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科学阶段提升训练3 生命活动的调节、生物的生殖和发育、遗传与进化、健康的生活

文档属性

名称 中考科学阶段提升训练3 生命活动的调节、生物的生殖和发育、遗传与进化、健康的生活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3-31 18:56:22

文档简介

阶段训练3 生命活动的调节、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遗传与进化、健康地生活
一、选择题
1.
如图为李雷的生化检验报告单部分截图,正常人体内激素含量应维持在参考值范围内,若不在参考值范围内,可能会导致人体出现相应病症,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幼年生长激素过少→侏儒症
B.胰岛素分泌过少→糖尿病
C.幼年生长激素过多→肥胖症
D.甲状腺激素过少→大脖子病
2.
玉米是我市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下列有关玉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颗玉米粒就是一粒种子
B.玉米粒是由种皮、胚和胚乳组成的
C.一颗玉米粒的胚有一片子叶
D.在玉米粒纵剖面上滴加碘液,变蓝的部分是子叶
3.
如图是桃花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①1是花粉,它成熟时落到雌蕊的柱头上的过程叫传粉;
②花谢以后要结桃子,还要经历的另一个重要的生理过程是受精;
③该植物的果实是由5发育而成;
④花粉受柱头黏液刺激形成花粉管,花粉管穿过花柱进入子房,最后到达胚珠,将精子送到胚珠中,与胚珠中的6结合,形成⑤。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4.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如图为反射弧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简单反射不需要神经中枢参与
B.神经冲动传导的途径和方向是:⑤→④→③→②→①
C.该神经结构完成的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
D.若④受损伤,刺激①后无感觉也不能运动
5.
如图是为了理解某些科学问题所建立的一个数学模型(此图仅表示变化趋势),以下对此数学模型应用较科学的是
(  )
A.若x表示时间,y表示每100
mL血液中的血糖含量,则a为正常人在摄取葡萄糖后血糖含量的变化曲线
B.若x表示外界温度,y表示产热量,则a为恒温动物
C.若x表示进食后血糖浓度,y表示血液中激素含量,则a为胰岛素
D.若x表示生长素浓度,y表示生理作用,则a为对植物的促进作用
6.
大豆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经济作物,如图是大豆种子萌发过程。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
A.种子萌发的(一)阶段,有机物逐渐增多
B.只要外界条件适宜,豆瓣也能萌发成幼苗
C.萌发过程中发育成①的结构最先突破种皮
D.少数种子未萌发的原因可能是胚不完整或已死亡
7.
在无菌条件下将铁皮石斛植株的组织放在含有全面营养成分的培养基上培养,培育出许多与原来的铁皮石斛基本相同的新个体。上述培育技术
(  )
A.属转基因技术,能大幅度改良后代的性状
B.优点是后代能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且繁殖速度快
C.与克隆技术相比,二者产生后代的生殖方式完全不同
D.属组织培养技术,能使后代获得比亲本更优良的性状
8.
如图表示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基本结构。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两种种子的营养物质都储存在④中
B.两种种子结构的区别之一是④的数量不同
C.在玉米种子的纵切面上滴加碘液,变蓝的结构是③
D.两种种子中新植物的幼体都由①②③④⑤组成
9.
