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最苦与最乐》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最苦与最乐》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3-31 15:09:24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最苦与最乐》练习题
一、单选题
1.下列说法不当的一项是( )
A.《最苦与最乐》选自《〈饮冰室合集〉集外文》。有改动。作者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思想家、学者。著作大多收入《饮冰室合集》。
B.“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语出《论语·泰伯》,意思是:(士)肩负沉重的使命,要跋涉遥远的路途,到死方休,不是很遥远吗?
C.《最苦与最乐》是一篇哲理散文,作者从最苦和最乐两方面来谈人生的责任。
D.“君子有终身之忧”语出《孟子·离娄下》。意思是,君子有终身的忧虑。
2.下列语句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
A.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
B.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更加重的了。
C.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的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D.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3.下列词语中加粗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达观(guàn) 背着(bēi) 圣贤(xián)
B.恩惠(huì) 俗语(sú) 大抵(dǐ)
C.愉快(yú) 安分(fēn) 招揽(lǎn)
D.卸却(xiè) 循环(xún) 契约(qiè)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济南各学校为了顺利开学,积极完善和建立疫情防控机制。
B.能否取得优异的成绩,关键在于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
C.通过参加社区志愿活动,许多学生都感受到了奉献的快乐。
D.网课学习提高了学生的自我管理水平和自主学习意识。
5.下列选项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重担 久长 时节 海阔天空
B.监督 循环 趣味 圣贤豪杰
C.排解 愉快 翻看 操之在己
D.纵然 主意 即然 良心责备
6.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1984年奥运会,许海峰的枪声打破了沉寂多年的“0”记录。
②世上多数的人认为它们“一无所有”,因为它们是“0”。
③从古至今,无论在自然科学上,还是在社会科学上,都曾经有过无数的“0”的空白。
④中国的原子武器,又是一片“0”的荒原,邓稼先的一声巨令,蘑菇云开起遮盖了这个“0”的荒原。
⑤这其中,有不少的清醒者,看到了“0”的真谛,用自己的智慧,填满了一个又一个的“0”,圈入了无数充实的色彩。
A.③⑤①④②?????B.①④③②⑤?????C.③②⑤①④?????D.①④②③⑤
7.下列句中加粗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建设共产主义的事业,是任重道远的责任,我们青年要立志为此奋斗终生。
B.他辞去了所有的社会兼职,如释重负,终于可以一心一意地教书了。
C.这个人海阔天空地谈了半天,主题内容至今令人摸不着边。
D.圣人之所以为圣人,正因为他们有悲天悯人的胸怀。
8.下面句子表述关于课文《最苦与最乐》内容错误的一项是(?? )
A.课文第一段的中心句是"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B.课文第四段中引用了孟子和曾子的话,孟子的话引作论据,曾子的话引作论点。
C.课文第四段中"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句中的"他"指代的是仁人志士和诸圣诸佛。
D.本文以"最苦与最乐"为题,而不以"苦与乐"为题,是因为本文是从"最苦"和"最乐"两个侧面来谈"人要尽责任"的道理,"苦与乐"与本文的主要内容"尽责任"关系不大,所以,不以"苦与乐"为题。
9.下面关于修辞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世界上还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吗?(反问)
B.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比喻)
C.皮肤藏污纳垢,缺少光泽,就像用枝条扎成的村舍外墙那样粗糙。(比喻、夸张)
D.光明!光明!快给我光明!(反复)
二、口语交际,情景问答题
10.学完本文,大家都想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为此,你所在的班级将开展一次以“责任在我肩”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请你写一句有关责任的名言警句。
(2)有人根据周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和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名言写了一副对联,请根据上联,补写下联。
上联:总理,读书为中华之崛起
下联:匹夫,
(3)有的人认为,讲责任太沉重,担责任太劳累,不轻松,不潇洒,你怎样看?
