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压强
能力提升测试卷
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关于压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就是物体的重力
B.压力的大小一定与物体重力大小有关
C.压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D.压力属于弹力,它的产生一定是相互接触的两物体间要有挤压作用
2.如图所示,水平雪地上穿着滑雪板的芳芳总质量为70
kg,没有陷入雪地;而穿着运动鞋的小明总质量为50
kg,却深陷雪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芳芳对雪地的压力比小明的小
B.芳芳对雪地的压力和小明的一样
C.芳芳对雪地单位面积的压力比小明的小
D.受力面积和压力都不相等,无法比较谁对雪地的压强大
3.图1表示体重大致相同的滑雪者和步行者在雪地里行走的情景。为了探究他们对雪地压力的作用效果,现利用海绵、小桌、砝码进行模拟研究,应选择图2中的哪几种情形( )
A.甲与乙
B.乙与丙
C.甲与丙
D.以上都不对
2.如图,a、b、c是盛水容器中深度不同的三处位置,其中压强最大的是( )
A.a点
B.b点
C.c点
D.一样大
5.如图所示,小明将压强计的金属盒分别放入甲乙两种液体中.从图中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
A.甲液体的密度大于乙液体的密度
B.甲液体的密度等于乙液体的密度
C.甲金属盒处的压强等于乙金属盒处的压强
D.甲金属盒处的压强小于乙金属盒处的压强
6.如图所示,小明用塑料管可以把盒中的牛奶吸到嘴里,这是由于( )
A.小明对牛奶产生吸引力的作用
B.吸管本身有吸牛奶的作用
C.大气压作用在牛奶液面上的结果
D.牛奶压力的作用
7.小明假期要外出旅游一段时间,他担心家里盆景中的水会因蒸发而干掉,于是用了一个塑料瓶装满水倒放在盆景中,瓶口刚刚被水浸没,如图所示,这样就能使盆景中的水位保持一定的高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瓶内水上方的气压等于外界大气压
B.瓶内水上方的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
C.随着盆景中水的不断蒸发,瓶内的水产生的压强会不断减小
D.瓶口处的压强总是大于外界大气压
8.甲同学做托里拆利实验,测得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约76cm,乙同学采取下面哪个措施可以改变这个高度差( )
A.往水银槽内加少量水银
B.用粗一些的玻璃管做实验
C.把玻璃管往上提一提,但不出水银面
D.把实验移到高山上去做
9.为改善地铁地下车站的通风状况,小明设计了抽气管道,利用地面横风实现自动抽气.为提高抽气效果,管道上方遮雨盖的形状应设计成下列图中的( )
10.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在无风的天气,汽车在马路上快速驶过以后,马路两边的树叶会随风飘动.如图所示,汽车向左行驶,马路两边的树叶会沿着A、B、C哪一个方向飘动(
)
A.向A方向飘动
B.向B方向飘动
C.向C方向飘动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11.当火车驶过时,人站在安全线以内,即使与火车保持一定的距离,也非常危险,以下现象不能用此现象的规律解释的是(
)
A.风沿着窗外的墙面吹过时,窗口悬挂的窗帘会飘向窗外
B.用吸管把饮料吸进嘴里
C.大风会把不牢固的屋顶掀翻
D.护航编队各船只多采用前后行驶而非并排行驶
12.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放有底面积和质量都相同的甲、乙两平底容器,分别装有深度相同、质量相等的不同液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容器对桌面的压力:F甲>F乙
②液体的密度:ρ甲=ρ乙
③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甲>p乙
④容器对桌面的压强:p甲′=p乙′
A.只有①和③
B.只有①和④
C.只有②和③
D.只有③和④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
13.如图是一种救援机器人,它安装有宽宽的履带,通过____受力面积的方法____了对地面的压强,防止陷入废墟中。履带上还有许多突起,____(以上各空均选填“增大”或“减小”)了与地面间的摩擦,防止打滑。
14.一只木桶能装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恰恰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已知桶壁上最长的木板长为0.5m,最短的木板长为0.2m,桶底内部底面积为4×10-2㎡,如图所示。当桶装足够多的水时,桶底受到水的压强约为___Pa,桶底受到水的压力约为___N(g取10N/kg)。
15.如图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容器,侧壁上有一开口弯管,弯管内的液面高度h1=0.9
m;其顶部和底部的面积均为0.1
m2,顶部到底部的高度h2=0.6
m,容器中的液体密度为1.1×103
kg/m3,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是____Pa,液体对容器顶部的压力为____N.(g取10
N/kg)
16.如图所示,自制气压计从八楼移动到一楼过程中,细管内水柱将____(填“上升”或“下降”).两艘急速行驶的船不能近距离并排前行,因为并排行驶时两船中间水流速度大,压强____,容易相撞.