图甲是菜豆种子萌发过程示意图,图乙是菜豆种子萌发过程中的质量变化示意图,其中X为鲜重变化曲线,Y为有机物质量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图甲中,种子吸水萌发,其中H是由子叶发育而来的
B.图乙中,X曲线的ab段,质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种子萌发大量吸水
C.图甲中,种子萌发时,胚乳中的营养物质逐渐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
D.图乙中,Y曲线的ae段,质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进行呼吸作用水分大量散失
10.如图,甲、乙两部分是并列关系,而丙则包含甲、乙两部分,以下选项中,不符合的是(  )
A.丙是花蕊,甲是雄蕊,乙是雌蕊
B.丙是生物生殖,甲是无性生殖,乙是有性生殖
C.丙是卵胎生,甲是卵生,乙是胎生
D.丙是子房,甲是子房壁,乙是胚珠
11.养牛场饲养员用杀虫剂消灭苍蝇,第一次使用时效果显著,随着使用次数增加,药效逐渐下降。按照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
A.杀虫剂对苍蝇进行了选择
B.杀虫剂增强了苍蝇的繁殖能力
C.杀虫剂增强了苍蝇的免疫力
D.杀虫剂使苍蝇产生了抗药性变异
12.如图是关于遗传知识的概念图,图中代码1、2、3、4依次为(  )
A.染色体、双螺旋结构、遗传信息、基因
B.细胞核、染色体、基因、遗传信息
C.染色体、双螺旋结构、基因、遗传信息
D.细胞核、基因、染色体、遗传信息
13.如图是人体免疫系统概念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甲是非特异性免疫,乙是特异性免疫
B.丙是指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淋巴细胞
C.丁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
D.抗体抵抗抗原的作用属于第三道防线
14.下列有关免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抗体是在特定抗原的刺激下,由吞噬细胞产生的
B.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
C.抗原是“非己”物质,抗体是人体合成的蛋白质
D.抗体与抗原的结合是特异性的,即一种抗体只对特定的抗原起作用
15.如图中,Ⅰ和Ⅱ分别表示某种病毒两次侵入人体的先后时间顺序,曲线表示人体产生抗体的数量变化。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病毒第Ⅱ次侵入后,人体内产生的抗体大量增多
B.抗原被清除后,人体产生该抗体的能力消失
C.抗体是在特定抗原的刺激下由淋巴细胞产生的
D.人体内能够产生抗体的细胞属于白细胞的一种
16.下列有关免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免疫对人体具有保护作用,免疫能力越强对人体越好
B.春天,好多人对花粉、柳絮过敏,对他们来说,柳絮和花粉属于抗原
C.计划性免疫是保护儿童身体健康的重要措施,属于特异性免疫
D.麻疹痊愈后,人体内会在一定时期内存在麻疹病毒抗体
17.我国某研究队研发的幽门螺旋杆菌疫苗对该菌引发的胃炎等疾病具有较好的预防效果。而且实验证明一定时间内间隔使用该疫苗三次比仅使用一次或两次效果好。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第一次使用时,所用的幽门螺旋杆菌疫苗相当于抗体
B.第二次使用时,B淋巴细胞对疫苗的免疫应答属于细胞免疫
C.第一、二次使用疫苗时,人体内不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
D.第三次使用后,人体内更多的相应记忆细胞参与了免疫反应
18.人体免疫反应是机体识别“自己”排除“异己”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如图所示曲线中不能正确反应该过程中某些因素变化的是(  )
19.如图中的曲线显示了两种使人体获得免疫力的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采用方法②使人体获得抗体的过程叫细胞免疫
B.医学上一般采用方法②进行免疫预防
C.当一个人被疯狗咬伤时适宜采用方法②进行免疫
D.采用方法①可以使人获得比方法②更持久的免疫力
20.植物幼苗的向光生长是由于生长素分布不均引起的。下列有关图示幼苗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茎在单侧光下向光生长是感性运动
B.生长素促进细胞分裂、加快茎的生长
C.该茎甲处的细胞比乙处的要长
D.该茎乙处的生长素分布比甲处多
