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马说 课件(幻灯片27张)

文档属性

名称 23* 马说 课件(幻灯片27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99.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3-31 16:12: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韩愈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现在河南孟州)人,唐代文学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曾与柳宗元倡导“古文运动“主张文道合一,反对骈体文,提倡散文,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
他25岁中进士后,长期得不到任用,他曾三次上书宰相,被辞。后依附节度使2次,仕途坎坷。加上当时奸佞当权,政治黑暗,有才之士不受重用。这些都让他感到明主难遇,在这种悲愤心情下,写下寓意深刻的《马说》。
“说”:
古代的一种议论体裁,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看法;写法十分灵活,可以叙事,可以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讲究文采,和现在的杂文大致相近。“马说”即谈马、论马。
《爱莲说》:莲——人,托物言志
《马说》
:马——人,托物寓意
马说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zhǐ)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án)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shí)或尽粟一石(dàn)。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àn),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yé)?其真不知马也。
文中的千里马、伯乐、食马者各比喻什么?
讨论:
“千里马”:
寓指有才能的人。
“伯乐”:
寓指识才的明君。
“食马者”:
寓指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封建统治者。
第一段内容?
伯乐对千里马的决定作用。
是不是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呢?
是。强调伯乐能识马,如果不被伯乐识别,千里马就会被埋没。
实词
一食——
食马者——
才美——
见——
等——
常——
吃一顿
通“饲”,喂
才能,美好的素质
表现在外面,“见”通“现”
等同,一样
普通的
学习第二段
是——
这种,作代词
或——
其——
安——
有时
代“千里马”
怎么
虚词:
哪些句子可以体现千里马不能日行千里的原因?
概括第二段内容
分析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实词
策之——
执策——
道——
尽——
材——
邪——
通——
执——
临——
学习第三段
用鞭子打
马鞭子
正确的方法
使……竭尽
通“才”,才能
通“耶”,相当于“吗”。
通晓
拿着
面对
虚词
策之——
以——
鸣之——
作代词,代千里马
按照
助词,无意义
概括第三段内容
抨击那些不能正确对待千里马却大呼“天下无马”的人。
连用三个“不”字,将“食马者”的平庸刻画得入木三分,这是一种什么句式?
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刻画“食马者”的愚妄。
辨一辨
策之不以其道
执策而临之
食之不能尽其材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不以千里称也
策之不以其道
能以径寸之木
用鞭子打
鞭子
加强反问语气,难道
它的
表推测语气,大概、恐怕
因为
按照

社会发展到了今天,你认为怎样才
能多出人才?怎样才能人尽其才?
要善待人才,要给人才充分施展才能的机会,提供必要的条件。
讨论:作者如何层层深入论证论点的?
起句就揭示全文论点,接着从正反两方面对论点作概括论述,第二段进一步从反面展开论述,说明伯乐对千里马的重要性。第三段对“策马者”进行辛辣的嘲讽,结尾再次强调造成不合理现象的原因,是“不知马”,与开头的论点相照应。
指出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食马者不知其能
千里而食也”
第一段
提出论点:
世有伯乐,
然后有千里马
正面论证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反面论证
故虽有名马…...
不以千里称也。
第二段
进一步从反面论证:
课文分析
课文分析
第三段
痛斥执策者的愚蠢
勾画执策者狂妄无知的形象
作者厉声反诘执策者,表达中心:其真不知马
归纳全文
全文共151字,写法灵活,讲究文采,言辞华丽,是一篇寓言式杂文,借伯乐和千里马为喻,对在位者的不能识别人才,表达了强烈的愤慨。
千里马
伯乐
食马者
(能发现赏识任用人才的人)
(人才)
(愚妄、浅薄、不识人才、无知的统治者)
作者借千里马被埋没,讽刺、控诉了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不重用人才、摧残人才的愚昧和昏庸,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表达了对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的强烈不满。
托物寓意
“不知马”
不常有
千里马不遇伯乐
贤才难遇明主
马价十倍
《战国策》
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
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
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顾之,臣请献
一朝之贾。”
伯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接连,连续
扩展阅读
早晨
过问
同“环”,环绕
回头望
同“价”,酬金
作业:
收集含“马”的成语10个。
收集文学作品中的名马的名字,至少3个。
本周周记剪贴一篇托物寓意的文章。并作评价。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
1、策之不以其道
执策而临之
2、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3
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不饱,力不足
食之不能尽其材
驾驭,鞭打
鞭子
表反问语气,难道
代词,指说“天下无马”的人
Shí
吃(一顿)
Sì通“饲”,饲养
Shí


喂养






请分别指出下列句中“虽”字的用法:
A.虽然
B.即使
1.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2.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
3.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4.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B
A
B
B
按要求默写: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2、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
3、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
4、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



示例一:我要毛遂自荐,主动展示自己的才能。
示例二:我要努力完善自己,做得更好。
示例三:要做到心态平和,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
-----------,然后有千里马。------------,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2000年金华市、衢州市。

世有伯乐
千里马常有
中考试题选
1.依次写出文中“----------”处应填入的语句。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4分)
A.才美不外见
B.
食不饱,力不足
C.策之不以其道
D.执策而临之
3.指出句中加粗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什么词。
A.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B.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5.“千里马”在文中寓指怎样的人?
驾驭,鞭打
通“现”,表露
面对
即使
虽然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

有才能的人。
中考试题选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1.在上文横线上填上确切的文字。
2.从上文中找出能概括文章主旨的句子:----------
3.从上文的阅读中,围绕发现人才和使用人才的问题,简要说说你的想法。(
2000年湖州市)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其真不知马也。
中考试题选
1.解释下列加线的词语。
A.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B.策之不以其道
C.安求其能千里也
D.一食或尽粟一石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3.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不识千里马啊!
作者借千里马被埋没,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
表达了对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的强烈不满。
通“饲”,喂养
驾驭,鞭打
怎么
有时
中考试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