示剑龙、三角龙、霸王龙、翼龙等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恐龙的基本结构与特征。
(三)师小结:恐龙整个身体分头、颈、躯干、四肢、尾巴几部分。
(四)不同种类的恐龙还有自己独特的外形特征。
读课题
知道恐龙的结构和特征。
记忆
说说独特的地方。 通过局部到整体的观察知道恐龙长相的共性,通过观察比较知道恐龙独特的外形。
是否知道恐龙的结构和特征。
三、比较与体验 (一)出示粘接组合成形的恐龙图片。
(二)教师示范整体塑形的制作步骤:
1.整体捏塑表现恐龙大形:身体、颈部、头和尾巴;
2.在身体的两边粘合上四肢;
3.细部的表现和塑造;
4.可以用“剪”的方法表现嘴巴。
(三)引导发现不同类型的恐龙细部特征及相应的泥工制作技法。
1.出示包头龙的图片,找找其细节特征的泥工技法。
头——扎;背——贴;背和颈的花纹——刻;刺——搓
2.出示彩泥恐龙和真实恐龙图片,引导学生对比。
搓可以做——爪子、牙齿、钉
3.示范相应的泥工制作技法
剑龙的骨板——压、剪等
(四)师小结:抓住恐龙的基本形和细部特征,创造性地运用各类泥工技法,就能使恐龙造型更加栩栩如生了。
学习用整体捏塑
综合学习泥工技法制作恐龙形象。
尝试一个不同类型的恐龙细部特征及相应的泥工制作技法。
学生观察细部特征和尝试制作自己最感兴趣的恐龙特征。让学生在尝试后,进行归纳,学生可以相互之间学习到制作的好方法,而且教师能有针对性的讲解技法 能够掌握基本的捏塑方法。同时还知道特殊的制作技法。
四、创作与指导
(一)出示作业要求
1.用彩泥制作自己喜欢的恐龙。
2.恐龙姿态生动,有细节表现。
3.小组合作布置恐龙时代场景。
(二)教师巡视辅导。发现好的制作创意,及时点评、分享。 明确作业要求
创意恐龙 学生体验教学,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求知学习习惯,也激发了学生的个性潜能。
能否尝试捏出恐龙整体结构。细节部分找到2种以上方法制作。
五、展示与评价
组织展览。
组织互评。
(三)教师点评、总结。
(一)组织小组互评。
(二)进行展示。
介绍作品,拿到奖章。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学习评价。 能够找出优秀作品并且评述。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