21.取一粒浸软的玉米粒,用刀片将玉米粒纵向剖开(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滴碘液于玉米粒剖面,剖面无蓝色出现
B.胚芽、胚轴、胚根组成了玉米种子的胚
C.胚是由受精过程形成的受精卵发育而来
D.玉米种子的营养物质主要贮存在子叶中
22.为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在两个玻璃杯中不同位置固定6张滤网,在每张滤网上放10粒大小相同的绿豆种子,加入凉开水至中间的滤网(如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绿豆种子结构中,胚是新植物体的幼体
B.①和③两组进行对照,探究的问题是种子的萌发需要一定的水分吗
C.②和⑤两组进行对照,可验证种子切除胚不能萌发的假设
D.①~⑥组中,只有第②组种子萌发,由此得出的结论是绿豆种子的萌发需要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和胚
23.下列叙述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是(  )
A.生物一般具有很强的生殖能力,能产生大量的个体
B.在动物的生存斗争中,一定是体型较大的个体获胜
C.不同种生物之间有生存斗争,同种生物之间没有生存斗争
D.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结果
24.下面是人体从受精到婴儿的发育过程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表示受精过程,是在卵巢内进行的
B.②~③表示细胞分裂过程,是在子宫内完成的
C.人类的生殖方式是无性生殖
D.胎儿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胎盘进入母体血液,由母体排出体外
25.下图模型表示的是“两母一父”的“三亲”婴儿的体外培育过程。已知人类的基因有99.8%由父母双方的细胞核共同提供,还有一小部分完全来自母方的细胞质。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过程为有性生殖过程
B.该婴儿的大部分遗传物质来自捐献者
C.图中①表示受精
D.受精卵发育初期营养来自捐献者卵细胞
二、非选择题
26.如图中,图甲是健康人在某一时间段内体内不同器官产热量的百分比,请回答:
(1)根据图甲中数据分析,你猜测该人在这一时间段内可能从事的活动是      (写出一种可能)。?
(2)该人体温之所以能维持稳定,主要是产热和散热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这个动态平衡的调节过程受人体            控制。?
(3)图乙表示该人在正常体温、低温、高温情况下的皮肤血管口径。在炎热的夏天户外活动时,他的皮肤血管口径应该是    (填“A”“B”或“C”),如果此时活动的环境为潮湿、无风,他很容易出现“中暑”的现象,原因是 
。?
(4)请说出人体在寒冷环境中为防止体温下降会出现的一些适应性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为了验证植物的根总是朝着重力方向生长,小欢进行了如下实验:
第一步:取已萌发的玉米4粒,分别放在培养皿的A、B、C、D四个位置上(如图所示),并且幼根尖端都朝向培养皿中心。
第二步:将滤纸剪成培养皿大小,盖在玉米粒上,再盖上湿棉花,直到填满整个培养皿。然后,盖上培养皿盖,使玉米粒不能移动位置,用胶布将培养皿和盖粘牢。
第三步:把培养皿竖立放在恒温箱内(无光照),不让其滚动,在适宜的温度下培养。
第四步:每天早、晚开箱进行观察,并记录幼根的生长情况。
(1)若培养皿竖立起来后,位置C在正下方,那么,四粒玉米中,处于    (填“A”“B”“C”或“D”)位置的玉米粒可作为实验的对照组。?
(2)你预测该实验的结果是                   。?
(3)现提供栽有玉米幼苗的花盆和纸箱若干,请你帮助小欢同学设计一个验证植物茎具有负向地心性的实验。具体做法可以是这样的:?      
       (描述将玉米幼苗的花盆如何放置),都用纸箱罩住,一段时间后观察茎的生长情况。?
28.节能减排,绿色出行。公共自行车已遍布临沂市各县区,“小绿”为市民出行带来了方便,也成为一道亮丽风景。在骑自行车时需要人体的各种器官、系统的协调才能完成。请据图分析回答:
(1)在骑车时,你需要“眼观六路”。物像会落在眼球的[ ]   上,最后在[ ]    形成清晰的视觉。?
(2)当你行至路口时,发现红灯则应停车等待,此反射类型属于    反射。?
(3)骑车时,一不明物体突然从眼前飞过,你会不由自主地迅速眨眼。完成此眨眼反射的基本途径是    (用数字、字母和箭头表示)。?
(4)在紧急情况下,    的分泌会增加,可以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使人体反应灵敏,还能充分调动人体的潜力,以应对紧急情况。?