17.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咖啡壶的壶嘴高度相同,壶底厚度也相同.它们都装满水后放在水平台上,水对壶底压强p甲____(填“>”“<”或“=”)p乙;用手堵住通气孔,壶中的水在____的作用下不易持续倒出.
18.将一未装满饮料的密闭饮料杯,先正立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如图甲所示,饮料杯对水平桌面的压强是p1,饮料对杯底的压力是F1,再将饮料杯倒立放置,如图乙所示(图中没有画出饮料液面的位置),饮料杯对水平桌面的压强是p2,饮料对杯底的压力是F2,则p1____p2,F1____F2.(填“>”“<”或“=”)
19.如图所示是某实验小组测定大气压值的托里拆利实验及数据,此时测得的大气压值为____cm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此时当地水的沸点____(填“高于”或“低于”)100
℃.标准大气压下做托里拆利实验时,不用水银而用水,玻璃管至少应该长____m(ρ水=1.0×103
kg/m3,标准大气压取1.0×105
Pa,g取10
N/kg).
三、实验探究题(6分+8分+10分=24分)
20.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刚利用了两个相同的木块和一块海绵,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对比甲、乙两图,可以得出:
,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2)对比甲、丁两图,小刚认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无关.你认为他的观点____(填“正确”或“错误”),并说明理由:
.
21.如图是用压强计“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的实验装置.
(1)压强计上的U形管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连通器.
(2)在使用压强计前,发现U形管左右两侧的水面有一定的高度差,如图甲,其调节的方法是____(填“A”或“B”),使U形管左右两侧的水面相平.
A.将右侧支管中高出的水倒出
B.取下软管重新安装
(3)比较图乙和图丙,可以得到液体的压强与
有关.
(4)比较____两图,可以得到液体的压强与液体密度有关.
22.小明用2
mL的注射器、量程为0~10
N的弹簧测力计和刻度尺粗略测量大气压的值,本实验的原理是二力平衡和p=____.
步骤一: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
步骤二:按如图所示安装好器材,水平向右缓慢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中的活塞____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5.2
N.
步骤三: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____的长度为4.00
cm.
步骤四:算出大气压强值为____Pa.
同组的小华分析了影响实验结果的可能因素后,对实验进行了如下改进:
将步骤一改为:先将注射器内抽满水,再竖直向上推动活塞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这样便于
.
②取下橡皮帽,重复步骤二的操作,读得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0.3
N.由此可知,此时活塞所受到的____(填“摩擦力”或“大气压力”)为0.3
N.
小华根据改进后测得的数据,重新计算大气压的值.
四、计算题(12分+12分=24分)
23.A、B两正方体,重分别为50
N和100
N,A边长为1
dm,如图甲、乙放置在水平桌面上,问:
(1)甲、乙图中桌面受到的压力之比F甲∶F乙多大?
(2)图甲中A受到的压强pA多大?
(3)若图乙桌面受到的压强p乙=3
750
Pa,B边长多大?