三、填空题
11.文化积累——文学常识填空。
《最苦与最乐》选自《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字__________,号__________,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思想家、学者,“__________变法”领袖之一。
四、问答题
12.根据意思填出文中相关的词语。
(1)自信事情做得合理,心里很坦然。 ( )
(2)任务繁重,道路遥远,比喻责任重大而艰巨。 ( )
13.请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1)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2)到了长成,那责任自然压在你头上,如何能躲?(??????????????)
(3)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五、实践题
14.学完本文后,你所在的班级打算开展以“承担责任,健康成长”为主题的班会,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请为此次班会设计三种活动方式。
(2).请围绕“责任体现在生活细节中”这一主题说一段话。
(3).请你为这次班会写一段结束语。
六、阅读理解与欣赏
15.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享福与吃苦
何仲英
?? ①现在我国人的大毛病,是只图享福,不愿吃苦。有许多青年人看见人家享福,羡慕得很;勉强他们暂吃辛苦,而他们的欲望,他们的希冀,总是对准享福的方面去进行。只望“做得人上人”,不愿“吃得苦中苦”。这种观念,虽不敢说普遍存在于一般青年的脑海当中,但至少有一部分,甚至有一大部分,我们不得不注意,不得不觉悟。
?? ②我们不必希望做“人上人”。我既是人中一人,就当尽人的一份责任。没有农夫,哪里有饭吃?没有瓦匠、木匠,哪里有房子住?没有工、商,哪里有物品?没有效命沙场的战士,哪里可以克服敌人,保护我们的安全?没有呕心绞脑的学人,哪里会有发明、发现和著述,安慰我们的精神?我们一时一刻的需要,都有无数的劳动者——无论是劳心或劳力——辛辛苦苦地来供给,而我们坐享其福;我们若不是也吃一点苦,也尽一点责,我们非但对不起他们,也何以对得起自己呢?
?? ③我们须知最可敬爱的,是世上最大多数的平民,他们尽管做一天人,干一天事,他们的生命,总是完全靠吃苦来撑持的。吃苦的人多,社会国家自然富强;吃苦的人少,社会国家自然衰弱。若是都要享福,不愿吃苦,国家未有不亡,享福也就等于泡影,终致吃苦而已!
?? ④我们翻开历史来看,古今中外,几多圣贤豪杰,哪一个不是从吃苦磨炼出来的?孔子一车两马,周游天下,宁受天下人揶揄,而救世之心,终不稍减,奔波之苦,迄未挂怀。这种吃苦的精神,尤其是我们应该崇尚的。再看看晋朝名臣陶侃,他怕生活过于松散,每天要搬砖头;英国名相格兰斯顿,每日午饭后要劈一个钟头的柴。难道他们一个要做瓦匠,一个要做火伕吗?笑话,笑话,他们决不是的。他们不过借此锻炼吃苦的精神,恐怕身体安逸了,将来不能做事,他们的用心,是很深的。
?? ⑤《论语》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大学》又说:“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王阳明解说道:“闲居时有何不善可为,只有一种懒散精神,漫无着落,便是万恶渊薮,便是小人无忌惮处。”前清末年,京城里旗人个个总靠一份口粮,舒舒服服过日子,个个都是整日地拿着一个雀笼,口里哼着几句京腔,这种暮气的现象,哪里还能够支持得住国家!
?? ⑥我们不怕享不到福,只怕吃不到苦。享福、吃苦,都是有代价的。以吃苦始者,多以享福终。吃一己之苦者,享一己之福;吃众人之苦者,享众人之福。真正会享福的,先要备尝艰苦,而后苦尽甜来,始有滋味。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是磨炼意志的最好机会,这是鼓励吃苦的不二法门。
?? ⑦我们虽不必有范文正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气概,但至少要有陶侃、格兰斯顿的勤恳不懈的精神。我们虽不见得有什么大苦可吃,但至少要屏除一切奢侈浮靡的不良习惯。做人要从吃苦做起,吃苦要从微处做起。“吃得苦中苦,做得人中人。”这是对诸位的一点贡献。
(有删改)
(1).结合全文,梳理并概括作者的论证思路。
(2).文章④⑤两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各有什么作用?