(5)由上述感受可知,通过     的调节作用,人体的各项生理活动相互协调,使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29.2019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攻坚战进入决胜的关键阶段,我国贫困治理由“救济式扶贫治理模式”向“参与式扶贫治理模式”转变。王家村在县领导的带领下种植高产玉米,喜获丰收,逐步脱贫。图甲为玉米一生的示意图,图乙为玉米果实的发育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蝗虫是危害玉米的农业害虫之一,玉米与蝗虫相比结构层次的不同之处是没有    ,蝗虫与玉米的生殖方式相同,都属于      。?
(2)玉米种植过程中,为了避免出现图乙中曲线b的现象,王家村村民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3)王家村玉米获得大丰收,一玉米果穗上结有近千粒玉米,其中的一粒玉米是由图甲(三)中的[ ] 
发育而来的,将这粒玉米沿(四)中的虚线纵切,观察到(五),其中滴加碘液变蓝的部分是由(三)中的[ ]  发育而来的。?
(4)图甲中(六)经过一段时间发育为(一)需要经过           。?
(5)农民发现刚收获的粮堆会发热,试分析玉米种子中释放热量的结构是    。?
30.小柯看到香烟盒上印有“吸烟有害健康”,于是他利用实验探究“烟草浸出液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实验材料:黄豆、烟草及其他材料。
探究步骤:
Ⅰ.用烟草、蒸馏水制得烟草浸出液(原浸液),浓度视为100%,再通过稀释原浸液得到浓度为70%、40%的浸出液。
Ⅱ.取4个同规格的培养皿,编号为1、2、3、4,并在里面铺上等量的干棉花。
Ⅲ.在每个培养皿中放20粒同样饱满的黄豆,盖上盖子。
Ⅳ.每天定时向各培养皿中喷洒等量、对应浓度的浸出液,并记录数据。其中第5天的数据如下表:
编号
喷洒的浸出液浓度
第5天的平均芽长和萌发率
芽长/cm
萌发率
1
0
10
100%
2
40%
4
95%
3
70%
1.2
65%
4
100%
0.5
35%
(1)本实验中编号为    的培养皿为对照组。?
(2)步骤Ⅱ中的棉花不预先湿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表中数据,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水蚤是一种水生小动物。某兴趣小组的同学用等量的水蚤分别做了A、B两组实验:水温是实验的唯一变量,水蚤在不同的水温中均放置12小时。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如图所示。请回答:
(1)实验结果表明,多数水蚤生活的最适温度约为    ℃。?
(2)有些水蚤能在20
℃环境中生活,还有些水蚤能在28
℃环境中生活,这表明水蚤个体之间存在着        ,从而体现了生物的变异一般是    的,温度的改变对水蚤起了    作用,而这种作用是    的。?
32.历史上巨行星(如木星和土星)的大气成分变化可能较小,而现在它们的大气中都没有游离氧,其主要成分是氢气、氦气、甲烷和氨。由此推断,原始地球空气成分和木星、土星上的大气成分类似。1953年米勒做了一个探索地球上的生命是如何起源的实验。米勒向装置中通入推测的原始大气成分:甲烷、氢气、氨、水蒸气,通过放电和紫外线照射的方法模拟原始地球的环境条件,获得了多种氨基酸。请根据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米勒实验属于    (填“黑箱实验”“对照实验”或“模拟实验”)。?
(2)如果在实验装置的气体中有氧气存在,实验过程中极有可能发生    。?
(3)在绝大多数的实验中,往往用水作为冷却剂,主要原因是         。?
(4)从地球上的生命是如何起源的角度,观察到实验收集氨基酸混合物的现象,你得出的结论是:
 
。?
(5)1972年米勒又开始做另一个实验,他把早期地球可能具有的氨和氰化物(一种小分子)的混合物溶液密封于小瓶内,置于-78
℃的低温下达25年之久,结果发现小瓶内生成了生命的基本物质DNA和蛋白质的组成成分——碱基和氨基酸,据此可作出的推测是                       。?