24.如图所示.将底面积为100
cm2,质量为0.5
kg的容器放在表面积为100
dm2的水平桌面上,容器内装有重45
N,深40
cm的水.g取10
N/kg.求:
(1)距容器底10
cm的A处水的压强;
(2)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和压力;
(3)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和压强.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关于压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就是物体的重力
B.压力的大小一定与物体重力大小有关
C.压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D.压力属于弹力,它的产生一定是相互接触的两物体间要有挤压作用
2.如图所示,水平雪地上穿着滑雪板的芳芳总质量为70
kg,没有陷入雪地;而穿着运动鞋的小明总质量为50
kg,却深陷雪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芳芳对雪地的压力比小明的小
B.芳芳对雪地的压力和小明的一样
C.芳芳对雪地单位面积的压力比小明的小
D.受力面积和压力都不相等,无法比较谁对雪地的压强大
3.图1表示体重大致相同的滑雪者和步行者在雪地里行走的情景。为了探究他们对雪地压力的作用效果,现利用海绵、小桌、砝码进行模拟研究,应选择图2中的哪几种情形( B )
A.甲与乙
B.乙与丙
C.甲与丙
D.以上都不对
2.如图,a、b、c是盛水容器中深度不同的三处位置,其中压强最大的是( C )
A.a点
B.b点
C.c点
D.一样大
5.如图所示,小明将压强计的金属盒分别放入甲乙两种液体中.从图中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A )
A.甲液体的密度大于乙液体的密度
B.甲液体的密度等于乙液体的密度
C.甲金属盒处的压强等于乙金属盒处的压强
D.甲金属盒处的压强小于乙金属盒处的压强
6.如图所示,小明用塑料管可以把盒中的牛奶吸到嘴里,这是由于( C )
A.小明对牛奶产生吸引力的作用
B.吸管本身有吸牛奶的作用
C.大气压作用在牛奶液面上的结果
D.牛奶压力的作用
7.小明假期要外出旅游一段时间,他担心家里盆景中的水会因蒸发而干掉,于是用了一个塑料瓶装满水倒放在盆景中,瓶口刚刚被水浸没,如图所示,这样就能使盆景中的水位保持一定的高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瓶内水上方的气压等于外界大气压
B.瓶内水上方的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
C.随着盆景中水的不断蒸发,瓶内的水产生的压强会不断减小
D.瓶口处的压强总是大于外界大气压
8.甲同学做托里拆利实验,测得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约76cm,乙同学采取下面哪个措施可以改变这个高度差( D )
A.往水银槽内加少量水银
B.用粗一些的玻璃管做实验
C.把玻璃管往上提一提,但不出水银面
D.把实验移到高山上去做
9.为改善地铁地下车站的通风状况,小明设计了抽气管道,利用地面横风实现自动抽气.为提高抽气效果,管道上方遮雨盖的形状应设计成下列图中的( B )
10.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在无风的天气,汽车在马路上快速驶过以后,马路两边的树叶会随风飘动.如图所示,汽车向左行驶,马路两边的树叶会沿着A、B、C哪一个方向飘动(
A
)
A.向A方向飘动
B.向B方向飘动
C.向C方向飘动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11.当火车驶过时,人站在安全线以内,即使与火车保持一定的距离,也非常危险,以下现象不能用此现象的规律解释的是(
B
)
A.风沿着窗外的墙面吹过时,窗口悬挂的窗帘会飘向窗外
B.用吸管把饮料吸进嘴里
C.大风会把不牢固的屋顶掀翻
D.护航编队各船只多采用前后行驶而非并排行驶
12.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放有底面积和质量都相同的甲、乙两平底容器,分别装有深度相同、质量相等的不同液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①容器对桌面的压力:F甲>F乙
②液体的密度:ρ甲=ρ乙
③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甲>p乙
④容器对桌面的压强:p甲′=p乙′
A.只有①和③
B.只有①和④
C.只有②和③
D.只有③和④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
13.如图是一种救援机器人,它安装有宽宽的履带,通过_增大_受力面积的方法___减小_了对地面的压强,防止陷入废墟中。履带上还有许多突起,__增大__(以上各空均选填“增大”或“减小”)了与地面间的摩擦,防止打滑。
14.一只木桶能装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恰恰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已知桶壁上最长的木板长为0.5m,最短的木板长为0.2m,桶底内部底面积为4×10-2㎡,如图所示。当桶装足够多的水时,桶底受到水的压强约为_2×103__Pa,桶底受到水的压力约为__80_N(g取10N/kg)。
15.如图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容器,侧壁上有一开口弯管,弯管内的液面高度h1=0.9
m;其顶部和底部的面积均为0.1
m2,顶部到底部的高度h2=0.6
m,容器中的液体密度为1.1×103
kg/m3,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是__9__900__Pa,液体对容器顶部的压力为__330__N.(g取10
N/kg)
16.如图所示,自制气压计从八楼移动到一楼过程中,细管内水柱将__下降__(填“上升”或“下降”).两艘急速行驶的船不能近距离并排前行,因为并排行驶时两船中间水流速度大,压强__小__,容易相撞.
17.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咖啡壶的壶嘴高度相同,壶底厚度也相同.它们都装满水后放在水平台上,水对壶底压强p甲__=__(填“>”“<”或“=”)p乙;用手堵住通气孔,壶中的水在__大气压__的作用下不易持续倒出.
