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像框
课时:1课时
年级:三年级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思维仍具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对事物外部的、直观的、具体的特征特别敏感,但耐心、细致程度不够,容易忽略对细节的关注。同时,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旺盛,喜欢动手操作,对纸艺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学生之间的能力差异较大,此阶段的学生处于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中的自信养成期,老师的鼓励至关重要。课上多媒体的图片展示和老师的同步示范也能逐步激发学生创作热情,从而启发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创作。
课题
我的小相框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像框的功能与式样,学会用彩纸或其它材料,剪贴、切挖、折叠等方法,为自己的照片或作品设计制作有特色的小像框。
过程与方法
在制作小相框的过程中了解像框的作用及常见式样,学习选材、设计与创意制作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像框造型的装饰美感,养成善于搜集材料的习惯,增强美化生活的意识和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
利用各种材料设计、制作像框。
教学难点
有创意的像框造型。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范作、卡纸等。
学具:各色彩纸、剪刀、胶水、照片、废旧材料等。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思路
欣赏与交流
1.利用多媒体演示:
①欣赏小朋友生活照。
②用多媒体变化出像框;
③同一照片用不同像框装饰。
2.小组讨论并交流像框的作用:
①展示照片;
②摆设、美化环境。
3.揭示课题——《我的小像框》。
①欣赏照片,激发创作欲望。
②欣赏对比,思考并回答问题
通过欣赏照片,感受温馨家庭和生活的美好,了解像框的作用和特点,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美化生活的意识,同时导入本节课的课题。
讨论与发现
1、多媒体演示不同类型的像框,讨论像框的造型:几何形、特殊造型。
2.
欣赏教材范作,讨论像框与照片内容搭配。
3.
教师示范:
①依据照片设计像框式样;
②切挖彩纸,留出照片位置;
③巧用材料进行装饰。
4.
示范,加强学生理解。
①仔细观察;
②参与讨论析;
③了解像框的造型样式及制作方法。
通过欣赏观察平面、立体的像框的结构、特点和基本制作方法,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构思创作
1、提出作业要求:
像框与照片的搭配要合理;
用画画、剪剪、贴贴等方法设计、制作像框;
可以利用废旧材料进行装饰。
2.学生创作,教师巡视。
①明确作业要求:
②大胆创作,表现个性,
③完成作业(可以参考辅助材料)
教师提供辅助资料可以降低创作的难度,提升学生的创作自信心,让不同能力的同学都能体验到创作的快乐
展示评价
作品展示;
教师评价;
小结。
1.展示作品;
2.自评、互评。
作品展示,为学生提供一个交流作品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