33.请阅读材料,分析回答:
材料一 2018年5月8日,刚果卫生部确认出现新一轮埃博拉疫情,导致至少17人死亡。埃博拉病毒是一种能引起人类和灵长类动物发生出血热的烈性病毒,感染者有恶心、呕吐、腹泻、肤色改变、全身酸痛、发烧、体内外出血等症状。在世卫组织协助下,刚果政府21日开始为部分医护人员接种埃博拉实验疫苗rVSV-ZEBOV,这是世卫组帜首次使用疫苗抗击埃博拉出血热疫情。
材料二 抗生素能杀死多种致病的细菌,是人们治病的良药,但由于人们使用抗生素过多,有些细菌不再“害怕”抗生素了,人们就称那些对绝大多数抗生素不再敏感的细菌为“超级细菌”。如图是科研所利用某种新型抗生素对一种致病菌多次用药实验的效果曲线图。
(1)材料一中,引起埃博拉出血热的病原体是      ;对感染者应及时进行隔离治疗,从传染病预防的角度看,这一措施属于      。医护人员接种实验疫苗rVSV-ZEBOV后,体内可产生相应的    ,从而提高对该传染病的抵抗力;从免疫的角度看,该免疫类型属于    免疫。?
(2)材料二中,请根据效果曲线图分析此“超级细菌”形成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埃博拉出血热患者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效果不明显,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上述材料可以知道,在安全用药方面应该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下图是膝跳反射过程示意图,请回答(方括号内填写编号):
(1)用带橡皮的木槌迅速叩击图中[ ]部位时(选填“A”或“B”),被试者在放松的状态下有伸小腿的反应。
(2)完成反射活动的基本结构称为    。请填写图中编号所指的结构名称:③    。
(3)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 ] 内,被试者能感到木槌的叩击,这种感觉的产生部位是 。
(4)在进行膝跳反射实验时,若测试者事先提醒被试者注意,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是什么?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如图甲为正常人体进食后血糖浓度变化和血糖调节过程(部分)示意图,图乙是在同一坐标图上绘制出的血糖浓度和血液中胰岛素浓度变化趋势的曲线。回答:
(1)当AB段血糖浓度上升时,下丘脑中的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最终作用于胰岛,使其分泌胰岛素,此过程属于神经调节。胰岛属于该反射弧中的    。
(2)饭后1小时(AB段),血糖含量出现大幅度上升,其原因是          ;糖尿病患者B点的血糖浓度高于正常人,原因往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乙中,代表血液中胰岛素浓度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选填“C”或“D”)

36.李明不小心被针扎到迅速缩手,这一生命活动的完成需依赖一定的结构基础,如图表示针刺手指后完成缩手反射并形成痛觉的过程示意图,其中1~5表示反射弧各部分结构。针刺感觉到疼痛形成的部位是     ,若针刺,感觉到疼痛但无法完成缩手反射,受损部位可能是    (用图中数字作答)。
37.小乐制作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并完成如下实验:①制作一个长方体的有机玻璃箱、两个上下无底的铁丝网箱,并将两个铁丝网箱垂直安放进有机玻璃箱的两侧;②在左边的铁丝网箱内放满被水浸透的脱脂棉,右边的铁丝网箱内放满氯化钙(一种干燥剂)与吸水纸碎屑;③有机玻璃箱中间合适位置垂直放一株生命力旺盛的植物,合上由左右两块构成、中间有孔的箱盖;④定期给左边的铁丝网箱中洒少量的水,使脱脂棉保持湿润。回答:
(1)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预测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3)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具有说服力,需要调整的实验设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用本实验的结论解释沙漠中骆驼刺的根系为什么长得很深?        。
38.学习生物学的知识在于对知识的理解与概念的构建,特别是对于生物体的微观结构的认知与理解,更要讲究方法去理解知识与构建概念。可以利用生活中熟悉的物品进行联想与对比,以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如图中将电缆的结构与神经的结构进行类比。请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它是由    和突起组成。