(3).请在古今中外的名人中选取一个事例(本文事例除外)论证作者的观点。
16.最苦与最乐
梁启超
?? 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然失意不苦;老、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
???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不独是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带著苦痛往坟墓里去。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贫困老死,可以达观排解得来。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加重的了。
?? 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直是不可以言语形容。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却是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一翻过去,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 ……
?? 有人说:“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而生的,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是就永远没有苦了吗?”这却不然,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人生若能永远像两三岁小孩,本来没有责任,那就本来没有苦。到了长成,责任自然压在你的肩头上,如何能躲?不过有大小的分别罢了。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
(选自《饮冰室全集》)
(1).请从最后一段中找出与“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内涵相符的一句。
(2).你认为,文章最后所说的“卸却”责任与“解除”责任有何不同?
①“卸却”责任指__________。(10字以内)
②“解除”责任指__________。(10字以内)
(3).用精炼的语言概括出本文的中心论点。(10字以内)
(4).读完全文后,你对“责任”是怎样看待的?
17.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 人生要敬业。“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捷的法门,可惜后来被有些人说得太精微,倒变得不实用了。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鹜,便是敬。
?? 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人类既不是上帝特地制来充当消化面包的机器,自然该各人因自己的地位和才力,认定一件事去做。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①当大总统是一件事,拉黄包车也是一件事。事的名称,从俗人眼里看来,有高下;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只要当大总统的人,信得过我可以当大总统才去者,实实在在把总统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拉黄包车的人,信得过我可以拉黄包车才去拉,实实在在把拉车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便是人生合理的生活。这叫做职业的神圣。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唯其如此,所以我们对于各种职业,没有什么分别拣择。总之,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至于我该做哪一种劳作呢?全看我的才能何如,境地何如。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 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唯一的秘诀就是忠实,忠实从心理上发出来的便是敬。②《庄子》记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说道:“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翼之知。”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做的事来和他交换。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同一价值;我信得过我当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你们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同一价值。大家同是替社会做事,你不必羡慕我,我不必羡慕你。怕的是我这件事做得不妥当,便对不起这一天里头所吃的饭。所以我做这事的时候,丝毫不肯分心到事外。
?? 曾文正说:“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亵渎职业之神圣;从事实方面说,一定把事情做糟了,结果自己害自己。所以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
(本文选自《敬业与乐业》,有删改)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2)你怎样理解第二段加粗的句子“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的含意?
(3)请指出文中两处画线句子各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并任选一处分析其作用。
论证方法:①????????????????? ???? ②?????????????
作用: ??????????????????