18.将一未装满饮料的密闭饮料杯,先正立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如图甲所示,饮料杯对水平桌面的压强是p1,饮料对杯底的压力是F1,再将饮料杯倒立放置,如图乙所示(图中没有画出饮料液面的位置),饮料杯对水平桌面的压强是p2,饮料对杯底的压力是F2,则p1__>__p2,F1__<__F2.(填“>”“<”或“=”)
19.如图所示是某实验小组测定大气压值的托里拆利实验及数据,此时测得的大气压值为__74__cm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此时当地水的沸点__低于__(填“高于”或“低于”)100
℃.标准大气压下做托里拆利实验时,不用水银而用水,玻璃管至少应该长__10__m(ρ水=1.0×103
kg/m3,标准大气压取1.0×105
Pa,g取10
N/kg).
三、实验探究题(6分+8分+10分=24分)
20.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刚利用了两个相同的木块和一块海绵,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对比甲、乙两图,可以得出:__当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__,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2)对比甲、丁两图,小刚认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无关.你认为他的观点__错误__(填“正确”或“错误”),并说明理由:__没有控制受力面积一定__.
21.如图是用压强计“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的实验装置.
(1)压强计上的U形管__不属于__(填“属于”或“不属于”)连通器.
(2)在使用压强计前,发现U形管左右两侧的水面有一定的高度差,如图甲,其调节的方法是__B__(填“A”或“B”),使U形管左右两侧的水面相平.
A.将右侧支管中高出的水倒出
B.取下软管重新安装
(3)比较图乙和图丙,可以得到液体的压强与__液体的深度__有关.
(4)比较__丙、丁__两图,可以得到液体的压强与液体密度有关.
22.小明用2
mL的注射器、量程为0~10
N的弹簧测力计和刻度尺粗略测量大气压的值,本实验的原理是二力平衡和p=____.
步骤一: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
步骤二:按如图所示安装好器材,水平向右缓慢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中的活塞__刚被拉动__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5.2
N.
步骤三: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__有刻度部分__的长度为4.00
cm.
步骤四:算出大气压强值为__1.04×105__Pa.
同组的小华分析了影响实验结果的可能因素后,对实验进行了如下改进:
①将步骤一改为:先将注射器内抽满水,再竖直向上推动活塞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这样便于__排尽注射器内的空气__.
②取下橡皮帽,重复步骤二的操作,读得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0.3
N.由此可知,此时活塞所受到的__摩擦力__(填“摩擦力”或“大气压力”)为0.3
N.
小华根据改进后测得的数据,重新计算大气压的值.
四、计算题(12分+12分=24分)
23.A、B两正方体,重分别为50
N和100
N,A边长为1
dm,如图甲、乙放置在水平桌面上,问:
(1)甲、乙图中桌面受到的压力之比F甲∶F乙多大?
(2)图甲中A受到的压强pA多大?
(3)若图乙桌面受到的压强p乙=3
750
Pa,B边长多大?
解:(1)甲图中桌面受到的压力:
F甲=GA+GB=50
N+100
N=150
N
乙图中桌面受到的压力:F乙=GA+GB=100
N+50
N=150
N
所以F甲=F乙,即F甲∶F乙=1∶1
(2)受力面积:
SA=L=(1
dm)2=1
dm2=0.01
m2
A受到的压强:pA====10
000
Pa
(3)图乙中桌面受到的压力等于A和B的重力之和,受力面积为B的底面积.由p=得,B的底面积:
SB===0.04
m2
则B的边长:LB===0.2
m
24.如图所示.将底面积为100
cm2,质量为0.5
kg的容器放在表面积为100
dm2的水平桌面上,容器内装有重45
N,深40
cm的水.g取10
N/kg.求:
(1)距容器底10
cm的A处水的压强;
(2)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和压力;
(3)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和压强.
解:(1)由图知,A处水的深度:
hA=40
cm-10
cm=30
cm=0.3
m
A处水的压强:pA=ρghA=1×103
kg/m3×10
N/kg×0.3
m=3
000
Pa
(2)水对容器底的压强:
p=ρgh=1×103
kg/m3×10
N/kg×0.4
m=4
000
Pa
由p=可得水对容器底的压力:
F=pS=4
000
Pa×100×10-4
m2=40
N
(3)容器对桌面的压力:
F′=G容器+G水=m容器g+G水=0.5
kg×10
N/kg+45
N=5
N+45
N=50
N
容器对桌面的压强:
p′===5
000
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