(2)如果用生活中常见的电缆的结构与神经的结构进行类比,电缆内的每根电线相当于神经内的    ,每根电线内导电的铜芯相当于    。
(3)电缆通过末端的导电铜芯与其他电器或电网连接,相当于神经元通过    与其他神经元连接形成生物体内神经网络。
(4)在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与生物学的某些知识进行类比时,你认为应考虑两者之间结构与   的相似性。
39.下图是桃花的基本结构图和受精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花的主要结构是雌蕊和[⑨]    ,雌蕊包括柱头、花柱和[⑦]    。
(2)胚珠里面的卵细胞与来自花粉管中的    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称为受精。
(3)受精完成后,胚珠发育成    ,受精卵发育成    。
(4)果农在繁育桃树过程中,为了保持植株的优良特性和加快开花结实,往往采用无性生殖中的    (填“扦插”或“嫁接”)的方式进行繁育。
40.大豆在我国各地区广泛种植,图甲是大豆种子的结构模式图,图乙是大豆种子萌发后的示意图,图丙为大豆种子在适宜条件下萌发过程中种子的干重与子叶干重变化的曲线,请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图中结构A由    发育而来;
(2)乙图中的e是由图甲中的    发育来的;
(3)分析丙图,在种子萌发过程中子叶中减少的有机物可能的去向是    (填字母);
A.部分被呼吸作用消耗
B.部分转化成胚根、胚芽中的有机物
C.全部被呼吸作用消耗
(4)丙图中,120小时后萌发种子干重不再持续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1.如图是某些生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示意图,其中①代表受精过程,②代表发育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图中生物体代表水稻,受精卵会发育成      。
(2)若图中生物体代表人,过程②中人体胎儿发育的场所是    。
(3)若图中生物体代表鸽子,产生生殖细胞b的器官是    。
42.如图是某农学院奶牛繁育基地成功培育携带外源赖氨酸基因的克隆奶牛的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雄牛A是黄色,雌牛B是黑色,奶牛C是黑白相间的,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属于     。
(2)奶牛F的毛色一定是    ,原因是                   。参考答案
1-5
CCCCC
6-10
DBBBC
11-15
AABAB
16-20
ADBBD
21-25
CBADB
30.(1)1
(2)防止喷洒的浸出液的浓度被稀释
(3)烟草浸出液的浓度越大对黄豆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抑制作用越明显(或烟草浸出液对黄豆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有抑制作用)
31.(1)25
(2)各种变异类型 不定向 选择 定向
32.(1)模拟实验
(2)爆炸
(3)水的比热大、成本低
(4)在原始地球条件下,无机小分子能反应生成有机小分子
(5)地球上的原始生命也可能起源于低温条件下
33.(1)埃博拉病毒 控制传染源 抗体 特异性
(2)超级细菌的形成是长期使用抗生素对细菌的抗药性变异进行定向选择的结果
(3)埃博拉出血热是由病毒引起的,抗生素只能够杀死或抑制某些致病细菌,对病毒不起作用
(4)对症下药,不滥用抗生素
34.(1)B (2)反射弧 传入神经 (3)④脊髓 大脑皮层 (4)不出现膝跳反射,因为大脑皮层的神经中枢控制了膝跳反射的中枢神经,使膝跳反射不能正常进行
35.(1)效应器 (2)食物中的糖类被吸收进入血液 体内缺乏能降低血糖的胰岛素 (3)D
36.大脑皮层 4或5
37.(1)水分对植物根部生长的影响 (2)植物根系偏向被水浸透的脱脂棉的一侧生长 (3)将脱脂棉换成吸水纸 (4)植物根部有向水生长的特性,沙漠中表层缺水,骆驼刺根系就向有水的深处生长,因此其根系长得很深
38.(1)细胞体 (2)神经纤维 轴突 (3)突起 
(4)功能
39.(1)雄蕊 子房 (2)精子 (3)种子 胚 (4)嫁接
40.(1)受精卵 (2)3 (3)AB (4)植物开始进行光合作用,自身合成有机物
41.(1)种子中的胚 (2)子宫 (3)卵巢
42.(1)变异 (2)黑白相间 奶牛C为奶牛F提供了细胞核(遗传物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