(4).这篇文章给了你什么启发?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最苦与最乐》是一篇议论文。
2.答案:C
解析:A.逗号应改为问号。B.冒号应改为逗号。D.第一个句号应改为分号。
3.答案:B
解析:A.观guān。C.分fèn。D.契qì。
4.答案:C
解析:A.语序不当,应先“建立”再“完善”。B.两面对一面。D.搭配不当,“意识”不能与“提高”搭配。
5.答案:D
解析:D 题考查辨识错别字。D.即—既。
6.答案:C
解析: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阅读各个句子,准确判断它们共同表达的中心意思,再分析各句之间的关系,有时也可利用总写分写的写作顺序以及句式特点,注意其中的关联词、次序语、衔接语。按逻辑顺序来判断句子的顺序,③句是总提,②⑤句是对“0”的两种认识,①④最后是举例说明,故答案为C。
7.答案:A
解析:A项“任重道远”是肩负沉重的使命要跋涉遥远的路途的意思,本身包含“责任”的意思,与后面的“责任”语意重复。
8.答案:B
解析: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回顾课文有关内容判断正误。B错,根据文中“又说”“还说”两词即可了解作者的引用都是做论据。
9.答案:B
解析:B错,“正人君子”是反语,本义是指品德高尚的人,鲁迅是在说反话,讽刺为国民党政府粉饰太平的文人。
10.答案:(1)[示例]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趣。——梁启超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
(2)[示例]责任关天下之兴亡
(3)[示例]作为社会中的人,不可能脱离责任而生存。讲责任,体现着生活的价值和人生的意义。逃避责任的人生没有价值。勇敢地担负起自己的责任,人生才会充实,生活才有意义。
解析:
11.答案:饮冰室合集; 梁启超; 卓如; 任公; 戊戌
解析:
12.答案:1.心安理得;2.任重道远
解析:
13.答案:(1).引用;(2).反问; (3).对比
解析:
14.答案:(1).①设计宣传标语 ②举行演讲比赛 ③列举有责任感的名人事例
(2).我看到很多同学的父母每天都在校门口,接自己的孩子回家,我想他们肯定是把这种等待当成了一种责任;晚上孩子放学回家,他们必然会准备好热腾腾的饭菜,这是把对孩子的照顾当成了一种责任;每天早上,他们又把洗干净的衣服放在孩子的床头,这是把对孩子的关爱当成了一种责任。责任并不是抽象的,它其实体现在点滴的生活细节中。
(3).如果每一个人都能更有责任感,那么这个世界将会变得更加美好;如果咱们班的每一位同学都能更有责任感,那么我们这个集体将变得更加优秀!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在生活中尽职尽责,健康成长,做一个勇于承担责任的人!
解析:(1).活动设计类题目,设计活动形式时应明确该活动的主题、目标,从而选择切合实际的活动形式。
(2).要围绕主题,突出责任在细节中的体现,不要空泛地谈。
(3).写结束语,内容要紧扣主题,语言要充满激情,富有鼓动性。
15.答案:(1).首先指出青年人不愿吃苦,只图享福的现状。
再分析吃苦的意义。
接着论证吃苦的好处和危害。
最后指出吃苦才能享福,要具有吃苦的精神。
(2).①举例论证。第四段列举圣贤豪杰,第五段举了京城旗人的例子,充分有力地论证了“吃得苦中苦,做得人中人”的观点。
②道理(引用)论证。引用了《论语》《孟子》的话,有力地论证了懒散的危害。
③对比论证。通过正(第四段)反(第五段)对比论证,强调了吃苦的重要性。
(3).示例:
东晋书法家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凭借勤学苦练,终成一代大书法家。
明朝大学士宋濂,小时候家贫,借书后手自笔录,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但他仍坚持抄录。正是吃得苦中苦,终学有所成,被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
解析:
16.答案:(1).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2).“卸却”责任指未尽责任,丢开不管(“推卸责任”和“逃避责任”亦可); “解除”责任指尽了责任,再无负担
(3).责任未了是人生最苦的事,责任完了是人生最乐的事。(或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
(4).①每一个人都有责任;②尽责任是我们生活的全部内容;③尽责任,就会快乐,否则,就会陷入痛苦。
17.答案:(1).人生要敬业。(2).精神生活高于物质生活,人不能简单为了活命而劳动,应当学会在劳动中享受生活的乐趣。
(3).①事实论证(举例论证);②引用论证(道理论证)。
①作用:具体准确论证“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或“凡职业都是可敬的”)的观点,增强文章说服力。
②作用:证明“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这个观点,说服力强。
(4)(示例)做事要专注,干一行爱一行。追求人生的精神价值;职业没有贵贱之分,只有努力多少之别;敬业精神,于人生最为必要,于人生最为有利。
解析:(1).文章的中心论点一般在题目、开头或结尾等显眼的地方出现。选文开头的句子“人生要敬业”就是本文的中心论点。
(2).这句话中的“生活”指生存,指活命,指物质生活。“劳动”则指劳动的乐趣,或者说在劳动中找到乐趣或生存意义,指精神生活。结合对关键词的理解来把握句子含意。
(3).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引用)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第①句话列举了当大总统和拉黄包车的例子,是举例论证,论证了画线句子前面的“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这一观点。第②句话引用了《庄子》中的话,是道理论证,论证了画线句后面的“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这一观点。
(4).这是一道开放性题目,可围绕“人生要敬业”这一中心论点,从“做事要专注”等角度来谈自己得到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