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折线统计图一、
四、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知道折线统计图的结构以及特点。
2、
会看单式折线统计图,能够从单式折线统计图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能根据单式折线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
3、能根据折线统计图上的信息,进行合理的分析与预测。
五、教学重点
知道折线统计图的结构和特点,能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六、教学难点
从折线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并能够依据数据变化的特点进行合理的推测。
七、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以前你们学过有关统计的知识吗?
预设:画“正”字统计信息;条形统计图
追问: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统计的现象,你们知道统计研究的核心是什么吗?
----数据。统计的整个过程包括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呈现数据和分析数据并根据数据进行预测或决策。(副板书书写)
二、以情境图引入数据整理的表格形式和条形统计图形式
1、情景引入
师:同学们,请你们观察,小丁丁和小亚在做什么?
预设:在收集某天的天气温度的数据。
师:是的,假如他们收集了2000年每个月的平均气温,他们可以用什么形式展示他们整理的数据?
预设:表格形式——可以清楚地看出每个月的平均气温,表格展示数据清晰明了
条形统计图——不仅可以清晰的知道每个月的平均气温,还可以直观得感受到哪个月平均气温高,哪些月平均气温较低。直观性是条形统计图的优势。
2、回顾条形统计图的构成
出示条形统计图:
师:这是我们三年级时学习的条形统计图,大家回顾一下,条形统计图由哪些部分组成?
(依次展示:标题、横轴、纵轴、刻度、单位、直条)
追问:直条的长短表示什么?(数量的多少)
师:现在你能在条形统计图上看出哪两个月月平均气温变化最大吗?
预设:把每个月的气温都找出来,然后求出相邻两个月的气温差,最后再比较。
师:这种方法麻烦吗?有点麻烦,那么今天穆老师在教大家一种更好的学习工具,你们愿意吗?
三、区分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异同
1、变魔术,由条形统计图变成折线统计图的直观展示
师:同学们,现在穆老师要变个魔术,请睁大眼睛仔细观察,发生了什么?
(直条变成了点,再用线段把相邻的点连起来)
揭题:这就变成了——折线统计图。
2、辨别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师:左边是—条形统计图,右边是—折线统计图。再回顾一下刚才的展示,条形统计图是怎样变成折线统计图的?
板书:直条
点
师:刚才说条形统计图的直条的长短表示数量的多少,现在直条变成了点,说一说折线统计图里的点表示什么?(板书:通过点位置的高低知道数量的多少)
师:直条和点都表示数量的多少,你再想想,条形统计图还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预设:相同点——都有标题、横轴、纵轴、刻度、单位等
不同点——条形统计图用直条表示数量的多少,而折线统计图用点表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由点和折线组成。
师:折线是折线统计图重要的一部分,那么折线可以分为几种形式,折线又能起什么作用呢?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49页,自学并尝试回答提出的问题。
请同学汇报:折线分为3种趋势:不变、上升、下降。折线越陡,表示变化越大。折线越缓,表示变化越小。通过折线的升降可以知道数量的变化情况。
四、分析数据,尝试自主从折线统计图上读取信息。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折线统计图,也体会了折线的优势。接下来,我们尝试从折线统计上读取一些信息,分析一下数据。打开课本49页,自主完成折线统计图下面的6道填空题。
汇报交流:
1.横轴表示(月份),纵轴表示(温度)。区分单位与单位表示的含义是不同的。
2.纵轴上的1小格表示1摄氏度。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预设:0摄氏度到5摄氏度之间有5个小格,所以每个小格是1摄氏度。
3.2000年3月上海市的平均气温是11摄氏度。你是怎么知道的。
预设:先在横轴上找到3月份,然后向上找到对应的点,再水平到纵轴读出数据。
4.2000年7月的平均气温最高,是30摄氏度。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预设:先在图上找到最高点,然后向下横轴上找到7月份,在水平延伸到纵轴上读出30摄氏度。
5.平均气温上升幅度最大的是2月和3月之间3月和4月之间。你是怎么判断的。
6.平均气温下降幅度最大的是10月到11月之间。下降了多少摄氏度?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已经学习过从条形统计图上读取信息,有一定的基础,因此这里放手先让学生自主尝试解决。在汇报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规范做题的方法。选择让学生自主练习的另外一个原因是折线统计图上的信息需要学生仔细研读分析折线统计图,这只靠盯着老师PPT上的折线统计图会比较累且不利于思考。
练习巩固,感受折线统计图的预测功能
1、折线统计图的横轴表示______,纵轴表示______。
2、纵轴上的一小格代表______℃。
3、气温最高时刻是______时,这时气温是______℃。
4、这是每隔______(小)时测一次气温而得的折线统计图。
5、白天气温从______时开始升高的,又是从几时开始下降的。
6、气温上升幅度最大的是_______时到______时之间。
7、气温下降幅度最大的是_______时到______时之间。
8、______时到______时气温没有变化。
9、这天有______(小)时气温没有变化。
10、你能估测出这一天大约属于哪个季节吗?
小胖测量了挂在户外绳子上的毛巾重量变化情况,并画出了折线统计图。根据折线统计图回答问题。
1、从折线统计图可以看出,______时毛巾的重量最重,是______克。
2、______时______分到______时______分,毛巾重量变化幅度最大。
3、从______时到______时,毛巾的重量没有发生变化。
毛巾重量不再发生变化说明什么?
4、你能估测出毛巾14时的重量吗?
六、全课小结
七、拓展(机动)
1.这张统计图记录了(
)岁到(
)岁人体平均身高变化的情况。
2.纵轴上的1小格表示(
)厘米。
3.平均身高增长幅度最大的是
(
)岁到(
)岁之间,增长了
(
)厘米。
4.根据7岁到11岁的人体平均身高增长趋势,你预计13岁时人体平均身高大约是(
)厘米。
5.根据这张图能否预测一下,你13岁时的身高是多少,要想达到你想要的高度,你觉得今后应该怎么办?
板书设计(或多媒体设计)
折线统计图
副板
正板
收集数据
点
数量的多少
整理数据
折线
变化情况
呈现数据
分析数据